画名:《唐人宫乐图》
作者:佚名
时间:唐代
尺幅:48.7×69.5cm
收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
《唐人宫乐图》为晚唐宫廷中茶事兴旺的重要见证,充分展示了唐代工笔重彩画的非凡成就,同陆羽的《茶经》交相辉映。
名画解读
这幅作品作者不详,亦没有画家款印,但仍然作为经典名画而广为流传。“元人宫乐图”为此画原本的签题,现今画名已被改定成“唐人宫乐图”。细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是“坠马髻”,发髻梳向一侧;有的则将发髻梳向两边,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这也均与唐代女性的装束相符。此外,图中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形的月牙几子、饮酒所用的羽觞,还有妃嫔横持的琵琶等,都同晚唐时尚相符。
画中的后宫嫔妃十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方桌四周,有人在品茗,有人在行酒令。画家采用细劲的铁线描摹人物,将人物的不同姿态和主从关系细致地刻画出来。中央四名妃嫔吹乐助兴,四人所持用的器乐,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站立一旁的两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拍打节奏。看着她们陶醉享受的表情,难免让人联想到席间优美柔和的乐声,就连蜷缩在桌底的小狗都没被惊醒。方桌的中央放着一只很大的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有名女子正手执长柄茶杓,将茶汤分放到茶盏里。她身边的宫女手持茶盏,好像听乐曲入了神,一时都忘了饮茶。对面的那个妃嫔则正在缓缓品茗,她身后的侍女轻扶着她,好像怕她醉茶一般。
据考证,《唐人宫乐图》完成于晚唐,时值饮茶之风甚兴,茶圣陆羽的《茶经》也成于此时。陆羽在《茶经》里大力宣扬“煎茶法”。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还富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文人雅士乃至王公朝士间迅速流行起来。从这幅画可看出,茶汤是煮好后置于桌上的,之前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序多为侍女们在其他场所完成;喝茶时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放入茶盏即可;茶盏为碗状,有圈足,方便手握。因此可以说,这幅画部分重现了典型的煎茶法情景,同时也成了晚唐宫廷中流行茶事的一个重要佐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