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名:《窠石平远图》
作者:郭熙
时间:北宋
尺幅:120.8×167.7cm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
《窠石平远图》为郭熙晚年的代表作。通过此画,后人可极好地欣赏他的画作,理解他的美术理论。
画家简介
郭熙(1023—约1085年),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曾任翰林待诏直长,善画山水,效法李成,却也能自抒胸臆,是李成画派之后劲,与李成并称“李郭”。他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而雄壮。他长于描绘巨嶂高壁,画长松乔木,回溪断涧,峰峦秀拔间云烟变幻之景,意境清旷宜人。郭熙深通画理,在取景方法上最先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作有画论《林泉高致》。在山水画理论中,他提倡创作之前去真山实水亲身观察体验。郭熙留世作品不多,现今只有六、七幅。
名画解读
《窠石平远图》主要描绘深秋之时,北方清幽辽阔的田野景色。画面的近景,溪水清浅,溪岸岩石裸露,石上一丛杂树,枝干弯曲,有些叶落将尽,有些画出老叶,以淡墨渲染。画中的远景,苍翠寒烟,荒原苍茫,群山绵延犹如屏障,天空空旷,一尘不染。郭熙在对比中,体味到“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窠石用卷云皴法,表现了浑厚和磅礴的北方山水,此为郭熙的独创。对于秋日,他则感到“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因此画中毫无萧瑟和悲凉,构图的气势、用笔非常利爽,让人深感肃穆、庄重、清雅之美。特别是画中曲折的溪水,清澈鲜明,不激不怒,清浅得当,配以历历的窠石相,“水落石出”之感顿生。这极富神韵的深秋景色,很难为一般画家察觉和表现。
此外,从画题也可看出此画取“平远”法。郭熙解释道:“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画中从视平线以下约三分之一处取景,平视中则可使景物集中。这幅画依靠纵深的空间距离,用笔硬劲而秀俊,将开阔的画面呈现出来。全画情景融于一体,表现出了画家晚年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