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旅游业从1979年开始起步,到如今出境旅游人数、境外旅游消费均位列世界第一,旅游收入位居全球第二,仅用了37年的时间。
这一历程,美英法等世界旅游强国走了两三百年,不得不说,中国旅游在产业规模和消费规模方面,开创了世界经济的奇迹。
这37年,是中国旅游从薄弱中起步,伴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崛起,逐步融入世界的华丽蝶变。而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中国召开,无疑又是中国旅游国际化进程的一次巅峰跨越,它意味着中国旅游将进一步引领世界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37年的确不长,但当我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试图梳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进程时,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
在这股激荡前行的洪流中,我唯有探寻一些标志性事件,来呈现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进程,它们有些已经落潮,化为中国旅游的时代注脚,有些还在跳跃,成为持续推动中国旅游优化发展的砥柱中流。
1978年11月,邓小平到新加坡考察。他发现面积只有587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30万的小国,每年却能接待200多万外国游客,旅游收入高达10亿美元。
1978年,到中国旅游旅游观光的外籍游客只有18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只有新加坡的1/5。这次考察对邓小平的触动很大。
1979年,黄山景区门票只有5角,游客寥寥。这一年7月,邓小平发表对中国旅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山讲话”。
通过邓小平“黄山讲话”的核心议题,比如“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花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一个旅行者花费一千美元,一年接待一千万旅行者,就可以赚一百亿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赚五十亿美元。要力争本世纪末达到这个创汇目标……”
可以发现,当时,邓小平倡导发展旅游业的初衷,主要是吸引外国游客创外汇,因此,优先着眼于国际市场。这也意味着,旅游业要比其他产业先行开放、优先实现国际接轨。
以服务好国际游客为导向的思路,伴随中国旅游到如今,比如论述“厕所革命”、“文明旅游”等时,总是优先强调国外游客的感受和反馈,强调为满足外国游客消费、服务需求产生的“倒逼效应”,要求中国旅游不得不做出积极应对。考虑满足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培育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是近些年才做出的改变。
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3亿人次。中国以1140亿美元的旅游总收入位居全球第二。
外国游客曾经在中国要享受诸多特殊待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主要旅游城市特批“涉外饭店”——允许接待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游客。
1978年,北京只有7家“涉外饭店”,床位共约2000张。全国只有137家可以接待外宾的“涉外饭店”。但是随着外籍游客的增多,涉外饭店远远不能满足接待需求。很多外籍游客只能在大厅沙发上过夜。
当北京的涉外饭店不能满足外籍游客住宿时,负责接待的导游,或者先从机场把游客接到邻近的天津涉外饭店住宿,或者直接从机场带到故宫、八达岭游玩,等前一批游客退房后,再带后一批办理入住。
1979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合资项目,北京建国饭店作为全国第一家合资饭店,由北京市旅游局与美籍华人陈宣远合资建造。1980年6月动工,1982年4月建成开业,委托香港半岛集团管理。这也是中国饭店首次实现国际化管理。
1988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对饭店业的标准化管理和整体经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直到2003年1月,北京市率先取消了境外人士在北京定点住宿的规定,所有饭店都可以接待境外人士。宣告“涉外饭店”的时代“寿终正寝”。
根据《2015年第四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有12776家星级饭店。而不走“星级路线”却蒸蒸日上的主题酒店、特色酒店和乡村民宿,逐渐成为大众游客的优先选择,生而平等,不分中外。
1985年,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开业,成为第一家进驻中国的国际五星级连锁酒店。目前,全球各大酒店集团的高端酒店均已落户中国,但中国尚未产生世界级高端酒店品牌。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山山水水真好看,要上厕所难上难。蝇飞坑脏蛀虫爬,臭气冲天泪满面”,就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旅游厕所的形象写照。
当时游客上厕所的囧态,需要一套连贯的“厕所体操”——捂、堵、吐、笑、叫、跳。蝇蛆满地,污水横流,太脏,捂眼睛;臭气熏天,令人窒息,太臭,堵鼻子;暴露隐私又不得不仓促解决,苦笑;遭遇蚊虫、老鼠,吓得惊叫;踩着粪便污渍中的垫脚石、砖头来回跳跃。甚至外国女性游客,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是天晴下雨,都有随身携带一把雨伞,以便紧急时刻用以如厕遮丑。
1982年6月26日至28日,首次全国旅游涉外厕所会议在北京召开,集中研讨了修建厕所问题,会议制定了《公共厕所建筑标准和卫生管理规定》;确定主要风景区和游览点由国家旅游局拨款修建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厕所,先在中国最受海外游客欢迎的旅游城市和热门景点普及修建厕所,比如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广州等旅游城市,长城、泰山、黄山、苏州园林等核心景区,修建符合卫生标准的旅游厕所。后来,“厕所革命”逐渐推向全国,但抓厕所革命的力度时起时落。
即便是到了世纪之交,中国旅游厕所仍是遭海外游客诟病的问题之一。现任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回忆当年在桂林的工作经历时曾说,“我碰到一些游客,在海外也接触过一些来过桂林的游客,他们先赞扬我们的山水,说要看山水风光的话年年都想去桂林,但是有一件事情使得我不敢再去,就是上厕所难”。有的海外游客说,“一辈子也没看过像桂林这样的厕所奇观,一辈子没见过如此令人恶心的厕所!桂林不仅山水让他印象深刻,厕所也令他终生难忘,以至于想起这件事就起鸡皮疙瘩,甚至有作呕之感!”
“厕所革命”一直伴随着中国旅游的发展到如今。随着“515战略”的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再次成为席卷全国,深入城乡。以“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为目标的厕所革命是推动中国旅游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也是提升中国旅游国际美誉度的一场品牌战役——中国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品牌营销,就是“厕所革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导游都是身兼翻译和导游两职的精英人才,国务院对翻译和导游的要求有“三硬”——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和业务过硬。
当时,也不是所有想来中国外国游客都能到中国旅游,而是给友好建交的国家分配入境游客指标。对于这些入境游客,涉外旅行社分派的导游既要做全陪服务,安排他们的吃住行游购娱,又要时刻监控他们的动向,每天写情况报告,向组织汇报。
外国游客有给导游给小费的习惯,但是,在当时,中国导游不能接受外国游客的小费,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礼仪、形象和个人立场。即便外国游客给导游馈赠一些礼物,导游也得将这些礼物上缴归功。
如今经常发生的强制性购物、诱导性消费,甚至向外国游客索取小费的情况,在那个时候不会发生,这就是考验导游是否“政治思想过硬”的关键。如果行程安排外国游客不满意,比如因涉外饭店房间紧缺而只能睡地铺,天气不好而影响既定行程,经过协商,旅行社还需要给外国游客一定的补偿。
最早的精英导游,是当时人们很羡慕的高端职业,但是,他们也很辛苦,因为,当时的中国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都很落后,导游要以自己的热情服务,弥补接待服务的不足,尽力让外国游客游得开心,玩得舒心。
这批精英导游,有些如今已成为中国旅行社、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甚至国际旅游组织的领导者,他们是中国导游的前辈,代表着中国导游的“风骨”。
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第263号令发布《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导游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后来,由于导游素养的良莠不齐,部分导游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谋私利,让导游这一崇高、阳光的职业,蒙了羞。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国家旅游局将推动深化导游管理体制改革,从行政化、非流动、封闭式管理向市场化、自由化、法制化管理转变,取消“导游必须经旅行社委派”的政策规定。实行导游证全国通用,取消导游年审制度,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导游的常态管理,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2015年5月5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开展导游自由职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省区正式做试点。
1988年,除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外,泰国成为中国出境游第一个目的地国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自此起步。
目前,中国已与100个国家缔结了各类互免签证协议,与多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议,并有37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的待遇,8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
中国人的旅游需求呈现出超常态,国内游呈现出“井喷”态势,出境游人数破亿,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敞开胸怀迎接中国游客。但屡屡发生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经过媒体报道和放大后,也让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国家整体形象的正面传播。
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成为外界加在中国游客头上的代名词,“人傻钱多”成为中国游客留给海外的印象,有媒体甚至列出了“中国游客的七宗罪”奚落中国游客。
中国的汉字被镌刻在埃及神庙,中国游客在法国卢浮宫水池中泡脚,在飞机上向服务员泼方便面,海外的某些景区特别用汉语提醒中国游客要文明游览,甚至有些景区直接拒绝中国游客入内等事件不绝于耳。
极个别游客的劣行,毁掉了大多数中国游客的尊严和形象。因此,中国特别重视倡导文明旅游,加强监督教育,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和举措遏制不文明旅游事件的发生,向一切不文明的旅游陋习说“不”,向一切不文明的旅游劣行宣战。
这是中国旅游迈向国际化文明的一场持久战。
1994年3月31日,千岛湖“海瑞”号游船抢劫纵火杀人事件,使千岛湖旅游事业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影响到世界游客对中国旅游安全的担忧。此事引发全国旅游关于安全问题的思考。
这个事件深痛的教训,让中国旅游业深刻认识到安全对于发展旅游的重要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旅游开始加快旅游安全监管体系的构筑。
旅游天生具有敏感性,安全是游客出游的最基本保障。不安全的因素会对一个旅游目的地国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产生致命的伤害。随着互联网、物联网、道航定位技术等构成的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中国旅游基本构筑起了旅游安全的技术保障。但是,恶性时间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可谓防不胜防。
旅游安全警钟长鸣。中国旅游“515战略”提出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五大目标,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尤其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做到游前有提示,游中有警示,意外有救援,全程有保险。实现旅游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安全旅游深入广大游客心中,安全生产成为旅游企业的自觉选择,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各地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搜救机制的建立,旅游警察的推广和普及,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的安全保障。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与大陆持续扩大双向个人游便利化。
2002年1月1日开始,台湾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旅游,两岸人们可以有条件地进行交往和观光旅游。2005年1月29日,国航航班56年来首次从北京起飞,前往台北,两岸正式实现直航。
2011年6月28日,两岸开放大陆民众入岛自由行政策。2015年国家旅游局给予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免签注,实施卡式台胞证。迄今已分5个批次开放了共47个大陆城市赴台个人游,大陆赴台游组团社数量已经达到311家。
2015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次首次突破400万(达到414万),稳居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第一位,占台湾入境旅游总人数40%,成为台湾入境旅游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的最大动力。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逆人数达549.9万人次,同比增长2.5%。
港澳台已经成为内地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地,2015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1.338亿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占比80.58%,港澳台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较2014年均有所上升。
2010年之后,亚太地区已经取代美洲成为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发展的重心开始东移。
港澳台与内地自由行的双向互动,有力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密切交流,构建起互荣共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和谐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亚太旅游的整体崛起。
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持续不断地举办国际性盛会,每一场盛会从申办到举办的全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加速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进程。
1989年,也是中国旅游遭受重创的一年。
1990年,是中国旅游重振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在引领世界聚焦中国,展示中国旅游形象的同时,中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开始起步发展。
同年,代表中国旅游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上海首次举办,30多个国家的旅行社和旅行商参展,这是以中国为主场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旅游交易盛会。
在随后的20多年里,各级各地又都根据自身需要,举办区域性和地方性旅游交易会、旅游产业博览会和洽谈会等,这些旅游展会为加强中国与世界旅游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树立了中国旅游业正在走向世界的整体形象。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成功举办,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为后来中国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2001年10月21日,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会议,是一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尤其是在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下,中国发展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下,各地依靠旅游拉内需、保增长的现实需求更加强烈,区域旅游“抱团”发展的趋势初显。
世界性重大会议和赛事的举办,直接推动相关城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中国旅游营造了积极的发展氛围,开拓了中国人的国际视野,增强了中国人“人人都为东道主”的自豪感、好客和热情度,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中国旅游业正在积极影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不管是从政治战略——旅游外交,还是品牌战略——文化交流、产业促进、市场互动等方面来考量,各区域搭建旅游国际对话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各省区都在积极作为的举措。
2008年,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举办,这是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中国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高端论坛,郑州作为该论坛的永久举办地,拥有了一张进军国际旅游城市的金名片。
2012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旅游领域的非政府、非营利国际组织,也是首个总部落户中国、落户北京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其宗旨是“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成立3年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58个发展到151个。2015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走向世界,在非洲摩洛哥王国首都拉巴特市举办年度峰会,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9个城市,以及31个旅游相关机构共100个会员单位代表参加峰会。这意味着诞生于中国的国际旅游组织,已成为推动全球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人开始进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机构的领导决策层,国际旅游组织和机构也更加密切地加强跟中国旅游在各个方面的合作。
正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小安所言,“现在开国际旅游会议,中国代表团不表态,这个会议做不出决议。”
中国旅游在国际旅游阵营中,享有话语权。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国家级顶层战略。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是沟通全球,推动改革创新的先行产业。“一带一路”拥有丰富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旅游必将成为优先吸引大项目投资的领域。并经由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在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为其他产业的入驻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
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方面,旅游将继续发挥以文旅商贸促进睦邻友好、和平邦交的新使命,为“一带一路”构想的落地开路导航。
中国已连续两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年”,内统筹和整合旅游资源,引导“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开展旅游协同合作,构建务求时效、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联合体,充分发挥旅游先行示范、先通促进的独特产业作用,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不管从旅游客源,还是旅游投资,亦不管是区域合作共建,还是创新经验共享,中国旅游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发展红利。西安“丝绸之路国家旅游部长会议”、广西“中国-东盟旅游博览会”、兰州“丝绸之路博览会”、宁夏“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都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推波助澜,为“一带一路”构建旅游共同体做出了积极的表率。
10件事,其实也远不止10件事。
比如景区A级评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度假区”标准化评选等,它们可以是整体的局部,也可以是局部的整体,都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力推动了中国优秀旅游景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整体优化提升。
典不典型,准不准确都是次要的,这是一目之光,一家之言。目的是在于,我想从37年的发展历程中,提取某个断面,来透视中国旅游激荡前行,来之不易的行进步伐。
正如我们一路狂奔,登上巅峰时,总要喘口气,回想一下这一路走来的旖旎风光、暗礁险滩,才能更释然地领略一览众山的豪情壮阔。
这些年来,中国旅游既有自外向内求改变的气度,又有自内向外谋发展的谨慎,虽然现在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整体而言,它在不断地自我优化,奋力赶超,因世界的和平而和谐发展,因中国的崛起而生机蓬勃,为世界公民呈现可以共享的欢乐与幸福!
我相信旅游的美好,也坚信,中国旅游会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