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

乾隆帝御制《盛京赋》散谈

时间:2023-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隆八年七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从京师畅春园启驾东巡,前往盛京;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恭谒永陵、福陵、昭陵祭祖,驻跸盛京;十月初一日,御制《盛京赋》;次日回銮。乾隆八年《盛京赋》问世之后,于乾隆十三年曾以武英殿刻三十二体篆文印制。到了乾隆三十五年,法国汉学家德经教授,以长诗形式,在巴黎出版了中国乾隆皇帝御制《盛京赋》。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盛京改为留都(陪都)。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从京师畅春园启驾东巡,前往盛京;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恭谒永陵、福陵、昭陵祭祖,驻跸盛京;十月初一日,御制《盛京赋》;次日回銮。

说到《盛京赋》,人们自然会想到赋这一古代重要文体的发展源流。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融合的产物。自从战国后期诞生以来,特别是汉代大赋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号称“赋圣”的司马相如确立了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体例:通篇大肆铺陈辞藻,极尽夸饰、赞美之能事,最后带上几笔,略显讽谏之意。典型的赋,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序、正文和被称作“乱”的结尾。它的“丰辞缛藻,穷极声貌”,非常适合对盛世的歌功颂德,能够迎合封建帝王的豪华追求与骄奢心理。因而与政治结合得比较紧密,常常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关注。

这种汉大赋,有一些是咏诵名都胜邑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皇都,以彰显帝京文化,盛赞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内容多是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罗列宫观物产,杂谈禽兽草木,等等。最早的有扬雄的《蜀都赋》,傅毅的《洛都赋》,而以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为最著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徐干的《齐都赋》、刘桢的《鲁都赋》、左思的《齐都赋》,而声名最为显赫的是左思的《三都赋》。迨至唐宋时代,赋这一文体出现了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那种大赋形制的京都赋就相对稀少了。

乾隆帝这篇以陪都为题材、三四千字的大赋,具备了一般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诸如用韵、对偶、讲求文采,铺张扬厉,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以意象、形象为表现手段,等等;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其内容与形式,都深深刻上了汉大赋的烙印;而且囊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的内涵。像班固的《两都赋》,主要状写东西二都山川形胜、物产丰饶、宫室之美、田猎之乐,并且包孕了抑奢崇俭的内涵;而左思的《三都赋》,是写三国时期三个京都的壮美形势,刻画封畿的环境,市井的繁荣,宫室的瑰丽,游乐的盛况。三篇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有所侧重,蜀都写其险阻,吴都写其富饶,魏都写其壮伟和典章制度。《盛京赋》集其大成,既陈述此次恭谒祖陵的宗旨、感受与经过;更写出盛京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又追怀开国时期文武功臣;再由彰显军威的围猎,延及耕桑农事,国富民殷,宫室富丽,内容十分繁富,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有些句子袭用前人辞赋名篇;堆砌、凑泊,杂沓、烦琐;而且使用一些生字僻字,晦涩难懂。应该说,有些缺陷也是此一文体本身带来的,不独此赋为然。

在文学史上,这篇《盛京赋》创造了“三个唯一”:

一是在历代帝王中,唯一留下了大赋杰作。历代帝王中雅擅诗古文辞的数不在少,但写赋者寥寥无几;而作赋的人群中,除了大批的文人学士,公侯将相、帝子王孙也有很多,但皇帝作京都大赋的,可能只有乾隆一人。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由文臣捉刀代笔的可能性。但考虑到,既以“御制”标出,且又入选本人的诗文集,列入《四库全书》以及《盛京通志》,而且据有关专家考证,还有手迹真本存在。综合这些因素,似又足以说明属于本人著作。

二是以塞外名城为题材作赋,在赋史上乾隆是唯一的。不用说都城赋了,即使描写塞外山川风物的,历代文人中也十分罕见。大概只有汉末的张升,写过一篇《医巫闾山赋》;再就是清代吴兆骞有一篇《长白山赋》,仅此而已。

三是中国历代京都赋中,唯一流传在海外,并产生了一定影响。乾隆八年《盛京赋》问世之后,于乾隆十三年曾以武英殿刻三十二体篆文印制。到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法国汉学家德经教授,以长诗形式,在巴黎出版了中国乾隆皇帝御制《盛京赋》。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的伏尔泰,看到之后,兴奋异常。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说:“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到处表现出来。我禁不住追问:像乾隆这样忙的人,统治着那么大的帝国,如何还有时间来写诗呢?”他当即写了一首诗《致中国皇帝》,说“接受我的敬意吧,可爱的中国皇帝”。遗憾的是,他如此热情的颂赞,乾隆皇帝却根本没有见到。伏尔泰无奈之中,便在致瑞典皇帝的书简中道出了心中怅惘:“我曾投书中国皇帝,但直到而今,他没有给我一点回声。”他还把这封书简寄送给所有与他保持联系的外国王室、贵族朋友。这里固然存在着这位著名思想家,由于地域的隔绝,对于中国帝制与皇帝的误读,但不容置疑的是,他的景仰与向往,确是发自内心的。

应该说,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体之一,有人甚至目之为“真正的国粹”。在各种文体中,它除了共有的思想价值、应用价值之外,其美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其修辞技巧、表现方法、结构形式,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拓展了一方新的天地。骊白妃黄,摛文铺采,使事用典,配韵调声,表现出对艺术形式美的多方面追求。对偶带来视觉之美,叶韵带来听觉之美,用典带来含蓄之美,藻饰带来和谐之美。而众美齐具,难亦随之,一般的文学功力,恐怕是难以驾驭的。

其实,正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各种文体都有其发生、发展,兴盛与衰颓的必然历程。近年,国内掀起一阵作赋热潮,“名城赋”之类的作品经常载诸报端。但实事求是地说,除了部分具备赋体特征、文学性较强者外,许多作品有其名而无其实。有一些敷衍成篇,无非像内地那类既不合乎格律又缺乏文采的所谓“传统诗”,是不具备传诵价值的。

(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