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我出差到一个地级市,那里正在举行城建系统的年初工作动员大会,在局领导的主报告中,听到了这样一番妙论:
新的一年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很紧,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打乱仗。这就要学会分析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什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主要矛盾找出来了,就要下大力气,动真格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什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你就要突破什么;什么是工作的薄弱环节,你就要加强什么,什么重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显然,这里不是在谈论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也不是专门讲述工作方法,而是向所属基层单位和全局系统干部职工部署工作。应该是越明确越好,有任务,有指标,有标准,有措施,有完成的时限,有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才容易检查落实。可是,这个动员报告却只是讲述了一番空泛的道理,罗列了一些让人难以把握的抽象概念。相信与会者听过之后,除了脑子里留下一大堆“什么”、“什么”之外,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得到。主讲人绕了那么大的圈子,最终也没有告诉人家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说了等于没说,自然是听了也等于没听,反而感到如堕五里雾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使人想起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那一句话:“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听起来颇像“绕口令”,大意是,对于不明确“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晓得怎么办了。
当时,我很想告诉那位局长:“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更加糊涂了。”然后再发问一句:“你说的‘什么’究竟是什么?”
这类言之无物的讲话(也包括文章)的通病有三:一曰浮泛。放在任何场合都合适,放在任何场合都不解决实际问题。漫空里吹喇叭,不看对象,不着边际,不切实际。二曰空洞。罗列概念,通篇没有实际内容。听这类讲话,像是吸吮干瘪的乳头,又像吃皮厚馅少的包子,半晌捞不到实惠。《颜氏家训》中记载的,“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与此如出一辙。三曰凑泊。套话连篇,生拼硬凑。对此,鲁迅先生一语破的:“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对于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问题若明若暗,甚至一无所知,因而提不出恰中肯綮、鞭辟入里的见解,胸中没有一个成型的方案。既然如此,那么,不讲也罢;可是,碍于面子,又觉得作为一局之长,出席会议了总不能当“闭嘴葫芦”。而要讲,就必须拉开架势,堂堂皇皇地论说一番,这样才显得本领导口才好、水平高、有魄力。具体的东西讲不出来,于是,就采用《孙子兵法》中“避实而击虚”的策略,空空如也,大而化之。结果,就苦了那些听讲的基层干部和职工群众——“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典型的事例并非普遍存在,但也绝不是个别的、十分罕见的。类似的讲些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废话,作那种空洞无物的报告、讲演的人,还所在多有。因而,确有必要加以揭露、批评,以资鉴戒。应该认识到,空言之弊,不仅仅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空耗他人的时间与精力,长此下去,还会助长一种逞空言、竞浮夸、崇尚虚华、不务实际的风气,败坏党的学风与文风。所以,当年毛泽东同志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头条罪状痛加挞伐,告诫我们要“禁绝一切空话”。五六十年过去了,今天看来,仍然觉得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