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通连心桥 老区展新貌
———岭底乡创建“亲民为民富民”班子活动情况
地处赣闽交界的岭底乡,近年来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的主题,扣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确立了“旅游兴乡、竹业稳乡、水电强乡、绿品富乡”的发展战略和“改善环境、扩大宣传、招商引资、多争外援、开发品牌、移民建镇”的工作思路,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牢扎根到思想上,切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创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和谐、协调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切实改进作风,增进“亲民”感情
岭底乡党委、政府结合新的实际,积极探索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把“亲民、为民、富民”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作为干部工作的着力点,建立健全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以领导干部联系点为主的调查研究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七星村遗留问题较多的实际情况,乡党委书记率领乡党政班子集体来到该村高山村民小组进行调研,通过同当地群众面对面地座谈,心贴心地交流,从而详尽地了解掌握到造成遗留问题的具体成因,并认真予以梳理。进而理顺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二是建立了干部联系帮扶困难户制度,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逢年过节,乡里都安排出一定数额资金,由乡领导干部走访困难群众、困难党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困难农户的心坎上。三是建立健全了八项“民情制度”,扎实开展了“民情系列”活动。建立健全了民情日记、民情告示栏、民情联系卡、民情接待室、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夜访、民情分析会等八项“民情制度”。
二、强化宗旨意识,切实“为民”服务
岭底乡党委一班人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推行“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若干件群众最为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实事,并在每年初召开的乡人代会上加以明确。去年提出的生态移民、筹建特困基金、兴建公路、学校布局调整等十件大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1.破除“瓶颈”制约,解决“行路难”问题。乡党委、政府把改善山区交通条件、破除“瓶颈”制约、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军(军潭)—石(石人)公路从1995年底动工兴建,至去年初尚有一段位于军潭水库大坝顶约300米处的路段一直未开通,一度严重制约了石人、铁山、叶家3个行政村5000多人口通往山外的“出路”,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学生上学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乡里历经反复论证,采取既不影响水库大坝安全又可畅通公路的浆砌挡土墙的办法,最终使这一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确保了该公路的顺利贯通,缩短了石人等3个行政村通往军潭的30多公里里程。七星村高山村民组群众一直生活在未通公路的闭塞山村里,乡党委、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巧施妙方,发动群众,打通了高山至浦城九牧路段。现又争取到国家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40万元,着手投入到贯通七星至福建浦城九牧的公路全线建设。截至目前,通过举全乡之力,争取外援,加大资金投入,岭底乡已正在实施开通福建浦城的三条出口公路:即:岭底—木城关—福建盘亭,七星—高山—福建九牧,徐墩—太平关—福建古楼公路。从而为岭底敞开山门,对接福建,彻底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促进山乡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划中心村小集镇布局,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对中心村小集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另一方面,筹措资金帮助扶持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岭底村黄龙岗山顶上的7户农民,去年已移至岭底当地建房生活;军潭村九际、毛草地9户农民,已移至军潭当地建房生活;家潭村普塘5户居民,已移至家潭村溪西、溪东建房生活。目前,重点对天然林保护区范围内在大丰源林场里坪溪和外坪溪的首批60户移民户,乡政府已在岭底中心村征用建房用地6亩,并按每户移民100~120平方米的建房面积予以规划。同时,补偿给每户移民户3000元资金,首批60户移民户可望在年底全部住进移民新村新居。如今,岭底中心村的产业、人口、资源要素集聚功能不断提高。
3.加强通信和电力设施建设,解决通信和用电问题。乡里争取到市、县移动通信公司在岭底当地投资278万元,去年5月兴建了岭底移动基站,架设了移动光缆传输杆路,消除了山区移动信号盲区,大大地改善了岭底的投资环境。石人村继军石公路这一出口公路畅通后,也安装了程控电话。铁山村有6个村民组长期未通电,村民一直靠点燃松木、煤油灯照明,生活极为艰苦。经过主动与市、县供电部门沟通反映,促成上级供电部门投资80多万元,今年春节前已实现通电,使得该村6个村民小组120多户计500多人,告别黑暗,用上“光明电、放心电”,从而结束了“未通电”的历史。
4.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山区孩子“就学难”问题。乡党政主要领导通过联系在上海长征医院工作的岭底籍张棉磐同志,在他的撮合下,争取到上海市希望工程基金会的项目,由华侨吴仲敏捐资25万元,用于建设吴仲敏希望小学。该小学的建成和微机等设施的添置,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孩子的就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乡财政去年共投入了30万元兴建了岭底中学教学大楼,该教学楼的如期竣工交付使用,为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抓好“第一要务”,实现“富民”目标
乡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立足乡情、明晰思路,围绕强乡富民的发展目标,实施五大举措,谋求乡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兴乡”。近年来,岭底乡旅游资源不断得到新的开发,乡党委政府以包装和开发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为抓手,着力做好“旅游兴乡”这篇大文章。首先,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禁止天然林木采伐。其次,搞好高起点规划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的要求,邀请北大教授前来考察论证,对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再次,充分利用铜钹山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时机,致力打造铜钹山品牌,大力对外宣传铜钹山,扩大知名度,并抢注铜钹山品牌商标,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拍制了一部推介铜钹山山水风光片;印制了一份宣传铜钹山各种资源的宣传折页画册;撰写出版了一本介绍铜钹山旅游资源的书籍———《山水辉映、神奇秀丽———铜钹山旅游概览》,搞好一次特色摄影展;制作了一套背面介绍铜钹山旅游景区的电话卡;绘制了一张铜钹山旅游图,使品牌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铜钹山庄、铜钹湖、月亮湾景点的开发,有力地提升了景区的形象,推动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总量中的比重,开放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2.重点抓好开发毛竹资源,实现“竹业稳乡”。岭底拥有6万亩毛竹山,约占全县的1/2。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毛竹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举力建设竹子之乡,开展毛竹百日抚育大会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已引进并兴办了2个有终端产品的大型竹加工企业,安置了200多名剩余劳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3.开发水能资源,实现“水电强乡”。乡党委政府实行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已开工兴建的有4个电站,即:投资4500万元的岭底电站,投资1200万元的徐墩长潭口电站,投资600万元的大丰源一级电站,投资500万元的交溪电站。
4.开发绿色食品,实现“绿品富乡”。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大力开发土蜜、葛粉、猕猴桃、竹笋、野菜、云雾茶、高山蔬菜等绿色食品,全乡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6个,并成立了铜钹山绿色食品开发公司,对产品进行加工,做好绿色食品开发文章,已初步形成了葛根、猕猴桃、竹笋、野菜、茶叶等产业优势。
5.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升值。七星高山组拥有1万亩毛竹林,原来由于受到道路“肠梗阻”制约,毛竹资源不能很好开发利用。乡里建好了高山至福建浦城九牧公路以后,毛竹资源源源不断运输出去,毛竹单价由原来的0.04元/斤,提高到0.11元/斤,村民砍伐和搬运的工价相应得到提高,农民从中实现增加收入4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也由原来的1280元增长到2248元,村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