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夏村》前言及感谢

《华夏村》前言及感谢

时间:2023-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情节上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中学时代的事情,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写主人公大学时代的事情,主要体现我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感悟;第三部分叙述了发生在华夏村中的一些事情,包含着我对理想与现实关系问题的思考。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建先生的《灵山》和今年获奖的赫塔米勒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在《华夏村》中,我创造了散文体小说和对话体小说。

《华夏村》前言及感谢

这本书名叫《华夏村》,算是小说吧。本书情节上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中学时代的事情,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写主人公大学时代的事情,主要体现我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感悟;第三部分叙述了发生在华夏村中的一些事情,包含着我对理想与现实关系问题的思考。

我的小说没有太多的悬念,也很少有离奇古怪的情节。我认为小说应该像生活一样,平平淡淡,却于平淡中蕴含着喜怒哀乐。它就像一条河,大部分时候都是静静地流淌,只有遇到险峻的山崖才幻化成飞流直泻的瀑布,渲染出绮丽悲壮的景色。

为了写好这本小说,我曾系统地阅读了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都内含着当时最具争议的哲学或伦理学理念,体现着当时最先进的创作技法。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建先生的《灵山》和今年获奖的赫塔•米勒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反观中国那些企图问鼎诺奖的作品,大部分用的还是西方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技法,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没有系统哲学体系的国度,所以要想问鼎诺奖,可能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华夏村》中,我创造了散文体小说和对话体小说。所谓散文体,就是力争使小说的每一个部分读起来都像是一篇比较精美的散文;所谓对话体,是指小说的主体部分是以夫妻二人的身份写的,目的是展示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小说多一个感知的角度,也顺便增添一些轻松活泼的气氛。这两种表现方法都是我的首创。

事实上,每一个优点的后面都有一个缺点。人是这样,文学作品也不例外——深刻的就不易理解,通俗的就容易庸俗,复杂的让人眼花缭乱,简单的就很难耐人寻味,诸如此类。我的小说因为追求散文的优雅和清闲,所以故事性就比较差,只适合饭后茶余消遣,无法令你废寝忘食;因为运用对话体,就使得故事的流畅度不够。

这些都只是尝试。我的专业是哲学,写小说是业余的,我只是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未来的文学爱好者:一味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

这部小说曾被介绍给文学界的老前辈陈忠实先生,他热情地为我联系了出版社和编辑,其间的一些细节令我极为感动。非常感谢,谢谢!

另外,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曾在新浪博客中连载,骑着蜗牛闯天涯、兜兜、丫头、纤云散、智深、淡淡的凝视、大象等热心网友提过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