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顾渚村
顾渚村是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东临太湖,北与江苏宜兴接壤,东南与上海浦东临近,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前沿,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芜湖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150公里之内,可在2小时内到达。
水口乡在长兴县的位置
顾渚村三面环山,是自古闻名的风景区。曾任湖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有诗句“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即指此。顾渚村素有“人间仙境”之称,村域面积18.8平方公里,辖32个承包组、11个自然村(分别为龙头、石马头、前塔场、尧王庙、圣宫井、六十亩、包家荡、原旧、斜边、罗家和带缆石),村中心在龙头,全村一共2671人。顾渚村先后被评为“浙江魅力新农村”、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杭嘉湖地区“最美的乡村”。同时,该村已成为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度假中心,是远近闻名的浙北“上海村”。
一来到顾渚村就可以感受到浓烈的乡村气息,宽阔的道路两旁是田野,田野中种植着竹子与茶树,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指示牌:霸王潭、寿圣寺、大唐贡茶院等。之后就可以嗅到人烟,一排排民房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在门牌上可以看到农家乐的名字,如:祁家大院、毛竹园、顾渚风情、张家大院等。“沪”字、“苏”字打头的车辆随处可见。民房大门敞开,几个老人坐在门前聊天喝茶,让人的心都静了下来。
村中雕塑展现着村中品牌,是全村风貌的一张名片,其造型是一只大茶壶,喻示刚刚沏好馥郁清香的茶水静待品茗。仿佛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这肆意弥漫的茶香中,甜香清雅之感油然而生。好茶、好水是顾渚村的另一大特色。说到茶水,顾渚村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茶与水都不平凡,是“中华茶文化”的典范。茶是水神,水是茶体,器益茶功。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浑然一体,构成了“品茗三绝”,早在唐代就是贡茶、贡水、名壶,到宋朝更有“紫瓯甲天下”的美称。
紫笋茶与金沙泉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有道不完的历史。“龙袱包紫笋,银瓶纳金沙”说的就是紫笋茶和金沙泉。作为千年皇家贡茶,它们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并在陆羽的推荐下续贡800余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是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堪称中国贡茶之最。紫砂陶质朴的特质与深刻的艺术思想完美结合,成为中国茶文化光辉的一页。长兴的紫纱泥巴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经过原料研磨洞凯,采用堆、捏、塑的手法,或以松竹梅、瓜果、走兽为基础造型,或以秦鼎汉器、古玩、人物为摹本。巨壶与孩童一般高,小壶寸柄盈楹,刻诗铭画,贵如珩璜,珍同拱璧,有所谓“见得名人一壶,赛过无价之宝”的说法。
顾渚村村口茶壶雕塑
紫笋茶生长在顾渚山上。顾渚山位于天目山余脉尾端,夹在南川山、尧市山之间,形成三条平行的山谷。顾渚山属于低山丘陵,坡度平缓,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寰宇记》道“山夹于斫射……山阴处多云雾,宜茶叶生长。”陆羽在《茶经》中说道:“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故名为“紫笋茶”。顾渚山因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紫笋茶天然的品质,即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紫笋茶香气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且回味甘甜。紫笋茶用的水更是有讲究,用的是独特的金沙泉水。金沙泉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山泉水十分丰富。它的来源也有典故,据清《长兴县志》“顾渚贡茶院侧,有碧泉涌沙,灿如金星”,故而得名金沙泉。我们知道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金沙泉以其独特的品质造就了皇家茶的魅力,就连杜牧也写诗夸赞:“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截。”前句指的就是金沙泉,后句是指紫笋茶。
2007年在杭州茶文化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人士集聚一堂,公认长兴的紫笋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茶文化“第一茶”。2008年5月在顾渚大唐贡茶院举办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紫笋茶亦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公认和好评,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顾渚村凭借着天然的优势,依托“山、水、茶、竹”浑然一体的生态环境,依靠农家乐这个新兴的乡村旅游形式,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并以茶文化景区开发这个特殊契机,坚持“环保先行”的战略目标,坚持走生态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的高效环保发展之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顾渚
1.气候条件
顾渚村原是一个闭塞的小村庄,但是自然条件优越,地处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光协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年平均气温为1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最高气温4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最低为-13℃。年平均降水量1309毫米,年雨日144.5日,集中在5—10月。年日照时数1810.5小时,无霜期240日。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度假旅游,因为青山绿水、环境幽雅的特质,顾渚村有了“天然氧吧”的美誉。据村民介绍,夏季顾渚村里气温比城市至少低5℃~6℃,这正是广袤的森林绿地发挥了作用,使顾渚村拥有了“冬暖夏凉”的舒适小气候。
2.生态景观与土壤
顾渚村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为78%,植被更是茂盛,林木绿化率高达94%,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全村有林地面积27000亩,大部分是成片的自生竹林,是因长兴县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顾渚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发展的公益林,使得顾渚村随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银杏、香樟、桂花、紫薇等植被使顾渚遍地飘香、满眼是绿。顾渚村还有500亩水果园区,4个2000亩的野生有机茶园区——紫笋茶园区。
村里的土壤属红壤类黄红壤区,黄泥砂土和砾质黄泥砂土,砂石含量高。母岩主要由古生代沉积岩和部分石英砂岩组成,质地粗、通气性好、渗水性强、酸碱适中。根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调查报告,顾渚村土壤元素中硒含量平均达到0.68mg/kg,锌含量平均达到52.4mg/kg,均达到国家硒锌土壤丰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为54.2mg/kg,铅含量为32.2mg/kg,大大低于国家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我国土壤元素中既有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土壤重金属含量又低于国家标准的土地非常少。而食品安全源头在于土壤环境。据顾渚村支书祁煜良介绍,各地到村里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村里已按照有关部门要求,着手制订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在陆羽阁远眺顾渚山
3.特产
说到顾渚村的特产就不得不提唐代贡品金沙泉泉水。金沙矿泉水潜藏于花岗岩体,含有锌、锰、锂、铁、氡等多种微量元素,被定名为含锶、偏硅酸重碳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也有诗道:“泉漱黄金桶,芽茶紫壁截。”古文《品茗》一文中说:“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 水泡紫笋茶只半功。”泉区三面环山,植被茂密,农田极少,无工业污染源,因此水质很好,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是国家一级矿泉水。
灿如金星金沙泉
顾渚紫笋茶园
顾渚村农产品丰富,主要有芦蒿、杨梅、熟山笋、冬鞭笋、特种水产等,还有青梅、水蜜桃、樱桃、猕猴桃、葡萄、百合等名优农产品。作为紫笋茶主要产地的顾渚村,紫笋茶产量较大,据资料显示,2012年,全县的名茶产量达到了576吨,其中紫笋茶293吨,紫笋白茶283吨,总产值达到3.9亿元。全年茶叶产量达到4567吨,总产值达5.55亿元。据介绍,紫笋茶已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等一系列荣誉,并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被列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江老字号名录,在“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估价达7.76亿元。
(二)人文顾渚
1.茶文化
顾渚村史是一部茶文化史,其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等待后人去挖掘并发扬光大。唐张文规曾作《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诗中的“吴兴紫笋”指的就是湖州长兴顾渚村的紫笋贡茶。饮茶之风一起,“茶道”一词也出现了,它最早发现于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词早了8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顾渚山撰写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紫笋茶也是短短九千字的《茶经》中唯一提名的茶,顾渚村也因此闻名于世并享有了“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的盛誉。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顾渚山境会亭举办茶宴,就写下“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的诗句。仅唐代就有颜真卿、杜牧、张文规等28位湖州刺史在顾渚村修贡。白居易、刘禹锡、皮日休、陆龟蒙、汪藻等100多位历代名人雅士也到过此地游览品茗,并留下7处珍贵的摩崖石刻。
顾渚山下曾建成曾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茶厂——皇家贡茶院,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旧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又说:“袁高、于由页、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
雄壮的大唐贡茶院
大唐贡茶茶饼制作工艺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贡茶院占地10亩,为两厢四进式的院落,共有30余间房屋,400多名茶匠在清明节前为 皇帝赶制茶叶。新采下来的茶叶,先用金沙泉水冲洗,然后,经过蒸、捣、焙、穿、封等七道工序制成团饼茶,再由当地的官吏拜表上章,用绘有龙图的布锦包裹,派特使于清明节前送往京城。曾任湖州刺史幕府给事的李郢在诗中描绘了当时贡茶院赶制茶叶的繁荣景象和送贡品的情景:“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喊春山摧。”
30年后湖州刺史李同因供应加大又将贡茶院进行了重修,由原来的30间扩展到60间,并将金沙泉引进院中,还把当时的武康吉祥寺引入贡茶院,将茶事交给寺僧管理,佛与茶合二为一,从而保证了茶的品质。吉祥寺位于顾渚山下。据传,该寺曾几次修建,寺内有皇帝建寺御旨,最盛时有上千僧人,清代时逐渐损坏。明萧洵《顾渚采茶记》曰:“始自唐贞元十六年,刺史李词乞以贡焙立寺,山下吉祥故有寺也。”在采茶季节过后,贡茶院闲时,由吉祥寺僧人看守。清顺治三年长兴知县刘天远因山寇未清、茶地荒芜为由,呈报浙闽总督,使紫笋茶免于贡役,由此,其制茶工艺也随之失传。20世纪70年代,茶叶专家、教授庄焕芳潜心研究紫笋茶的关键工艺,即烘焙技术,而使紫笋茶重回民间。
大唐贡茶院吸引了颜真卿、杜牧、白居易等100多位历代名人雅士来此游览品茗,人文景观蔚为壮观。现今贡茶院已重新修建,它由陆羽阁、吉祥寺、东廊、西廊四个部分组成,以展示茶圣陆羽生平与《茶经》为主的陆羽阁,与供奉文殊菩萨的吉祥寺,南北对峙;西廊由宫廷茶艺表演、名人典故、摩崖石刻、二十八刺史四大部分组成;东廊有贡茶制作、品茗三绝、贡茶知识等介绍,反映贡茶的历史渊源。
长兴县悬脚岭“境会亭”建于唐代,与茶文化也颇有渊源。为督造贡茶,湖常两州刺史每年立春后45天在此聚会、分山造茶、品茗斗茶。当时境会亭督、品茶活动规模浩大,仅品茶研讨要摆20多桌,另有戏台歌舞表演,热闹非凡。时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当闻得常州贾刺史、湖州崔刺史在悬脚岭境会时,即兴寄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台作一家春。春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境会亭通过督造、品尝、鉴定的活动功能,在我国发展茶文化事业上功不可没,在开展宫廷茶文化、促进文人茶文化和带动民间茶文化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大唐贡茶院吉祥寺
贡茶院走廊一角
每年4月顾渚村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主要有广场文艺、祭陆羽、无我茶会、茶文化研讨、寻觅茶圣踪迹、摄影书法比赛、招商会等,发扬了顾渚村的茶道文化内涵。2008年5月27日到30日,首届陆羽茶文化节依托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举办。主题是“大唐茶都、茶缘天下”,为期3天的主要活动包括大唐茶都国际摄影大赛、紫砂工艺作品大赛、大唐贡茶院落成典礼、电影《茶恋》首映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国际茶人拜谒陆羽墓、古茶山寻踪、“茶道与商道”国际论坛等,全面挖掘了长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推动茶文化和经贸交流合作。
2.石刻文化
顾渚的石刻文化,依托于其茶文化而生。从唐大历五年顾渚山的紫笋茶、金沙泉作贡后,皇帝诏命湖、常两州刺史亲赴茶区“修贡”,逗留时间有一个月。据史料记载,在长达80多年贡茶期间,先后在贡茶院壁上留有28名刺史的题名。其中不少还是德高望重的官吏和名诗人,像袁高、颜真卿、裴汶、张文规、杨汉公、杜牧等,同时还有大批的文人墨客:皎然、陆羽、刘禹锡、张籍、李郢、皮日休、陆龟蒙等。他们不但在顾渚山留下不少讴歌茶事的诗篇,还留下了与诗文相配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证明顾渚山是唐代中期茶产业、茶文化兴盛和紫笋茶地位之高的一个重要证据,也是唐代茶文化积淀深厚的实物标志,同时是研究中国茶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如唐代湖州刺史袁高在金山村白羊山的那组石刻中的题字:“大唐州刺史臣袁高,奉诏修贡荼,至口山最高堂,赋荼山诗。兴元甲子岁在三春十日。”中用的“荼”字,具有时代特色。据史料记载,现在用的“茶”字是茶圣陆羽所改,以前一直用“荼”,至陆羽晚年,才改为“茶”字。而袁高在顾诸山题字时用的正是老写法“茶”字。这对于研究中国茶叶的历史是很有价值的。白羊山的这一组题名石刻的落款时间,袁高与杜牧前后相隔77年,若从紫笋茶初贡大历五年算起,前后则相隔81年。这是证明紫笋茶在唐代连续作贡80多年的有力证据。同时,从题字内容也证实了贡茶院、修贡、境会亭、茶山诗确实存在。霸王潭石刻群中唐湖州刺史杨汉公的题字,记载了紫笋贡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取消“急程茶”。同时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为唐宋时期政治或文化名人如颜真卿、杜牧等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鉴赏价值。
3.佛教文化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所以寺庙常伴茶园,亦多为茶道传承发扬的一个重要载体。
位于大唐贡茶院附近的寿圣寺是“禅茶合一”的历史见证,它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距今已近1800年,是长兴历史最悠久的千年古刹,斗转星移,数度重建。唐贞观后,为当地一大名寺。由于茶事日兴,有僧皎然驻锡,与茶圣陆羽及诗人杜牧、张文规、钱起、颜真卿、白居易、温庭筠等高僧贤士、文人墨客于此品茗参禅。至宋佛事更为兴盛,理宗时有宰相章子厚为寺作记,并延请高僧净瑞法师于此讲经,法宴盛大,名流云集,时与西竺南华风幡交映。元朝至正元年(1341),建宏伟佛阁,被誉为本县四大丛林之首。
寿圣寺正门
寿圣寺大雄宝殿
明初寺遭火焚,仅藏经阁幸存;景泰五年(1454),又遭洪水所吞。至清朝顺治八年(1651),圆好上入驻锡于此弘法授徒,山门复兴,祖庭重辉。嘉庆四年(1799),僧朗月重建齐堂、客堂,以后又遭兵灾。明景泰五年(1454),洪水暴涨,千年古刹顿付波涛,寺内千年洪钟,陷于泥沙之中。相传清同治年间,有士陈伦过寺遗址,闻脚下大地钟鸣,甚感奇异,立即发愿:“地下若有神钟,可再大鸣三声,余为之重修庙宇佛塑金。”话毕,钟即鸣三声。于是陈伦、臧宝莹等五人重修该寺,建起大殿三座,竂房五百余间,寺内常住僧人百余。浙、苏、皖三省香客接踵而来,香火极盛。至民国后,香火日下,“文革”又遭毁而圮。面对荒草断垣,蛛网结灯,有护法居士发菩提心,已建起三圣殿一座,竂房二十余间,1997年又发起重建大雄宝殿,再创寿圣佛寺之光辉。
寿圣寺前石碑
寿圣寺三面群山拥抱,翠竹掩映,古木参天,小溪环绕而过,流水潺潺,古朴美丽的自然风光,静谧的环境,为游客饮茶谈经提供了场所,使得顾渚村的紫笋茶文化与禅宗文化有机融为一体,能让人受到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熏陶,体会茶文化“和静怡真”“精勤俭德”的哲理。寿圣寺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不仅宣扬了淡泊悠远的佛教文化,更是将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相融合,展现了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了茶,茶因佛而兴的“茶佛一味”或“茶禅一味”之说。
寺院大门两侧一雄一雌两棵银杏树,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雌者已是“五世同堂”。寺内那口与寺同建的古井,水质清冽甘甜,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其水量之丰沛,可供千人饮用,被人誉为“神井”。寺内还有古代所遗青砖、顶柱石、石脸盆、荷花缸等物。
寿圣寺两侧的雄雌杏树
4.饮食文化
“茶宴”是长兴巧夺天工的创作,长兴顾渚茶文化风景区推出了茶文化与烹饪美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晶——“全茶宴”。“茶宴”采用长兴本地的特产为原料,如被称为浙西干果“三珍”的青梅、白果、板栗。那具有润肺益气功效的长兴百合,漫山遍野的野菜、花菜,画溪清流里的鳜鱼,河鲜之王大闸蟹,水中精灵基围虾,农舍饲养的本鸡、肉鸽等,拓展了“茶宴”的外延,这使长兴“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与其他宴席不可同日而语。
长兴“茶宴”体现出的是茶文化与美食文化的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综观“茶宴”,制作精湛细巧,概括而论为:“茶树茶叶入菜馔,风味特产酿美食。瑞草魁汁烹佳肴,名胜典故入菜名。”除了体现出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茶文化外,也展现出当代名师大厨那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
“茶宴”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其一,有直接将茶树梗叶制作成菜肴的。茶是绿色植物,性凉、甘清,所以可以用茶叶制作菜肴。如“太子基围虾”一菜,太子茶产于长潮乡,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茶之极品,与太子茶共烹而成的基围虾,外观红绿相配,赏心悦目,口感清香。“紫砂护国茶”一菜,是采用新鲜的紫笋茶的茶蕾,加上菠菜叶、香菇、火腿等配料,用清汤烩制成的茸羹。另用紫砂壶泡上紫笋香茶,随菜上桌,赏心悦目,清新爽口,别具风韵。
其二,有通过茶文化和人文景观的象形、意会制作菜肴的。“茶宴”菜馔的外观、命名、意境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1500多年前的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出生在长兴后洋陈家,“茶宴”借助这个历史典故,将明月峡的稚鸡与紫笋茶叶共烹而成,起名为“明月峡雉鸡”,追忆家乡圣贤帝王的踪迹,感受明月峡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品味明月峡山里人家习惯将山鸡放茶树的茎、根、叶一起清炖的民间风味。又如“茶经酥雪鱼”,在制作中将银鳕鱼切成长方形的“书本”状,用茶叶汁调脆皮糊入油锅炸成金黄色,上面点缀些许紫笋茶叶。象征着那金光璀璨的《茶经》,是茶圣陆羽在长兴著作的,同时体现对紫笋茶的推崇,以及“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的文化底蕴。
其三,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茶味。如“茶香迎贵宾”这道冷菜大拼盘,是将鹅掌、猪舌、牛腱、金钱肚,投入中国五种名茶汁中浸泡,与卤汁混煮而成的,色重而味香。又如“茶宴”中的“贡茶烩银杏”和“紫笋银鱼羹”两道菜肴,都是用银杏肉、鸽蛋和太湖银鱼、蛋清、蟹柳等原料,分别与紫笋茶叶烩制而成的,散发着浓郁的茶香味。
其四,有采集长兴茶叶产地的民间传统家常土菜和当地土特产为原料,配以紫笋茶叶而调制的。如“顾渚山之春”一菜,实是农家土菜。那一盘用野菜马兰头加麻油、盐、味精调制而成的农家家常菜,既有营养,又有文化。吃着这碟野菜肴,不由使人联想起春光明媚、风光秀丽,顾渚山忘归亭,漫山遍野的紫笋茶和野山野花,回味无限。又如“画溪鳜鱼菘”“芹栗烩百合”等菜肴,分别选用了长兴画溪盛产的鳜鱼,长兴“三宝”之一的板栗,色白、肉厚、形大的长兴百合等土特产,与茶共烹而成。地方特产融汇到“茶宴”之中,使长兴的“茶宴”更富有地方特色,也更具生命力。
长兴“茶宴”,除上述介绍涉及的十款菜肴美馔外,它的主要菜点还有:“金沙脆皮鸽”、“金陵洋烧排”、“太湖茶香蟹”、“贡茶马蹄爽”(点心)、“吉祥如意饺”(点心)、“贡泉映珍珠”(甜汤)、“四季长兴果”(果品)等七款。这一款款茶菜、茶肴,有的散发出茶文化的气息,有的与自然文化景观融为一体,有的与历史人文景观相联系,有的展示民俗风情,有的推出当地的风味特产。这一切都在“茶宴”中互相渗透着,融会贯通着,互为呼应联系发展着。“茶宴”本身已超出“菜”的范围了,它是长兴悠久茶文化的体现,历史文化的体现,民间文化的体现,烹饪美食文化的体现,长兴“茶宴”实质上是长兴悠久文化的结晶。唐朝湖州太守张文规曾以“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赞颂长兴的紫笋茶,依笔者看,以“生猛海鲜不可及,茶宴一开喜若狂”来赞颂长兴“茶宴”也不过言。
长兴茶宴图
顾渚村临近太湖,所以“太湖三白”也是顾渚村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
太湖三白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 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型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
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中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5.草根文化
相传顾渚狮舞“刘井舞狮”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最先在客居长兴的河南籍移民中流传,并逐渐传至周边地区,甚至湖州、安吉等地都能找到“刘井舞狮”的余脉,如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刘井舞狮”早已名声在外,曾被著名艺术家盖叫天誉为“中国舞狮一绝”。2007年被列入长兴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抓住契机,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鼓励刘井村人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引入文化领域。很快,镇文化中心、刘井村委会、新天龙印染有限公司和刘井舞狮队代表联合组成了长兴首家民营文化股份公司——刘井舞狮演艺有限公司。
顾渚“刘井舞师”
村民也非常爱好京剧演唱,20世纪50年代就成立了京剧艺术团,自弹自唱自成一家,茶余饭后,其乐融融,多次在华东地区戏曲票友大赛中获得殊荣,是广受赞誉的浙北京剧村。
6.民间风俗
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融入了顾渚村的民俗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艺风俗。常见的有亲家婆茶、新娘子茶、请新娘子茶、打茶会、毛脚女婿茶、三碗茶、百叶龙、庙会、划龙船、紫笋茶宴等传统民俗。
(1)亲家婆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
(2)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3)请新娘子茶: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年请新娘子去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时补请。
顾渚茶俗
(4)打茶会: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约好到哪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珍藏在家中石灰缸、甏、罐里的细嫩芽茶,抓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桌上。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手拉孙儿孙女,有的边做针线边品茶,谈笑风生,热闹非凡。
(5)毛脚女婿茶:还未出阁的大姑娘家里,来串门做客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都要备上好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6)三碗茶:春节期间做客,女主人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汤),然后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
品尝紫笋茶宴的过程也是品味长兴茶文化历史的过 程。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围。随着古筝音乐悠悠扬起,伴着菜肴解说员优美的声音,服务员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捧出一盘盘精美茶馔。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如“茶经酥雪鱼”。因为《茶经》是茶圣陆羽当年在长兴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所以,此菜品在造型时制成书本状,由紫笋茶点缀,外酥内松,颇富茶文化特色。
霸王潭边项羽雕塑
6.历史典故
顾渚村也流传着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也成了当地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有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茶仙”陆羽与顾渚村的故事;还有唐皇八百里加急送贡茶的史料、更为传奇的是当地“霸王鱼”的由来。霸王潭景区大山壁立,翠竹蔽天,中间涧水淙淙。相传,霸王项羽曾在此潭饮水沐浴,并留下膝盖深印,因而得名。有一年,潭中出现一条凶猛的大鱼,伤及多名乡民,人们谈鱼色变,谁也不敢去潭里沐浴、汲水。项羽闻讯,不信这个邪,挥臂唤来众多乡民,来到潭边。只见他一个猛子跳将下去,与那大鱼奋勇搏斗,几个回合便擒住了大鱼。乡民们欢欣雀跃,拖拽着大鱼,回村煮了一大锅鱼炖粉皮分食。项羽从小勤奋读书、刻苦习剑,深受周围百姓的爱戴,24岁那年在太湖流域起兵,后楚汉相争中在垓下战败自刎。宋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借此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绝唱。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项羽,也把鱼炖粉皮称为“霸王鱼”。
二、顾渚村农家乐旅游概况
(一)了解农家乐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项目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乡村旅游,但当时的乡村旅游只局限于上流贵族社会,一般的平民很少参与其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的进步,乡村旅游越来越流行。那什么是乡村旅游呢?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包含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资源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城郊休闲和农业体验为内容等三个要素。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家乐是现代乡村旅游的重要形态,成为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产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某些地区的农家乐经营模式也越来越成熟,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农家乐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自身的特征性也非常明显。第一,经营农家乐必须位于乡村或城郊地区,乡土气息浓厚,这也是农家乐旅游最为显著的特点。农家乐不同于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它将农村风貌与乡土文化融为一体,展示的是现代农家特有风貌,而非人工刻意雕琢的景观。通过农家乐的休闲旅游活动,人们亲身感受现代农民生活和农村乡土气息,在旅游的同时放松心情,舒缓城市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烦恼。第二,农户家庭是接待主体,客源主要以工薪阶层为主。尽管农家乐旅游的参与者中也不乏富人,但总体而言,农家乐旅游的主体还是以工薪阶层为主的城市或城镇居民和注重生活情调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不尽相同,但收入水平和消费指向却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第三,以城郊或乡村地区自然风光和区域内农业资源(如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资源)为旅游资源,原生态美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对象非常清楚,农家乐就是现实存在于某地、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属于某种社会类型的乡村社区模式,以及质朴自然的乡村景物。第四,住宿、旅游功能兼具,强调游客参与体验农家生活。农家乐旅游有别于其他休闲旅游形式,它所开展的各种类型旅游项目就是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游客可以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农家乐在时代的背景下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并变得原来越成熟。
1.农家乐开始向区域化和集中化发展
我国农家乐最初是在自然环境优越、经济相对富裕的四川省成都平原兴起的,现在农家乐已经跳出成都平原,向全国各地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著名风景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区等成为农家乐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农家乐正在向区域化、集中化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农家乐发展新格局。
2.农家乐开始向功能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
农家乐一般是以为游客提供吃住为主,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现在的农家乐除了提供吃住以外,还开发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学习、健身等多种活动,从而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农家乐的功能和项目内容日益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3.农家乐开始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农民自己经营的农家乐,产品缺乏特色和品牌,难以吸引更多游客。为改变这种状况,经营农户开始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以田园观光为主的农家乐,以民俗文化为主的农家乐,以景区旅游为主的农家乐,以古建筑欣赏为主的农家乐,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农家乐等。通过营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提高了本地区农家乐的知名度。
4.农家乐开始向休闲和体验方向发展
农家乐旅游的参与体验,可以让游客亲自参加农事活动,既可得到乐趣,又可锻炼身体,还可从中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特别是让青少年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农业技术,增强劳动观念,也从中得到劳动的快乐。农家乐发展一些与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有关的休闲、体验项目,是为满足游客求知、求真、求趣的要求。
5.农家乐开始向经营合作化方向发展
从整体来看,全国农家乐仍处于规模小、布局分散、层次不高、无序发展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满足大量旅游者的需要,更不能接待一些旅游团队。为改变这种状况,农家乐经营户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愿联合起来,组成农家乐合作社和服务中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待、统一包装的对外营销策略,这种合作经营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家乐的规模化发展。
6.农家乐开始向多种经营主体方向发展
农家乐原是乡村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及其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初期农户经营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农家乐经营者已经不再只是农民,而出现了集体、城市居民和外来投资商等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经营的场所也不再只限于自家的庭院,而向整个村落和风景旅游区发展,出现了一些农家乐旅游村和景区内农户接待型农家乐。
(二)顾渚村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长兴县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发展为起点,自2002年初起步以来,农家乐已成为县旅游休闲度假的新亮点。目前,全县已有省五星级农家乐3家,省四星级农家乐5家,省三星级农家乐15家,星级农家乐达30家。
下面我们来看看顾渚村农家乐的发展规模。顾渚村的农家乐有经营时间长的优势,一种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都属于旺季,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更是游客众多。平民化的消费,山里人的淳朴豪爽,让许多游客乐而忘返,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顾渚村农家乐缓解了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顾渚村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大约为200户,从业人数3000人,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经营收入6700万元。2010年,从事农家乐的农户增加到了265户,从业人员3200人次,接待游客105万人员,全县收入9800万元。到2012年,全县已有各类农家乐321多家,床位数8000多张,餐位数10200多个,从业人员3500余人。2011年以来,长兴县农家乐旅游业接待能力增长30%以上,接待游客175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3.9亿元。根据当地有关统计部门的数据,顾渚村农家乐平均每户年营业额达100多万元,年净收入在20万元左右。
农家乐的发展不仅致富一方百姓,也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做了贡献。农家乐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工商资本的投入,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工商资本投资顾渚村农家乐的积极性很高,有许多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宁波某企业投资建设的乡村酒店也将落户顾渚村。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提升了顾渚村农家乐的层次,还有助于构筑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农家乐发展格局,又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土地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真正做到了城市反哺乡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但是顾渚村游客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人丁兴旺”时,顾渚会同时迎来同当地居民人数差不多的上海常住老人,其中回头客占三分之一,而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较少,因此顾渚村也被叫作“小上海”或“上海老年人的后花园”。针对这一独特的现象,我们将展开探索,到中篇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三)温馨舒适之住农家屋
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建筑风格,使得各地乡村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风土特色,因此表现在景观多样性上,不同的农家乐有不同的特色。
独特的太湖气候和山区盆地环境,为顾渚村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顾渚村的农家乐真算得上是三步一家,五步一户,挨得紧紧的。众多千姿百态的农家乐建筑,各显风采,但一律崭新美观,一律有着开阔的活动场地,一律有窗明几净的大客厅。农家乐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可接待20多人,大的可接待80人,有的有围墙,有的没围墙,农家乐左右前后都有大大小小的竹园、高高低低的树木,掩映在花草树木中,如诗如画。
顾渚风情农家乐
毛竹屋
顾渚村有200多家农家乐,大多由农民自己家的房子改建,但非常干净,其中有10户精品农家。景区中的农家乐大都适合平常百姓居住,采用一幢楼房配一个小院,很多小院里都安置着秋千、石质或木质桌椅,种植着美人蕉、铁树等观赏植物。住客们有的在秋千上坐着发呆、赏景、玩手机,有的围坐桌边吃西瓜聊天,悠闲自在,无不享受农家生活。在农家小院,看不到石砌围墙,映入眼帘的是杂树小竹篱笆,老藤枝蔓盘绕;院内翠竹摇曳,桃梨成林,水池里草鱼游弋。置身其间,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和惬意。
农家屋休闲院子
农家乐吸引城里人,关键在“土”,有质量的“土”。在精品农家中,最有名的是远离景区的浙江省五星级、长兴县三星级的农家乐“毛草屋”。它借助远离景区的面积优势,打造出了休闲生活氛围。“毛草屋”农家乐坚持农的特色,前院花园,后院果园,以主楼为分界线,西面的园林景观为游客提供饮茶赏景平台,南面的竹林品茗别有一番风味,东面的果园为游客提供各类农事活动(采茶、摘果、挖笋、挖野、耕地、种菜等)。并且它单独设有临时会议室、休闲舞厅、棋牌室等,实现动静分区,真正做到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毛草屋”后竹园品茶区
农家乐的室内设计和布置也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其中有三人和双人标准间,另外还有单人套房、双人套房、三口之家套房的人性设计。每个房间都有彩电、热水,为了方便炒股的游客朋友了解网上信息,农家乐已经开通了2兆宽带,提供电脑免费上网服务,并配备无线路由器,如果您自带有无线网卡的电脑,在房间里可以享受无线上网。
顾渚村在发展农家乐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卫生条件。户主必须保证及时清扫整理,消毒和换洗被单、床单等床上用品。价格方面,村里的农家乐管理协会要求业主把价格标准写在大厅,并对价格有严格的规范。独特的地方风貌和乡土气息,正规统一的运营模式,使顾渚村的农家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四)乡土风味之吃农家菜
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农家”这两个字上下功夫,突出农家特色,而最具农家特色就是原汁原味、乡土风味浓重的农家菜了。顾渚农家乐也不例外,他们在农家菜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特色鲜明,毫不夸张地说,吃过的游客对此是赞不绝口。那么,顾渚农家菜到底有什么秘诀呢?他们是如何成功征服游客味蕾的呢?
顾渚村的游客三餐都可以大饱口福,早餐有粥、馒头、鸡蛋、小菜等,中餐、晚餐每桌十菜一汤(三荤七素),并且每餐种类不同,以至于游客对其赞不绝口。其中农家特色菜有老鸭煲、本鸡煲、红烧肉、腌笃鲜、竹笋、蹄髈、笋干、新鲜蔬菜等。
农家乐特色午餐
顾渚村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山林中自然就有许多野猪、野鸡、野兔出现,这些可以说是农家菜中最有价值的。同时山林也为农户的家禽放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因此也就有了当地人俗称的“笨鸡”,就是自家蓄养的鸡,一般而言,比市场上出售的鸡更有营养价值。大片的竹林滋生了产量丰富的竹笋,以毛竹笋、冬笋为原材料的菜肴也备受游客朋友的青睐。然后就是农户自家种的蔬菜,这也是游客们的最佳选择。做菜的时候,突出地道乡土味是顾渚农家菜的鲜明特色。顾渚农家乐聘请专门的厨师,使菜在色、香、味方面样样俱佳。顾渚农家菜以它“味美、新鲜、地道”的口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
农家乐果园养殖的土鸡
除了名声在外的土鸡,当地产的毛竹笋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顾渚村竹林众多,一年四季农家菜里笋不断,冬笋、春笋、小竹笋、鞭笋。4月初,新鲜的春笋挖上来,洗净切片,做成热气腾腾的炒菜:竹笋炒肉丝、大蒜炒竹笋、红烧竹笋。竹笋不仅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做成笋干,保存起来。选一个晴朗日子,将刚刚从竹林里挖出来的春笋切好,晒两三天的太阳制成笋干,食用时将笋干放入沸水中泡开便可以了。这种平常农家产品受到了众多城市居民的喜爱,返程游客的车里总是装有大包小包的农副产品。
除了传统的农家菜,野菜也成了城里人的“稀罕货”。在蕨菜、荠菜、马兰头诸多野菜中,最受欢迎的是马兰头。马兰头又称马兰、路边菊,在村边的田埂、山坡上随处可见。每年的二三月份,村里的大娘大婶们便会挎上竹篮下到田间去采摘,再定期批发给农家乐的农户们。马兰头具有清热、开胃的功效,“草木人家”常见的做法是香干拌马兰头。将香干切成丝,洗净的马兰头控干水切碎,两者搅拌后放入麻油、食盐、味精等基本调味品,一道香干拌马兰头就做成了。
农家菜除了好吃之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重视。顾渚村党支部书记祁煜良说顾渚村一直在加大对农家乐经营户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旦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就给予重罚;同时还完善相应的督查机制,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更值得一提的是顾渚村淳朴的民风,游客在吃饭期间,农家乐主都会亲切地询问游客饭菜是否符合口味,正是这样一种被优待的感觉才使游客流连忘返。
(五)别样体验之干农家活
顾渚村有不少游客可以亲自参与的农家活,其中以采摘活动最为流行。农家乐采摘游十分受欢迎,采草莓,摘西红柿,顺手再从树上揪个油桃……这些在农民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农活,眼下已成为顾渚村旅游、休闲消费的一大热点。
城里人到农家,对于农事农活体验有着浓厚兴趣。顾渚村农家乐正是满足了城里游客的这种需求。村里各家各户农家乐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发采茶、歌会、灯会、草编、竹编等民俗文化活动,以及耕作、纺纱、垂钓、采摘、挖笋等21个参与性农事活动,以吸引游客。竟有些农户突发奇 想,提供自家的养鸡场、鱼塘、烧烤架、户外野炊厨具,让游客们可以抓鸡、钓鱼、烧烤,感受亲自动手的乐趣。
农家乐果园采摘
游客挖笋
顾渚村的娱乐项目不同季节各有不同,春季有摘草莓、采茶、炒茶、挖笋、钓鱼;夏季有摘枇杷、摘桃、摘西瓜、摘猕猴桃、摘葡萄、抓泥鳅;秋季有摘橘子、敲白果、打板栗、裹粽子、摸螺蛳;冬季有打年糕、酿米酒、磨豆腐、烧烤、篝火晚会。这些农事农活不仅有乡土气息,而且参与性强,深受城里游客的欢迎和喜爱。因为顾渚村茶园面积大,并且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所以在适宜季节亲自采茶认茶的项目也受到游客的追捧。
(六)民风农俗之享农家乐
顾渚农家乐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当然与吃、住密不可分,而其根基在于它丰富的文化底蕴、灿烂的民俗,乡土文化让游客置身其中,感受它的魅力,享受民风农俗带来返璞归真的快乐。
顾渚村水库钓鱼
游客在山溪洗瓜娱乐
早上6时许,整个村已经醒了过来,有的客人在院落里打拳,有的外出散步,有的唱唱歌、吊吊嗓,有的到农贸市场里闲逛。逛农贸市场是最受客人们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农贸市场位于村中央,占地2亩多,拥有经营户100多家,主要出售土鸡蛋、茶叶、笋干、咸鸡、咸鸭等土特产,摊主们大多是本地人,热情而周到。白天,院子里、活动室里、水库大坝上,总有老人聊天。因为村子背山临水,兴致好了,还可以相约去爬爬山、钓钓鱼、田里摘菜。到了晚上,漫步在村里乡间小道,麻将声、卡拉OK声此起彼伏。
许多上海客人喜欢预订顾渚村除夕夜的晚餐,到这里过大年。有一年春节,有1500多位上海人在顾渚村过大年,与村民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打年糕、磨豆腐,一起吃团圆饭,一起放鞭炮,一起走亲访友,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难怪顾渚村有“小上海”之称,因为上海人已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