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旅游地理

城市旅游地理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集合既是最大的客源地,也是占据相当份额的旅游目的地。RBD则多偏离城市中心,紧邻著名景点景区,是旅游者正式观光前后的闲游空间,该空间当然也服务于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消遣需求。(二)多为长条状为了便于旅游者穿行,RBD多为长条状,这是考虑旅游者对环境不熟悉而规划的。
城市旅游地理_旅游地理与温泉度假

第二节 城市旅游地理

一、客源地与目的地双重功能

城市是旅游者最大的客源地,那里人口众多且集中,收入普遍偏高,环境总体上嘈杂,居民容易受到功利的驱动,城市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很大等,这些要素一并促成了目的地来访者绝大多数来自城市的现实。

为了逃逸而奔向温馨,城里的人们前往乡村旅游;为了逃脱并获得清静,人们也会选择没有聚落的大自然。看似城市不是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但城市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熟知并被其控制,我们若走出自己的常住地而来到别人的居住城市,会发现那个城市其实很有魅力。为了体验社会文化,人们也会选择别人的居住城市去旅游。城市集合既是最大的客源地,也是占据相当份额的旅游目的地。如果说以往是为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来建设城市,如今则要兼具向旅游者展示的修建。外立面的美观化,内部的舒适化,划定并丰富公共空间,展示城市生活的原生态,比如指定旅游接待区,指定旅游接待户,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等,关系到旅游的城市空间有很多需要建设的地方。

二、资源整合

城市中有很多既有,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全面新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以整合资源。许多设施不为旅游建设,但旅游者可以用。旅游者与休闲者的整合,让他们同时同场利用城市设施;发达的城市交通,促成了旅游者可自主地穿行于各个主体经营的接待空间,形成自己喜好的旅游路线;企业如果做换位思考于旅游者立场,也可以形成方便于旅游的业者联盟,如实行联营套票和进行联合促销。

整合资源可以依据主题原则、体验原则、真实性原则等来展开。主题公园为一种已经出现的建设,虽然其多为城边的新建,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整合了存在于城市中的很多资源。游憩一条街(RBD)也出现了,虽然也曾有旅游超市的提出,但似乎没有取得成功,问题不在概念上,而是我们的创意缺少继续深入的研究。就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连接城市的轨道交通而言,日本早早就创意出很多方便出行的措施。

表5-1      城际轨道交通票据种类

img37

三、文化游憩

多人而为是文化,历史习俗的传承也是文化,时尚也可能是未来的文化。文化挖掘和建设可多人共为或俱乐部共为的空间平台,可谓是城市旅游空间建设的两条主线。

(一)城市俗文化

众所周知,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在早期的城市中,除了在乡村地区拥有房产的上流精英外,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是在居住地打发闲暇时光的,也有旅游起源于休闲的说法。城市的俗文化规模大、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类型清晰。在时间上有晨练、早市、早茶、夜市、夜场等,在空间上有街巷、广场、商场、公园、博物馆、茶馆、剧场等。

城市俗文化有历史也有变化,寻着变化轨迹可以找到文化脉络,由俗文化开始,到休闲者与旅游者共容,再到旅游交换空间(城市间互换,或城市居民前往海滨,城市留给进城者及入境国际旅游者),经研究确实可以找到若干阶段的划分依据。

(二)制度性因子

城市休闲活动与生产、生活具有同场性质(在同一个城市),相应设施的建设在开始就有直接服务于生产与生活活动的特征,因而也就具有了制度性特征,因为没有制度就不能保证生产效率与生活秩序,这也是城市中人口集中所要求的。制度保证了劳动者和居民权益,公园便是制度下决定的一种建设,其与乡村旅游的建设一开始就为外来者服务的特征不一样。乡村因要发展旅游而引入制度,而城市是先有制度而后加入了旅游功能。

(三)空间分异

一个城市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一方面由于每个阶段都有其建设的重点,从而确定了不同类型(功能)的游憩空间,另一方面城市社会是分层的,居民不仅在家庭选址上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休闲活动上也形成了种种分异、分空间或区隔。当然,也存在着诸如公园那种开放式的公共场所。

图5-3给出了英国城市休闲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如下的规律变化。19世纪初,在高劳动强度、超长工作时间的情形下,让产业工人的休闲多表现为居家或与邻舍交流。随着休闲活动体量的加大,随意占据街道而消遣打发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政府为此出台了一些意在整顿秩序的法规法案。当中产阶级逐渐形成,休闲活动所谓的文化性和消费性逐渐凸现出来,陆续建设了一些需要花钱然而花费并不高的楼堂馆所等文化设施。接着大众休闲又开始跟进,其以消费性更低的电影院和可观赏的体育场为物质代表,建筑的大容量决定了票价的低位。

如今的城市休闲设施已经出现了多样化、多中心、多层次、家庭化、青年化、制度化等特征,城市休闲文化及设施已经成为城市旅游的主要凭借,众多的广场、公园及各种文化设施以及城市地标吸引物,构成了城市旅游实在空间所在。

四、植树与保存下来的绿地

城市为建筑高密度区,在那里绿色资源十分珍贵。随着居民及政府对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视,一方面有意保存并保护现有绿地,比如禁止对城区内的山丘做人工建设开发,另一方面则大力开展植树运动。可以说,除了城郊有些自然的植被外,城区绝大部分的绿色景观十分做作,虽美但却不自然。

img38

图5-3 英国城市休闲的演化与空间形成

注:依据C.米歇尔·霍尔(2007)文字描述制作。

除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绿化和路边树木外,现代也出现了绿色走廊、带状公园、楔形绿地、透气性生态铺路砖等新概念。近年来,我国城市周边利用原本不宜建设的水泽地广为开辟湿地国内公园,现在虽有资本和技术能力将湿地变成建筑世界但人们却不这样,表明了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转变,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示了新思路——从过去的不能中找资源。

五、RBD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其与城市原有的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心商业区)相对应。正是由于旅游者的介入,让城市既有的中心商业区模式分裂出了游憩商业区。RBD继承了CBD零售集聚区的基本特点,但新增了兼具为旅游者服务的性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依托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景区

CBD一般建设在城市中心,是生活购物空间。RBD则多偏离城市中心,紧邻著名景点景区,是旅游者正式观光前后的闲游空间,该空间当然也服务于当地居民户外活动的消遣需求。

(二)多为长条状

为了便于旅游者穿行,RBD多为长条状,这是考虑旅游者对环境不熟悉而规划的。旅游者在旅游中很在意有遗漏和迷失方向,常规旅游规划讲究线路呈现简单几何形状,而人流高密度的区域最好为单线性的步行街。

(三)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店铺

由于要面向旅游者需求,RBD店铺以纪念品商店、中档餐饮店及街头小吃为主,也拥有若干娱乐和住宿设施。此外,这里还建有若干提供旅游用具的商店。与CBD相比,RBD较少出售居家过日子的耐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

六、兼旅游与认知的地图

城市是商业、政治和企业间交往的主要发生地带,前往异地城市的行为多伴有兼旅游性质——附带业务联络或兼顾访亲探友等。兼旅游性让来访者要确定一些著名景点的位置,要确定进入城市的交通工具所在和住宿酒店在哪里,这些奠定了旅游者到达访问城市当天关于空间的最初认识。旅游者对城市的认知地图包括以下具有先后顺序的要点:(1)相对于家所在地的方位;(2)到站交通终端(机场、火车站等);(3)通往投宿酒店的路线;(4)对酒店近边的散步;(5)滞留期间对重要访问对象的意象及相对于酒店的空间位置等。

游客通常第二天就能在脑海中形成略有平面分布感的认知印象地图,其由地标、路线和区域(可以说出名称的地段)组成,随着滞留天数的增加,地图上的要件也在迅速增长。由于对陌生地区的访问以认知为主,个人价值偏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最终勾画出来的地图以发现为主而非以一个因素为主导。当然,旅游者在城市的认知活动受生活经验和活动安排的影响。

七、城市旅游标志物结构:基于行政立场的努力

(一)相关概念区分

城市旅游的初次访问者对城市有陌生感,多次访问者也未必能熟悉那座城市,即便是城市居民也经常感觉到大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城市旅游对象物的众多让来访者选择及确定对象物时出现茫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者,基于旅游行政管理的立场,提出城市旅游标志物概念是十分有意义的考虑。

旅游标志物集合是区域向旅游者的一种有结构的推荐,其核心成员应该为城市旅游形象最直接的实物表现。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的总体印象,那种总体印象需要通过旅游者对若干具体的旅游景点景区进行访问才能显现出基本模样,故而城市旅游形象主要是指事后的意象性评述和事先的想象,其需要若干具体的旅游对象物支持。没有实物支撑的城市旅游形象虽然可能吸引客人但却留不住客人,因为现阶段旅游者总体上不相信“皇帝新衣”式的城市旅游形象。

地理标志产品是另一个与讨论内容有关联的概念,地理标志产品是出于保护工农业产品原产地权益不受侵害的目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管理的一项法规性制度,其在定点定物的机理上与城市旅游标志物基本一致,管理的行为主体也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但在适用范围和设计目的上存在着差异。

(二)确定核心成员的四原则

城市里适合旅游的对象物很多,尤其是在大型城市里,可以说旅游与休闲的资源与设施不计其数。确定城市旅游标志物的核心成员、支持成员、外延成员而形成一个三圈构造,十分有利于旅游者提高对城市的解读效率。

确定核心成员的基本原则首先有三:遗产性、规模性与便捷性。城市是有历史起点的,遗产性提示着这座城市从哪里来这样的深刻命题,遗产性存在可以让到达目的地的初访者很快地平息初来乍到的那种浮躁心境。规模性原则的提出不仅是考虑到容纳能力问题,也力求标志物对旅游者的视觉冲击,毕竟旅游是以观光为开始和核心的。便捷性主要是从时间角度考虑而提出的。分析到此,需要增加一个原则,那就是公益性或公共性原则,即尽量不选择那些由单一企业法人独自运营的空间作为核心成员。

(三)支持成员

当旅游者游览了城市标志物核心成员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和精力,可以选择支持成员作为继续游览对象。支持成员是指支撑核心成员地位、对城市秉性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旅游对象物。鉴于确定核心成员的四个原则在结果上趋向于选择位于市区的遗产性存在,支持成员的选择可以倾向于大型的现代性设施,即以现代性来表明城市在拥有历史之后仍然是继续发展的。支持成员的选择在原则上还是要以城市建成区为对象空间,尽量不要选择城市郊区地带,这是从方便旅游者的角度考虑的。

(四)外围成员

当旅游者在城市滞留的时间比较长时,会走出城市访问位于城市郊区的大型生态型地段或视野开阔的景点景区,这类外延成员具有规模性、开阔性、遗产性、远距离性等特征,与核心成员的重要区别在于区位上。

img39

图5-4 城市旅游标志物结构示意图

(五)决定城市旅游标志物的主体

提出城市旅游标志物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旅游者对城市的解读,故无论哪个景区被选为核心成员、支持成员和外围成员,都是为了向旅游者提供参考,即便没有被确定为标志物的景区也不意味着这个景区质量有问题。虽然如此,一旦施行这样的做法,每个景点景区还是希望被选作标志物,为了避免出现利益驱动的影响,应该以区位和公益性两个原则做根本性的把握,即一是标志物成员要尽量地距离车站、码头、旅馆集中区较近;二是力求景点景区的资源依托是文化与自然遗产,其为公共所有或是多主体运营的空间。

从公正性角度来看,决定城市旅游标志物的主体可以是负责旅游管理的行政机构,也可以是由媒体组织的大众评选群体,也即主体一定是非功利性的机构或群体,其以熟知自身所在城市的秉性为前提,并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而设想旅游者具有怎样的对旅游对象物的选择需求,最后提出可为旅游者参考的备选旅游对象物集合及集合成员的旅游排序。

八、城市温泉

城市温泉也即位于城市中的温泉,具体表现为温泉酒店或有城市公交车可以到达的温泉。除少量诸如重庆南温泉、北温泉外,多数的城市温泉为现代开发的地热温泉,还有些概念性温泉(勾兑温泉)。由于城市温泉环境多少受闹市的影响,且距离城市其他景点较近,城市温泉主要服务于一日游和过夜游客人。为此,城市温泉用于度假的功能并不显著,可谓是参与了旅游度假。

正因为上述原因,城市温泉经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第一,与城市其他景区联合形成组合产品,以满足来访者了解这座城市并享受温泉的综合需求。第二,考虑居民日常休闲要求,提供俱乐部式的优质会员服务。第三,在美食、居住舒适、服务、文化等多方面做套餐服务,以弥补人工环境和并非原汤(循环汤)的不足。第四,加强娱乐性建设,以戏水亲水性的水乐园、高盐度的死海浴、SPA水疗等来充实温泉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