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海滨旅游地理
一、陆地的边
海滨可谓大陆的边和尽头,入海而求彼岸几乎不可能,终端与断桥等说法都有这层意思,但都不如陆地之边那样有意境,来到海滨会让访问者有到达终点的成功感,同时也产生了望洋兴叹的心绪,因而潜意识中或许多少做了一点度假后回返的情绪准备。天涯海角倒是一种很淋漓尽致的表达,但天涯海角几乎是所有人都到达不了的境界,故而才有回头是岸的形象比喻。社会上已有关于海滨这样与那样的观念,科学技术进步让过去不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代名词,那种意识转化也让我们多少失去了对海岸带为陆海交界的意识,我们生活在两种自然力的作用带上。
有些时候,人们想离开家或居住地空间而走得越远越好,最远也就是海滨了。多数人想离开家只是出发前的想法,到达后游玩了几日后还是想回家。从这个意义理解海滨,甚至可以认为其是人类逃逸于现代社会的理想目的地,也是断然回首而返回家的悔悟地,其很吻合居民的旅游意境。
二、顶级度假资源
不仅是某个方向上的离家最远,海滨的宏伟也让到达者感到放松,似乎可以将自身融化于沧海之中。那里空气新鲜而富含负氧离子,阳光、沙滩、海浪(3S)原本就属于生命进化树早期的要件。海岸带具有健康功能,已经是当今整个社会的共识,推进认识、发现有助于创新的启示,才是我们当要所关心的真正内容。
三、海岸带保护
正因为海岸带是大自然所造的我们居住陆地的边,作为地球表面非常确定的切变地带,海岸两侧的性质截然不同,为此我们要保护天然的海岸线。为了发展经济,人类社会已经开始对海岸做工程,日本填海建设了迪斯尼乐园和关东机场,为了获得深水港口而将海岸带做成几何状。再看我国的海岸带利用,海水养殖与滩涂利用使得滨海与浅海区布满了木桩、绳索和玻璃浮球。海岸带自身受自然力的影响会有进有退,人类为了利益对海岸带做改变,那种改变利与弊谁大还难知。沿海土地的盐渍化、海岸崩塌、改变海岸生态系统等,有很多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除了呼吁要保护海岸带之外,人类在海岸带上也建立了保护区,其中红树林保护区就是一种。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汐可以到达的干湿交叠潮间带。并非所有潮间带上均能生长红树林,通常把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潮滩称为红树林宜林地,已经生长有红树林的潮滩称为红树林地。红树林宜林调查和确认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确认宜林地的两条边界,即向陆的内边界和向海的外边界,内边界是最大潮水所能波及的陆岸或海堤,外边界也称为宜林临界线。作为一类特殊的植物类型,红树林生长在含盐、缺氧、潮汐活动频繁的潮间带,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适应潮滩环境的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红树植物的胎生繁殖——显胎生和隐胎生,比如显胎生即是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芽,后突破果皮形成下垂的胚轴悬挂在树上,胚轴成熟后便掉落插入泥中并迅速长根形成幼苗,或掉到水中随潮水漂移传播到异地固着后生根成苗。
从旅游角度上看,这里的景观破坏经常表现为建筑距离海岸线过近,或者建筑高度挡住了其后居住者或行人面朝大海的视线通道,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对这两项指标做出了具体规定。另外,原油泄漏及污水排放也经常影响海水浴场的质量。
四、力的交汇带
海岸带为各种力的交汇地带,波浪、台风、入海河口以及人类用于军事和经济目的的建设及利用,如今再增加用于旅游与休闲的开发,也即如今的海岸带是自然、经济、社会、旅游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力纠结下的典型景观:天然海湾与岬角、河流入海口、临海工业区、海港、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海水养殖区、潮间带滩涂区等。
五、旅游利用的带状分布与岬湾相间
线性的海岸带使得垂直于海岸的水平景观变化最快,为了奔向大海和获得等高线,滨海的旅游建设一般是平行于海岸线而成带状分布的。国外学者将海滨环境分为腹地(提供住宿和服务)、过渡区(沙丘或植被覆盖区)和休闲活动区(沙滩和大海)。随着旅游的发展,海岛与海上项目(冲浪、游艇)以及潜水格外具有人气。
海湾给予我们带状分层的布局感觉,沿着海岸线行走我们很快会发现海岸带原来岬湾相间,除已有滨海路、临海木质栈道概念外,岬湾相间格局给予了岬湾在功能上的不同,海湾用于海水浴和游憩,岬角用于垂钓、探险和远眺。岬角与岬角、海湾与海湾也存在着同质基础上的功能细分,那种分异可能是高端与低档的差异,也可能是同类活动单项目上的不一样。
六、自然宏大中的个人拥有
(一)可凭栏眺望的一面资源
滨海旅游资源有其独特的性质,诸如健康性、宏伟等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但也有尚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性质。只要你来到了海岸线,脚浸泡在海水中或站在滨海栈道上、礁石上,眼前就是一面宽阔无比、不知尽头的大海。大海虽然可以让旅游者进入,但人在大海面前太渺小了,那种渺小让旅游者尽管可以到海水中戏水,但仍不能阻挡凭栏眺望的人们,人们在戏水前或戏水后也要凭栏眺望。海岸带资源的一面性特点,让上海外滩、珠海渔女等景区在节假日里人满为患。
(二)宏观中有自我
或许人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情景对比,站在大海边和走在浩大的度假村之中有什么不同?面向大自然,旅游者油然而生的是感叹天工神斧,完全是忘我状态。在大型旅游度假村行走,一方面被宏伟所震撼,有奔向忘我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又唤起了一丝丝有我的自卑感,因为度假村的美景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上由资本堆积而成的,而资本为他人拥有且是他人能力的表现,那种矛盾的心理撕扯着旅游者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在当代人工建设空间之中为什么要提倡客人至上的原因之一,客人消费了自然要得到好的服务,但其中也要注意到投资人所造的宏伟建设也彰显了个人财富,因而对旅游者内心世界有着潜在伤害。
观赏大海则完全是一种忘我状态,自然界的伟大让我们每个人都叹服,在自然面前,让我们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平等了。由于大海的宏大,靠激情唤起自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那种激情是本能的激情,这一点不同于在大型度假村的体验项目。跳跃、戏水、尖叫、狂饮、放声高唱、翩翩起舞、冲浪、篝火晚会、海风激情广场等,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自我激情或自我体验的做法。
(三)旅游罩
激情不能持久,平静下来的旅游者还会被淹没在宏大之中,欲在海滨的忘我环境下保持自我,这时旅游罩概念将十分有用。面向大海的房间、游艇、餐桌、帐篷,拥有道具与分时购买空间等,是旅游者在自然宏大中购置或建设自我空间的一种努力,借以表明持一份拥有,这一点与美国一人一份饼的思想是一致的。
旅游罩是我国学术界新近引进的概念(tourism bubble),目前处在介绍和照原文解释及理解不到本质的阶段上。比如,bubble本身具有泡沫、水泡的意思,虽然可以翻译成罩,但泡沫容易破碎,那种拥有可谓只为激情体验的一时拥有,水泡也多为透明状,这样的意境还难见学者一针见血地给予精辟论述。照原文来讲,旅游罩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受到的限制和空间范围。执白地讲,旅游罩便是旅游者感到安全具有自我空间性质的地段、时间和情境。
这里不妨寻着旅游罩概念形成的轨迹来思索。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心理学家通常使用领地、领域、行为空间和个人空间等概念描述人和动物的活动范围。旅游是现代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活动方式,旅游者到达异地那个陌生的世界,怎样才能形成自我领地,由内心世界拥有发展成外在的领地范畴,恐怕就只有购买及占据才行,那么生产者就要生产这样的空间,旅游者没有购买的地段就是罩外了。有个人的旅游罩,当然也有旅游者群体的旅游罩,海边篝火晚会是群体在旅游罩内的行为,只有在特定地段、特定时段内举行,但对于参加者个人而言就应该是参与而不是自己的旅游罩了。
以色列旅游学者科恩(Cohen,1972)认为,现代旅游者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放弃他所熟悉的环境而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因为他是处在一个自己文化的环境罩中被转移到外国土壤上去的,大众旅游者通过他自己熟悉的罩做“保护墙”,在那种保护下去观察他在旅游中所遇到的人、地方和文化。
由此看来,个人性旅游罩是可以移动的——我的空间随着我走,但随着个人的移动,旅游罩原本存在的地点不存在了,旅游罩会缩小或破灭,但结果却是控制不住前往异地去领略新奇之欲望,这种矛盾情形很符合罩也即是泡沫的英文原词。
图5-6 滨海宏大与个人场的拥有关系
七、滨海温泉
与大海有关的温泉可以分为几种情形:海滨温泉、海岛温泉、海中温泉和海洋温泉。海滨温泉即是指温泉位于海滨,温泉水质一般含有很高的盐分,泉水很容易腐蚀管道。海滨温泉的开发要让利用者同时可以看到海景,或者将浸泡温泉与海滨旅游形成线路。海岛温泉虽然给予人的意象很好,实际上有些海岛面积很大,且经过现代化的类似开发区的高楼大厦建设,即便是浸泡于海岛温泉之中也难体会是在海岛之上,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在浸泡温泉之前或乘船或乘车或徒步做一个环岛游,以便形成关于岛的整体空间认识。海中温泉是存在的,距离海岸很近的海中温泉较为容易开发,潮起潮落而引发的泉水海水交融现象是一个很诱人的卖点。海洋温泉在本书中特指源自海中的温泉水但被移动到海滨上利用的情景,其也意味着要让旅游者看到由海中引出的温泉输水管并能够直接或间接验证管道被温泉水加温了。
八、海滨温泉三轴意识
与其他区位的旅游资源相比,海岸带温泉所拥有的空间可谓气候、海洋、温泉三种优秀旅游资源的叠加,三强共聚,健康立方。鲜汤、露天、海风构成了温泉地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要么是三要素同场共时,要么是轮值历时而形成日程、时程、疗程,从度假角度上看更希望是轮值历程,因为历时容易让度假完成时间长度。
图5-7 海岸带温泉的核心结构
从辽宁省的丹东市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湾,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诸多的温泉,如丹东五龙背温泉、大连老铁山温泉、山东威海温泉和青岛即墨芭东温泉、江苏盐城温泉、上海(人工动力)温泉、珠海温泉,难以计数的海岸带温泉该如何区分?可以有三种应对考虑:一是加入地方料理元素,二是考虑季节性变化,三是加入地域因素(人的努力或社会性)。
这里以饮食为例做些有新意的探讨。我们知道温泉给予人本能上的享受,文化则为之后加上去的发展范畴,而饮食也是基于本能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文化,我们都曾注意到婴儿抓到什么都往嘴里塞的现象。也即,温泉旅游与美食不仅同机理,而且两者有行为上的逻辑关系。故而,地方料理必须加入温泉地建设中来,不仅是为了区别其他同类温泉地,也完全是温泉本质性的一种转换,色泽美、嗅觉香、味道好是温泉料理的根本。如此分析也让我们理解日本温泉在宣传和接待上以水感、料理、色彩、榻榻米为先后的主要吸引,那是本能的大集合及排序,因为我们生于水、长于食、经于色、休于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