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
自然旅游资源除具备上述五个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立的特征。
1.物质性
物质性是自然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也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共性。它们绝大多数处于有形状态,如高山低谷、飞瀑流泉、云雾雨雪,或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有的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如闪电等。科学证明光也是物质;风是物质的流动;气温是物质的转化。光、风、温没有具体形态,但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体验到它们的存在。高纬度地带的白昼、北极光与江南春风拂面、气候宜人的风景区都极富吸引力,使人不畏路途劳顿而去领略、感受。
物质是可以量化的,有形的客体用度量衡等器皿量化,无形的物质可通过对比量化。光有强、弱度之分;风有级差之别;气温可用温度计测量。旅游环境“适度”才能吸引游人。
自然旅游资源的物质性,一般而言,是区别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最突出的特征。部分人文旅游资源如历史掌故、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民族语言、神话传说都是非物质的。但它赋予自然物质以丰富的内涵的功能却是巨大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地带性
由于构成自然旅游资源的物质要素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因此必然受地球景观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制约。首先,它受制于旅游景点在地球上的纬度位置,高纬度地带绝不会出现热带风光,低纬度地带也绝不会形成冰雪世界。其次,每个地带的自然环境,受海洋与大陆分布情况的影响。例如,海陆环流形成地理各组成部分和地理综合体,按经度方向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此外,由于大的地势起伏,自然景观还受垂直高度的影响,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垂直地带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和它的组成部分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地带性的特点。
3.生态性
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球客观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生态主要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是一种按照自然规律形成的存在状态。它涉及有机体和无机体的关系、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之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等,是由一系列有机联系的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某一组成要素遭到破坏,就会使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生态关系密切的自然旅游资源受损甚至灭迹。农村大量捕食青蛙,结果出现严重的虫灾,使农作物减产。海南省三亚湾海滨的“海底乐园”原是观看海底世界的游览地,海域水质清澈,鱼虾在珊瑚礁旁悠闲游动,新奇有趣。近几年来,有人大量开采珊瑚礁做盆景出售,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生态平衡,结果珊瑚与鱼不见了,海水也变质了,乐园也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失。所以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尤其要考虑生态性的特点。
4.时空性
自然旅游资源有很强的时空性。它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环境的变迁而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人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感受就不一样。浙江雁荡山的大剪刀峰,白天看像一把巨大的剪刀相合,夜晚在月光的照射下从东南角看去,却变成了一支香,平视此峰又像船上的风帆,因此它又被称为“一帆峰”。气象要素在一日之内发生的变化,会引起景观的变化。同是一片园林,清晨清新宜人,绿叶布满露珠;中午湿热,风轻日烈;傍晚夕阳西照,鸟叫虫鸣;夜晚月色朦胧,树影婆娑多姿,异趣横生。为什么有的游人对同一处游览地情有独钟多次光顾?为什么对于同一处景观人们的感受却不同?此乃自然景观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效应。
此外,有些景观只出现于一年中的某一段时间,如日本东京4月的樱花、加拿大秋天的红叶、农历八月十六前后的杭州钱塘江大潮,至于昙花一现、佛光掠影、海市蜃楼等奇观则更需特殊的时空自然环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