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旅游活动中艺术美的种类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艺术美的审美种类很多,但这些艺术美通常情况下,并不常见于单纯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往往点缀、散见于社会美之中,以形成总体的和谐之美,因此,旅游者在把握艺术美的各个种类的审美特征时,既要考虑到艺术品的本身之美,又要结合社会美进行综合审美。但在这里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多以单纯的艺术品的审美视角进行分析。
(一)雕塑之美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会接触到很多雕塑艺术作品,这些雕塑作品或出现于社会景观中,参与社会美的构成;或以单独的形式出现于艺术景观中。对于参与社会美构成的雕塑艺术品而言,旅游者不仅仅要考虑到雕塑品本身的艺术之美,还要学会将雕塑艺术品置于整体的环境当中进行品味和把握,这样才可以全面地把握雕塑之美。
人们称雕塑艺术是文学中的诗,是静止的舞蹈,是永久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既是最普及又是最高雅的。从人类的原始社会到今天21世纪,世界五大洲各个国家、民族、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记载在许多的雕塑作品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光辉灿烂。中国的旅游景观中的雕塑艺术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淳朴美”,商周时期的“凌厉美”,秦汉的“豪壮美”;魏晋南北朝的“悲慨美”;唐朝的“雄浑美”;宋朝的“清秀美”;明清的“精致美”。在审美的变迁中,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对雕塑文化的影响。雕塑是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实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称之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使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探索。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代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雕塑遗产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在旅游审美中,旅游者既要了解古代雕塑,又要了解现代雕塑。无论是现代雕塑还是古代雕塑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雕塑艺术进行审美:
1.形式美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雕塑的形象美可能给人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等各种感受。当旅游者到了马约尔对《河》的雕塑进行审美时,并没有河的具象,却见一个女性人体横卧的雕塑,通过审美联想和导游的讲解,旅游者可以通过女性的身材的流线的柔美感受到河水的流动。实际上,这个雕塑是将河水的形式美用女性的人体的形式美来展示的一种方式。雕塑艺术通过其形象美首先是诉诸视觉的,以静示动。雕塑是永久的休止,但又是永恒的运动;是静止中的运动,却又是运动中的静止。因而,它具有高度的凝练性,通过瞬间的姿态来造型,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整个过程。
2.内容美
雕塑品的内容美也同样是通过其形式美表现出来的,它依靠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却又不完全依赖于它。旅游者在欣赏雕塑艺术美时,会通过雕塑品了解到作者的主观精神和审美理想,会通过雕塑品了解雕塑品所在时代的一些状态。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氛围,而这些社会氛围的内容美必然体现在一定的雕塑作品中。例如旅游者在欣赏汉代雕塑时,会发现在中国的汉朝时国力很强大,因此,雕塑中体现出来的内容之美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气势之美;而在欣赏唐代雕塑时,旅游者会觉察到唐朝由于经济强盛,反映在雕塑品上的内容美是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美。内容美还表现在注重将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雕塑材料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材料来表现不同的内容美。例如旅游者欣赏《宋庆龄雕像》时,会发觉雕塑家利用洁白的大理石表现伟大女性的纯洁与高雅;又例如旅游者欣赏《思想者》时,会感到雕塑家使用青铜来铸造的雕塑作品与其深沉的内容是相互吻合。雕塑和绘画一样具有瞬间性,是静止的、个别的、立体的、没有背景的形体来再现生活。著名的雕像《掷铁饼者》是希腊古典时期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雕像极其成功地塑造了掷铁饼运动员的形象,这是对生活的观察、取舍、概括的结果。这里所刻画的瞬间动势,几乎是用电影慢镜头拍摄下来那么准确,这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此刻正处在竞技状态的最关键时刻,通过运动员大幅度摆动的双臂、快速旋转的身躯和铁饼即将出手的瞬间,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连续过程,展示了肌肉的健美和力量,抓住了最典型的姿势,找到了最生动的结构。这是为奥林匹克竞技优胜选手制作的纪念像,这个结构单纯的作品所唤起的视觉形象是一个体魄强健的运动员,使人们了解到古希腊人运动的竞技水平是相当高的。
3.象征美
雕塑艺术品的象征美是建立在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好的形式、好的内容,就不会更好地激发旅游者审美联想,就不会产生好的象征美。因此,在艺术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要能够得到雕塑艺术品的象征美,就必须要很好地把握其形式美和内容美。雕塑艺术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不可能像绘画那样进行复杂的精细描绘和环境空间的表现,因而形象单纯,所以通常赋予形体和体积以象征性和寓意性来表达主题,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而这种象征美又是具有一定的纯粹性的。所以,旅游者要善于抓住这种象征意义之美,才可以得到雕塑艺术品的真谛。例如审美罗丹的《思想者》时,如果旅游者只是感觉到一个为痛苦和烦恼所困扰,深沉思考的强健有力的男子汉的形象之美,就没有得到艺术品的真谛,只有借助审美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综合把握,才会得到其象征美,即该雕塑象征了一种人类的反思。
(二)绘画之美
绘画是依赖于视觉来创造、感受和欣赏的艺术,它除了具有造型艺术的“应物象形”的造型性和瞬间性、静止性、永固性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独具的审美特征。在社会旅游景观和纯艺术的旅游景观中,旅游者会经常进行绘画的审美。这些绘画艺术品对社会美起到了极大的点缀作用,其主题和特色都必须要与社会美紧密结合。
1.色彩美
绘画的色彩来自客观世界的光与物体。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相。色彩到了画家的笔下,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旅游审美中,绘画的色彩是最吸引旅游者的要素。由于色彩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义,所以旅游者往往在审美绘画的色彩时,得到不同的心理感受。旅游者看到红色,便感受到热烈、庄严、兴奋;看到橙色,便感受到热情、严肃、快乐;看到黄色,便感受到明朗、欢快、活泼;看到绿色,便感受到美丽、自然、大方;看到青色,便感受到秀丽、朴素、清冷;看到蓝色,便感受到清秀、广阔、朴实;看到紫色,便感受到珍贵、华丽、高贵;看到黑色,便感受到沉闷、紧张、恐怖;看到白色,便感受到明亮、淡雅、纯洁。当然,我们也不能僵死呆板地去理解色彩的情感性。色彩的情感性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就是同样一种颜色,在不同的画面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意味。
2.构图美
旅游审美活动中的中国画的构图,以立意、气韵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情势,讲究画面物象内在联系上脉通气贯;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一种起伏而又连贯的情感节奏。例如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旅游者会发现在构图上,有序曲、高潮、尾声,形成了鲜明的情感节奏,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又比如,旅游者欣赏清代大画家朱耷的构图时会感受到气势豪放,同时又深藏着一种矛盾心理。其画古怪、奇崛、空旷、幽深、孤寂、静穆,同时又朴茂、酣畅、皎洁、秀健、雄浑。从这些复杂的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豪情纵逸和因国破家亡产生的愤懑、沉郁。
3.瞬间美
绘画利用线条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它反映的是瞬间的生活,表现的是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因此,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像小说、诗歌、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那样自由舒展,往往受到画面的局限,只能选择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瞬间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因而,绘画对艺术形象的概括和提炼,要求更为集中、凝练和巧于构思。所以,旅游者在进行对绘画艺术的审美时要学会把握作品的瞬间美。一个线条、一片色彩,甚至一个小小的墨点,只要旅游者细心品味都有可能蕴含着一种瞬间的美丽。
4.虚幻美
绘画是在平面上描绘出具有一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的二维空间艺术,但其艺术形象是虚幻的。它是运用透视学原理、明暗向背关系,色彩的浓淡冷暖变化等,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层次,使平面的画幅呈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空间效果的。例如旅游者在欣赏绘画艺术中的线条时,要时刻牢记这线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我们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它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线条是画家用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的造型语言。当画家用画笔画过纸张或画布时,标出了空间的界限,同时也表现着时间的流动,画家的感觉和情感也随之而凝聚在画面上。画家的线条风格,反映其内在的品格。所以,旅游者在进行绘画审美时,要充分利用审美联想和想象,通过对线条、色彩、明暗、透视等的要素的展示,幻化出艺术家的思想,了解到艺术家的情感,甚至创造出旅游者自己独有的情感来。
5.意境美
旅游者在对绘画艺术进行欣赏时要在对绘画的形式美的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到艺术家的绘画意境,甚至通过自己的审美联想构建出全新的绘画意境。绘画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画里传神,画外有画的美妙境界。绘画作品所表现的,可以是已经过去的一瞬间,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一瞬间,也可以是运用想象对未来一瞬间的描绘。绘画不但可以描画可见的具体的事物,也可以表现抽象的不具体的事物,比如人的精神、思想等。绘画借助旅游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表现艺术形象。这在中国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宋徽宗赵佶当政的时候,曾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让画家们作画。当时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作陪衬,画面上应有尽有。然而,画家李唐却独出机杼,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画面虽未画出酒家,酒家深藏于竹林之中却是一看便知,而且深得“竹锁”意趣。
(三)书法之美
汉字是由点线组成的。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
1.线条美
旅游者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时,首先就应该很好地把握艺术家的情感,甚至在审美中将自己的情感熔铸于书法作品中。线条美是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精美出于挥毫”,点画的线条美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书法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诸如直线、曲线、折线、斜线、波浪线、蛇形线等。这些线条都能通过视觉使人获得某种相应的感受: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和平静;垂直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空间变化……这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重要属性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本身积淀了丰富的人的观念和情感内容,使线条有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遒劲,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颜筋柳骨”正好符合“骨肉相称”的要求,因而成为书法用笔技巧的重要典范。旅游者在导游的引导下,要以投入的精神状态对书法作品的线条、笔墨技巧、书写风格等进行品味,从中参悟艺术家复杂的意境和情趣,甚至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
2.节奏美
唐代的张怀瓘在《书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一样能唤起人们的节奏感;又像心电图上的曲线记录心脏活动一样,反映书法家的心灵的情韵。音乐是音响的节奏与旋律,而书法则是线条的节奏与旋律。旅游者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固然是听觉,但在视觉上也会感受到艺术家用笔的节奏感。节奏主要是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点画线条,引导人的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变化,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节奏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一定情感活动。
3.和谐美
线条的和谐之美主要表现在线条的呼应上。浑然天成,无雕凿痕迹。笪重光《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笔断”使点画有起有止,起止有度,“意连”使点画有呼有应启承分明。如果每一线条,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只是机械拼凑在一起,那就“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旅游者在这或断或连,似断还连;上下呼应,左右顾盼的线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书法家的种种情绪意志,风神状貌。
4.象征美
点画的线条美固然不可忽视,但旅游者在欣赏书法时的习惯,一般不全孤立地去看字的点画线条,而是按照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以字为单位逐句地看下去。实际上,书法作为线条造型艺术,它的艺术性不光是在于点画的线条美,而是集中表现在字的造型上。单个的点画线条本身就很美,如果再按照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和谐、多种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组合起来,就会更加生动。正如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所说:“夫得不偿失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我们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的二十个“之”,尽管该字点画简单,姿态却各不相同,极尽变化之妙,充分表现了结构的造型美。
5.虚实美
旅游者要想了解书法艺术美的真谛,必须将其视为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来观赏才行。构成书法艺术整体美的重要因素是章法。因此,旅游者必须在审美书法时了解什么是章法。章法也称为“布白”,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旅游者留有审美想象的广阔天地。成功的章法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计白当黑”,便是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也就是有笔墨处重要,无笔墨处也重要;字里行间均有笔墨,均有情趣。字的空间的匀称、布白停匀和字形点画具有同等的审美价值。既然所有空间都是作品的有机部分,对线条结构、对空间的感受,自然也应该包括在内。书法章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以及落款合理,钤印得宜,并注意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如欣赏《兰亭集序》这个书法艺术作品时,旅游者会发现:全篇324个字,分28行,字字相映,行行相呼,若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浑然一体。清包世臣说: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作品整体美的艺术效果。
6.风格美
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实际上是对书法风格美的品评。中国书法艺术,流派繁多,风格迥异;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倜傥俊拔,或浑穆苍古,或高逸幽雅……真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王羲之的书法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旅游者欣赏这种优美风格的书法艺术时,往往会联想到天朗气清、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自然、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心境。而颜真卿的书法,“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那雄强豪迈、气势磅礴的书风,充分显示书者刚正忠烈的性格和“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旅游者欣赏这种壮美风格的书法艺术时,往往会联想起广袤的太空、浩瀚的大海、巍峨的群山、逶迤的长城……由此产生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心理情感反应。
(四)文学之美
文学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在旅游文学审美中,我们仅就游记、楹联、古诗和词曲的文学艺术审美进行阐释。
1.游记审美
在旅游文学中,游记是旅游文学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以记游诗歌和游记散文为常见。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游记散文也涌现出众多名篇佳作,有的写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议论说理,耐人寻味;也有描述、议论和抒情熔为一炉的佳作。不少著名的游记使山川、名胜、古迹更加引人入胜。真是文以景传,景以文传,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例如明代散文家、地理家徐霞客,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著成《徐霞客游记》。它既是卓越的地理学著作,又是优美的游记文学作品。记事真实精细,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注意表现旅游者的主观感觉,又善于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使景物人格化、性格化,成为情趣盎然的“动画”。它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是我国旅游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日记体游记。
2.诗词曲审美
(1)声律美 中国古诗与音乐有着传统的难分难舍的血缘关系,现在,我们说起诗来,还是“诗”和“歌”不分的,称其为“诗歌”。就是当它与音乐分离的时候,依然显示着音乐美的天性,这是汉语自身的音乐属性决定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写的是歌声,其实诗自身也是歌声。亚里士多德说“高尚的享乐”是艺术的本质,读诗是享乐,听诗尤是“高尚的享乐”。因为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在旅游者进行诗词曲赋的审美中,可以通过语言的声和韵的角度感受强烈的节奏感。从声的角度来说,四声的调式、平仄的区划,自如地弹奏出抑扬顿挫、起伏跌宕、高低长短的节奏;从韵的角度来说,众多的异义同音字,异形同韵字,天然地生发着和谐共鸣、回环往复的旋律。汉语文字在诗词中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平仄交对,音韵相协,营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效果。词、曲尽管样式有别,也无不神合于这种声韵和美的普遍性逻辑轨迹。
(2)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词曲赋的灵魂。旅游者只有感悟和品味出意境之美才可以真正理解诗词曲赋的内涵。意境美,一是体现在对景物的意境展示上,营造出景物的美的意境来;二是体现在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上,通过诗词曲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意趣。“诗言志,歌咏言”。在诗歌创作当中,意境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艺术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景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作中所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与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诗歌创作营造出一个“象外”的艺术空间,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联想和审美效果,而这正是意境美的精髓。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妙,情景交融,妙趣无穷。同时,诗歌的意境美也包含虚实相生的含义,诗歌所描绘出的直接的情景是实境,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的前边的“象”和“景”,而经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在这诗歌表面的实境的基础上又会生发出新的“象”和“景”来,这就是虚境。无论是虚境还是实境都是一种通过审美联想而产生的意境之美。
3.楹联审美
楹联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古老文学体裁,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是融合了书法、雕刻和建筑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楹联发展较晚,它吸取了诗词曲赋的长处,被人们称为“诗中之诗”,所以,它除了具备自身的审美特征外,也同样具备诗词曲赋的审美特征。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它或刻于峭壁,或悬于门楹,或挂于廊柱,或镌于金石,或雕于竹木,或书于墙壁,或悬于厅堂,烘托着周围的社会之美,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启迪着旅游者的思想。旅游者在对楹联进行欣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对称美 从形式美上来讲,楹联体现了书法的形式之美,同时,从中国语言的角度和听觉艺术上来看,楹联体现了对称均衡、整齐一律的和谐的形式美的法则。所谓楹联的对称美,一般表现在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协调和意义相关上。例如秦皇岛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又如苏州留园的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洛阳白马寺天王殿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综合美 楹联融合了书法、雕刻、诗词曲赋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多种艺术的审美特征。例如:杭州西湖孤山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旅游者在体会这一楹联时,首先是一种节奏美,然后是读者可以体会到西湖的风景之美;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楹联联想到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个楹联并非对苏诗的简单复制,而是拓展了苏诗的意境美;从书法上来看,此联是黄文中撰,任政书写,字里行间渗透出流畅自然、清丽媚秀的趣味,行草相间,极尽变化之妙。
(3)雅俗共赏之美 楹联是至雅的,是古今文人墨客的厅堂饰物、书斋爱物、自省宝物,至于离别题赠或在各种场合即席联对,更成为文人间的高雅游戏;楹联又是至俗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新年、婚丧、乔迁、祝寿等等日常生活中用到楹联,来表达人们的喜庆或哀思。亦雅亦俗,雅俗结合,雅俗共赏。
(五)音乐之美
在美学上,音乐被称为“时间艺术”。音乐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流动,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美装点着人类社会、丰富着人类生活。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旅游社会审美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也是不可缺少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最著名的旅游吸引点除了多瑙河的静谧、建筑的古朴外,最重要的则是音乐之美。音乐是它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音乐的味道。就中国的旅游审美而言,音乐艺术之美主要集中表现在民歌、民乐等方面。在旅游审美中,旅游者要注意从音质、旋律、内容和意境美几个方面来把握这艺术之美。
1.音质美
音乐演奏的物质材料不同,其声响的效果就不同,产生的音质美感也不同。悠扬婉转,柔和而又刚劲,让人产生凄美之感的二胡的声响之美;或委婉缠绵,或凝重悲怆,或清雅秀丽,纯净细腻让人产生灵魂深处的感动的古筝之美;唢呐明亮、狂野、喜庆;小提琴柔和、忧郁中略带伤感之美;长笛优美动人、明朗欢快……
2.旋律美
音乐的旋律美指的是: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顺序进行运动而形成的美感。旋律美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通常被人们称为音乐的灵魂。也有人称音乐的旋律美为“流动的诗”。音乐的旋律美中也蕴含着一种完整的和谐之美。旋律为歌词插上了翅膀,使它更加形象生动。无论是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还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都同样给旅游者以美的享受。
3.内容美
音乐艺术除了它外在的声响和旋律之美外,其内容美也是必不可少的,它集中体现在歌曲和乐曲反映的时代和社会内涵。例如《义勇军进行曲》:雄浑沉郁、激人奋进,再现了中国人民与列强势力的一次次较量的历程,让人产生一种战斗的渴望。在旅游审美中,旅游者欣赏最多的是民歌,除了欣赏民歌的清新独特外,更重要的是欣赏其内容美。在民歌中曲调自然是悠扬婉转的,其歌词往往是表现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特征、思想,在中国的民歌中,尤其是少数民族民歌,主要以传唱爱情的情歌居多。例如陕北民歌,其歌词被赋予浓厚的地方特色,表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和愿望。“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个溜溜手手挖野菜”、“哥哥你参军闹革命,干妹子家里把你等”、“白羊肚子手巾包砂糖,哥哥你人穷好心肠”等等。
4.意境美
音乐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艺术,它不同于雕塑、绘画和文学等再现艺术。音乐的音响是人的情感的直接载体,承载着情感内容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直接的,人们在音乐音响中直接获得相应的感受,并产生种种审美联想,从而在眼前浮现种种具体的画面、图景或情景,而这种情景的出现,又更加强化了人的情感。音乐之美通过声响之美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来,旅游者通过这种形式美产生一种情感,从而构建出意境之美。例如: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中国民乐,聆听时,似听“潺潺流水”之声;似见“蓬蓬远春”之色;似闻“幽幽花香”之气,若断若续,似远似近,如痴如醉。
(六)舞蹈之美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舞蹈具有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又是最高度的生命、律动、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综合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音乐与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通过动作所呈现的人的内心的情感往往是以音乐为背景的,离开音乐的配合,舞蹈难以取得感人的效果,然而舞蹈与音乐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随着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翩翩起舞,更在于舞蹈本身的节奏性和旋律性,舞蹈是一种“动作的音乐”。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舞蹈艺术集中表现在民族舞蹈的欣赏上。
1.动作美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者的身躯、四肢、眼神、动作和姿态等,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舞蹈借助人体这一物质材料来表现美感,它比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具有直接性、纯粹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例如旅游者在欣赏杨丽萍创作的舞蹈《雀之灵》时,会从她的舞蹈动作中感悟出杨丽萍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体会到“孔雀仙子”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识。有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静静的,有时忽然猛跳起来,托起长长的裙褶上的一角在空中不停地旋转,欢腾,雀跃;她那修长的手臂和配有长长的晶莹指甲的手指,展示出如水的一样柔美,让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别致突出,时而像鸟儿的翅膀那样的灵敏;时而像岔出的一根树枝,奇妙而又不失风韵;时而如同闪电迸出炫目的火花,在瞬间光彩夺目,美艳动人!
2.情感美
舞蹈属于表情艺术,因此,情感美是舞蹈之美的核心,而情感美的形成也自然离不开节奏美、造型美和虚拟美。舞蹈的动作之美,不是单纯的表现人的动作,而是把人的思想和感情化为舞动起来的艺术形象。舞蹈属于表情艺术,它是人在异常激动时的产物,是内心激情的外化。舞蹈艺术常采用“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等象征性的手法,来抒发艺术家心中的情感,同时,引起人们心中情感的共鸣。例如旅游者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会深刻地感受到纯洁、高雅的天鹅濒临死亡的一个瞬间的状态,体会人类对生命和希望的渴求。
3.节奏美
节奏是舞蹈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说:“舞蹈的特质是对动作的节奏的调整,没有一种舞蹈是没有节奏的。”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结合演员的不同表情,就可以表现不同的含义。旅游者会在欣赏舞蹈艺术家动作的变化中感受到:节奏轻快、急促,表现出的情感是喜悦、热烈、紧张的;节奏缓慢、舒徐,所表达的情感就偏于悲伤、忧郁、沉重;节奏篇幅大,所宣泄的情感就较为激昂、强烈;节奏篇幅小,所抒发的情感就较为平和、细腻。
4.造型美
舞蹈也是造型艺术。人们称舞蹈是“动着的绘画”、“活着的雕塑”。舞蹈艺术的造型美包括人体的动作造型和舞蹈群体的造型两个方面。人体的动作造型,是指演员的身体动作、表情姿态等的造型。它重在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绪状态等,既可以表现矫健的美、柔和的美,也可以表现优雅娴静的美和活泼的美。舞蹈群体造型,也称“舞蹈构图”,是舞蹈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圆形队型、横排队型、交叉队型、扇形队型等等。
5.虚拟美
舞蹈还是一种夸张艺术。舞蹈的虚拟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动作,已不是出于自然形态的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而是经过提炼、夸张、艺术加工过的动作,成为高度概括的、美化了的、形象化了的舞蹈语言。例如我国古典舞蹈中的《乌龙绞柱》,最初就是由蛇的动作变化而来的。中国传统舞蹈中,“扬鞭”、“水袖”等,不仅虚拟性强,而且动作优美,能表达出不同场面和各种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然而,虚拟并不是随心所欲,而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进行典型、抽象化的艺术概括。只有这样,虚拟美才不会变成荒诞可笑之丑。
(七)旅游纪念品之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各旅游地的旅游纪念品各具特色。中国的旅游纪念品大都是造型艺术,与文学、音乐、舞蹈相比,更为含蓄。中国旅游纪念品,是熔绘画艺术美、书法艺术美、雕塑艺术美以及编织、刺绣、蜡染等等艺术美于一炉的工艺美术。所谓工艺美术,包括两个大类:一类是日用工艺品,凡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某些染织工艺品、陶瓷工艺品、家具工艺品,都属于日用工艺品;再一类是装饰和陈列工艺品。凡供观赏的工艺品,如金银首饰、玉器首饰、装饰绘画、象牙雕刻、玉石雕刻、雕漆、景泰蓝等等,都属于装饰和陈列工艺品。这两大类工艺品都是工艺美术品,都具有审美价值。就我国的旅游纪念品而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美感:
1.特色美
旅游纪念品的美在于体现地方的独特性,没有独特,也就失去了特有的价值。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生产,运用一定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技巧,讲究艺术审美特征,精心设计,创造出优美奇特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旅游业中,旅游纪念品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纪念品越受旅游者的欢迎,越容易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奇的旅游纪念品将是最有魅力的,最吸引人的。当然,具有了新奇的特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旅游纪念品还必须是美的、实用的和有纪念意义的。中国的旅游纪念品业一度出现了没有特色、陈旧等现象,不同的旅游景点,可以找到众多相同的旅游纪念品,让旅游者不知所从。作为旅游从业人员,懂得旅游纪念品的审美,懂得创新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精美新奇的旅游纪念品是非常重要的。
2.质地美
任何一种旅游纪念品,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制成的。其物质材料,包括两大类:一是天然材料,如金银、玉石、象牙等;二是人工材料,如用以制作刺绣品的丝绸和彩线,用以制作景泰蓝的铜丝和珐琅。所有这些材料都具有质地美。旅游纪念品的质地美,一般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要有良好的性能,即一种材料具有制成某种旅游纪念品的良好性能,意味着这种旅游纪念品的美是建立在良好材料性能的基础上的;第二是要有美的形式,这主要是材料形状的美、色彩的美、色泽的美、纹理的美,椰壳的圆形、黄金的成色、水晶的光泽、红木的纹理,就是形、色、泽、纹等美的现象。以珍贵材料为原料的旅游纪念品的材质美,其构成要素除了良好性能和美的现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即材料的珍贵性。所谓材料的珍贵性,就是指一种材料稀少、难得、价值大、价格高,如黄金、白银、宝石、象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特殊的性能,还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其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旅游纪念品能集特殊、非凡的美的现象和财富于一身,自然就是最能激起人们情感愉悦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最有审美价值的东西。正因为旅游纪念品具有质地美,所以人们在开发、制造旅游纪念品的时候,特别珍惜和突出它的质地美。制作红木家具,应该使之显示红木的自然色彩和自然纹路,而不宜过分地施以油漆和绘制花纹、图案,否则便会湮没红木自然色彩和自然纹路的质地美;开发南京雨花石,为使之显示天然生成的云霞、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各种物象,不宜加入人工雕琢,为了使雨花石表面更加光洁,当然有必要对它加以抛光,但是不能过分加工,否则便会损害其材质美;制作树木根雕,则应该根据其自然原型,作适当点缀加工,使其形象宛自天成。
3.形式美
旅游纪念品的形式美是指它的外观造型、色彩、线条的美。它是外部表现形态的造型美和装饰美的结合,是内在功用美的载体和表现。旅游纪念品的形式美的产生是人们根据实用和审美的需要,精心设计创造出来的,是旅游纪念品的制作者以高超的审美创造力创造出来的,是引起游客兴趣的最主要的因素。例如杭州某宾馆有一四扇玉屏风,每一扇屏风都用平面玉雕制成。玉雕中仕女、景物形象动人,其人物形状优美,形态如生,给人以观而不忍离去的审美感受。而其两颊的红晕和嘴唇的红色,以及衣裳的花点,竟然又都是材料天生,而由人工巧妙运用而成的,这就更激起观者惊奇的美感。中国的旅游纪念品,不论是特种工艺品,还是民间工艺品或是实用工艺品,无不在造型上精心设计,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凝重刚健,有的挺秀脱俗,有的仪容富丽,有的端庄饱满。
4.功能美
一件旅游纪念品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具备具体可感的悦人形象,成为审美对象。旅游纪念品的功能美包括:纪念性功能美、审美性功能美、实用性功能美。纪念性功能美是指旅游纪念品具有旅游地的某种文化特色,这种特色可以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例如壮锦是一种旅游纪念品,它具有壮族地区的文化特色。旅游者来到壮族地区进行旅游活动,购买壮锦回到自己的常住地以后,一看到壮锦,随时会引起该旅游者对壮族地区风土人情的美好回忆;审美性功能美是旅游纪念品所具有的给旅游者带来美感的功能,这些美都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情感愉悦的,旅游纪念品的美虽然属于造型艺术美,但是它不仅仅是艺术美,还包含自然美、社会美的成分;实用性功能美是指旅游纪念品具有的良好用途,而这种用途又是能引起旅游者强烈美感的,例如宜兴紫砂茶壶在寒天用沸水泡茶也不炸裂,又不烫手,而且泡茶五天仍能保持茶香,这是它的实用性功能,这种实用性功能引起使用者良好的手感、口感等感受,从而产生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