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美审美的再创造阶段

艺术美审美的再创造阶段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品的审美联想包括相近联想与类比联想,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想象。在旅游艺术审美中创造性想象无处不在,使用频率最高。艺术欣赏的再创造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
艺术美审美的再创造阶段_旅游美学

四、艺术美审美的再创造阶段

对于艺术品的真正审美应该是艺术美的再创造的过程。所谓“再创造”,是指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原有艺术形象或提炼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在旅游艺术审美中,旅游者借助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用志趣理解艺术美、用情趣咀嚼艺术美、用心去创造旅游艺术美。前一个阶段的艺术美的感知,为理解艺术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艺术审美中审美理解的过程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旅游者曾经对事物本来具有的经验和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到审美对象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到了景点,除了直观的感受外,还要学会将历史、地理、文化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与联想。唐朝王勃,应邀到南昌滕王阁,写出了千古佳篇,那就是他将自己所具备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对滕王阁的审美活动中,才写出千古绝唱。又如“寒山寺”因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而闻名海内外,特别是日本友人,每年除夕晚上他们从日本远道而来就是为听“寒山寺的钟声”,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雅韵。理解促进了感受,感受又加深了理解。毛主席说:“感觉的东西你不能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2.艺术审美中审美联想的过程

审美过程的联想和想象,是在审美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理解和感受,这是一个相互交织和互动的过程。中国的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个要求对作者很难的,对欣赏者来说要求也是高的。鲁迅说:“高尔基最惊服巴尔扎克写人物对话的巧妙,他并不描写人的模样,但可从对话中知道那人物的形象。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是《水浒》、《红楼梦》有些地方使读者看到了人物。”鲁迅说的就是人们利用审美联想对艺术品进行的一种创造。艺术品的审美联想包括相近联想与类比联想,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想象。在旅游艺术审美中创造性想象无处不在,使用频率最高。相近联想、类比联想的审美也是服务于创造性想象的,以期最终创造出一个源于艺术家的作品,又超越艺术家的作品和思想的一个新的艺术形象来。

3.艺术审美中审美情感的参与

情感活动是审美心理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品本身就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而在审美过程中,又会加进审美者自身的审美情感。任何审美过程,如果没有审美情感的参与,那就不能使人产生美感或者至少说美感不够深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态度,这个态度变为生理感觉,这个生理感觉又被我们体验出来,那么,这就叫情感,只有对事物有了认识,人们才会有对事物的态度。只有有了态度,才会有生理心理变化和体验,有了体验才进入了情感状态。情感和认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4.艺术审美中审美情趣的参与

每个审美欣赏者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对同一个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上说,艺术欣赏活动是审美主体在自身的审美情趣的支配下进行看、听、触摸、体验的过程,因此主体的各种特殊心理活动,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创造的想象中打下鲜明个性的烙印。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艺术欣赏的个性差异,也是每个欣赏者“再创造”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和审美经验的不同,人们往往在欣赏中表现出爱好上的差异。有的人喜爱优美,有的人喜爱壮美。人们根本无法统一,也不需要强求一律。同是一幅名画,有人喜欢,有人就不一定喜欢。艺术欣赏的再创造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由于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等,他们向艺术品提出的、并希望从艺术品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欣赏过程中作品的选择、感悟自然会各不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