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003年,由当时中山大学副教授陶伟和钟文辉两位以国际旅游学术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旅游研究纪事》中已发表的论文、研究笔录、会议报告和书评对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当代国外有关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领域。
(1)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研究
从城市旅游研究的初期开始,城市旅游吸引力就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1980年代初期,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整个城市。自1990年代以后,其研究对象开始细分为城市内具体的事物,如城市的博物馆、地标性的建筑物、大型事件甚至城市内在的文化氛围等。研究对象分支的不断细化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系统化。其中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相对突出。
——对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吸引力的研究。鲍里斯·乌克尼与德兰根·特卡拉克等主张通过发展旅游业重建老城区,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他们以前南斯拉夫伯雷克市为例,通过调查旅游者游览伯雷克市老城区的动机和当地居民对老城区重建的意见,分析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老城区重建的期望,尝试性地提出城市规划既能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的重建方案。
——对城市内部旅游系统吸引力的研究。迈里亚·杰安森·维贝克认为城市内部旅游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城市旅游资源,即城市内部环境;二是旅游者;三是广告商和开发商。他进一步指出,城市内部环境是一种“旅游产品”,它需要具备独特的空间和环境特性、完善的休闲娱乐功能和相关配套设施以吸引旅游者。同时,旅游开发商和广告商的宣传对促进旅游者的到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以荷兰的几个老城市迪文特、卡培恩、任勒、荷特根、伯奇和多雷奇为例进行分析,指出虽然这些城市并非传统的旅游城市,但由于它们的城市内部旅游系统完善,有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因此整个城市就对旅游者有着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对城市节事旅游如大型运动会、博览会等节事的研究。莫里斯、雷奇等人通过各类大型节事的比较研究和对1991年谢菲尔德大学生运动会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大型节事的产生对城市规划、城市政策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他认为大型节事的产生,主要受城市领导者、社会转变和非理性规划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于解释大型节事出现的原因和节事决策的过程都很重要。另外,他还认为指导大型节事的主要方法是对节事的规划和政府的相关政策。
——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迈里亚·杰安森·维贝克与乔安、维安·雷克等人,他们以鹿特丹为例,研究了博物馆在城市旅游发展中所起到的吸引作用,同时分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游览动机。他们对游览者进行采访和调查,发现旅游者游览博物馆的主要动机是为“学习一些东西”,其次为“丰富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了解旅游者不同游览动机,有利于完善博物馆的功能,进而提高该城市的吸引力。
——对城市旅游空间布局的研究。道格拉斯·伯尔斯参考了旅游地理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巴黎城市旅游的发展情况。他特别研究了有代表性的旅游空间的分布及其功能,如巴黎的地标性建筑物和排水系统,以了解旅游者对不同空间状况的不同需求,以求最终使巴黎的城市旅游空间利用达到最大化。
——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希顿于1999年研究了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军事胜地滑铁卢的旅游发展过程。他认为由于滑铁卢战役大大提高了滑铁卢的知名度,因此将滑铁卢塑造为一个神圣的、带有神秘感的地方,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此游览。皮埃尔与乔治认为秘鲁的库斯科市由于自身的旅游资源和作为通往马丘比丘的主要关口,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到来。他们研究了库斯科市的旅游发展与当地古代秘鲁土著印加人的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虽然印加文化和当地旅游业的起源不同,但二者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城市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
城市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史迪芬·史密斯着手调查了加拿大安大略湖区八个城市中的五种不同类型的餐饮店(比萨店、快餐店、餐馆、糕点店和雪糕甜品店)的空间布局模式。他运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类餐馆的集中分散程度、土地使用程度、受交通条件影响程度、受人流影响程度等四个方面的确切数值,总结出不同类型餐馆的空间布局模式。
诺安·希欧维和科北·科思、哈塔于21世纪初研究了耶路撒冷近150多年来旅店空间布局的转变情况。他们根据时间的先后将耶路撒冷的政权分别划分成以下时期:土耳其统治时期、英国殖民时期、由约旦与以色列共同统治时期和以色列统治时期。他们运用了多种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耶路撒冷的发展状况与旅店的空间分布状况,尝试性地得出政权转换对城市旅店布局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3)城市遗产旅游的研究
城市遗产旅游也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凯文·米特安从旅游者消费的角度研究了遗产旅游。他认为要带动城市旅游者的消费,需要妥善处理好遗产地和零售业、商业之间的关系。城市遗产地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场所,必然集中大量的旅游者来观光。除了观光门票收费外,应配套完善休闲设施和购物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促进消费,带动城市遗产旅游的发展。
西蒙·迈尔尼认为城市遗产旅游是一种发展城市经济,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对于城市遗产旅游的发展通常分为两派观点:一派为自上而下的观点,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吸引国外投资者以发展遗产旅游的重要性;另一派为自下而上的观点,强调应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城市遗产旅游发展道路。他们通过对比分析蒙特利尔和新加坡发展城市遗产旅游的经验,发现能否妥善结合两种不同的发展方法,在不断开拓全球市场的同时又能保持城市的地方特色,保持城市持久的旅游吸引力,这对发展城市遗产旅游至关重要。
西德尼·秦研究了香港遗产地的实质意义。他分别分析香港涉及遗产管理的四种不同团体对遗产地的不同看法。首先是香港政府,主张重建遗产地,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是相关的旅游机构,认为遗产地是香港作为“古老中国”的代表性旅游形象,建议以其为营销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国外旅游者;第三是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提出应该借助遗产地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以发掘香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第四是遗产地的拥有者即当地居民,他们希望政府可以重建他们的家园,使他们的居住地的景观更为和谐、美观。
(4)城市市场营销的研究
比尔·伯兰威尔与谢菲尔德·霍兰姆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指出不同城市旅游地之间的市场营销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他们以五个英国老牌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布莱德福德、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特伦特)为例,详尽地分析了它们旅游形象的相似与差异之处。研究表明,虽然五个工业城市的类型和功能相似,制订其市场营销方案时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但由于每个城市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因此各地政府和行业领导在城市旅游促销中存在重要差异。
(5)城市旅游者类型的研究
斯图尔特·迈克米恩与埃里特·卡特在20世纪末对洪都拉斯的伯里兹城的旅游者类型进行了分析。他们将伯里兹的旅游者分为三种类型:Developer Tourist,Condo Tourist和Itinerant Tourist。Developer Tourist即在发展中国家定居,享有土地和旅游设施服务但仍有回国权利的外国人;Condo Tourist是指退休后在发展中国家定居度余生的外国人;Itinerant Tourist为短期到别的地区旅游的外国人。他们进一步将三种类型的旅游者各自对伯里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用表格详细地表述出来。这种分类比较研究更好地分析了旅游者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利于制订更为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
(6)城市旅游统计系统的研究
在世纪之交,卡尔·沃伯认为目前城市旅游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个城市的市场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共享有关欧洲旅游的研究资料,他详细介绍了欧洲智能数据库系统的产生过程。该系统在数据的真实性与可比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整合,其专业性使得欧洲各主要城市的旅游部门管理人员都认可此系统。随着这个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它将成为欧洲最大、最标准的城市旅游资料数据库,从而将大大提高城市旅游研究者的工作效率,促进城市旅游研究的发展。
上述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都相对具体,对起步阶段的我国国内城市旅游研究有很好的启示和参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