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上海国际旅游大都市思路整理
上海市旅游委员会曾牵头做过《上海和国际旅游大都市比较研究》的课题,其目的不外乎寻找差距,明确改善目标和努力为发展国内都市旅游打基础。在这项比较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一般城市学研究,国际通行的观点是按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划分城市等级,超过50万人就是大城市,超过100万人是特大城市,超过800万人为巨大城市。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超过400个。
但就人口数量来确定的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巨大城市在研究者的眼光中不一定就是大都市。英国《新牛津词典》对“大都市”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首都或主要城市”或者“人口稠密的工业商业城市”。作为大都市,它的前提应该是大城市,但是除了人口众多、面积巨大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体现在庞大的企业集团,相当大的资产存量以及活跃的要素流量,是区域甚至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有繁荣的商业,体现在充裕的商品,畅通的购物渠道,舒适的购物环境等方面;
——有通达四方的是内外交通系统和信息联系;
——有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能够反映当前世界的时尚、潮流和趋势;
显然,都市是与现代化和区域性的中心地位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有一定人口居住作为基础,具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才能称得上是都市。
如果说是国际化大都市,那就必须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市场,从而具有更加深刻的“国际化”内涵,这体现在:
——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和一定影响的经济实力;
——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以及拥有能在全球或区域经济活动中产生相当影响乃至一定控制作用的地位;
——通行各种国际法规、国际通则和国际惯例,具有相当的经济开放度;
——是各种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所在地,形成国际性的集散中心;
——具有和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联系,能够和外部世界进行全方位的方便快捷的沟通与融合,并有获得各种信息的各种渠道。
因此,国际化的都市,既不是单一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单一的经济概念,而是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综合实力。
我们研究的是都市旅游,只有大都市才能充分体现都市旅游的实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都市往往都有发达的旅游业。同时,也存在有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不一定以旅游见长。国际化大都市往往反映出专业化的特征。例如,有国际政治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等,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应该具有自己的固有要素。如:
——具有在世界上产生品牌影响的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
——形成一定规模和市场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拥有稳定的相当数量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经济在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的比重和份额,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由此,承担《上海和国际旅游大都市比较研究》课题的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必须同时拥有以上“大都市”、“国际化”和“旅游城市”这三个表征,才能区别于一般意义的“旅游城市”或一般意义的“国际大都市”。这样,我们看一个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就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8]:
——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旅游产业
——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