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机遇和时代的必然
上海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距今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浦县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都诉说着古代文明的灿烂。
如果以1290年作为建城之始,上海的城市历史已有700多年。宋建上海镇,元改上海县,明代筑起城墙。其后,市镇、港口发展,日见兴旺,已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开埠,对外贸易扩大。洋务运动兴起后,现代工商业崛起,上海渐成国际名城,“冒险家的乐园”。同时,它也成了中国近代化的摇篮和见证。这里既发生过西方列强的无耻劫掠、帝国主义冒险家的醉生梦死,也发生过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在上海,我们可以见到中国社会朝着近代化的艰难迈进。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经发展成闻名遐迩的远东大都会,有“东方巴黎”、“东方纽约”的说法。外滩被誉为“东方华尔街”。
上海是中国旅游事业开始最早的城市。1923年,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设了“旅行部”。1927年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中国旅行社”。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开设的旅行社。与此同时创办了《旅行杂志》,开创了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先河。中国旅行社成立后的20年中,在组织开展旅游业务,培养旅游专门人才,编印出版旅游杂志,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上海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千年看西安,三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看上海,就是看中国的近代化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城市发展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上海的流动人口一直位居全国之首,全国各地人士都向往和来到上海,工作之余观赏外滩万国建筑群,游览浦江风光,并大举购买上海生产的生活日用品。然而那时尽管上海人素以自己的城市自豪,却很少把它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来认识。上海国内旅行社的业务从一开始就局限于组织本地客源外出旅游,到1985年才有一家旅行社尝试组织外地客源进沪观光。这种行业习惯和思维定势,使上海旅游界忽视了国内客源市场及都市旅游资源的功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被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但是,至少在1990年代初之前,上海都市旅游难成气候。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久久困扰于自身旅游资源尤其是山水古迹的缺乏,传统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不外乎外滩、南京路、城隍庙豫园、少年宫等。入境旅游观光线路无法推陈出新。旅游界包括官方高层都曾为上海是否要效法深圳着力打造主题乐园有过探讨和论证。从上海近郊构筑的环球乐园、环美乐园、中华风情园、福禄贝尔乐园等多家人造景点惨遭失败的教训中,为类似的探讨、论证画上了句号。除了在观念上没把上海作为旅游城市外,旅游的举步维艰还要归因于城市建设的严重滞后。上海中心城区的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基础设施问题堆积成令人惊叹的历史旧账,不仅拖累了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也对入境旅游产生了严重的阻力。
翻天覆地的根本转折出现在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之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设成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上海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百业兴旺,万商云集,全国的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汇集上海,确立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和形象。这之后,上海在全国的支持下以高速度先后完成了一大批标志性的重点工程。举世瞩目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南浦和杨浦大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虹桥开发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地铁、越江隧道以及上千幢高层建筑相继涌现,为都市旅游的崛起开拓了最理想的背景。与此同步甚至超前推进的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这首推饭店行业规模和民航运力的大幅度扩容。因此,依托全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气候的升温,依托上海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大形势的飞跃,也依托整个旅游界不懈的追求和努力,“都市旅游”终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明形象和重大使命登上了发展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