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国内研究文献概况分析
在国内,自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和积极筹办,加之我国各地各类节庆活动的开展,对节事、节庆旅游活动的认识不断提高,研究逐步开展。总的情况仍然是蓬勃开展的各类节事旅游实践走在前面,相比较而言有关节事及节事旅游研究尚显薄弱[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以“节庆”概念居多,与国外的“事件旅游”或“旅游事件(Tourist Events)有所不同。在此节中为真实反映研究情况,沿用“节庆”概念。对Tourist Events概念本书统一翻译为“节事旅游”或“旅游节事”]。
(1)文献统计归纳
1985年出版的由顾树保、于连亭撰稿的《旅游市场学》在论述旅游市场细分时,提出一类“特殊事件团体”。据目前可知,这是我国旅游著作中首次出现“特殊事件”的提法。1993年,保继刚等在我国首先提出“事件吸引”、“旅游事件”及“事件旅游”的概念。进入新世纪后,徐文彤、高维忠、罗秋菊、吴书锋、戴光全等对相关理论做过专门介绍和探讨。从总体上来看,研究已经起步,但还欠系统和深入。
通过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以“旅游节”、“文化节”、“节庆”、“节庆活动”、“节庆旅游”、“旅游节庆”、“节庆经济”、“旅游节事”为关键字,将发表时间在1997—2003年的文章进行了搜索,查询到49篇节庆研究论文,30篇有关节庆举办情况的报道。这些数据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经济研究及普通学报等三方面。其中科技期刊类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科技进步与对策》、《山东体育科技》、《山东统计》、《安徽建筑》、《新闻爱好者》、《旅游科学》、《体育科学》、《海岸工程》、《旅游学刊》、《桂海论丛》、《乡村月谈》等;经济研究类具体包括:《浦东开发》、《江苏商论》、《上海综合经济》、《上海经济》、《今日上海》、《旅游经济》、《资源论坛》、《技术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普通学报类具体包括:《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宁波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兰州大学学报》、《温州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新闻大学》等。从论文发表的时间上来看,2000年以后发表的数量为40篇,占总数的82%,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旅游节庆的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分析归纳这些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节庆活动与城市的关系有20篇。主要研究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产业的重大作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其中有8篇是对上海旅游节的专题研究。民族传统节庆的开发研究有10篇。诸如对具体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可行性分析、开发构想及传统节日的社会学研究等。市场运作、筹资办法的专题研究有5篇。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有6篇。包括节庆活动的经济学内涵及效益机理等。新闻界对节庆活动报道的总结性研究有2篇,其他有6篇。详见表3-1所示。
表3-1 1997—2003年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节事类论文研究内容分析表
文献综述发现,学者们在研究旅游节庆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搜索关键词如旅游节、文化节、节庆、节庆活动、节庆旅游、旅游节庆、节庆经济、旅游节事、节庆文化、特色节庆等。这些概念互有重复,其各自的含义只是略微有所区别。所有这些在国外被理论界称为Hallmark Tourist Events,直译为“旅游节事活动”,归属于旅游吸引大范畴内。
(2)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至2003年前后,在部分研究文献中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做了阐释和界定。学者们的表述不尽统一,有学者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庆典活动的总和。也有人认为,旅游节庆是指以各种节庆活动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旅游开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现代旅游产品。也有人认为,旅游节庆是指一些内涵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或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有学者明确提出由节庆引起的旅游为节庆旅游。此外,对特色节庆、节庆文化、节庆、旅游节庆等都有定义。从以上定义可总结出,旅游节庆的概念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即强调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活动或事件。从研究文献的内容分类上看,以下一些内容相对较集中:
——节庆活动一般特征。在旅游节庆的特征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旅游节庆具有动态参与性和社会性特点。在将旅游节庆与一般节庆活动对比后认为,旅游节庆具有季节性、联动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旅游节庆活动的文化性和地方性表现得特别突出。也有学者将旅游节庆的特征总结为经济性、群众性、创新性、地方性、休闲性、可持续性等。旅游节庆的构成可概括为兴奋、娱乐、炫耀三个要素,每个要素可分解出若干特征。
就旅游节庆的分类来说,各学者采用的分类方法不同,内容也不同。有学者将城市的节庆活动分为传统节庆型、商务型、博览型和体育型等。以“命名物”作为形象载体的节庆,见到的有工业性产品节、物产节、自然景观节、人文景观节、历史文化节、生产经营活动节、休闲娱乐活动节等七类。有学者在分析上海旅游节时依据主题性质又将节庆分为商业类、文化类、体育类、政治类和科教类等。商业节庆可分为“以旅游促旅游的节”和“旅游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等。按照文化特征,节庆活动又可分为政治类活动、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传统的地方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地方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以及专业性较强而民众参与性较低的节庆活动等。
有关城市旅游节庆的20篇研究论文中,18篇都是对具体城市某一具体旅游节庆活动的专题性研究。关于上海旅游节,学者们对其特点、内容、面临的问题、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发展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于青岛啤酒节、宁波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大连服装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南宁国际民歌节、哈尔滨冰雪节、黄山国际旅游节、云南陆良国际彩色沙雕节、闽澳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广州的旅游节、河北的旅游节、温州旅游节和盱眙中国龙虾节等,学者们也都有详细专门的研究。它们虽是各地的具体案例,但有关节庆及节庆旅游所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经验都有诸多共通之处,因此对其加以总结分析,一方面利于节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给正在起步的我国旅游节事活动以指导或借鉴。
——节庆活动的得失。节庆活动是文化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双重载体。举办节庆活动的实质是以发展为宗旨,以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转换为手段,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说,节庆活动也是节庆经济。因此,有很多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旅游节庆。以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一系列动态数学模型,得出地方经济文化活动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和节庆活动的内部结构,分析了这一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并得出节庆管理和发展趋向的结论。如石玉凤、单博诚着重分析了地方经济文化节庆活动的经济学内涵;周玲强、冯晓虹分析了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条件,提出节事产业发展要构建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张伦书提出持续创新是节庆经济的灵魂,并设定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了评价,给出了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并提出了管理策略。
文献综述发现,成功的节庆活动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文明方面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城市文化的定位奠定了基础,带来了精神文明方面的社会效益。在文化功能方面,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国内外优秀文化的融合,增加该城市乃至国家的旅游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结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城市形象不够鲜明;
(2)城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3)忽视地方特色,创新内容不多;
(4)市场调研较少,产业化程度不深;
(5)旅游纪念品开发欠缺;
(6)对外宣传力度不大,品牌意识不足,促销非系统性;
(7)时空布局不合理;
(8)持续发展观念淡薄;
(9)缺乏足够的参与性和开放性;
(10)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远未发挥;
(11)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12)华而不实,财力不胜;
(13)市场管理无序,缺乏科学规划等。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研究提出了完善节庆活动发展的对策。
(1)深化认识旅游资源概念,变“小旅游”为“大旅游”;
(2)建设硬件和软件,营造节庆良好氛围;
(3)加强整体形象促销及促销力度;
(4)走产业化道路,以节创收;
(5)注重特色和创新;
(6)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
(7)注重节庆的宣传、包装和促销;
(8)时空布局合理化;
(9)进一步搞好已有的旅游节庆,打造精品旅游节;
(10)强调大众参与;
(1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立健全宏观管理体系;
(12)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3)要有总体、决策、形象、产品、功能、市场等方面的具体策略;
(14)放眼国际,面向全国,高起点、高标准等。
——节庆活动的举办。从主办者身份来看,旅游节庆可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等多种方式。从组织形式来看又分为独办与联办的节庆等。从举办地点来看还分为本地节与异地节等。
在对办节机制这方面的研究上,学者们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遍推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这一模式。杨继瑞认为要以市场机制来配置办节资源,并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办节”模式的五大优势——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城市办节经费来源、形成文化经济互动机制、结合办节节期效益与后续效益、促进公益性事业和商业活动有机结合,使节庆与企业达到双赢。韩庆顺、李仁贵以“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为案例提出了市场运作筹资办节的12项具体办法和“5步走”的具体策略。《市场化运作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研究》课题组对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行为做了界定,并提出应建立多元的筹资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吉文桥提出节庆活动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将其作为一种商品或品牌来经营,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来实施。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积极凝聚包括企业、行业、民间组织等在内的一切力量来办节,达到面向市场求生存、求自立、求发展和求壮大的目的。
对节事的影响和评价研究是西方各国节事及节事旅游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城市旅游的兴起,各个旅游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不少旅游城市纷纷争相举办重大节事,希望能够通过这类节事扩大城市的影响与知名度。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将促使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越来越频繁。关于这类重大节事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政府部门、实业界以及学术界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