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及其发现
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基本形制
“两千二百三十年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三十五年前,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开始了秦陵兵马俑的发掘,使之成为当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三十年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博物馆正式开馆,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序列中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今天,当我们躬身于秦俑之侧,扑面而来的竟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至今的光彩华章。我们应该是与秦始皇在同一空间观赏兵马俑,只是跨越了两千年的时间。”[1]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此外,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全部面向大海的方向。
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拥有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当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陪葬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表3-1,图3-1)
表3-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大事记
续表
续表
(根据下列文献结合笔者调研整理而成,尚有不完全之处:[1]张志军.秦始皇兵马俑文物保护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4)
二、三个陪葬坑
虽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陪葬坑共有三个陪葬坑,但实际上,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是一号陪葬坑和三号陪葬坑,二号陪葬坑正在维修中。如果说一号陪葬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的话,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埋有兵马俑的坑。
图3-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的恢弘气势(自摄)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的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表3-2)。
表3-2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概况
(根据旅游景点发放的宣传手册和2012年12月笔者课题组调研录音综合整理而成)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打开秦帝国时代窗口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更令世人瞩目的是秦俑坑向世人展示的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奇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形象中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及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值得学术界、文化界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深思和探讨。[2]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打开了观察秦帝国时代的窗口,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看法。秦兵马俑震撼世人的首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几千件魁伟英武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以整体形象排列在将近两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其磅礴的气势几乎使不同肤色的参观者都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颤,体现出艺术家驾驭宏大艺术题材、追求整体气韵和艺术创造的卓越才能。作品写实主义的风格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超的古代艺术范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极富价值的历史记录。严肃划一的军旅题材能够处理得如此生动,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规律,重新探索和构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
(二)秦兵马俑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陶塑群体
秦兵马俑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陶塑群体,代表了古代雕刻和陶塑艺术的最高水平。秦俑艺术和秦代的其他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数千年艺术经验的总结。在统一的封建专制统治下,艺术经验充分发挥和提高,升华为史无前例的陶塑群体艺术,使人马造型艺术发展为较完美的艺术。[3]张玲玲指出,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呈现了我国美术史上写实主义风格的高度。秦兵马俑作为立体空间的造型艺术,其规模、水平在古代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主要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造型逼真、比例准确;面貌各异、无一雷同;各具个性。秦始皇兵马俑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趋于成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第一个写实主义典范。[4]
秦兵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较大幅度地改写了人们对秦代的科技水平的认识,以大量的实证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发现的许多资料都是令世人震惊的。迄今为止,在秦始皇陵区已经发现181座各种类型的陪葬坑,其中陵园外104座,陵园内77座。包括兵马俑陪葬坑、K9801陪葬坑(石质铠甲坑)、K9901号陪葬坑(百戏俑坑)、K9902号陪葬坑、K0006陪葬坑(文吏俑坑)、K0007陪葬坑、含铜车马的陪葬坑、上焦村马厩坑、双门道马厩坑、曲尺形马厩坑、跽坐俑坑和珍禽异兽坑、御府储藏坑、动物坑以及陵区内的墓葬。除了各种遗址和遗迹外,陵园还存留有大量的附属设施,主要有防洪堤、鱼池遗址、刘寨丽邑建筑遗址、窑址、石料加工场、窝棚遗址[5]。
四、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的第三次挖掘
自1974年一号坑被发现以来,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陪葬坑历经三次大规模发掘,第一次发掘2000平方米,先后出土木车8乘,陶马32匹,各类陶俑1087件,还有大量的兵器和建筑遗迹。第二次是1986年考古专家对一号坑的中部和北部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后因故中途停止。[6]第三次是2009年6月13日开始对兵马俑一号坑的发掘。在T23号探方,发掘人员身着统一服装,脚穿平底鞋,走进了发掘区域。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有的用铲子、毛刷等工具细致地清理发掘,有的仔细绘图,有的喷水保持土壤湿度……因为该区域在第二次发掘时已经进行过清理,部分文物已经露面,当日经专家细致清扫、发掘后,陶俑、陶马、兵器、战车、彩绘……纷纷露面。这次发掘的兵马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距地面深约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最大的一个。考古工作者希望考古复原中部和西部陶俑的排列、兵器的配备、战车的设置等情况,弄清兵马俑、战车数量的绝对数字,同时找到更有利于保护兵马俑等考古遗存的微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