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丽江古城旅游文化赏析
一、丽江古城旅游研究
丽江古城作为1986年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7年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2011年评定的5A级景区。在中国知网以“丽江古城”为主题检索有1201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1096篇,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57篇,会议论文39篇(2013年10月28日),丽江古城是遗产旅游学界的重点剖析对象。从比较视野、旅游生命体等角度可以看出,丽江古城研究已经不能简单通过破碎的单一学科来界定,几乎所有学科、各种学术背景的旅游学者都介入到丽江旅游研究中来。
比较视野:从比较视野,丽江与威尼斯[31]、丽江与平遥[32]、丽江与周庄[33]、丽江与凤凰[34]、丽江与大理[35]香格里拉[36]、丽江与其他同类古镇等具有旅游资源潜质、商业化路径、发展模式、居民感知态度、旅游影响的相似性[37],丽江具有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特色。
跨学科特色:宗晓莲(2002)专门从人类学视野对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进行梳理[38],显示了跨学科介入旅游研究的可观图景。宗晓莲(2005)分析地方符号在丽江古城商品消费中的应用,探究过程化的旅游地空间商品化和空间化的商品化对当地社区的影响[39]。和玉媛(2009)认为丽江纳西族旅游纪念品开发有以纳西族审美意蕴为途径、以旅游纪念品的功能性为途径、高中低档结合、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设计等几种途径[40]。彭青,曾国军(2010)发现丽江古城家庭旅馆的连锁化经营、扩展为民居旅馆、业务多元化、业务创新发展4种成长路径[41]。孙九霞,王心蕊(2012)应用乔治·里茨尔“虚无”与“实在”理论分析古城酒吧“虚无”与“实在”的表征、原生文化和旅游文化相互交融[42]。孙九霞,马涛(2012)分析了丽江族群文化“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表征差异,旅游发展与社区利益主体的集体选择是主要因素[43]。
旅游生命体:将丽江古城看成一个文化生命体[44],旅游成为近年来古城环境变迁与文化时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45]。学术界从日常生活空间结构[46]、形象传播[47]、形象内涵与建构[48]、旅游绅士化[49]、气候资源[50]、水污染与环境[51]、地方学者的口述史[52]、城郊少数民族妇女[53]、客栈名的语音语义[54]、档案式保护[55]、非遗保护[56]、旅游地商品化的形式[57]、相互作用[58]与社会文化影响[59]等角度进行解构,透过各种“丽江现象”,学术界总结为独特的旅游发展“丽江模式”[60]。
二、丽江古城商业化
丽江的商业化使纳西族土著建立了强烈的文化自尊和自信,催生了反向的民族文化保护浪潮,从出售文化商品到反向形成民族文化保护自觉。丽江旅游开发30年,既是民族文化商业化的30年,也是纳西民族文化自觉的30年,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并行不悖[61]。
(一)表象的商业化
海拔2000多米的丽江高原长有一种喝高山雪水的雪桃,色彩鲜艳、口感甜脆,是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仙果。最早种植雪桃的丽江市波罗村200多农户,在养殖大户木崇凤的带领下扩大雪桃种植—加工产业。仅2009年,丽江全市雪桃种植面积达两万余亩,其中3000亩进入盛果期,带来1500吨鲜果产量和3000多万元的直接收入[62]。今天雪桃作为古城一种主要旅游餐饮水果,在酒店餐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也成为人们认识高原姑苏的一个水果品牌。
丽江古城的纳西族爱护古城里的流水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但很多“他来者”并不理会这世代传袭的风俗。游客不经意间就随手把垃圾扔到河里,外来商户的旅馆、客栈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河中,水沟里甚至还能见到杀鸡、洗菜后遗留下来的垃圾。丽江古城每年产生150吨以上固体废弃物,520吨以上的生理排泄物,50000立方米以上生活污水,对水系自身净化造成严重威胁,使自然水质迅速恶化到三类水标准以下,河流下游部分地区低于五类水标准[63]。这就是旅游商业化后触目惊心的后果。
古城商业街中打着“非遗”名号的商品商店有200多个,如东巴香烟、东巴按摩、东巴发廊等。有些旅游商品充斥着胡编乱造、不规范的东巴文字。有些只有“非遗”之名而无“非遗”之实,有些利用“非遗”的外衣招摇撞骗。一些外来经商者穿上东巴服装,摇身一变为“大东巴”表演敛钱。当丽江的大街小巷都充斥着胡编乱造、不规范的东巴文字,破旧的音箱里蹦出摇滚音符和歇斯底里的“呐喊”。到这里来的游客感觉却是丽江商业化太严重了,已经“烂透了”。1999年丽江市还拥有80余名老东巴,2013年笔者访谈丽江旅游局得知丽江市仅余30多位老东巴了,健在的博学老东巴屈指可数。1980年代丽江古城居民80%以上为纳西族,居民日常交际语言以纳西语为主;1990年代旅游业大规模发展以后,留在古城中的原住民不足原来的1/2[64],大量的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等地外来商户和原住民进行置换,租住房屋开设客栈、商铺、洗浴小屋等,外地生产的日用品、玉器、首饰等出现在四方街,居住者的置换带来了传统文化的置换、变异。今天,丽江政府用经济政策鼓励纳西人回到古城居住,规定古城中所有的房产必须在纳西族名下,出租的宅院必须有一部分由纳西原住民居住。从客人到主人体现旅游文化的来向传播。东道主与旅游者的文化交往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旅游者所携带文化的接收与排拒上[65]。
(二)内在的文化自觉
纳西先民以本民族的东巴文化为根基,积极吸取藏传佛教苯(钵)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因子,和而不同,使其具有旺盛生命力[66]。纳西族表达欢庆丰收、表达希望、表达活泼开朗乐观的古老民间舞蹈(勒巴舞)将纳西族民间舞蹈和藏族的“热巴舞”合二为一。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中,10个少数民族的粗犷汉子、婀娜女子,16个少数民族村庄的普通农民,500多个最底层劳动民众(非专业演员),用他们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最热情的汗水,人与天地共舞,人与自然同声,带给游客的是与异质文化的互动,是自我心灵的绝对震撼[67]。《印象·丽江》演出虽然采用纳西族民间传统的歌曲“窝热热”、白沙细乐“笃”等,但是张磊认为全剧进行整体音乐创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电子音效等专业音乐作曲技法,早已不是接近“原始”的民间音乐风貌,并不是“最纯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68]。全球化进程对纳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只有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保护民族文化风格,才能使得地方性和现代性和谐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图5-5)。
图5-5 《印象·丽江》剧照(课题组自摄)
三、丽江古城意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社会、文化、心理三个层面,体现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等对立特征。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是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有利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活动[69]。
第一,丽江古城是在独特环境下综合形成的一种旅游艺术抽象。游客初到丽江,完全会被当地的景色震撼。玉龙雪山那连绵起伏的山脉,远远望去犹如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静卧在那里。在丽江市内任何一家酒店,游客推开窗户,都能看到玉龙雪山巍峨的身姿,暗灰色的山脊,顶上有一层厚厚的雪顶,就像是谁戴了顶漂亮的绒帽站在那里,一站就是好久。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顿时觉得自己被一片白色的世界笼罩。那一刻,人类不得不感叹自身的渺小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着旅游车开近,就能看到山顶冒着腾腾的“白气”,导游说:那是山顶的风太大,吹得雪花连天飞。“当我坐在最高的舞台上,在伟岸陡峭的玉龙雪山的映衬下,看到十几个不同民族的非专业演员,将自己民族的特色完美表现出来,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带有强烈民族地方特色的旷达、狂野、自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舞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传达他们民族独特的文化,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访谈样本11,访谈对象:李度中,2011年5月7日)。玉龙第三国的美丽传说,少数民族朋友的特色演出,还有丽江古城那美丽的“一米阳光”的浪漫爱情故事吸引了无数相爱的少男少女们的心。游客在丽江感受到美丽、浪漫和神奇!
作为一个典型古城古镇旅游目的地,丽江古镇有三:大研、白沙、束河。大研古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研古城位于丽江坝子(即盆地)的中心,古城西南角的文笔锋高高耸立,酷似书天巨笔。丽江盆地就像上天眷恋这片神奇土地做成的一方碧玉砚台。因“研”和“砚”相通,即称为大研。大研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双水车,有人解读为子母水车,也有人解读为情人水车。水车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大轮子组成,像两个齿轮一样相连接着,交替将水运送过去[70]。加上江泽民同志在巨墙上书写的丽江古城几个大字,使这里成为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入口和古城文化符号。“行走大研、束河和白沙的古城中,当我们只是以普通行者的视角自由地触摸这一份柔软时光的时候,你能真实地感觉到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子民依然生于斯、长于斯,却又宽容着四面八方的行者。从早到晚,世居者与异乡人如此自然地共处同一个空间,彼此的存在都是他者的风景,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访谈样本14,戴斌教授,2011年3月31日)[71]诚如斯言,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旅行和感受他者文化的权利,游客与原住民平等地分享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实际也是在分享目的地的公共生活空间。
第二,丽江古城独特的资源特质和茶马古道地方性知识是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认同观念、理解生活方式、适应环境,才会使休闲旅游业名至实归。有人问:爱丽江需要理由吗?丽江触动了青年男女内心最柔软、最平静的深处,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丽江的水、城和人,如同灵动的绍兴,浮华的苏州,灵性的杭州。丽江古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特色民居,全城顺水而进,逆水而出,古朴的院落,构造简洁、粗犷,庭院布置装饰却丰富而细腻。作为一个他者,若能在此小住几月,每天抽一段时间,躺在院子里的木椅上看看书,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米阳光,那是一份逃离都市的惬意!“我准备老了以后,就去丽江开一家温暖的客栈,养一条金毛、一条拉布拉多。每天遛狗、晒太阳,坐在小溪边的露天酒吧看我爱的电影,享受惬意”(访谈样本26,2013)。当你走在古城小巷,沿街是药材铺、杂货铺、裁缝铺、铁匠铺、皮匠铺、造纸作坊,还有诸多的客栈,当你走到街角时,顺手推开一扇古香古色的木门,里面是一个有着现代化的服务和时尚元素的俱乐部。从茶马古道的一个中转站到充满小资情调的世界休闲之都,丽江的文化包容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古城东南还有专门出售台湾饮品、云南各色小吃(如烤鸡、烤鸭蛋、米糕、烤土豆、糖果、凉粉等)的美食街。
丽江这座没有围墙的古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停留在人们的遐想里。影视中窄窄的深巷,身披“披星戴月”的纳西老人,昔日茶马古道上的强健背影,或三五成群地打牌闲聊,或静坐屋檐下若有所思。他们作为丽江的主角,在闲聊或静思中回望往昔充满传奇的岁月。一个丽江土著从少年时代跟着父辈赶着牦牛,踩过梅里雪山,越过虎跳峡,历经人生风雨,品尝酸甜苦辣,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终老于丽江古城的某一个老屋,世世代代不断演绎生命传奇的欢乐或痛苦[72]。这座古城与这座古城的人一样,具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们的心悠然思索。你身临古城的繁华喧闹却需要心静如水,当你在别人的匆忙中却看出别样从容的步态。丽江古城的魅力在于它展示了一个充满鲜活气息的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古城。关于人与自然是兄弟等古老的东巴思想赋予了古城天人合一、物我谐和的生命力[73]。
第三,丽江古城休闲旅游使其逐渐具有“小资”情调和浪漫情怀。丽江是一剂短暂的遗忘药,去丽江是去收获回忆,而不是永久忘掉过去!丽江是世外桃源,在丽江的日子游客什么也不会想,都希望永远在那里发呆!如果有时间,每年应该去丽江发呆一周。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喝老板的普洱、听人家的古筝!星星离你很近、小客栈很静、晒着太阳入睡,流着口水醒来绝对不用紧张失态!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怀念着徒步亚丁。在都市灰暗的天空下,想象古城美丽的火烧云。在高架桥的车流中,追忆拉市海马儿温顺的眼神,啃着快餐店里的炸鸡块,才体会到土鸡汤的鲜美。
丽江不但能给你清静,还能给你喧嚣。喜欢清静的“小资”们躲进古城,用暂时性逃离来享受自然回归自己的快感。每天清晨的一壶清茶能解你迷醉的酒意,对丽江不回头、不停留,才是回味这壶老茶的最好方式;无所求、无所取,才是成就这壶美酒的最佳配方。每天中午端杯啤酒坐在小桥边的柳荫下,身边是不同肤色、说不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一刻的宁静安详。望着小桥、流水、人家,谁能不醉呢?如果你感到悲伤,快去丽江,在那里寻找快乐!如果你感到快乐,就去丽江,在那里更加快乐!每天夕阳西下,在丽江古城大研镇的三眼井旁,一幅井然有序的劳动画面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人们在第一眼井里挑饮用水,主妇们在第二眼井里洗菜,在第三眼井里洗衣服。千百年来,纳西族原住民根据水流的方向建造水井,上游的水挑回家烧茶、煮饭,中游的水用来洗菜,下游的水则用于洗涤[74]。井然有序,互不干涉,人水共生。
丽江古城适合给人们做心理按摩,在那里傻傻地晒太阳,合同、股票、下岗、失恋全都丢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尘世,忘记了烦恼和纷争,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忘记一切。在那里,你终将庆幸自己终于来了。倘若来过,总有一天你还会再来,带上未曾相识的爱人,看望久违的朋友,穿梭在那青浦的四方古街上,仔细聆听千年茶马古道的呼吸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