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三大典型古代建筑鉴赏

我国三大典型古代建筑鉴赏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应县木塔建筑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如抗震性能,受力性能以及对辽金文化的研究等。
我国三大典型古代建筑鉴赏_旅游文化与鉴赏

第三节 我国三大典型古代建筑鉴赏

一、应县木塔鉴赏

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应县,可被看做是上文所提到的豪劲时期建筑的一个辉煌的尾声。塔建于1056年(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楼阁式塔。应县木塔总高约为67.31米,平面为八角形,有内外两周柱,五层(除第一层外,其上四层之下都有平座,实际上是九层结构叠架在一起)全部木构[17]

应县木塔下部稍宽,上面稍窄,高俊而形体稳定,气象庄严,其在建筑史上的意义不言而喻。梁思成在他的《拙匠随笔》中写道:“它是我国唯一的全木造的塔,又是最古的木结构之一,所以是我们的稀世之宝。”[18]到今天应县木塔已经有957年的高龄了,它能够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足以说明其在工程技术上的高度成就。整个建筑共有不同组合形式的斗栱56种,梁思成在其《中国建筑史》一书中结合图片对应县木塔中的斗栱技术有过详细的解释,应县木塔“对研究中国建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套最好的标本。”[19]

应县木塔还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明成祖朱棣亲题“峻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燳题“天下奇观”。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于应县木塔的建造缘由:一说是应县原是辽国首都平成(今山西大同市)近畿地方的应州,当时辽兴宗耶律宗真崇信佛教,便下令在应州城中部的佛宫寺(原名宝宫寺)内修建释迦塔,这木塔的修建无疑是要对人民的精神起震慑作用的。另一说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为了让他心爱的妃子观赏恒岳美景而建,塔的最高一层能隐约看见远处的恒山,塔上有楹联“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还有一说是作战时,可以作为观战和指挥作战的望台,塔的最高一层视线可达60里外,可充分窥测军情。

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同被世人认为“世界三大奇塔”。不管应县木塔是出于何种建塔缘由,最终的结果是塔已经建成,而且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一批无价的瑰宝。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好好保护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对应县木塔建筑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如抗震性能,受力性能以及对辽金文化的研究等。

二、悬空寺鉴赏

有句民谚“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说的就是恒山悬空寺。金庸老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有写恒山派的悬空寺:“始见悬空寺,觉鬼斧神工,惊诧古人的毅力”,“那悬空寺共有楼阁二座,皆高三层,凌虚数十丈,相距离数十步,二楼之间,联以飞桥”,“但见飞阁二座(灵龟阁和神蛇阁),耸立峰顶,宛似仙人楼阁,现于云端”,“造就此楼阁之人当真妙想天开,果然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飞桥阔仅数尺,若是常人登临,放眼四周皆空,云生足底,有如身处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摇,手足如废,但三人皆是一等一的高手,临此胜境,胸襟大畅。”虽然小说中的悬空寺的那两阁是金老先生杜撰的,但是这些也足以说明恒山悬空寺的建筑特色:“奇、悬、巧”,设计选址之奇,空中楼阁之悬,空间布局之巧[20]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后根据其建筑特点更名为“悬空寺”。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据说是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之意建设了悬空寺。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连。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有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在众多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三教殿,一看这殿名就知道,三教殿是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殿中供奉三尊塑像,正中端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慈悲安祥;左为道家鼻祖老子,清高豁达;右为儒教创始人孔子,微笑谦恭。三圣合坐一起,表明三教合流的包容并蓄、虚怀若谷、囊括四海的文化特性。悬空寺有一楹联:“蕴毕昂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作华夷之限,龙盘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居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可是今天,却出现“挖山采煤悬空寺真‘悬’了”这一境况,即在悬空寺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左右的翠屏山背后竟然有人偷偷挖煤,虽然事后山西大同浑源县回应媒体相关报道,称山体被挖处距悬空寺2.5公里,但还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并呼吁“别让悬空寺真的‘悬’了”。要温饱还是要环保?要青山千年还是要短暂的财富?让悬空寺成为历史影像还是让它千年传承?当然是选择后者,我们不能为了利益之心让千年不倒的悬空寺悬上加悬。游客看悬空寺,“悬在心头,惊在心头,感在镜头”。

三、西湖雷峰塔鉴赏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21]

img37

左图:1924年雷峰塔倒塌的前夜,右图:2003年重修完工后的雷峰塔

图6-2 雷峰塔重修前后对比图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鲁迅先生就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著名的文章。雷峰塔倾圮七十多年来,国内外有识之士不断呼吁重建。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一九三一年就画了雷峰塔复原图。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完成。雷峰新塔,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采用钢结构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塔身为砖身带飞檐,八面五层楼阁式塔,风格基本与南宋画家李嵩《西湖图》中的雷峰塔相似,依山临湖,蔚然大观,成为杭州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雷峰塔倒掉几乎是在顷刻之间,而雷峰塔的重建却经历了多半个世纪,在一片争论和骂声中拔地而起。建国前,国人忙于救亡图存,象征旧制度的雷峰塔倒掉从某种意义上增强了人们创建新制度的信心,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有关部门不可能考虑重建雷峰塔;改革开放前,受“西湖与鬼为邻”思想的影响,以致“西子羞于半面妆”。在西湖进行“扫此荒唐”的文化大扫除的政治背景下,重建也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更为弥补西湖十景的缺憾,重建雷峰塔的呼声逐渐高涨,最终提上议事日程。对于雷峰塔重建的争议伴随着重建工程的实施而愈演愈烈,而这番争议却并未随着新雷峰塔的落成而平息。

雷峰塔的重建掀起了各方讨论的热潮,同时引发了又一次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最为重要的标准和原则,也是历史性建筑保护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22]。修缮历史建筑,要体现“原真性”,其主要表现不仅在于修复建筑外在形式外观,也包括挖掘建筑本身文化渊源,保护建筑历史环境,甚至运用传统建筑结构及材料,使修复后的建筑具有恰当的使用功能等。到底雷峰塔的重建是保留了旅游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还是恰恰破坏了其“原真性”,多方各执一词。其中有雷峰塔重建的支持派,认为其做法沿袭了旅游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底蕴,是对文化更好地传承;而反对派对此却极力反对,认为重建的做法在很多方面破坏了旅游遗产应有的“原真性”。这种现象不禁会引起人们新一轮的思考,那就是,到底该如何去定义以及诠释旅游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概念在旅游研究领域出现之初就没有局限在文化遗产范围,而是以旅游者体验为中心延伸到其他旅游客体对象引起广泛讨论。如近年来以“真山真水”为宣传口号的“寻真”之旅日益盛行,旅游经营者以“真”的口号,行“假”的线路,旅游需求者明知有“假”,但是“假”中求“真”,最后真假难分[23]

例如镇江推出“大江大水大中国,真山真水镇江行”,无锡推出“无锡园林,真山真水”。其实无锡园林山水有四真四假之说,鼋头洛真山真水,寄畅园假山假水,锡惠公园真山假水,而蠡园的特点是假山真水。

我国的多个旅游文化遗产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某些种类的原真性损伤,是普遍存在的。这些伤害不止是对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来说的,而且类似现象也对遗产中的历史成分,文化内涵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伤。由此可以反映出,对于我们仅有的、幸存的、不可复制的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认真且严格地以原真性思想解决我国遗产旅游管理中的三大难题:①景区建设中的修复、重建、改建、新建;②旅游活动中的“观赏型”项目与“体验型”项目的设置;③通过遗产创意产业开发旅游商品[24]。对于重建的雷峰塔来说,它重建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细节设置自重建之初就饱受争议,它是否就是当年的雷峰塔的复原体还很难下定论。特别是重建的雷峰塔融入的现代元素以及过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是否符合相关对于遗产旅游原真性的保护原则的要求,是落实原真性保护的关键。

img38

图6-3 雷峰塔重修记,记录盛世来临

雷峰塔的重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案例。既尊重具有原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也应该培育多层次的开放式遗产保护体系和格局。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除文化遗产本体以外,文化遗产环境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遗产管理制度的原真性更是一个特别需要引起国人重视的原真性组分。当然从遗产“本体—环境—制度”三维框架分析中国情景下文化遗产运动是否合适,还有待学术界进一步的讨论和批评[25]

倒了再建,建了再倒,这雷峰塔的故事也就像是朝代更替、兴亡合分的中国大历史。现在新塔既然已经建好,大家都可以上去看看风景。不管雷峰塔的重建是满足了人们对千年胜迹集体记忆的认同心理需求还是违背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让我们再等个一千年,是是非非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显现出答案。

【注释】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327.

[2]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423-431

[3]罗哲文.关于建立有东方建筑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意见[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8

[4]陈从周,罗哲文.让古建筑发挥历史文物价值[J].文物,1979(10):12-14.

[5]罗哲文.关于建立有东方建筑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意见[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8.

[6]马炳坚.关于近年来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领域若干争议问题的思考[J].建筑史,2010(S):146-152.

[7]易建阳.别让崖州古城再喊痛[N].海南日报,2013-5-3(A05).

[8]陈从周.造风景还是煞风景[J].时代建筑,1984,(1):60-61.

[9][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寇鹏程编译.美学:对广泛的美的领域的尖端叙述=Aesthetics:lectures on fine art[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59.

[10]姚伟钧.黄鹤楼的传说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J].武汉文博,2011,(4):18-20.

[11]笔者按:晴川阁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12]李昱,刘春蕾.滕王阁文化艺术研究浅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52-54.

[13]霍志宏.岳阳天下楼[N].中国文物报,2006-10-20(4).

[14][1]岳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岳阳楼[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2]何林福.岳阳楼史话[M].广东旅游出版社1989.[3]邹律资.岳阳楼[M].文物出版社2008.

[15]耿娜娜,周柳华.打造鹳雀楼文化品牌新思考[J].沧桑,2008,(2):53-54.

[16][1]刘临生,杨宏业主编.鹳雀楼[M].山西永济鹳雀楼旅游有限公司,1993.[2]翟德年.重修鹳雀楼记[M].中华书局,2012.

[17][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63-166.[2]李波编.建筑文化大讲堂[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209-211.

[18]梁思成.拙匠随笔[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44-46.

[19]梁思成.图文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62.

[20][1]李波编.建筑文化大讲堂[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28-131.[2]张志荣.悬空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J].中华民居,2010(6):42-52.

[21]陆明编著.建筑背后的故事[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166-171.

[22]曹娟.原真性概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关于“佘家守护袁崇焕墓”案例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23]张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J].旅游科学,2008,(1):1-8.

[24]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9-137.

[25]张祖群.基于真实性评判的雷峰塔重建争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3):98-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