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行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意译】
当孩子的天性尚未受到社会恶习感染而变得浇漓时,给他们正确的教导并不难。因此,应以孔子“爱之能勿劳乎”的方式去教导他们,而不要过分溺爱,增长了他们自我放纵的心。当孩子已经养成坏的习气,不易教导时,要依孟子“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方式管教他们,不可以轻易地放弃,使孩子失去改过自新的机会。
【解读】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人,不是过于溺爱他们,而是教子有方。孩子在幼年时期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非常强,父母要耐心引导,正确培养,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道德品性,为将来成为出色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就像幼小的树苗,父母和长辈的教育如同浇灌、修剪,小树如果长偏或出现过多的枝杈,父母就千万不能放弃不管,而要耐心修正,使其成材。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谨遵孔子“爱之能勿劳乎”的教育理念,不能因为爱他,就不让他劳动。爱孩子,很有可能会心疼他,恨不得替他做任何事,然而,这种心态和教育方法,是不恰当的。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寡母带着唯一的儿子生活,寡母深知生活的艰辛而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儿活,哪怕仅仅是吃一个鸡蛋,她也会将鸡蛋皮剥掉,放到孩子的碗里。这个孩子学习非常好,考上大学,成为了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一次,他和心仪的女生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女生买了两个鸡蛋,他竟然看着鸡蛋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下手,说道:“这个鸡蛋怎么和家里的不一样呢?”话语一出,同学们哈哈大笑,而他喜欢的那个女孩也因此远离了他。因此,男孩不仅不感激母亲这些年对他的细心照顾,还将这件事怪罪到母亲头上,从此和母亲之间出现了嫌隙。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教育子孙比较严格的家庭,后辈更容易出现有才德的人;对子孙管教松弛的人家,后辈往往德行败坏。这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些原本十分聪明的孩子,却成为品行低下的人;有些原本天资平庸的孩子,反倒成为品德良好的人,这和家长的栽培教养有很大关系。孩子的品德缺失,放纵骄横,是由于家长或者长辈看不懂一个“爱”字;家长过分地溺爱,自然助长孩子的惰性与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使孩子误入歧途。如今,有许多家庭悲剧都是由溺爱导致的。
“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晚年才得一子,但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他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书纸,上面写着父亲的临终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正如郑板桥给其弟弟的信中所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良好的品德可以引导他人,而运用得当的爱更是辅助孩子成长的有利条件。孩童时期原本是懵懂之时,如果用爱作为羽翼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用爱幻化作一道无形的藩篱,规范孩子的道德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