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名人杰士
传统楚巫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合流,整合出了凤凰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孕育出众多才情横溢、卓尔不凡的名人佳士。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仅古城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众多三品以上军官。这批人进入上流社会后,十分注意子弟的教育培养。清末民初,凤凰兴起留学热潮,据初步统计,不过5 000人的小城竟然有15人出国留学,他们中许多人结交孙中山、黄兴、柳亚子等,或入同盟会,或入南社,成为一代名士;民国时期,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凤凰一时群星璀璨,名噪三湘。凤凰人才辈出,作家、书法家、画家、工艺美术家等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郑国鸿。字雷堂,抗英名将,1777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出生在湖南凤凰县城。十八岁,承袭世职云骑尉。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次年二月,奉命与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协助定海总兵葛云飞一道接收定海。演绎出一幕历史上抵抗外侮、“还我河山”的悲壮历史。
浙江定海是一个海防重镇,英军入侵浙江必从此处登陆。守卫镇海时,葛云飞镇守城南土城,王锡朋镇守城北的晓峰岭,郑国鸿独挡英军入侵定海的大门竹门山。从九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清军五千将士与英军激战了五昼夜,打退英军多次进攻。直到三十日下午六时,清军弹尽粮绝,英军乘机登陆。
十月一日,晓峰岭失守,王锡朋殉国。接着定海失陷,葛云飞光荣捐躯。英军分三路夹击竹门山,清军弹尽援绝,六十五岁的郑国鸿以重伤之躯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十敌人后壮烈殉国。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授予郑国鸿等三总兵“忠节”称号,按提督例恤并入昭忠祠。
田兴恕。字忠善,苗族,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在凤凰县麻冲乡的一个贫苦家庭。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参加清军。24岁任贵州提督,并诏授钦差大臣。25岁,兼任贵州巡抚,掌握了贵州的军事大权。
田兴恕刚直不阿,一身正气。1861年端午节,人们按传统习惯上街“游百病”路过大修院时与4名修士发生冲突,遭到洋人的无理谩骂和驱赶。田的手下下令包围大修院并逮捕了4名修士。法国公使馆以违反《天津条约》相恫吓。激怒了田兴恕,田密令将4名修士斩首,制造了震惊清廷的“青岩教案” 。
1862年正月15日,开州百姓举行祭龙活动、天主教士文乃尔出面干涉。田兴恕一怒之下,下令将文乃尔当众予以凌迟并取首级悬挂在城门上示众。此事件史称“开州教案” 。
法国公使照会清政府要求将田兴恕处死,清政府慑于洋人的淫威,将田兴恕革职查办,发配新疆永不赦免。田兴恕在流放途中,深得陕甘总督左宗棠赏识,左上奏朝廷请求释放田兴恕,田于1873年回到家乡凤凰。但为国家民族伸张正义而反被清廷横加迫害的田兴恕,年仅41岁就含恨辞世。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人称“熊凤凰” 。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家,近代著名慈善家、教育家。清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在凤凰,自幼聪颖过人,被誉为“湖南神童” 。熊希龄15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2岁点翰林,35岁为清朝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欧美宪政,任参赞。40岁出任民国财政部长、热河都统,43岁经国民大会选为内阁总理兼任财政总长。因与袁世凯矛盾日益尖锐,袁莫须有地给熊罗织罪名,熊希龄遂于民国三年(1914年)愤然辞职。
熊希龄清末与梁启超、谭嗣同等致力维新,创办《湘报》,组织延年会、南学会。1919年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在北京香山创办香山慈幼院,并自任院长,济贫抚孤,收养无人认领的灾童及各地贫困儿童千余人。此外,熊希龄还先后任顺直水利委员会会长、中华教育会会长等职。1927年,李大钊遇害,熊希龄不计个人安危将李夫人及两个子女接到香山保护,后转送中共地方党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沦陷,熊希龄以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身份设立临时医院四所、难民收容所八处,收容伤兵、难民。1937年12月5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7岁。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1882年9月生于凤凰县城。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曾加入同盟会。
1909年至1945年的30余年间,陈历任进藏抗英部队营管带、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属下中校参谋、护法第一路军参谋长、湘西巡防军统领、湘西屯边使、第十独立师师长、沅陵行署主任、新六军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和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返回凤凰。
1949年5月,宋希濂和程潜任命陈为“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及沅陵行署主任。同年8月,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中共湖南省委派员劝说陈弃暗投明,10月中旬,陈率部起义。
1950年,陈受命为湖南省政府委员,6月,被邀请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次扩大会议及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1952年2月,陈病逝于长沙。
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特别注重军工、军农生产,开办工厂、学校、金融业,对湘西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留有《军人良心论》、 《艽野尘梦》等著作。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02年12月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在故乡的小城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7年到1922年随土著部队飘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年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靠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益州报》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9年至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他的作品被译成日语、英语、俄语等在日本、美国、英国、苏联等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在其著作《沈从文论》中称:“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
黄永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和作家、诗人,1924年出生在凤凰县城。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黄永玉1952年从香港回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主要画作有“春潮”“阿诗玛”“山鬼”,创作过生肖邮票《猴》、毛主席纪念堂大型山水画。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
黄永玉还是一位文采风流的作家、诗人。著有《罐斋杂记》《芥末居杂记》《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以及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多部作品,其散文和小说笔调深沉,语言诙谐,寓意深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永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浪迹天涯却情系梓里。他惦记着养育了他的这方山水,惦记着家乡的吊脚楼和石板小街。他在散文《太阳下的风景》中写道:“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为它骄傲。它实在太美了,以至以后的几十年,不论我走到哪里,也会觉得还是我自己的家乡好……”
肖继美。著名钢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2月7日生于凤凰县得胜营(今吉信镇)。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
1948年1月,肖去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攻读,1950年冬以优异成绩获得冶金硕士及博士学位,留在美国工作。
1957年7月,肖继美排除干扰,毅然回国,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来,他为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著有《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高速钢的金属学问题》《金属的韧性与韧化》《不锈钢的金属学问题》《合金能量学》《合金相及相变》《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等8部冶金科技专著,共计310多万字,还发表250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的氢致开裂及应力腐蚀机理研究》荣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合金能量学》获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获1990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他还担任我国冶金方面的博士、硕士的培养工作,先后培养了60多名博士和硕士。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和作学术报告,深受国内外的欢迎和好评。
肖继美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副理事长。
田星六(1872—1958)。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凤凰沱江镇人。留学日本期间与黄兴、秋瑾等常相往来,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曾先后加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田星六留日毕业回国,在凤凰厅开办了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和蒙养学堂,并任四厅中学校长。不久,经熊希龄介绍,出任四川省军医学堂提调,主办《蜀江》《醒世》两报,鼓吹革命。
田星六工诗善词,是一位爱国诗人。青年时代,曾与族侄田名瑜加入南社及国学会,与柳亚子、金松岭等人为至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星六历任凤凰县人民政府委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58年去世。
田星六一生的诗文手稿不下百万言,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部散失,现有《晚秋堂诗集》8卷传世。
朱早观(1903—1955)。原名昭观,号丹波,苗族,沱江镇人。朱早观1937年8月去延安参加八路军,被任命为总部高级参议兼总部随营干部学校军事教员。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湘鄂赣边区军区参谋长兼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原军区副参谋长兼敌工部长、中共中原局统战部副部长以及西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49年6月,朱早观以少数民族代表身份参加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第五局局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刘祖春。1914年生,凤凰县沱江镇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1937年奔赴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结业后,刘祖春到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后调入《冀鲁豫日报》社任副社长,社长。1943年调回延安解放日报国际部任副主任,兼副刊部主任。1946年从延安飞赴重庆,在中央代表团任博古(秦邦宪)政治秘书。
解放战争时期,刘祖春历任第一野战军新华分社社长,党中央前委新闻编辑,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党中央第三办公室工业负责人,中央工业交通部秘书长,中共华北局副秘书长兼工业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科教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刘祖春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简史》《新文学史料》《生根开花》《淡血》《忧伤的遐想》等学术专著及小说、散文。
李振军。1920年6月5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苗族。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调前方部队任团政委、旅主任、军秘书长,参加了辽沈、锦州、平津战役。1955年后调广州军区任青年部长,55军政治部主任、47军副政委、代政委。1970年47军北调,李留在湖南任省委书记。1978年调回部队,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并领导叶剑英传记组。1982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李振军任副政委、第一任专职政治委员。李系全国政协七届常委。
田家(1917—1975年)。原名田景祥,沱江镇人。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历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记者、晋绥边区文艺工作者协会秘书、《西北文苑》编委兼执行编辑、西北艺术学校文学班主任等职。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副所长兼教务处主任,北京市文联秘书长兼《北京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秘书长兼《文艺红旗》主编等职。1964年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田家一生出版有《论诗的共产主义风格》《论鲁迅先生艺术二三事》《在贺龙同志的故乡》《车轮飞转》《改天换地》《兵临城下》(与白刃合作)等著作(后三为电影剧本)。
【注释】
[1]摘自湘西自治州地方志编篆委员会编. 湘西州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