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易》,就可以不犯什么错误了。他倡导天道、地道、人道,曾据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与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从而设计了孔子八卦图。
在孔子八卦方位里,体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这就是天地定位,统领万物。在乾卦的左边,是坎、震、离三卦。震为雷,雷是闪电之声,闪电是雷的火光,雷电又伴生雨水,这都与天有关,表示天道。在坤卦的左边,是兑、艮、巽三卦,即是山,山脚连泽,这都与地有关,表示地道。而人道则融于天道、地道之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统天地、合时空的八卦方位,又融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于一体。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们谈起伏羲、文王、孔子在八卦方位上的问题。他们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一方位为什么排卦不一样? 孔子听到后,他觉得他的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孔子为此开导他的学生们说:“只读书而不知道思考,那就会茫然无获;只有盲目地空想而不肯读书,那就危险了。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你们这样勤于思考,就会温故而知新,可以做老师了。 在仓颉(jié)造字之前,也许很重视图画。 所以,伏羲利用河图、洛书教导子民,创立八卦启发子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图像表情意,立卦也表情意。既不能把它们看做完全相通,又不能把它们看作完全不相通。比如,按河图方位,水在北,是从生数成数上讲的;按伏羲八卦方位,坎在西,坎为水,是从水自西向东流的动态上讲的;文王又把坎放在北方,是对应洛书方位的;我将坎设在东南方位,是从东南地区多雷雨的天象上讲的。”
“这些,看似有变,其实是变中有通。 只讲通不讲变,那就永远停留在原始图象上;只讲变不讲通,那就很难知道我们这种文化的源头了。 今天我们很方便也很习惯用文字来表达语言,却往往忽视古代圣人所立的象。这跟看不到凤鸟飞来一样,河图也不会出现,好像从我们开始,往后再难以见到了。 ”
孔子近乎演说的谈论,让学生们懂得学习的目的与方法,一个个心悦诚服。
孔子学易、研易的态度,其一是“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我观其德义耳”(帛书《要》),故孔子绝不会推崇占筮而认为它可以“定吉凶”、可以“成大业”;其二,《易传》讲天地变化的大道理,变《易经》的占筮取向为哲学取向,故《易传》绝不会推崇筮法,认为它可以“定吉凶”、“成大业”。
商瞿在整理《系辞》时,觉得《系辞》像六十四卦的纵横谈,而且文句通俗、好读。
一天,他与孔子交换心得时曾说道:先师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发的是从合到分、由分到合的义理。
《系辞》则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具体介绍了从合到分的一部分内容, 并且用数的翻倍法明白地演绎太极与八卦的关系。
商瞿拿起孔子的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对孔子说道:“先生,假定这个圆圈表示太极,那就意味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这个圆圈象征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
商瞿在圆圈内画了条曲线,又将曲线所分割的下半部分用手杖端压线而画,以跟曲线所分开的上半部分相区别,画完,又问孔子:“先生,这象征太极生两仪,表示一阴一阳,对吧?”
“对,”孔子肯定了商瞿的说法,并对商瞿的下列阐释十分欣赏:“一阴一阳之谓道,我再点出两只眼睛,就像两条鱼,一阴一阳;阴鱼阳眼,阳鱼阴眼,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商瞿以自语的口吻讲:“在阴仪部分,除去鱼眼,就是阴中之阴,为一象;这个鱼眼,就是阻挠之阳,为一象。 同样,在阳仪部分,除去鱼眼,就是阳中之阳,为一象;这个鱼眼,就是阳中之阳,为一象。”
商瞿走后,孔子很欣赏他的才干,决定把传授《易经》的重任交给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