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服刑人员应充分认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性, 掌握道德修养的内容,明确道德修养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加速改造步伐。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关系中,按照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道德修养既指遵循一定道德要求的反省活动,又指反省所形成的精神境界。
服刑人员在服刑改造中的道德修养, 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活动。 这种自我教育,依靠服刑人员头脑中稳定的、深刻的内在的信念,而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监督力,时刻反省、检查、约束或激励自己,达到由强迫改造到自觉改造的境界。 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突出“自省”的方法。用自我战胜自我。这种自我教育并不是服刑人员随心所欲的自我教育,而是必须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而不是用过去存有的不道德东西去自我教育。
道德修养的实质是服刑人员思想意识上两种世界观,两种道德观的斗争。
一、把握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正确路径
道德修养必须遵循正确的路径。对服刑人员来说,选择正确的路径,从而使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符合认罪服法、改恶从善的要求。要实现这种改造,不能搞“闭门思过”、“面壁修行”而应该在改造中积极投身到学习、 劳动生产等实践中去,在接受刑罚惩罚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实践,一方面,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罪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紧迫感。
1.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
服刑人员的道德修养是一个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的过程。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全面学习。一是要下决心挤时间读书。大墙里的时间还是有的,关键在于自己会不会挤,会不会安排。 不少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完成大学课程的学习,取得了大学毕业文凭。就是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努力的结果。二是要有选择,有鉴别地读书。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解决问题。读书学习多, 不一定修养就好。 关键在于学习理论与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要有机结合,要与认罪服法的根本要求有机结合。有的服刑人员学习法律只爱看对自己案情申诉有用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就是不正确的。
2.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服刑人员道德品质的提高不是关起门来读几本好书, 听几次讲课就能办得到的,重要的是要到实践中去锻炼。道德修养的提高,认罪悔罪的自觉性,对自己过去犯罪行为的自我评价,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等要转化为服刑人员的意识和品德,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
那么,服刑人员该怎样去实践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所有服刑人员应该在这个大目标下,进行实践活动,有了这个大目标,才能认罪服法,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袭。其次,进行实践活动必须认真进行劳动改造,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今天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是衡量其道德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尺。再次,进行实践活动,必须严格遵守监规纪律,加强行为规范训练。监规纪律是法律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必须坚决遵守的行为准则。 必须加强训练,点滴养成。
二、掌握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科学方法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不仅要有正确的路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1.严于自我解剖
自我解剖是一种内在的肯定与否定行为,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检查、剖析和反思,肯定和发扬长处,发现并克服缺点与不足,自己与自己头脑中的犯罪思想、犯罪的意念、言行进行斗争,这是服刑人员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之一。要经常对照法律、法规、监规纪律进行自查,用改造行为规范来剖析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一个人认识自我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服刑人员更是如此。服刑人员中,有的把犯罪原因推向客观,推向社会,推向被害人,推向改革开放,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在改造上得不到减刑、假释,也将原因推向干警,推向积极求改造的服刑人员;有的在改造中不能正确处理与干警和服刑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把原因推向他人,这些都是因为缺少自我解剖精神。
严格的自我剖析,是服刑人员认罪服法、积极改造、争取新生,不再犯罪的重要条件。
2.重“慎独”表里如一
所谓慎独,就是在只有一个人,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人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的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服刑人员中有不少人就是不能“慎独”,心存侥幸而导致犯罪的。投入改造之后,又不能“慎独”。轻者,在监内偷摸盗窃;重者,利用机会逃跑等。有人当着干警是一套,背着干警又是一套,阳奉阴为表里不一,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干下了坏事。
服刑人员要做到“慎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隐”处下功夫。在那些“天知”、“地知”失去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关键在于服刑人员自重,“慎独”要时时刻刻想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每个服刑人员要自重自爱,时刻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在“微”处下功夫。“慎独”和“慎微”是紧密相连的。“慎微”就是要注意自己行为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不要因为事情小就放纵自己。 品质的高低,常常能通过一系列的小事情体现出来。三是在“背”处下功夫。“慎独”还要求服刑人员在“背”处下功夫,做到无论人前人后,当面背地有无干警在场都一个样,都要光明磊落,谦虚诚实,言行一致。 对他人不搞搬弄是非,在见不得人的地方,不干见不得人的事。
3.乐于“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就是自觉的向先进学习,向好的榜样看齐。“见贤思齐”意思是说,见到高尚的人或高尚的行为,就产生一种看齐的欲望并付诸行动;见到品德卑劣的人或不良的行为,就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是这样。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对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行大有益处。
每个服刑人员除了向英雄模范学习外,在服刑人员的周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积极典型。乐于自觉的向他们学习,关键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见贤思齐,还要能“见不贤而内省”,从反面教员身上吸取教训。看到别人有不良行为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有无同样的行为,从别人犯错误甚至犯罪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及早防范。 见贤思齐,还有近“朱”远“墨”问题,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服刑人员应该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造环境,不可与反改造的人搅在一起,同流合污。当然,对那些反改造的人,应加强规劝,帮教,引导他们进步,发现他们有问题,应及时报告干警。
4.善于调试自己的需要
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必须受到法律,道德和社会生活方式所制约。
服刑人员投入改造后, 常会遇到不同的需要矛盾, 特别是剥夺了人身自由后,有些需要比正常人更难以达到,如自由的需要,性欲的需要,高水平物质的需要,这就必须做好自我调适。人之所以有伟大与平庸、高尚与低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调适自己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服从于人民的需要。调适需要必须防止一味追求个人不切实际的物质需要,不能过分放纵自己的“物欲”。服刑人员当中有的人贪得无厌,不择手段,为了金钱而铤而走险,在黄金梦中走上末路,被自己的“欲望”所吞没。 每个服刑人员在改造上要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 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改造,早日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