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自古源頭遠,浪迹天涯也有聲

黄河自古源頭遠,浪迹天涯也有聲

时间:2023-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自古源頭遠,浪迹天涯也有聲」。這是長樂才子黄世鼎《寄語黄河浪》一詩中的最後二句。後來聽説,省裏有意留下一批學生,自己培養。這是新體白話文的書寫。黄世連以黄河浪和《故鄉的榕樹》,名揚天下。而今,黄河浪的書寫,已得到全球華人社會廣泛的認同和推舉。不過,這類作品,目前仍甚少見。這一區别,主要體現在對主人公結局的處理上。應當説,這就是書寫層面上所出現的區别。

「黄河自古源頭遠,浪迹天涯也有聲」。這是長樂才子黄世鼎《寄語黄河浪》一詩中的最後二句。世鼎爲世連堂兄。二人古典詩詞造詣,皆甚專精。見此二句,無比欽羨,因借爲本篇小文命題。本人對於被稱作中國現代文學及當代文學的作品及書寫,包括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品及書寫,向來缺乏了解及思考,未敢輕易爲文。但作爲世連、逢雲的老同學,大學本科,同窗四載,對於長安山上這對才子、佳人以及黄河浪其人、其詩,並不生疏。謹撰爲此文,以表達自己的思憶及懷念。

一 長安山上的才子與佳人

長安山,福建師範學院所在地。自福州台江過閩江大橋出城,到達倉前山,經過對湖路,即已進入其範圍。山脚下有物理、化學二系,還有藝術系,中文系在山頂上。從山脚下走上來,經過清華樓,登上五九山坡,就到中文系的學生宿舍。宿舍計二棟,各三層。一棟住男生,另一棟一、二兩層住男生,三層住女生。我和世連、逢雲於一九六〇年考上這個學院的中文系。一年級三百多學生,劃分爲八個班級。世連、逢雲在七班,我在八班。二年級將七班、八班拆散,分配至前面六個班級。我和世連、逢雲都到了二班。有一段時間,我與世連在同一寢室居住。

一個年級,這麽多同學,對於入讀師範學院,是不是個個都心滿意足呢?這麽多同學,又怎麽能够認識得過來呢?剛剛入學,自己感到受委屈。明明知道考試成績並不錯,爲什麽被録取於第九個志願。不少同學亦有同感。後來聽説,省裏有意留下一批學生,自己培養。果然,没隔多久,某些同學的名字,已在年級傳開。陳章武、蕭國森,一個三班,一個八班,名字已出現在《福建日報》和《熱風》上。這是新體白話文的書寫。至於舊體文言文的書寫、近體詩的創作,我在八班時,還不知道有個黄世連。到了二班,方才獲知世連能古詩,教授古典文學的老師都很贊賞他。同年級的同學衆多,但陳章武、蕭國森、黄世連,很快成爲了同學心目中的偶像。

那個年代,男生多,女生少。男生出名靠才華,能够突圍而出,並不容易。而女生少,個個引人注目。在很短時間内,年級的男生,很快就給年級的女生送上花名,起了綽號。有的花名、綽號,特别富於創造性,竟取代其正名,久久不忘。不過,大多攻其一點,不計其餘。本人並不知情。當然,也有很正面的,比如小麻雀、洋娃娃,本人似乎並不拒絶。尤其是洋娃娃,圓圓滿滿的,天真、活潑、可愛,這就是謝逢雲。五十年前如此,五十年後似乎也没太大變化。

當時我知道,洋娃娃,幹部家庭出身。在年級裏,許多同學都知道她。而黄世連則默默無聞,一心一意只在書本上。兩人相愛,也許因爲還在地下階段,班上同學有點估計(料想)不到。黄世連學有專長,但他並不願當學生幹部,並不太熱心集團活動,也不争取加入中國共産黨。按照當時的説法,有點接近於只專不紅,但並不在批判之列。那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雖已經歷過教學改革,下鄉勞動,但讀書的風氣仍較濃厚。相信就在那個時候,世連和年級中的一群優秀學生,都有成名成家的夢想。我本人也不例外。洋娃娃和黄世連,情有獨鍾,二人的因緣,就締結於這麽一種環境當中。

大學畢業,各奔前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長安山上的這對才子佳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輾轉來到香港。黄世連以黄河浪和《故鄉的榕樹》,名揚天下。而今,黄河浪的書寫,已得到全球華人社會廣泛的認同和推舉。作爲這對才子、佳人的老同學,也感到與有榮焉。

二 人本書寫與人文書寫

西方文藝批評家,將世界、作者、作品及讀者,概括成爲文學活動的四大要素。東方的相關闡釋文章,什麽範式、中心,往往將它説得玄之又玄,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四大要素,只是説明一個問題,作者如何依據自己對於世界的觀察和理解書寫世界。過程與結果,都包括在内。從哲學、文化學的角度看,我將這種書寫,概括爲人本書寫和人文書寫兩大類别。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區分。形下層面和形上層面。而作者自身,其對於世界的觀察和理解,用王國維的話講,則有政治家之眼和詩人之眼的區分。

我看過莫言的《生死疲勞》。這是一部獲奬小説。這部小説對於中國農村半個世紀所經歷的變革作了歷史重述。其文學的幻想,怪異、變形、荒誕,無所不用其極。劉再復以爲,這是一種「顛覆性叙事」。但是,如從書寫的層面看,我以爲,莫言小説中,主人公爲驢、爲牛、爲猪、爲狗、爲猴,生死輪迴,始終在高密地面,仍然是形下層面的叙述。這是相對於某些能作形上之思的作品而説的。不過,這類作品,目前仍甚少見。當然,我這裏所説層面區分,並無褒貶意思,只是一種個人的體驗。兩大類别,人本書寫和人文書寫,一個著眼於人與人的關係,講的是人本;一個著眼於人與天的關係,講的是人文。不同層面的書寫,不同層面的思考,體現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

爲了更好地説明問題,以下再以作家余華和閻連科作爲事證,看其在書寫層面上的區别。余華和閻連科,創作實力皆甚雄厚,兩部小説,《兄弟》及《炸裂志》,都是對於新中國建立後第二個三十年的反思。余華將自己的創作劃分爲上、下兩部,上部説文化大革命,下部説改革開放。而閻連科則明確宣稱,作家應該審視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並説他的炸裂村,就是中國的縮影。借用劉再復的話講,兩名作者,兩部小説,所謂「講故事」,都講出大氣象、大格局、大悲憫,是一種大叙述。我佩服作者的勇氣,也佩服作者的才能。而就書寫的層面看,我覺得,余華和閻連科還是有一定區别的。這一區别,主要體現在對主人公結局的處理上。閻連科的《炸裂志》,既在小説中安排主人公死去,又在小説外讓他還活著。無論其死與活,都没給讀者留下太多想像空間。余華於小説末尾,讓主人公説俄語,準備上太空,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余華讓自己的主人公造夢,閻連科不肯,他的主人公只能按照開拓者的夢,去實現自己的夢。余華想到人以外的事,涉及人文層面的思考,閻連科則未也。因爲他只是執著於審判。應當説,這就是書寫層面上所出現的區别。當然,余華的這一安排,猶如憑空增添的玄學尾巴,既有些牽强,亦難以破解。直到最近,莫言獲獎,我才發現,這可能就是中國夢。莫言獲獎歸來,在范曾主持下,與楊振寧有個對談。亦文學,亦科學,滿場精彩。臨近結束,范曾提出,能不能以最簡短的話,説一説什麽是中國夢?楊振寧没正面回答,而説中國大學生和美國大學生,如何如何不一樣。莫言説,美國有個太空計劃,安排上太空,報名的人,據説多數是中國人。同一問題,科學家没答出來,文學家可能一語破的。莫言没讓自己的主人公造夢,而他的話,却可以用來破解余華小説中的夢。甚可欽佩。

説完諾獎,現在就該説説黄河浪,看看他的書寫,究竟在哪個層面?

一九六四年,黄河浪大學畢業後,在内地於中學執教。一九七五年,移居香港。在以畫謀生之餘,寫作散文、詩歌。一九七九年,以散文《故鄉的榕樹》獲香港首届中文文學獎冠軍。一九九五年,移居美國。一九九七年,創辦美國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並出任會長,兼《珍珠港》文學報主編。黄河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已結集出版的個人著作有詩集《海外浪花》、《大地詩情》、《天涯回聲》、《香江潮汐》、《風的脚步》、《海的呼吸》以及中英對照詩集《黄河浪短詩選》、《披黑紗的地球》,散文集有《遥遠的愛》、《生命的足音》二種。

以下,《香江潮汐》中的幾首小詩,都市生活的一角,將爲展現黄河浪詩世界中的思緒與情懷。

其一,《上班族》:

從兩頭湧過來

從海面卷上來

從山頂瀉下來

從地底冒出來

人的潮水

車的洪流

在這裏轟然澎湃

撞擊

升騰

裂碎成

繽紛的七彩

然後沉重地

落向寫字臺

在冷冷的氣壓下

凝成冰塊

像同一模子印出的

公仔

一個龐大的族群,都市上班族。朝九晚六,每日所出現的景觀。兩頭、海面,山頂、地底,八面四方,猶如潮水般湧現。轟然澎湃,撞擊、升騰,交匯成繽紛的七彩。詩篇的前半,展現上班族出現的畫面。然後,在寫字臺,集中描繪上班的畫面。這是詩篇的後半。兩個片段,兩個畫面。一爲流動的水,一爲堅硬的冰;一爲活動的人,一爲同一模子印出的公仔。從族群的畫面,到上班的畫面。兩個畫面,兩相對照,表現出都市生活中現代化的必然。現代化,把流動的水變成冰塊,把活動的人變成公仔。這就是人的異化。人,變成爲現代化機器中的一個部件。詩篇的書寫,爲詩人的第一體驗,亦爲詩人的思考,是對於現代都市文明的一種全面觀照。不僅僅是每一個個體,而且是通過各自的位置,將個體匯合成爲整體。既是每個打工仔的寫照,也是整個都市的寫照。篇中二物,水和冰,通過韻脚的貫穿,聯繫在一起,展示都市文明所造成的結果。

其二,《空中走廊》:

黄金的地面

已經没有通途

盡屬於

千眼的怪獸

四輪的動物

人呢被自己的聰明

偷偷放逐

氣喘吁吁爬上

無水的橋

無基的路

匆匆的都市人

來不及回頭

踏著文明的步伐

横跨過

人造的山谷

文明創造,既造成人的異化,亦導致人與物的錯位。黄金地面,寸土寸金,已没有人走的路。地面已被物所占有。四輪的動物,有明顯所指;千眼的怪獸,應指較長的列車:都是人用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文明,却被文明放逐。詩篇通過橋和路,將人與物的矛盾激化,天與人的整體被撕裂;天地之間,一切都被顛倒。物,占據所有;人,爬上無水的橋、無基的路。這是都市人的現在和將來。已經來不及回頭,眼前所面對,就是一座人造的山谷。既走不出困境,又不得不困守其中。這就是社會進步所付出的代價。所謂空中走廊,既不靠天,也不著地,正是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寫照。

其三,《城門水塘》:

平湖如鏡臺

映四面青山如黛

深澗幽泉潺潺

可曾將桃花漂來

密密叢林蔽天

露幾圈清凉日光

斜照水邊青苔

有人静静垂釣

在碧玉湖中

釣天上的雲彩

人與物,亦即人與自然、人與天,原本爲一和諧的整體。我們的老祖宗説天人合一,就是這一意思。天地之間,人與物,各居其位,各司其職,相安無事。現代都市,人與物的協調,人與天的融合,仍然是一種美麗的追求,美好的夢想。詩篇中的城門水塘,一彎平静如鏡臺的人工湖泊,映照四面青山,猶如美人的眉黛。詩人對之,展開無數遐想,謂深澗幽谷,泉水潺潺,可曾將桃花漂來;叢林蔽天,透露幾圈清凉日光,照見水邊青苔。令人仿佛進入王維所繪製的畫境。這時候,詩人突然發現,有人正静静垂釣,在碧玉湖中,釣天上的雲彩。一個特寫鏡頭,將人和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和前面的詩篇相比,詩人將賦體白描,改作比和興。賦體用於揭示矛盾,語語如在目前;比興重在興發聯想,意象真切動人。回歸自然,頗能體現其對於都市未來的關懷和思考。

三 當代價值與永久價值

書寫的層面之分以及價值的久暫之别,儘管没有一個絶對的標準,當代價值與永久價值,也只是相對而言,説明這個世界頗難以一個什麽意見,或者主張,就能够産生一定的社會效應,但作爲一名讀書人,文章千古,得失寸心,對於書寫層面以及價值久暫的分别,仍不能不知。

當今世界,以人爲本。人大於天,大於自然,人就是世界的主宰。在許多情況下,人本、人文,既已混淆不清,也就乾脆以人本取代人文。只講人本,不講人文。依我的理解,人本、人文,或者以人爲本,或者以天爲本,二者還是有一定分别的。人本,以人爲本。中國在孔子、孟子的時代,已有清晰的説明。而人文之作爲一種信念,一種精神力量,則未也。在中國,人文與天文相對應,天理與人欲,向來就互相節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互惠,這是中國人最原初、最樸實的世界觀。我講人文,不講人本,目的就在於,以天理節制人欲。尤其是人欲大閘被打開的時代。人本、人文,不同層面的兩個概念,對於書寫與書寫的批評,應當留意其分别。

如上文所引述,黄河浪的三首小詩,從人與天的角度,揭示都市文明所出現的問題,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真正的大悲憫。生活在香港這一文明都市,以香港作爲歌咏對象,所需要的就是黄河浪的這種關懷和悲憫。黄河浪的作品,必將爲新世紀的人文書寫樹立典型。祝願「夏威夷華文寫作的當代價值與文化影響暨黄河浪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甲午穀雨前三日於濠上之赤豹書屋

原載葉芳主編《再訪故鄉的榕樹》(《夏威夷華文寫作的當代價值與文化影響暨黄河浪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二〇一四年七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