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皮借地成前史,鯨海還珠記此年

牛皮借地成前史,鯨海還珠記此年

时间:2023-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徵稿、組編之慶祝澳門回歸中國詩詞專輯———《映日荷花》,於澳門回歸周年之際出版並舉行首發儀式,令蓮花三島更加充滿節日氣氛。詩詞徵稿,消息傳出,得到澳門及海内外詩友熱情踴躍響應。並有肇明所作《慶澳門回歸》長聯,以爲壓卷。乃以親身經歷,爲澳門回歸提供歷史見證。淩晨一時四十五分,國家主席江澤民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别行政區成立。映日荷花别樣紅。告别與移交,見證歷史,語語如在目前。

由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徵稿、組編之慶祝澳門回歸中國詩詞專輯———《映日荷花》,於澳門回歸周年之際出版並舉行首發儀式,令蓮花三島更加充滿節日氣氛。

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澳門回歸,乃香港回歸後,又一世紀盛事。詩詞徵稿,消息傳出,得到澳門及海内外詩友熱情踴躍響應。應徵作品數以千計。經過篩選,連同特約部分,共輯入一百八十餘件。包括祝文、頌詞、古近體詩、長短句以及對聯,體式多樣。圍繞著共同話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内容亦頗富姿彩。作爲編撰者之一,先睹爲快,願借此機會,將其所得,與共分享。

香港、澳門,回歸中國,實現一國兩制。不僅於歷史上樹立勳績,而且是一偉大創舉。文章與歌詩,爲時、爲事,對其進行藝術再現,擔負著重要使命。但是,半個世紀以來,對大政事,作「大雅」,仍然缺乏成功經驗。尤其是小詩與小詞,篇幅短窄,似乎更加難以勝任。爲此,特别采録梁披雲所作《澳門回歸祝文》,以爲開篇。這是一種極爲古老之文章體式,《史記》將其與禱並列。前叙後祝,將鏡海珠還、普天同慶這一世紀盛事,祭告我祖。道出億衆炎黄子孫之心聲。並有肇明所作《慶澳門回歸》長聯,以爲壓卷。上聯、下聯,各九百六十五言。起首即將此間之山川形勝以及人物風流,逐一加以標榜。謂:

昔稱蠔鏡,與香山接壤比鄰。有沙堤横亘,若莖跗萼。蓮峰聳翠,芙蕖花葉天成;

今日澳門,由大嶼隔洋相望。見巨浸無邊,如雪噴花。雞頸畫屏,焦尾絲桐斜卧。

並謂:

傳弘治元始,有天妃立羅髻山頭。拯溺導航,杯渡神光普照。舟楫賴之以安,民修閣崇祀。香烟鼎盛,遐邇名揚;

聞天啓年間,來神僧於老榕樹下。築亭禮佛,錫飛至德庇庥。庶黎藉斯而悟,衆建院傳燈。根器時新,十方共仰。

兩個長段,齊頭並進,共同將局面打開。於是,接著之敷衍陳列,蓋地鋪天以往,翻江倒海而來,也就有了位置。

這是祝文與長聯,著重從史的角度,進行再現;歌咏部分,則著重於體裁自身,努力創造,以相應和。或者擴大體積以增加容量,或者運用意象以延伸想像,等等。亦可見較好之藝術效果。前者有馮剛毅七言排律以及張珍懷、張良皋所作古體詩爲例證,後者有鍾敬文、臧克家、懷霜所作短聯以及小詩、小詞爲例證。馮剛毅《澳門回歸行》,計二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九十二言,相當於三十二首七言律詩。由一擴大至三十二,自然有了迴旋餘地。而截取片段,多數亦自成篇章。例如:

先是搭棚爲住室,跟隨結石作居房。漸從入據成盤據,漫把明綱認已綱。踏足馬交猶有石,駛航珠水豈無檣。携來日雜多塵下,載去珍奇盡寶藏。

又例如:

蓮幟冉升來鳳護,神舟遥載作星航。雙橋跨海金虹舉,一厦摩空白玉鑲。遍處舞歌人湧湧,滿城簫鼓樂喤喤。將兵列隊軍威壯,元首光臨國體莊。

兩個片段,展現出兩個不同圖像。就格式上看,皆可成爲一首對仗工整之七言律詩。應是用功之作。而鍾敬文所作短聯:

牛皮借地成前史,

鯨海還珠記此年。

短聯用了一個典故。謂起先以一幅牛皮大小借地,對方應允,即將牛皮裁作細絲,用來圈地。以之揭露殖民者的伎倆,甚是恰到好處。雖只是一首七言律詩的四分之一,其想像空間,却不見得比律詩小。詩家所追求,以少許勝多許,當如此之謂也。

二 盛世之音,和樂且安

以大中華特有之文章樣式、文學體裁,乃至表現手法,對於大政事進行藝術再現,這是詩詞專輯———《映日荷花》特點之一。就時空角度看,所寫似著重於過去,比較廣泛,多數未有親身經歷。而特點之二,則著重於現在,著重於過程。乃以親身經歷,爲澳門回歸提供歷史見證。這是藝術再現之一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署,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澳門特别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名單,十月二十五日,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澳門步入回歸祖國的歷程,作爲澳門特别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馬萬祺,慶幸回歸有期,一開始即以詩紀之。此後,諸多經歷,無論大政事,或者小政事,都有詩篇傳誦。詩詞專輯,采録其作品十篇,乃回歸前夕,最新製作。所謂盛世之音,和樂且安,堪稱一代雅與頌之典範。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政權交接。進入倒數日期,時間以日計算。最後十日,澳門總督韋奇立,進行告别活動,日程安排得十分緊湊。十二月十九日,時刻將到,即以分秒計算。晚上七時,文藝晚會,似乎一支前奏曲。接著,走出表演場館,酒會、宴會,環環緊扣。進入移交典禮場地,到了一升一降時刻,則更加牽動心魄。這就是二十日淩晨之零時零分零秒。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澳氹大橋上九十八根燈柱,正在緊張地更换旗幟。淩晨一時四十五分,國家主席江澤民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别行政區成立。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

能够與澳門一起,共同見證歷史,乃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對著映日荷花、接天金碧,豈能無詩?詩詞專輯,因特備頌辭一欄,刊發梁披雲、馬萬祺、佟立章、宗德路、施議對、陳伯煇六人作品,以表達觀感。

六位作者,得天獨厚。澳門回歸,多曾有幸參與。載頌載德,將一個個重要場面記録下來。

施議對《減字木蘭花·澳門回歸紀事》二首有云:

三巴留别。何處鵑啼今大雪。六百士員。左列右陳以旆先。夕陽無限。誰抱琵琶説幽怨。夜宴初開。裝點柿山舊炮臺。

陽關未徹。趕赴暉臺待交接。旗幟鮮明。一降一升一牽情。春風得意。立馬橋頭看子細。畢竟非同。映日荷花别樣紅。

一爲告别場面,記述澳督與政府部門六百名主管級官員三巴留别以及柿山之巔(炮臺山)夜宴情景;一爲移交場面,記述文藝表演以及表演結束後所進行之隆重移交典禮。告别與移交,見證歷史,語語如在目前。

佟立章《澳門回歸大巡遊即興》(五言古詩),描繪回歸當日大巡遊:「彩車引飄色,龍遊群獅聚。馬隊勇直行,麒麟氣虹吐。」陳伯煇《濠江歡歌》(七言歌行),歌頌大型文藝匯演:「銅管樂曲悠揚奏,土風舞出異國情。南拳虎虎風生臂,翩翩年少聚豪英。高手場邊顯絶技,不覺素霓匝地生。彩球千萬騰空起,威風鑼鼓卓峥嶸。」場面壯觀,情思踴躍,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而宗德路《采桑子》四首,描繪本地風物:「千頃波平。樓影層層。細絲初斷天欲晴」;「百丈潮生。三島華燈。五彩繽紛月色輕」。變换角度,爲澳門寫生,則更加增添了一種承平氣氛。

三 正聲大雅,盛德形容

澳門回歸,見證歷史。不僅對於作者,而且對於文章、歌詩自身,都是一種挑戰。所謂「美盛德以形容」(《毛詩序》),究竟如何以傳統文學樣式歌咏大政事,表現大時代、大氣概,確實值得探討。在中國文學史上,《詩三百》早就有風、雅、頌之分。言王政以及美盛德,與風化、風(諷)刺一樣,都爲歌者所重視。但是,就當前狀況看,詩壇對於雅與頌,似乎有所忽略。一方面將其當作歌德派,簡單地加以否定,一方面見到大題目,不管作得好與不好,即將其推上至尊位置。據我所見,二三十年來,詩壇上詩多好少局面之所以難以扭轉,可能與這種忽略,有著一定聯繫。全國當代詩詞研討會已召開過十三回,不知可曾探討過這一問題。

《詩三百》中,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占居過半,小雅、大雅合一百零五篇,周頌、魯頌、商頌合四十篇。出現這一不均衡比例,不知是何緣故。從創作角度看,所謂「愁苦之言易好,歡愉之言難工」,不知是否緣故之一。十餘年前,與周谷城説及這一問題。他曾稱揭露黑暗容易,歌頌光明困難。其所創作,就要歌頌光明。周谷城不懼怕被劃歸歌德派,未知今之歌者,有無這一勇氣。

二十世紀中國詩壇,曾出現雙向流動現象———「五四」時期,沈尹默、俞平伯等人由舊詩向新詩的流動以及七八十年代臧克家等人由新詩向舊詩的流動。舊體詩詞,起死回生,已與新體白話詩平起平坐,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面臨挑戰,自當表現得更加出色。

這是作爲詩國的驕傲。而作爲詩城,亦當引以爲榮。因爲蓮花三島,在世界上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一般意義上所説「窗口」與「橋梁」以外,其重要性還體現在大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上。四百多年殖民統治,根基永在。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之紮根與生長,從湯顯祖算起,已經經歷過好幾代。而今,梁披雲、馬萬祺、佟立章三家,在海内外都已有一定影響。這種大文化根基,具有很大吸引力。回歸一周年,百業興旺。爲把特區建設得更加美好,應當珍重這一寶貴文化資源。

詩詞專輯所輯作品,十九爲雅、爲頌,雖未敢以「好」、以「工」相鼓吹,却希望引起注視,爲振興大中華文化,共同創造新一代既好且工的大雅正聲。

詩詞專輯的徵集、出版,得到詩界同仁熱心支持,特區政府文化局以及本會顧問施利亞先生並惠予熱情贊助,謹表示衷心感謝。

謹以此輯作爲澳門回歸中國一周年紀念。

原載《映日荷花:澳門回歸詩詞集萃》,澳門:澳門中華詩詞學會,二〇〇〇年十二月第一版。又載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二月二十五日澳門《澳門日報》「新園地」副刊。又載香港《鏡報》月刊,二〇〇一年一月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