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全真早课的正确方式

道教全真早课的正确方式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是:1.“道”崇拜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并将“道”宗教化、神格化。其内容十分庞杂,除与道教有关的经、论、戒律、符诀、法术、威仪与斋醮等内容外,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医学、化学、生物、体育、天文、地理等,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文化_新编旅游文化

学习任务2 道教文化

【学习导读】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的内容十分庞大,主要是在三种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是古代的原始巫教;二是先秦的神仙学说;三为两汉的黄老思想。

(一)道教的起源

作为有组织的宗教实体,道教创立于东汉。东汉永和六年(141年),江苏丰县人张陵(一名张道陵)在蜀中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这是最早的道教宗教团体。道教中称张陵为天师,所以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自此,道教的重心逐渐移向我国东南地区。早期道教除五斗米道外,东汉时张角创立了另一派别太平道,但随着他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失败,太平道便销声匿迹了。

(二)道教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近四百年的改造发展,其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等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从早期民间宗教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成为足以与儒释并论的宗教。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知识链接: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今南京)人。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为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三)道教的鼎盛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尤其是在唐朝,李世民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社会地位,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称是老子的后代。因此唐代释、儒、道虽都被信奉,但道教的位置更在释、儒之上。李唐王朝的崇道,极大地促进了道教的发展,道教盛极一时,几乎成为国教。到了宋朝,宋真宗、徽宗,也都是崇信道教的著名皇帝,他们编造天神天书降临故事,优待道士,编修《道藏》,修造宫观,使道教的社会影响大为扩展。唐末五代著名道人杜光庭(浙江缙云人)评定洞天福地,全国十大洞天中浙江有三,三十六小洞天中浙江有九,七十二福地中浙江有十七。

知识链接:十大洞天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依次为:王屋山洞(在河南王屋县)、委羽山洞(在浙江黄岩)、西城山洞(在陕西终南山)、西玄山洞(在青海)、青城山洞(在四川青城县)、赤城山洞(在浙江天台县)、罗浮山洞(在广东博罗县)、句曲山洞(在江苏句容县)、林屋山洞(在江苏太湖洞庭山)、括苍山洞(在浙江仙居县)。

(四)道教的衰落

明清两代,随着中国传统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和日趋腐朽没落,作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三教也陷入停滞僵化,趋于衰落。

二、道教的教义

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双重的。它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以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王国,人人安居乐业,尽其天年,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疾病。与此并行的另一种理想境界叫“仙境”。得道成仙就可以超脱世俗,不为物累,长生不死,住在洞天福地,过的是仙人生活。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是:

1.“道”崇拜

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并将“道”宗教化、神格化。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宇宙的主宰,是产生和支配天地万物的造物主,是至高无上的人格化的神,是最值得崇敬的。

2.“三清”崇拜

“三清”是由“道”人格化的尊神,是道教的最高层神团,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地位最高,但影响最大的却是道德天尊。他们统御诸天神灵,为神王之宗、飞仙之祖,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

3.追求长生成仙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不同之处,是强调以生为乐,重生恶死。道教认为,凡是修炼成道、神通广大、变化无方、长生不老的人,都可以成仙。正因为道教乐生、重生,所以众多修道之士积极寻求能使人长寿的方法,发展出一整套健身长寿的养生术。其中既有吐纳导引、服食金丹、养气练气等养形方术,又有“存想”、“存神”、“主静”、“坐忘”等养神方法。

4.天道循环,善恶报应

道教认为前人的过失要由后人承受,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祸福的根源便循环不已。要断止承负免除厄运,只有修行真道,行善事,积善成仁,才能为子孙造福,不受因果报应之苦。

三、道教的流派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分属全真道,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1.全真道

王重阳在金初创立了全真道。全真道主张道、儒、佛三教合一。在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冶炼金银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在元代,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分别开创全真道七个支派,其中以长春子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至今全真道仍以龙门派人数最多。

2.正一道

正一道为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归龙虎山天师府领导,并以此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正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消灾),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四、道教的经典和标志

img174

太极八卦图

《道藏》是道教经书的汇编,道教经典的精华。《道藏》之名始见于唐代,我国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刊成的《正统道藏》。其内容十分庞杂,除与道教有关的经、论、戒律、符诀、法术、威仪与斋醮等内容外,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医学、化学、生物、体育、天文、地理等,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标志为太极八卦图,具有镇妖降魔之功能。它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思想。

五、道教供奉对象

(一)尊神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分别是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境,手持宝珠,居中;灵宝天尊,居于上清境,手持如意或手捧阴阳镜,居左;道德天尊(即老子),居于太清境,手持扇子,居右。

img175

太清道德天尊

img176

玉清元始天尊

img177

上清灵宝天尊

四御: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分别是:总御万神的玉皇大帝、总御万星的紫薇北极大帝、总御万灵的勾陈南极大帝、总御万类的后土皇地祇(女神)。四御的地位仅次于三清,是实际执政者。其中以玉皇大帝地位最高,是众神之王,是天上的皇帝、仙界的主宰。

三官:天官、地官、水官。道教认为,世间一切众生,都由天、地、水三官统摄,他们是主宰人间祸福之神。向三官祈祷,就可以祛病、消灾、避祸、降福。在民间,三官有时是福、禄、寿三星,分别象征幸福、官禄和长寿。因此,三官殿往往是香火最旺盛的一个殿。

四方之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道教以此四神为护卫神,以壮威仪。

此外,王母娘娘、星辰之神等也属于尊神。

(二)神仙

神仙,民间俗称仙人,是道教理想中修真得道、神通广大之长生不死者。最初流传的神仙多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赤松子、彭祖、广成子、黄帝、西王母、东王公、玄女等。汉魏之后,多为道教人物之仙化,如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阴长生等。唐宋以来,则多为历史人物之被仙化者,如八仙中之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此外还有宁封真人(制陶神)、黄大仙、天妃娘娘等。

知识链接:八仙及暗八仙

“八仙”为传说中道教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民间流传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发生在山东蓬莱。

八仙所持的法器暗指八仙,所以又称“暗八仙”,即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鼓,曹国舅持玉板,铁拐李持葫芦,韩湘子持箫,蓝采和持花篮,何仙姑持荷花。道教宫观常将这八件法器画成图案作为装饰。

(三)俗神

俗神,指流传于民间而道教信奉的神祇。其品级不高,但因为其职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影响很大,称为俗神。其中有与自然现象相关的自然神,如雷公、风伯等;有带着明显人间特征的英雄神、文化神,如关帝、魁星、文昌帝君等;有被认为专门保护个人、家庭和城乡公众安全的守护神,如门神、灶神、城隍爷、土地公等;有被认为有特定职能的行业神和功能神,如药王、财神等。

知识链接:文财神、武财神

文财神有两种说法。一曰比干。据司马迁《史记・股本论》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对纣王忠心耿耿。他进忠言想劝阻纣王的荒淫无道,但却落了个剖膛挖心的下场。由于他心地纯正、忠耿无私,老百姓不愿意让他有那样悲惨的下场,于是便有了一个说法:在比干被摘心后,来到民间,被姜子牙所救,便没有死。他散尽家财,从此隐身乡野,后来成了商人们的保护神,因为他没有心,所以办事公道,是一个君子,商人们在他手下营生可以免于相互之间的坑蒙拐骗,因为在比干眼皮底下,大家都要诚实,这样可使大家发财。二曰范蠡。他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范蠡早就看出勾践是一个可以同苦而不能共甘的君主,于是在打败吴国后便早早地逃离了是非之地。据说他到了齐国,经商发了大财,成了富有的“陶朱公”。但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经常接济穷朋友。他的行为深受各界欢迎,后来便被奉为财神。

武财神也有两种说法:一曰赵公明;二曰关公。

(四)护法神将

如马赵温关四大元帅、王灵官、三十六天将、龟蛇二将等。

六、道教的修炼

道教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就其修炼内容来看,最具特色和影响的主要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术等。

修外丹。就是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能“长生不死”的灵丹。《抱补子》中说:“金丹之为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而自固。”可见当时人们对金丹的作用是深信不疑的。

修内丹。外丹见不到效果,于是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下,道教也转向了修炼内丹,即以人体为炉鼎,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方法,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服食。是指服食药物以求长生。此法在魏晋时期风靡于上层社会,如服食“五石散”就是受道教服食之风的影响。服食修炼中,流传久远的有“食气辟谷法”和“鼓漱功”。这些方法对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增强个人保健都有积极作用。

房中术。又称“黄赤之道”、“男女合气”之术,起源于战国方术,其理论是通过男女性结合而形成人道合一。房中术,有其糟粕的方面,也有其合理的性卫生知识,不能简单地视为纵欲之术。

七、道教主要节日

道教的节日与道教的神仙信仰和宗教生活密切相关,一般以神仙诞辰为纪念节日,要举办相应的斋醮法事,引来大量的朝观香客,风俗相沿,形成“庙会”。道教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圣诞)、正月十九丘处机真人诞辰、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三月十八三茅真君诞辰、四月十四吕祖纯阳诞辰、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圣诞)、七月十八王母娘娘诞辰、九月十七财神诞辰、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圣诞)、十一月冬至元始天尊诞辰、十二月廿二王重阳祖师诞辰、十二月廿三灶神升天日等。

八、道教宫观

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称作宫观,是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称宫观,规模较小则称道院。受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道教的主要建筑也都布于中轴线上,一些辅助建筑如客堂、斋堂、厨房等生活设施则布于两侧,而在建筑群附近往往还建有园林。道教宫观在中轴线上一般建有山门、灵官殿、三清殿、纯阳殿等建筑。著名道观主要有:

1.楼观台

楼观台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北麓,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地”,相传为老子讲经之处。

2.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吕升仙后,将其原居宅建吕公祠以祀之,金末扩建为观,元世祖中统三年(1226年)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芮城永乐宫、卢县重阳宫、北京白云观)之一。

3.重阳宫

重阳宫亦称重阳万寿宫、祖庵,位于陕西卢县祖庵镇。原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埋藏“遗蜕”之处。元时,其徒王处一奏建灵虚观,丘长春(丘处机)请改名为重阳宫。元世祖至元二年(1226年)改名为重阳万寿宫。该宫内有祖庵碑林,碑刻有关于全真道的宝贵史料。

4.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白云观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1167年)建,名十方大天长观,著名道士孙明道曾在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又改名太极宫。元太祖二十二年(1224年),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主持太极宫,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明正统八年(1443年)改称“白云观”,号称全真天下第一丛林。

5.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于杭州西湖北岸葛岭上。该山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据说葛洪在此山常为百姓采药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药,饮者不染时疫,开通山路以利行人往来,因此人们将他住过的山岭称为葛岭,并建“葛仙祠”奉祀。明代重建改称“玛瑙山居”,清代以葛洪道号“抱朴子”而称“抱朴道院”沿用至今,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6.黄大仙祖宫

黄大仙祖宫,又称赤松宫,位于浙江金华市双龙景区内,被誉为江南道观之冠。道教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是黄大仙圣道的发祥地。黄大仙在东南亚一带华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侨仙”之美誉。

知识链接:天妃宫

天妃宫又称天后宫、朝天宫,俗称妈祖庙,是沿海地区渔民、船夫、水手们祭祀海神天后的神庙,广布于浙、闽、台等沿海各地。妈祖,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因她出生时不啼不哭,直到满月也不哭叫一声,故取名“默娘”。她自幼聪颖,能诵诗作文,13岁学道,救助了不少遇难的渔民和航船。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去世。后为纪念她,在湄州岛立庙奉祀,由此湄州妈祖庙也成为世界各地妈祖庙的祖庙。

【学生讲坛】

1.说说“八仙过海”的故事。

2.说明道教两大流派的区别。

【技能训练】

[训练项目]洞天福地和道观建筑赏析。

[实训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道教文化知识,赏析洞天福地和道观。

2.能够辨别道教各种供奉对象的特征。

[实训内容和方法]

1.5—6人一组,上网查找一处洞天福地和著名道观。

2.分析洞天福地对于道教修行的意义。

3.辨析道观内各种供奉对象的特征。

4.概括该道观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