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建筑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建筑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建筑考点1 楼阁建筑    重点等级★★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藏书楼为我国古代收藏和保存图书资料的建筑。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唐代始称岳阳楼。兰亭、醉翁亭、陶然亭和爱晚亭并称为我国四大名亭。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塔建筑随之兴起,并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塔造型。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建筑_旅游专业知识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其他著名建筑

考点1 楼阁建筑    重点等级★★

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是两层以上的房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之用。

1.楼阁建筑类型

城门楼及其他军事防御性楼阁。城门楼,建在城台之上,在功能上兼有行人出行和军事防御的作用,如北京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南正门,由城楼、箭楼和之间的瓮城组成;军事防御性楼阁建筑,在我国楼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多以高台式为主,包括城楼、箭楼、角楼、敌楼及城墙等。

报时性楼阁。报时性楼阁是指钟楼和鼓楼,属于高台式建筑。这类建筑在我国一些古城和寺庙中都有,保存完好的也有很多。有的钟鼓楼在高台下辟有门洞,通行人马,兼有过街楼的作用。

观景性楼阁。观景性楼阁在我国分布很广,以南方居多。为便于观赏风景,楼阁的体量比较高大,外部多修有平座、栏杆,以利眺览。观景性楼阁多建于江边、湖边、海边或风景名胜区。观景性楼阁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们会聚之所。因此,许多文学名篇,都因楼阁而感发,文因楼而生,楼因文而名。

藏书楼。藏书楼为我国古代收藏和保存图书资料的建筑。浙江宁波天一阁修建于明代,是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为我国现存修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藏书楼。清代宫内四大藏书楼,即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北京故宫的文渊阁、辽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北京圆明园的文渊阁,都是按照天一阁的样式建造的。

2.著名的楼阁建筑

在众多的古楼阁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故址在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今重建的黄鹤楼在武昌长江岸边,高51.4米,共5层,体量超过历代旧楼,为附会黄鹤之意,全盖黄瓦。楼前有双鹤铜雕,楼西端置有搬迁来的元代白塔。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为古岳阳西门城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唐代始称岳阳楼。北宋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后由苏舜钦书写《岳阳楼记》,邵竦篆刻石碑立于岳阳楼上。人们称滕修楼、范作记、苏手书、邵篆刻为“天下四绝”,其碑被誉为“四绝碑”。《岳阳楼记》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现修的岳阳楼高19.42米,3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岳阳楼文化内涵深刻,景色壮美,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653)。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造城阁,落成之日恰被封为滕王,故取名滕王阁。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画出了滕王阁的美景,成为千古绝唱。后有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被称为“三王文词”。

考点2 古亭建筑    重点等级★★★

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憩和观景,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北京颐和园的廊如亭,是我国最大的木亭。兰亭、醉翁亭、陶然亭和爱晚亭并称为我国四大名亭。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兰亭首先为东晋王羲之和谢安兄弟所造,王羲之撰书《兰亭序》。

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中。为北宋时期修建。北宋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常与宾客饮酒此亭中,自称“醉翁”,故此亭遂名醉翁亭。

陶然亭,位于北京宣武区西南,为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江薄所建。初名江亭,后取唐代诗人白居易名句“更待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定名陶然亭。现辟为陶然亭公园。

爱晚亭,位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建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取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改名爱晚亭。爱晚亭檐下“爱晚亭”三字为毛泽东于1952年题写。

考点3 佛塔建筑    重点等级★★

1.塔的起源与发展

佛塔,起源于印度,音译窣堵波、浮屠、浮图,意译为圆冢、方坟、灵庙等,简称为“塔”。最初是佛教为藏置佛祖的舍利和遗物而建,形状为一半圆形的坟冢。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塔建筑随之兴起,并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塔造型。我国佛塔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从东汉到唐初,是印度窣堵波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相互结合阶段,由木构架式楼阁与率堵波结合而成的方形木塔,是这一时期佛塔的主要样式。

从唐至两宋、辽、金,是我国佛塔发展的高峰阶段。这一时期,佛塔从木塔转向砖石塔。塔的形制出现多样化,楼阁式、密檐式及亭阁式塔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从元代经明代到清代,是我国佛塔建设渐趋衰落的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喇嘛教的传播,瓶形的喇嘛塔进入了佛塔的行列。

2.佛塔的主要类型

中国佛塔从结构上一般是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的,现存佛塔在形制上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等类型。

楼阁式塔,源于我国传统多层木架构建筑中的楼阁形式,可以登高远眺。楼阁式塔在我国出现最早、数量最多,是我国古塔的主流。早期为木结构,隋唐以后多为砖石仿木结构。代表性楼阁式塔,有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河北定县开元寺塔、苏州虎丘塔等。

密檐式塔,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多得名。密檐式塔下部第一层塔身比例特别大,以上各层距离很近,塔檐紧密相连,层层重叠。大部分密檐式塔为实心,一般不能登临眺望。代表性密檐式塔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等。

亭阁式塔,也叫单层塔。平民百姓出资修建的佛塔和高僧墓塔,多采用这种形式。塔身内设龛,安置佛像或主人的塑像。宋代以后亭阁式塔逐渐衰落。代表性事阁式塔有山东济南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等。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或藏式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其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上部安置有长大的塔刹,覆钵之下,建有高大的须弥座承托。覆钵式塔流行于元朝,明清继续发展。代表性覆钵式塔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大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等。

金刚宝座式塔属于佛教密宗建筑,具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因供奉金刚界五方佛,故名。其塔的下部为一方形巨大高台,台上建5座正方形密檐式塔,中间塔大,四边塔较小。代表性金刚宝座式塔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等。

3.中国现存著名古塔

我国现存古塔有上万座,著名的代表性佛塔件,见下表。

img6

真题回顾

我国现存年代最古老的石塔是(A)

A.四门塔  B.嵩岳寺塔  C.开元寺塔  D.小雁塔

考点4 石窟建筑    重点等级★★★

石窟来源于印度,但从布局、构造与装饰艺术上都已中国化。道教也有了石窟建筑,但佛教石窟是石窟的主流和代表。我国石窟现存100多座,开凿约始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主要分布在新疆、中原地区和南方三个地区。中国早期的石窟寺出现在古丝绸之路沿途,现在发现最早的石窟是位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或4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开凿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一直到14世纪的元代,是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石窟。黄河流域比较著名的石窟有甘肃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及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等。这时的凿窟技术与艺术都有了进步,出现了中国本土化的明显特征。唐代末年发生唐武宗的禁佛灭法事件后,中原地区佛教受到打击,石窟的建设转向南方,四川地区成了石窟的集中地区,先后开凿了广元千佛崖石窟、大足石刻等,一直延续到明朝。

1.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合称中国四大石窟。

(1)敦煌石窟,位于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群。敦煌石窟是由建筑、壁画和雕塑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以莫高窟为主。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历时千年。以壁画和泥塑著称的莫高窟,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美术史画廊,又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奇迹。

(2)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历经40年。第20窟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具有北魏早期佛像的典型风格。云冈石窟以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的石雕造像闻名于世,是我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和香山,是北魏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的,以后历代有开凿。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9.7万多尊,2/3的造像是唐朝时期开凿的,最大的佛像高17米余,最小的仅2厘米。奉天寺为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美的代表性石窟。其卢舍那佛像是龙门石窟的象征。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

(4)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麦积山上,开凿于北魏。现存190多个洞窟,造像7000多尊,塑像精美,风格清新、秀丽。麦积山石窟以敷彩泥塑造像著称于世,有“东方雕塑馆”之称。

2.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又称凌云寺大佛,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佛像,开凿于唐。石像依凌云山天然岩石雕成,从江边崖底直至山顶,总高约71米,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3.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完好。北山石刻以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为特色,转轮经藏窟为宋代石刻的精华和代表;宝顶山石刻以经变故事的连环组雕为特色,故事性、趣味性强。

考点5 桥梁建筑    重点等级★★

桥梁,是指架于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从汉代开始,我国桥梁形成了梁桥、索桥、浮桥和拱桥等四大基本类型。

1.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汶河上,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敞肩式单孔石拱桥。建于隋朝,由李春设计建造。桥拱肩敞开,拱肩两端各建两个小拱,即拱肩拱,开创了桥梁的新类型,是世界桥梁工程中的首创,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敞肩桥。

2.洛阳桥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江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始建于北宋。因洛阳桥建筑规模巨大,工程十分艰难,造桥时,为了使桥基和桥墩石胶结牢固,采用了“种蛎固基法”。这种方法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科学创新。

3.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桥,位于广东潮州的韩江上,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开合式梁桥。始建于南宋,明代重修。东西两段为石梁桥,中间一段为木船搭板的桥面,是由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桥梁。

4.安平桥

安平桥,又称五里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也是古世界最长的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明清两代曾重修。桥用花岗石砌筑而支。初建时,长度约2.5公里,称“五里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赞誉。

5.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横跨永定河上,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始建于金,清初重修。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刻有精美的石狮485个,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此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自卫战争从此开始。1987年在桥东的宛平城建立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6.宝带桥

宝带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吴县境内,是我国古代桥孔数量最多的连拱石桥,始建于唐朝,后多次整修。相传,唐朝刺史王仲舒捐宝带筹资建桥,故名宝带桥。全长318米、宽4.1米,共53孔。宝带桥横跨运河和澹台河口,为纤道桥。桥体不设拦板,极富江南水乡特色。

7.霁虹桥

霁虹桥,位于云南永平县和保山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是我国年代最早的铁索桥,也是世界最早的铁索桥。东汉永平元年(58)已架起藤篾桥,明成化初年改为铁索桥。采用18根铁链承重索,其中16根为底索,净跨60米,左右两根为扶栏,总长106米。两端的桥台上各建有关楼2座,桥亭1座。桥与阁楼式的建筑相互映衬,表现了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桥梁匠师的高超技艺。

真题回顾

中国古代第一座开合式梁桥的是(D)

A.赵州桥  B.安平桥  C.洛阳桥  D.广济桥

【解析】广济桥,又称湘桥,位于广东潮州的韩江上,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开合式梁桥。

考点6 水利工程建筑    重点等级★★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灌溉及生活用水工程、运河工程和堤塘工程。春秋中期楚国兴建的“期思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

1.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境内,为岷江上的大型无坝引水枢纽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至今仍造福一方的多功能大型水利工程。开凿于战国末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兴建,已有2200多年历史。

2.灵渠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开凿于秦朝。现已成为桂林附近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3.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建成于隋代,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南北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1293年全线通航。历史上开凿大运河经历了三次兴修过程。第一次在春秋末期,吴国在扬州邗城开凿邗沟,长约150千米。第二次在隋朝,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城),南至余杭,长约2700千米的南北大运河。第三次在元代,对隋代运河进行改建,将原来的运河取直,全程缩短900多千米,这就是现今的大运河。

4.海塘

海塘,是为抵御海潮侵袭,保护沿海城乡安全和生产的一种堤防工程,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省市。浙西海塘(浙江海塘以钱塘江口为界,北岸称浙西海塘,南岸称浙东海塘)是我国古代海塘建筑最具规模的代表,长达130多千米。

5.坎儿井

坎儿井,是我国新疆干旱地区的特殊灌溉水利工程,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哈密、库车、木垒和吐鲁番盆地,尤以吐鲁番盆地分布最多,现存1100多条,总长约3000千米。坎儿井由地上渠道、地下渠道和涝坝三部分构成。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与京杭大运河、海塘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考点7 书院建筑    重点等级★★

书院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代。全国留存的古代书院有相当数量,它们都是中国书院文化的历史实物。书院建筑一般选址在山林名胜之地,由讲学、藏书和祭祀三部分建筑组成。我国古代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被称为古代四大书院。

1.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是我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因唐代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驯鹿自娱,故名。南唐时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建为白鹿洞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朱熹为振兴白鹿洞书院精心主洞,多次登台讲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巨大。

2.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现湖南大学校园内。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太守朱洞创立岳麓书院。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赐“岳麓书院”匾额,成为世人公认的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时期,张栻主教,确立了“造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方针,将湖湘学派发展到极盛。张栻、朱熹在书院讲学期间学生达千余人,名噪一时,有“潇湘洙泗”之称。

3.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城北的太室山,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北宋时达到鼎盛,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北宋程颐、程颢曾在此讲学,创立了“洛学”,是中国新儒学的发祥地之一。嵩阳书院现存有历代碑刻百余通,院内现存有汉武帝所封的三株“将军柏”的二株。

4.睢阳书院

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原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城,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北宋时,睢阳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生在科举中及第的竟达五六十人。

考点8 会馆建筑    重点等级★

会馆,是我国古代城市中具有特殊用途的建筑,是随着明清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广泛兴建的,具有办公和居住等综合功能。

1.天津广东会馆

天津广东会馆,位于天津南开区南门里大街,是清代广东旅津人士(以商人为主)设立的集会、寄寓机构。建筑规模宏大,属岭南营造风格,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

2.开封山陕甘会馆

开封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起初是晋、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而筹结的同乡会,后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会馆布局严谨,建筑富丽典雅,以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3.自贡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位于自贡市解放路,因会馆主供关羽神位,亦名关帝庙,俗称陕西庙。为陕西籍在自贡经营盐业的商人集资修建,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历时16年。道光年间曾大规模增建和扩建。建筑形成多层次封闭式布局,地方特色明显,木雕遍及全馆。现辟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考点9 民居建筑    重点等级★

民居,是指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我国古代民居形式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1.合院式

合院式民居,是传统民居中最主要的形式,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使用。这种民居在南北主轴线上建正厅、正房,左右布置厢房,形成东西向次轴线。这种一正两厢组成的院子,就是“四合院”、“三合院”的民居(见图8-11)。还可根据需要沿轴线形成多进院落。

2.窑洞

窑洞式住宅,流行于陕北、陇东、豫西、晋中等黄土高原地区。按照地形、用材等不同情况,其形式有靠崖窑、地坑窑、锢窑。

3.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东部,是我国古代北方南迁的中原移民客家人的住宅。建筑体量庞大,多为土木结构,35层,高达10多米,外墙用厚达l米以上的夯土砖承重墙,与内部木构架相结合。土楼分布很广,各地的建筑形式略有差别,有圆形、方形、组合型等。其主要特征是以祠堂为中心,采用中轴对称形式,基本居住模式为沿周边布置并分割成一个个单元的房间。大型土楼,占地可达上千平方米,平面前方后圆,内部由中、左、右三部分组成,院落重叠,屋宇参差,直径达70多米,房宇300多间。

4.干栏式

干栏式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栏式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为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物品,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如傣族竹楼,以具有家庭活动用、多功能的平台为特点,当地称平台为“展”。

5.碉房

碉房,是青藏高原的住宅形式。因其采用土筑或石砌,形似碉堡,故称碉房。

碉房一般为23层。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结构为一间一根柱,俗称“一把伞”。

朝南卧室常开大窗,外观朴素和谐。

6.毡帐

毡帐,是过游牧生活少数民族的住房形式,为便于装卸运输的可移动的帐篷。

如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房。

7.阿以旺

阿以旺,系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土木结构,密檐式屋顶,房屋连成一片,平面布局灵活,庭院在四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