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市场的阅读器躁狂症
电纸书阅读器使用感受
汉王在2009年猛推电纸书时,我有个朋友正在做本地区的代理商,于是用批销价买了一台F21,开始研究电纸书。
先说说使用感受。首先,和1360克的PAD相比,F21才200克,很轻。最明显的感受是可以花更多时间随时随处阅读,比如候机时、开会等候时或其他边角料的时间。其次,任何随机赠送的电子图书都是无法满足阅读需求的。通过阅读器指定网络付费下载的习惯还要慢慢培养,况且还有很多好的图书未必有电子版。所以,电纸书目前只能作为一个阅读载体存在,相比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未来并不乐观。再次,目前电纸书在显示txt、doc、chm时都没问题,但是pdf显示效果不好,屏幕上的字小得令人难受。必须要十寸或以上的效果才不错。但是十寸的产品目前价格偏贵,还是非主流。此外,电子纸的单色对于纯文字阅读者来说,不是大问题。但读者还是希望阅读的时候不受到单色的局限。比如我手头上有下载的pdf版的剑桥历史系列,就算用十寸的电纸书看,也有色彩的局限,这一点是无法和平板电脑相比的。在某种程度上,这又限制了电纸书的使用范围。虽然电子纸显示器的主要厂家元太研发中心人员近期透露,目前电纸书在加速彩色化进程,预计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终端消费市场就可能会看到彩色化的电纸书。但关键在于彩色技术成本较高,肯定会导致产品定价昂贵,从而影响实际销售量。
总之,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谈,目前电纸书前途是有限的,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优势比较明显。等后者价格调整下来,大部分读者就不会选择电纸书这类过渡产品了。毕竟,许多年轻人并不会倾向于拿一个电纸书用来做纯粹的阅读,功能集成总会是使用者的需要。所以,那些总说电纸书将会取代传统图书的话,不过是一厢情愿,不可当真。
躁狂的阅读器市场
现在一提数字出版,很多人就喜欢说阅读器。好像数字出版的宝就押在这玩意儿上面,这都为了什么?
拿汉王来分析。汉王的广告语很生猛:“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2009年,汉王可以用营业额的一半——1亿元为新产品做广告。可背后的真正目的是看好这个市场么?2010年3月,顶着阅读器的概念,汉王科技登陆深圳中小板,发行价定为41.9元,开盘当天股价飙升至77元,两个半月之后,股价竟升至175元。这么折腾,估计还是“大股东狂喜,接盘人跳楼”吧。截至2011年5月24日下午,汉王科技的收盘价是20.79元。
除了汉王,中国移动来了,盛大也来了,连华西村,也要合作推出易博士;那个总喜欢讲故事的方正,当然不甘落后,通过旗下番薯网,制作了一个叫Yambook的东西。此外,世纪创荣的“辞海悦读器”、新华解放传媒的“亦墨”、读者集团内置《读者》十年精华的阅读器、加上那些曾以MP4为主业的正规企业和山寨企业,也在纷纷生产大号的MP4来冒充阅读器。
读者的脑子没发热,推出阅读器的企业倒先发热了。这样蜂拥而上的局面,就不会落个产能过剩的结果么?汉王自己也承认,他们的阅读器也就是在礼品市场畅销。大部分的产品卖给了那些不爱看书的人。
至于传统出版社,非要去凑开发阅读器这样的热闹,那不叫烧钱,而是烧脑子。
市场研究与咨询服务公司Harrison于2010年9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9岁至17岁年龄段人群中,60%表示喜欢通过Kindle或iPad等电子设备阅读,1/3表示通过电子设备阅读更倾向于娱乐。但报告同时指出,孩子的父母对阅读器还是持抵制态度的。仅6%的父母拥有阅读器,且76%表示没有购买计划,而只有16%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购买。60%的孩子对阅读器感兴趣,而76%家长抵制电子书阅读器。对于销售阅读器的商家来说,这消息值得再三玩味。
传统出版业需要冷静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人大概只占到5%。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我们不妨用脚趾头想想看,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有了阅读器就会阅读么?
盛大当然会坚信,那些用手机和电脑看穿越小说和意淫小说的年轻人会喜欢他们推出的云中书城和阅读器。可我们没有盛大的股份,我们只能努力去找到那些喜爱阅读我们产品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关注的核心永远是我们提供的内容而不是载体。这是我们做内容出版的人,应该要始终牢记的。
路金波曾经这样不满中国移动的贪婪:“和中移动的合作中,中移动要拿到所得的60%,我们只能拿到20%,因为我们还要和作者再分。而一个用户两块钱就可以包月随意阅读,最后折算下来一本书就几毛钱,这是对知识的尊重吗?”
也许,对于中国移动这样轻视出版业的企业,传统出版社唯有避而远之,坚决不提供内容,来个非暴力不合作。当然,这个为了利益可以消融一切的时代,谁又会真的这么较真呢?
2010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