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 论
0.1 风景名胜区概述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辽阔国土上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高度集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风景精华所在;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滨、岛屿、森林、动物、植物、特殊地质、溶洞、化石、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观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民俗风情等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给人的客观印象和主观感受往往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且集中的区域,可发挥观光、游乐功能;有人认为风景名胜区是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物资源二者都很丰富,并且又相互穿插、交相辉映的游览环境,是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不相上下,二者相互协调发展的地区;也有人认为风景名胜区是以典型的具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为基础,同时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多功能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风景名胜区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从审美视角看,自然风景美主要包括自然风景的宏观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静态美、听觉美、视觉美、嗅觉美等,具有自然美学价值。
(2)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自然景观的地域,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3)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风景名胜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是一种特殊用地。风景名胜区是从人类作为谋取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土地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用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场所。
(5)具有多种功能。在风景名胜区可开展游览参观、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学创作、艺术审美、休闲度假、康体健身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
简而言之,风景名胜区是形色兼具,动静相间,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的地域空间。
风景名胜区,又简称为风景区。但严格来讲,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区,而不仅仅是一般风景资源集中的地区,风景区内的风景资源并不等于就是名胜资源;其次,风景名胜区是按照法定程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定的地域,具有法定的范围界限,风景区则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第三,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一定的游览条件和规模的地域,风景区虽然可供人们进行科学文化活动,但不一定可供大众去游览、观赏和休憩,如北极、南极和珠穆朗玛峰。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多用其简称,即风景区。
世界各国或地区,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历史文化背景等的不同,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进程不一致,对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命名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但从研究和保护利用对象的本质而言,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都是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就赋予其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或自然公园的称谓,在我国采用的是风景名胜区称谓。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外称“中国国家公园”,英译为“National Park of China”。
国家公园,是国家天然公园的一类,首先出现在美国。它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国家公园是具有相对大面积的区域,包括当地一种或几种生态系统、动植物代表种类、栖息地等,这些都具有特殊科学教育意义,还包括可观赏的自然景观,是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有控制、有管理地向群众开放,供群众旅游、娱乐、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场所,为露天自然博物馆或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是日本的一种称法,在日本已形成完整的自然公园体系。自然公园包括原始自然环境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区、国立公园、国定公园、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都道府县自然保护区。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它们是祖国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财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山尚水的优良传统,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科技与生产力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优美纯净的自然环境已寥若晨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高度的城市化使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享受日益匮缺,这些都成了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回归自然。世界各国业已建立的国家公园已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借鉴的经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必将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确立起自己的重要地位。
0.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定义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调查、评价、提炼、概括大自然的山川美景及其风景特色,确定其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把合理的社会需求,科学而又艺术地融入自然之中,优化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这种境域可能是景点、景群、景区、风景区、风景区域、大地景物或大地景观等多种层次单元,并形成系统,这个系统古往今来兼具三类基本功能,即文化、山水审美和生态防护。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切实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建设和科学地管理风景名胜区的综合部署”,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应是某种专项规划,而是研究特定地域空间的一类综合规划。它可以与城市规划等综合规划相提并论。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发挥风景区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优势,实现风景优美、设施配套、交通便利,并突出其独特的景观形象、游憩魅力和生态环境,促使风景区适度、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一般规划和专项规划两部分。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
0.3 学习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的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做好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前提。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其目的是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风景名胜区规划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相关规划的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分析不同类型规划的共性与个性,并结合具体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规划的科学性、应变性和控制性的理解,真正认识规划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在课程设计中,着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集体攻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主要解决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什么,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做什么,风景名胜区规划怎样做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
0.4 风景名胜区规划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0.4.1 风景名胜区规划学科的特点
1)对于学科内容而言,风景区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关乎很多层面:相关的自然与资源、人文与经济、旅游设施与基础工程、土地利用、建设与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基础资料,不仅需要具备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与知识,更需要建筑学、生态学、美学知识,以及国际化的眼光来考量。例如景源评价就是寻觅、探查、领悟、赏析、判别、筛选、研讨各类景源的潜力,并给予有效、可靠、简便、恰当的评估。所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者要求有一定的钻研辨别能力。
2)对于学科应用而言,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考虑到风景名胜区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统筹,而且涉及当地居民、土地利用协调等规划内容,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可按严格的标准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各项分类,并给出具体指标以调控规划进程。例如其中的生态分区,依据此地大气、水域、土壤、植被的状况而具体细分,并对各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等有极强的指导性。对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进行控制的方案出台,对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有效实施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还需要从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创造其实施的环境条件。
3)对于学科特点而言,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特殊性、不同类型的客源市场、不同自然风景型的景区的保护培育措施都有详细的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存在环境而进行的合理区划,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对象的性能、作用及其构成规律来组织整体规划结构或模型,依据规划对象的地域分布、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综合部署,形成合理、完善而又有自身特点的整体布局,来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有机结合的问题,所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0.4.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学习方法
1)注重学科的相互关联性,了解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地理、历史、气象、艺术、建筑、园林、生物学等都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起到必要的指导性作用。因为风景名胜区是多元素的综合体,自然界的各种元素都应该包括在考虑的范围内。所以在学习风景名胜区规划时,要注意本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2)练好基本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风景名胜区规划涉及的学科很广泛,除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外,还涉及旅游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等多门学科,所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科的交叉性除了知识上要求学生对各学科有所涉猎外,还要求与各行业的人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另外团队合作能力也十分重要。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也应积极地参加规划讨论和规划实践,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同时还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把握各种实习机会,全面完善自己。具体到风景名胜区的实习,一般可分为参观实习和实践实习。通过参观实习要使自己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在实践实习中,可以利用比较长的时间加强内业训练,绘制专业手工图和计算机图。在实践实习中,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自己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理解。
在讨论时,搜集资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应该学会科学有效地收集资料的方法,要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不是浪费在盲目地查资料的过程中。
4)多向思维,学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针对风景区特定环境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规划设计平衡其中的得失利弊,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规划师应有严谨的态度和多向的思维方法,游览与感受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学习和吸收不同风格案例的优点,拓展思维,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与时俱进、关注行业国际动态
多了解和学习国内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最新动态及最新成果,可以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功底。
6)学会和注重网络资源的使用
现在各高校内可通过校园网的图书馆网站查阅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库等数据库资料,要多通过校园网访问,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