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响起来
一个人走在旷野之中,突然与天籁之音不期而遇。一根心弦被拨动着,温润、醉心,而后是四顾茫然,乐音阒寂,心境枯索。这与一个人正襟危坐在大剧院内,听一场交响乐是不同的。虽然后者也会使你感到绝世独立,甚至热泪无声,但毕竟少了一些自然的风骨,少了一些气象阔大的境界。
天籁之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也非时时可以享受。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坐在室内,听听自己喜爱的乐曲。我自己有这样的体验:当我喜爱的音乐一占据我的空间,其他的一切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即使我片刻前还是思如泉涌,现在已荡然无存,我也不懊恼。当然,很多时候我在背景音乐中静静阅读或写作,这种状态非常好。几年前,我对作家格非的话还有些不理解,他说:“能够从事音乐工作就不必写小说了。”现在我觉得他的话讲得很对。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李杭育,他曾写出了《葛川江系列》等名篇,但当他竖起倾听音乐的耳朵,着手梳理经典唱片后,就将写小说的事业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话:“音乐,你曾抚慰我痛苦的灵魂。音乐,你曾使我的心恢复宁静。”音乐作为一种无需翻译的语言,最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托马斯·曼在《魔山》里写道:“音乐不但鼓动了时间,更鼓动了我们以最精妙的方式去享受时间。”他讲的是一种精妙的音乐和理想的状态。余光中这样理解道:“这当然是指精妙的音乐,因为精妙的音乐才能把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让我们恰如其分地去欣赏时间,由时间形成的旋律与节奏。相反的,软弱的音乐——就算它是音乐吧——不但懈怠了时间,也令我们懈怠了对时间的敏感。”然而,我们缺少的并非是精妙的音乐,而是倾听精妙音乐的耳朵。好在,音乐并不因此而撤走它的馈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要求有这样的耳朵:它倾听着精妙的音乐,并且获得了博大的情怀。我们即使只要求有愉悦——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获得快乐,音乐已能显示出它的伟大来了。
音乐暗合着人类的心境。在我们悲伤的时候,可以有悲情勃拉姆斯;在我们暴虐而疯狂的时候,听听莫里森;在沉入不醒的睡眠之前,可以听——蝴蝶在(标本上)尖叫……我们可以亲吻气象阔大的西贝柳斯,也可以拥抱温柔敦厚的德沃夏克。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不觉得孤单:因为你在倾听的同时,这一个声音正缓缓地说出你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