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村庄的四季变化

农村村庄的四季变化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的落后由人均纯收入来体现。这种状况说明,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长此以往,城乡差距和两极分化将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成为杭州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山村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水源污染、山体裸露、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塌方、泥石流等。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加严重
山村衰退的经济解读_山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基层组织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

(一)经济落后,山村衰退现状的基本表现

山村经济落后、人口凋敝是普遍不争的事实。经济的落后由人均纯收入来体现。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有4007万人。村民收入微薄,温饱都成问题,无力改善生活,更无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了。从表2-2-3中可以看出自1983年以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一直在增大。

表2-2-3 1983—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比  (单位:元)

从深层次看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正常的尺度,不仅仅影响山村的发展,更是决定国计民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8》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这种状况说明,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长此以往,城乡差距和两极分化将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经济区位不利是制约山村发展的首要因素

首先,山区和高原占国土的2/3,绝大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缺乏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位于第三级阶梯(特别是江南的丘陵部分)的山村,如杭州的梅家坞,却是另一番景象:梅家坞原本只是杭州近郊大山里的一座小村落,梅家坞人世代以植茶、采茶、炒茶、卖茶为生。2000年,从灵隐到梅家坞的梅灵隧道开通,大大缩短了梅家坞与外界市场的距离,将梅家坞推进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往日平静的小茶村顿时喧嚣起来,遍地茶楼林立,车水马龙。经过5年的整治和创建,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有160余家乡间茶坊,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多语种接待室,为前来观光的宾客讲解梅家坞茶历史、茶的采摘、炒制和茶的功能等内容,并进行茶艺表演。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成为杭州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

其次,由于山村所处的地理地质环境复杂,和平原地区有着天然的迥异,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大、成本增高。同时,山村的经济底子薄弱,大部分地区没有修路的技术和资金能力,导致很多中西部山村交通阻塞,与世隔绝。

区位的劣势和交通的阻塞给山村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制约:①“进不来”,外界的物资、设备等不容易也没有途径进入山村,外援山村的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②“出不去”,自身的特产等资源无法走出山村,很难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

山村要得到发展,改变贫穷、衰退、落后的面貌,首先就要实现道路的通达,形成较为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地方居民和政府没有能力自行解决的时候,需要国家财政的拨款援助,但这样的援助往往不够及时或者根本无法得到。[2]

(三)资源禀赋迥异,山村发展参差不齐

并非所有的山村都未得到发展,而是因为资源禀赋和区位等因素的迥异,绝大部分的山村是贫穷和落后的。全国各省份的农村地区因为资源禀赋的不同,农民的收入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如表2-2-4所示。

表2-2-4 全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变化  (单位:元)

可见,2000年北京、上海、浙江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而其他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不足2000元。[3]杭州近郊的梅家坞,按地形的划分属于丘陵地带,是山村的一种,但借助茶叶和杭州的资源、区位优势,它的发展却远远超越了普通的山区农村。

河镇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北部,距县城81千米,毗邻云南省彝良、镇雄两县,古代归属于历史辉煌的夜郎古国管辖,如今归属于贵州省赫章县行政区域。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出现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基础薄弱,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等问题,是中国最贫穷山村之一。[4]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的差异使得山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四)气候、环境、生态系统恶化,与山村衰退直接相关

从地理分布上来讲,中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带的山地(见图2-2-1),这里既是生态破坏最典型和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地区,未来这些地区还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图2-2-1 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在地域分布上的一致性与重叠性

山村的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山村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水源污染、山体裸露、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塌方、泥石流等。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山村居民自身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另一方面是外界环境污染对山村的影响,也不排除自然环境自身的演变更新。生态系统的恶化使得原先生存环境恶劣的村民生活更加困难,加速了山村的凋敝萧条。[5]

山村的落后衰退,使第二、三产业无法发展,村民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为维持基本的生存,只有向脆弱的生态系统索取,生态系统陷入恶性循环。

山村的贫困首先反映在收入的减少上,但是“气候贫困”却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与气候相关的灾难呈上升趋势,人类面对灾难束手无策,乐施会[6]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到2015年,与气候相关灾难的平均受灾人数可能会增长50%,升至37500万人。随着气候的加速变化,这一数字很有可能会继续升高,包括此类灾难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而贫穷和不平等将使更多的人只能居住在高风险地区,如河滩、陡坡以及贫民窟。当灾难来袭时,他们就会处于无以应对的情况。然而,并非仅仅是受媒体关注的灾难才会影响到贫穷群体。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加严重,例如降雨方式的改变和冰川融化,在日益吞噬人们养家糊口的能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就警告说,到21世纪中叶,超过10亿人处于断水断粮的境地,而仅非洲就占了6亿人口。有预测称,到2020年,非洲的一些国家的主要作物(例如玉米和稻米)收成会减半。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7],指出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贫困地区致贫甚至返贫的重要原因。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绿色和平组织与乐施会表示,如果不马上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气候变化将削弱中国的扶贫努力,并可能对中国实现长期减贫目标造成严重阻碍。该报告指出:中国的贫困地区和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导致了冰川退缩、干旱加剧、森林植被萎缩、水土流失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灾害,使得这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受气候变化恶果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林而达教授在专门为该报告所作的序言中称:“造成当前致贫原因较过去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差异大的原因很多,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报告对中国甘肃永靖、四川马边以及广东阳山等3个典型的因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县进行了分析,通过案例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影响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条件、房屋设施、牲畜养殖等基本生活生计,造成了外出移民和返贫等后果。受全球变暖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将持续上升,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将进一步退化。同时,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及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等限制,贫困地区应对灾害能力更为薄弱。

(五)“三农”问题突出,山村发展举步维艰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内地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农村流动人口与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被形象地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山村土地贫瘠,没有足够的耕地,同时二元制结构使得城乡贫富差距悬殊,很多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大潮,而缺乏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妇孺和老人则留在了山村。许多山村的普遍状况是十室九空,田地荒芜,村子失去了生气和活力(见表2-2-5)。

表2-2-5 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1983—2006年)  (单位:万人)

由表2-2-5可见,青年人虽是山村发展的生力军,但他们没有留在山村。人口结构的老化、青年人的外流严重阻碍了山村的发展,加速了山村的衰退,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