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桥补路积阴功

修桥补路积阴功

时间:2023-1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桥修好以后,他又顺着河水往下游走,见到有需要修桥的地方,他就尽自己的力量修一座桥。明继贤修了几年的桥,他自己也忘记了,修了多少座桥,他从来没有数过。这是对他的奖赏,也是上苍对好心人的一种褒奖和鼓励。原来,这家人家姓崔,老员外叫成林,他的独苗苗孙子叫崔少森。少森命中短寿,英年夭折。公子到明继贤的坟上进行了祭扫,他趴在坟前哭了个昏天黑地——他,是在为自己的老伴、自己的儿孙的悲苦命运揪心裂肺啊。

修桥补路积阴功

明村人明继贤,五十多岁。他一生心眼儿极好,做了许多许多好事。

一天,他在河边,见到一个女人踩着石头过河,怀里抱着个孩子。那些被人们摆放上去的石头,人踩得年月久了,就不规整了,有的也活动了,还有的被水淹没了。那女人一脚没踩稳,一歪拉,摔倒了,孩子掉进了水里。女人舍命去救,捞起来一看,一口水呛死了!女人哭得死去活来,坐在河里不上来了,好多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她拖上岸,劝回了家。

明继贤心里难过极了,心想:没有一座好的桥,甜甜的河水能变成妖精,要祸害多少人呀!他决心把桥修好,立即回家扛来铁锨,把河里那些石头整理得整整齐齐,缺石头,他就到很远的地方去,用担挑、用车推,运来石头,把一座水桥修得完好如初。

桥修好以后,他又顺着河水往下游走,见到有需要修桥的地方,他就尽自己的力量修一座桥。把下游河上修完以后,又返回头向上游找去。这一条河修完了,又去找另一条河……

明继贤修了几年的桥,他自己也忘记了,修了多少座桥,他从来没有数过。他只觉得,大地上有数不清的小河,有永远修不完的桥。

一天,他修着修着桥,拄着铁锨,站在河水中,死去了——

他自己却没有感觉到是死了,只觉得像做梦一样飘飘忽忽,不由自主。其实是他的魂魄游游荡荡离开躯壳,忽忽悠悠往前走啊走啊……忽听得一个大户人家里在唱戏,哼哼呀呀男声女声掺和在一起,有些乱糟糟的。他不知不觉进了人家的大门,再往里走,见屋里床上躺着一个人,男男女女一堆人围着他唱戏。明继贤觉得纳闷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咕哝着:那么多人围着一个人唱戏,是在干什么呢?他想凑上前看个究竟,结果一凑近那人,那人竟陡地坐了起来,他贴在那人身上下不来了!

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惊惧而无奈。

其实,这就是人们说的“借尸还魂”——明继贤做了一辈子好事,晚年修了无数座桥,他的事迹和品德感动了上苍,神灵就在他阳寿终了以后安排他借着一个富家公子的尸身重新回到了人间,让他享受一下人生的荣华富贵。这是对他的奖赏,也是上苍对好心人的一种褒奖和鼓励。可惜,他自己一点也不明白。

明继贤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青年。周围很多人都在哭,而不是唱戏——活人哭死人,在死人的耳朵里却是唱歌、唱戏,这就是人们呼天呛地哭死人的原因吧?

当他坐起来的时候,人们高兴得喊了起来。但是不叫他明继贤,而是叫他“孩子”、叫他“少爷”、叫他“少森”……

原来,这家人家姓崔,老员外叫成林,他的独苗苗孙子叫崔少森。少森命中短寿,英年夭折。成林本该绝后,可是他一生行善,上苍怜他阴德无量,就让他的孙子又活了过来。这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可是,凡骨肉身之人哪里明了上苍的良苦用心呢?

少森之死,崔家塌了天了,爷爷在自己的炕上呼唤着孙子的名字喊着:“少森呐,让我去替你吧,让我去替你吧……”昏了过去。奶奶抱着孙子的头唯恐掉地下,哭得死去活来。父亲母亲更是痛不欲生。以下,他的姐姐妹妹、丫环仆妇,连街坊邻里的许多人,哭的、喊的,默默跟着落泪的,挤了满满一屋子人。

哭得最惨的是他的媳妇,她已经背过气去好几回了……

当少森活过来的时候,坐起来的时候,奶奶始终抱着他的头不撒手。

“活了!我的小孙孙活过来了!感谢天老爷啊!上苍有眼,我崔家没做缺德事,不该绝后啊!”老人喜极而泣,又放声大哭起来。

老员外听见孙子复活的消息,从昏迷中醒来,一步跳到灵床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也禁不住放开了悲声。

明继贤完全清醒了。但是,没有人叫他明继贤了,而叫他崔少森;也没有人叫大爷、爷爷,而是叫他少爷,还要他管一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老头儿、老太婆叫爷爷奶奶!

竟然还有比他年轻不少岁的“爹”、“妈”!

这是从何说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周围很多人,但他一个也不认识。他越发地感到恐惧与无奈。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这是来到了哪里?”

很多人叫着“少森”安慰他。抱着他头不放的老婆婆,抚摸着他的脸对他说:“好孩子,我的宝贝儿孙孙呀,你这不在自己家里吗?难道你不认识奶奶了吗?还有,你爷爷、你爹、你妈、你媳妇、你二舅母……”

“我哪有那么多好亲戚呀?我怎么一个也不认识呢?你们到底把我弄到哪里来了?”

“啊,好孩子,你这是病的,病糊涂了,把什么都忘了……”

“不,我没病,我不糊涂。我还在修桥,还有一座桥没修好,还得五六天才能完呢。”

“啊,孩子还没好啊,还在说胡话呢!呜呜……”奶奶哭了起来,人们也跟着哭起来。

“你们不要哭啦,我确实没病。我不是你们家里人,我是明村人,叫明继贤,六十二岁了。我家里有老伴,还有儿子、孙子!”

这几句话,把所有的人说得头皮一奓一奓的。谁都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恐怖的阴影笼罩着所有人的心。许久,许久……

“啊啊……”

“呜呜……”

所有的人同时哭了起来,都说这孩子病得太重了,还没脱离危险,会不会是回光返照呢?

明继贤要来镜子一照自己的脸,吓得啊的一声自己也哭了起来。

到了晚上,媳妇见他确实不像病得很重的样子,就仔仔细细问他,他就把自己的家详详细细说给她听。媳妇相信他说的绝不是胡话,第二天就给公公婆婆作了详细汇报。

于是,崔家暗暗派人去打听明村和明继贤家的情况。

明继贤变成了崔少森,只能生活在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屋里没有人的时候,自己照照镜子就哭——就这副样子,即使回到自己家里,谁还敢承认他就是明继贤呢?自己的儿子也要比自己大十好几岁吧?

但是,他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他拿起筷子,见到面前丰富美味的饭菜时,就想起了自己的老伴、自己的儿孙——他们生活在半饥饿中啊!

再好的饭菜,他也难以下咽。

呀,他仍在痼疾沉疴中挣扎呀——全家人的心都悬在空中。

派出去打探情况的人终于回来了,打听到的情况,跟少森说的情况完全一样,只是,明继贤老人已经死了,就在少森死而复生那一天!

呀,这是借尸还阳!

呀,崔少森的肉身,明继贤的灵魂,二人合一了!

崔家人终于弄明白了这件事。

“爷爷”找“孙子”谈话了,他说得很策略:“孩子,你在病重的时候,游阴去了。你说的那个明继贤,很可能真有其人,也很可能你们前世有些缘分、有些交往;这一回,你在阴间见到他了,可能你们还说了些什么;你现在一定很想见到他、或者他的家人。爷爷想好了,给你一辆马车,你愿意拿什么就拿什么,银子也随你拿,再给你派个老家人做伴,你去找一找你梦中的那个朋友。找着找不着,完了心事你就回来,安心过日子,好不好?”

“感谢老人家的关心和安排。”“孙子”向“爷爷”深施一礼。不过,至今他还没有叫爷爷奶奶们等“长辈”们一声。

在“少爷”的指引下,满载吃穿用各种物品和银两的马车,径直奔向明村明继贤家门。

出来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大嫂,这里可是明继贤的家吗?”“少爷”见到结发四十余年的妻子那衰老的身躯,一阵心酸流下泪来,在心里说了句:我修桥那么多年,没顾得上照顾你啊!

“这位公子,您,怎么会认识我家老头子?”老女人非常惊奇——她家怎么会有这么阔气的亲戚呢?

“唔,在他修桥的时候认识的,我们还结成了弟兄。如果您是明大哥的老伴的话,小弟就叫您大嫂了。嫂嫂在上,请受小弟一拜。”“公子”的这一举动,还真有大家贵人的风范呢,使老女人更加狐疑。

“你那大哥已经死了。”老女人悲伤地说。看得出,她对老伴是深深怀念的。

“留有坟头吗?”公子关切地问。

“有,就在明家老茔。”

“那么,我先到坟上去看看?”

“先到家里好好歇歇,再去上坟吧。”

进到屋里,睹物生情,“公子”流下泪来——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啊!

明继贤的儿子——一个比“公子”大得多的年轻人,称公子为叔叔。他回答了叔叔提出的好多问题。渐渐的,他觉得惊奇:这位年轻的叔叔从来没有来过我家,对我家怎么知道得那么多、那么仔细呀?甚至对有的物件放在什么地方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对自己的关爱,胜过一个慈爱的老者,不少言语举动,极像自己已故的父亲!难道他们真是忘年交吗?有可能吗?……

公子到明继贤的坟上进行了祭扫,他趴在坟前哭了个昏天黑地——他,是在为自己的老伴、自己的儿孙的悲苦命运揪心裂肺啊。

他要走的头一天晚上,一夜没睡觉,一个人趴在桌上,哭一会儿,写一会儿,写一会儿哭一会儿。写了很长很长一封信,把他几十年的经历全写在了里头。

第二天,送那个年轻叔叔送了很远很远,往回走的时候,明继贤的儿子低着头,慢慢腾腾想了一路,但他始终弄不明白:那公子为什么对我那样恋恋不舍呢?我爹我妈也不曾有过那种深情呀!

回到家,见到桌子上留下的信,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哇一声哭着、叫着爹,冲出门去追。可是,既没问那叔叔的姓名,更不知住在哪里,到哪里找去?

他悔恨交加地回到家,把信给妈念了一遍。他妈把手一拍,醒悟道:“怪不得呢,你爹从来没有那么阔气的朋友,他还送来那么多东西和银子哩!一开头儿我心里就嘀咕:他拿来那些东西,都是咱家紧缺的——他怎么会知道咱家里缺什么呢?好啊,也是你爹积了阴德,他这又得加好几十年的阳寿哩!唉,为人要多做好事啊,孩子,苍天不亏好心人啊!记住妈的这句话!”

当人类登上了神秘兮兮的月球,当射电望远镜已经能够观测到亿万光年那遥远的太空的时代来临时,人类再也不相信天底下还有主宰一切的神明,苍天有眼无眼这样的话已成为历史的沉淀。为什么还有人相信天老爷呢?还相信命运呢?还相信报应轮回呢?还相信这种“现时立报”呢?其实,这不纯粹是迷信,也不纯粹是唯心论,而是人们抒发善恶观的一种载体。如果用严肃的唯物论观点来批判这种轮回说,也许是过于机械了。

好人应该得到好报,难道这不是一种善良的信念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