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观与文化
“自然景观”一词源于Landscape,最原始的意思是“风景”、“景色”、“山水”等,后成为地理学科的名词之一,被解释为自然地理区划中特定类型的区域。后来人们把凡是作为人类欣赏对象的自然景物或自然现象都称为“自然景观”。近代美学研究大多把自然景观限于自然风光的审美范围,但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自然景观不仅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从而使“自然景观”一词的范畴有了很大的扩展。从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的角度认识和审视自然景观,可以把自然景观理解为被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构成。
从自然景观含义的演变可以看出,文化概念的引入使得自然景观所涉及的范围从单纯的自然生态系统扩大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人文科学的社会、心理和美学领域。文化对于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半自然的农村自然景观还是全人工化的城市自然景观,都是不同程度文化自然景观的体现,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的环境影响下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人文对精神、伦理和美学价值的取向。因此,文化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时间内形成一些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
作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文化自然景观由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组成。自然因素为人类物质文化自然景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地带性规律也使文化自然景观的许多人文因素(如居民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构成文化自然景观基础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和土壤等,其中地貌因素对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产生决定性作用,动植物则是区域文化自然景观外貌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区域文化自然景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谈到海南岛,高耸挺拔的椰子树就会浮现在眼前;提及大兴安岭,就会联想到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构成文化自然景观的人文因素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两类。物质因素是文化自然景观的最重要体现,包括聚落、饮食、服饰、交通、栽培植物、驯化动物等。聚落是文化自然景观的核心,集中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非物质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