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质公园非地质遗迹保护区

地质公园非地质遗迹保护区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蜃景以海面上多见,称“海市”或“海市蜃楼”。这些现象已引起我国旅游地质学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专家卢耀如认为:对这些地方,今后必须加强专门的灾害地质学的研究,防患于未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者的安全。
光学景观文化_中国旅游文化

二、光学景观文化

日、月、霞光属于天象景观,但由于对它们的观赏常常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气候、气象、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气象因素,直接决定日、月、霞光的观赏条件和观赏效果,因此在这里也把它们列入气象景观。

1.日

观日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旅游活动。最美丽的日出景观有两种,一是海上日出,一是山地日出。我国最有名的观日出景点大多位于东侧山崖上,远近无高山遮挡,眼界开阔便于观日。如泰山的日观峰、荣成的成山角、蓬莱的丹崖山、北戴河的鹰角石、庐山五老峰(见图2.35)、华山朝阳峰、衡山祝融峰等。

img38

图2.35 庐山五老峰日出

2.月

在我国各地景观中,以月景著称的诗句不胜枚举。如泰山的“云海玉盘”,西湖的“平湖秋月”,桂林的“象山夜月”,峨眉山的“象池夜月”,北京的“卢沟晓月”等。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就是观月赏月的节日。

3.霞光

霞光多出现在日出与日落时分。无论朝霞还是晚霞,都是色彩艳丽,常呈红、黄、橙等颜色,而且随日出或日落变幻无穷。霞光与周围其他景致交相辉映,常常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画卷。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既是千古名句,又是天下绝景。而泰山四大自然美景中,就有“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见图2.36)。

4.佛光

佛光和蜃景都是气象中最神奇的景观,都是阳光在一定的地形和湿度条件下,经过大气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佛光又称为“宝光”,以峨眉山的金顶佛光最为有名,又称为“峨眉宝光”。每年可出现几十次,以12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为多。此景常发生在下午三四点钟,风静云平,阳光斜射,人站峰顶,可见道道光环,浮在白云下面,光环色彩缤纷,中有人影浮动,人动环移,互不相失(见图2.37)。

img39

图2.36 泰山“晚霞夕照”

img40

图2.37 峨眉山金顶佛光

5.蜃景

蜃景是在晴空条件下,阳光穿透不同密度的大气层,在远距离折射和全反射时,将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产生的一种幻景。

蜃景以海面上多见,称“海市”或“海市蜃楼”。在干旱(的内陆2沙.3漠8)荒原上,也常会出现。我国山东蓬莱见图和浙江普陀山是此景出现几率较多的两个地方。庐山的五老峰,因东邻鄱阳湖,也,会出现海市蜃,楼。海上蜃景奇观古人早有觉察因作不出解释便附会出蛟龙一类的“蜃”吐气为楼构成海上神仙住所的传说。因此,这种奇观就得名为“海市蜃楼”。

img41

图2.38 山东蓬莱“海市蜃楼”

案例讨论

地质遗迹人为损害应警惕

我国有24个经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占全球77个世界地质公园的近1/3,是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我国有139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园。由于地质公园是以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所以它除了一般景区所具有的休闲旅游、拉动地方经济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以及保护自然遗迹的目的。

近年来,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地各级地质公园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经济效益、重旅游功能和设施的开发建设,而对地质公园科学价值严重忽视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地质公园资源的浪费,而且危及地质遗迹的保护。这些现象已引起我国旅游地质学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为科研投入经费的地质公园寥寥无几今年6月,我国许多地区发生强降雨,暴雨使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和列在世界双遗产目录的武夷山都遭受很大损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专家卢耀如认为:对这些地方,今后必须加强专门的灾害地质学的研究,防患于未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者的安全。

但是在现实中,除了内蒙古克什克腾、内蒙古阿拉善、湖南张家界、河南云台山和安徽黄山等少数几个世界地质公园有经费用于科研立项,大部分地质公园从无此投入。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地学教授田明中对记者说:“地质公园是科学的公园,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多。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调查评价中心在所承担的地质公园项目中推动了三类研究:一类是地质遗迹研究,尤其是地貌现象对比研究,如阿拉善沙漠鸣沙研究、沙漠湖泊研究、克什克腾的生态环境与新构造运动研究等;第二类是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研究,如黄河壶口瀑布旅游资源评价、克什克腾地学多样性评价等;第三类是地质公园管理研究,如地质公园规划、地质公园解说、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等。”

人为损害不可忽视

除了自然灾害对地质遗迹的损害,人为的损害也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警惕:云南某国家地质公园有宝贵的沉积岩层面构造,但管理者没有在上面建木栈道,大批游人在上面行走踩踏,如今表层已基本被踩平,失去了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

由于一些核心景区在游客承载量、开发程度方面要受到限制,因此有些地方为了扩大旅游收益,在修编核心景区时,就把核心景区的范围缩小。使某些本来应该受到高等级保护的自然资源,失去了应有的保护措施。

博物馆往往成点缀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地质博物馆是申报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之一,问题是很多地质公园只把博物馆当点缀,根本不关心其是否发挥作用。田明中教授说:“绝大部分地质公园在发挥科普功能方面都是被动而为。有人参观就接待,有学校过来就安排。从不主动策划,主动与学校联系开展以地质科普为主题的夏令营、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或是与高等院校联系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明明是以地质遗迹为主体的科学公园,但不少解说员在解释地质现象时还是用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蒙人。例如:“海龙王的无边法力造就了雁荡山”,“乾隆下江南在这个猿人洞中与仙女幽会生下一个猿人”……这种情况在我国地质公园的解说词中相当普遍。日本观光学会的德村志成先生说:“如果不能通过解说员将地质遗迹的价值正确展现,即便是价值连城的地质景观,在游客眼中也不过是个一般景区景点而已。而写好地质公园的解说词,要有学问高深的旅游地质学家的介入,方能做到深入浅出。问题是,如果只把地质公园当摇钱树,还会作这方面的投入吗?”

(资料来源:宋晓梦,中国新闻网,2010.11.5)

讨论: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三个因素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模式,对于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已被纳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保护对象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却没有一处具有明确的保护范围。现在,人们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还是很淡薄,其观念还没有普及。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地质遗产,人们首先要过的就是观念槛。由上述案例出发,分析我们在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态势下如何才能保证地质景观向正常方向发展。

结束语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不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载体,许多科学发现和自然规律的探索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自然景观的类型多样,包括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规模宏大、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地质、地貌和水体景观,也包括现今生机盎然的生物景观和变幻莫测的气象气候景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文化赏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并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思考与练习

1.自然景观具有哪些文化特性?

2.地质景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简述水体景观文化的特点。

4.如何赏析草原景观文化?

5.蜃景是如何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