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清时期——顶峰时期,从自然山水式向写意山水式转变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达到巅峰。这一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提出“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此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代表作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乾隆在《圆明园图咏》后记中,曾得意地写道:“规模之宏敞,丘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观止……”到过圆明园的一位法国天主教士曾称赞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清朝的园林除继承了历代苑园的特点外,又有新的发展。它的特点是使用上的多功能,如听政、看戏、居住、休息、游园、读书、受贺、祈祷、念佛,以及观赏、狩猎、栽植奇花异木等,如在圆明园中,连做买卖的商业市街之景也设在其中,可以说是包罗了帝王的全部活动。
这一时期除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也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以满足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比较集中的地方北有北京,南有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其中苏州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具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江南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或称之为文人山水园。如扬州的个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原因,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被西方所认识,其造园手法被西方所推崇和模仿,中国园林成了全世界所公认的“园林之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