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督教建筑文化
基督教的主要建筑是教堂,教堂亦称“礼拜堂”,意为“主的居所”,是基督教举行宗教仪式专用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事实上,教堂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能从一个侧面综合反映欧洲文化的深刻内涵。
初期教会的信徒们常在一些民间的大宅中团聚相会,举行擘饼、感恩、祭宴、祈祷等活动。随着教友的逐渐增多,教会需要更大的地方来举行各种活动。于是,他们就仿照犹太人的会堂或圣殿建造教会的家,这就是最初的“圣堂”或“教堂”。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开始建造教堂。最早的教堂多是由宫殿改建或仿照宫殿形式建造的。
由于教堂建成的时期不同,其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教堂建筑风格先后出现过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还有拜占庭式等多种多样的风格与类型。
在摆脱了传统教堂格局的束缚后,欧洲的一些国家多采用不拘一格的现代建筑艺术,建成了许多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堂。20世纪中期,一些国家独立后,开始建起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教堂。
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常称教堂为“礼拜堂”,意为礼拜上帝的殿堂。中国最早的教堂是唐代景教在长安所建的“大秦寺”。之后,元代天主教方济各会在大都(今北京)等地所建的教堂称“十字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建造的教堂,初名“仙花寺”,后改“寺”字为“堂”,俗称“教堂”或“天主堂”。
1.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因模仿古罗马凯旋门、城墙、古堡等建筑样式,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等而得名。其主要特征为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上部饰以圆弧形拱环、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叠的连拱柱廊等;因大量运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而具有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如素有“远东之冠”的上海松江佘山圣母大教堂(见图6.12),即为罗马式教堂。
图6.12 上海松江佘山圣母大教堂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蒂埃圣母堂和阿耳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和美因茨大教堂及英国的达拉姆大教堂等。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接近法国罗马式。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2.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罗马式建筑的发展,表现为“光”(增大窗户,扩大采光面)、“高”(向高处延伸)、“数”(为达到“光”和“高”的要求,要改变各种比例),又名“高直建筑”,其主要特点为:有墩柱、薄围护墙和尖形肋骨交叉拱顶、飞扶壁、花窗棂、彩色镶嵌玻璃和高耸的尖塔。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就是哥特式教堂,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法国的夏特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教堂本身尚保留有罗马式的一些特征,如崇大、厚实等)、兰斯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德国最大天主教堂,其双尖塔高157米)和乌尔姆大教堂(其单尖塔高161米,为世界教堂高度之最)、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林肯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以及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