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外滩,广州有长堤”,东西贯通全城的珠江河,一江两岸,带给华南名城一道秀美的水岸线。尤其北岸,旧称“海皮”,绿树榕荫,笔直的花岗石堤,历来都是广州的风景名片之一。不仅风景名胜众多,兼且沿江商铺酒楼林立,老字号高楼和名店扎堆。旧广州市民所熟悉的就有:全城最古老的天字码头、因“海珠石”得名的海珠花园、堪称“戏院之王”的海珠大戏院、专售顶级靓货的先施百货公司、天台游艺场、新亚大酒店、大三元酒楼、大同酒楼等等。旧长堤人流熙攘,灯红酒绿,水陆两旺,豪华邮轮直通香港、澳门、南洋槟城和新加坡。美名“水上王宫”的花尾渡穿梭往返顺德、江门、三埠(台山、开平、恩平)、容奇、梧州等沿江名镇,甚至抵达西江上游的柳州和南宁。入夜更号称“乐而未央不夜天”,全国唯有上海外滩能与之媲美。去“海皮”行街购物睇风景,无论对达官贵人或布衣百姓,都乃一大乐事。当年有句俗语:“没到过‘海皮’就等于白来广州。”
然而,这一片全城屈指可数,流金溢银的沿江繁华旺地,并非仅仅一年半载的成就和积累,由于历来受到市政当局和商家的青睐,旧长堤近二百年历史上,曾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填土开发,向江心要地。早期的北岸“海皮”,一度仅局限于一德路,甚至惠福路一线,退缩至广州旧城墙的墙脚之下。放眼前方,五六百米宽的“海面”,烟波浩渺,是名副其实的海。寸金尺土,伴随着每隔五六十年就来一次的向南拓展,一如所愿,新河堤向“海面”延伸,为政府和商家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给市民大众新辟了一片生活和出行的空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长堤河岸南拓后,建起海珠桥和五仙门发电厂
向江面要地,广州旧长堤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南拓,史载发生于1929年初,工程堪称浩大。西起太平南西濠口,经海珠花园,东抵维新路口(今广州宾馆)。河道填土面积,东西全长一千两百米,平均宽七十米,最宽处为一百二十米。据当年工部局的计划和预算,历时三年,耗资一百四十四万银元。一旦竣工,政府通过售地一千九百二十井,除去成本,可获利二百五十万元以上,当时“海皮”地价,沿江一线每井平均四千银元。事关重大,经当年主政的广东省政治分会核准后,立即动工,政府每月第一天拨款四万元,全年共达四十八万,三年无间断。所差费用,当局登报发行总额达二百万元,利息六厘的建设公债补足。公债名曰“珠江新场建设公债”,面向广大市民,分为百元、十元和五元三种,前一年半即可领取利息,三年期满全额归还本息。由于手续简单,获利甚丰,公债发行当天,市民闻讯而来,发行点人头攒动,不到一周便已售罄。市政当局为了取信于民,还登报划出沿江几块余地做公债发行保险抵押。动工初期,即已从香港购入最新型英国挖掘机,以便加快工程进度。新场填土需要大量余泥,结合疏浚珠江河道、平整市内山冈和招倒余泥,“三管齐下”得以妥善解决。一片平坦的新堤,取直原本弯曲的河道,三年后终于现身珠江北岸,呈现在市民眼前,还沿江建起了一道美观的绿化带。
长堤南拓取直河岸线船艇云集
此后,即有海珠桥、五仙门发电厂、胡文虎永安堂(旧省总工会,今省儿童图书馆)、海珠酒楼、省银行大厦和爱群大厦等旧广州引以为傲的著名建筑在此崛起。解放后更先后落成了华侨大厦、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广州解放纪念碑、二轻展览馆、新爱群、广州宾馆等熠熠生辉,闻名全国的城市地标性著名建筑。几十年过去,长堤“海皮”擦亮扮靓了“南国名都”广州的亮丽水岸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