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香牙蕉”巧捕水蛇

观“香牙蕉”巧捕水蛇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乍看之,似是那些翻爬围墙,进园摸鱼打鸟的“香牙蕉”。哥俩捕蛇的“行头”是根二指粗的两米长竹,前端对半劈开约有二十厘米,塞进一截一寸长的竹片,撑开做成蛇夹子,这是“香牙蕉”的捕蛇利器。在水流的猛烈撞击下,短竹片旋即脱落,竹夹当即合拢。出手之快竟连旁边未遭“竹夹”的水蛇浑然不觉,依旧纹丝不动地悬在凉水之中。“香牙蕉”巧捕水蛇的一连串绝活,令游人驻足,个个围拢前来看得津津有味。
观“香牙蕉”巧捕水蛇_老广州,旧时光

广州烈士陵园旧名红花岗,昔日是城郊荒山野岭,蛇虫鼠蚁生息其间。自陵园建成,辟出大片湖面,遂成后来有山有水之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中学适逢“文革”,家住东山区,百无聊赖,隔三岔五常到此公园溜达散心。那年时值炎夏,一天中午刚过,路寂人稀,正在园内林径漫步,竟然与郊区捕蛇人不期而遇,还亲眼目睹了乡下人巧捕水蛇的绝活,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哥俩,手荷长竹,大的十二三,小的八九岁,短裤赤脚皮肤黝黑。乍看之,似是那些翻爬围墙,进园摸鱼打鸟的“香牙蕉”(粤语:乡下仔)。但见其中一人,手拎细目尼龙网袋,内有三五条水蛇蠕动,此时方知碰上了“捉蛇仔”。连忙脚步加快紧跟其后,决意追上去看个究竟。

听口音哥俩是广州近郊人,走走停停,目光专注,不停地搜索着荷塘湖面的每一寸角落,似乎在察看“蛇情”,选择一方理想的猎场。走走停停,在一处有几块大石头凸出水面,树荫掩蔽下的僻静岸边,哥俩终于止步停下,手脚麻利,蹲下来开始做捕蛇的准备。

一湾静水,凡人眼里此地与水面他处似无不同,细心察看之,却果真另有乾坤。一片仅几平方米开阔的靠岸水域,隐隐约约散布着几十个指尖大小的水泡,一窝水蛇几十条聚在一块,宛如一条条插在水中的木棍,露出头部形成水泡,正浮在水里消暑纳凉好不快活。

哥俩捕蛇的“行头”是根二指粗的两米长竹,前端对半劈开约有二十厘米,塞进一截一寸长的竹片,撑开做成蛇夹子,这是“香牙蕉”的捕蛇利器。但见大哥动作敏捷,出手奇快,手持那张开的竹叉瞄准水泡戳去。在水流的猛烈撞击下,短竹片旋即脱落,竹夹当即合拢。“打蛇打三寸”,猎物的要害部位被紧紧夹住。只见蛇体剧烈扭动几下,一番无奈挣扎,随之软绵绵地缠绕在细竹上,最终被弟弟取下塞进蛇袋。哥俩配合默契,夹子张开又再次被装好,大哥接二连三手无虚发,稳稳当当地夹起水中猎物。出手之快竟连旁边未遭“竹夹”的水蛇浑然不觉,依旧纹丝不动地悬在凉水之中。哥俩偶尔停下嘀咕几句,根据水泡在水面的分布,商量着下一个最佳出击目标,恰似桌球大师击球前的一番选择。大约两三根烟的工夫,大小不一的二三十条水蛇已落入囊中,最大的“蛇王”近一米长,足有两斤重。斩获甚丰,哥俩喜形于色。

“香牙蕉”巧捕水蛇的一连串绝活,令游人驻足,个个围拢前来看得津津有味。见围观者渐众,水面上的水泡也所剩无几了,哥俩似乎萌生去意,开始动手收拾行装。有好奇者趋前打听:“细佬仔,捉蛇回家有乜用?边个教你的?”“阿公教落喈,大蛇煲粥,小蛇剁碎喂鸭。”随之匆匆离去,消失于松林小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