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间不寻常的兵工厂

一间不寻常的兵工厂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年间,用石井兵工厂出产枪弹全副武装的广东士兵最初仿造德国毛瑟枪早期的广州机器局分“东局”和“西局”,早先设在增埗生产弹药的一间称为“东局”。返国后,立即大展拳脚,通过香港德商谦信洋行购买军工车床十部运抵广州,开始仿制该枪型枪弹。不料因事泄密,被召人员纷纷走避,仓促间仅炸毁机床十余部,厂房幸未受重创。最终,还是孙中山一道命令,兵工厂不准向地方武装销售枪支弹药。
一间不寻常的兵工厂_老广州,旧时光

中国近代史上,广州西北郊石井村曾存在一所历史悠久的兵工厂,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当年蓬勃兴起的洋务运动浪潮推动下,于1887年兴办起来。迄至十九世纪中叶,清军装备仍以刀矛箭戟等冷兵器为主。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外侮日迫,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迫使清廷痛定思痛。“倚借夷技”革新军备,当年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和张之洞力主开办本土军工业。到1911年时,有多达三十多所良莠不齐的大小兵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但岭南最大的官办石井兵工厂,因不断添置外国设备,引进留洋技工,此时已跻身全国前五,仅次于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福建船政局三家。

早年藏身横街窄巷

石井兵工厂的前身和来历,甚至可以溯源至1873年,一间藏身于广州城南横街窄巷中,毫不起眼的广州机器局。据史料记载,同治八年(1869年),时任广州将军的瑞麟和广东巡抚张兆栋筹集资金,在旧城文明门外聚贤坊附近(今文明路和德政路交界以南),购买了濒临省河边的十余间店铺民居,联合十三行华商,筹办起广州机器局。正式开工兴建后,又委派顺德人温子绍当总办,运作这所岭南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最初,主要是试制水雷和子弹,以及专为官佐配用的仿洋“猪仔脚”短枪。之所以研制水雷,缘于外国列强入侵,常以巨舰巨炮为前锋跨海作战,我国海岸线漫长,港口航道众多,在海战武器不对称的防卫中,清兵当年制约洋舰的利器首选水雷。主要品种有两样——浮在水面的漂雷和没于水下一两尺的锚雷,用于封锁航道,一旦触雷爆炸,内装五十至一百斤的炸药足可重创敌舰。然而,这只不过是早期的“小打小闹”而已。1875年秋,再从英国商人手中买下了黄埔的柯拜、录顺和于仁等三个船坞,依靠这批先进设备,遂扩建出一间造船厂。于是,从单一的抬枪(一种杀伤力颇大的怪枪,两三人操作,发射铁砂)、洋枪和弹药生产,进而开始兼制小型船舰。1883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主持粤境防务,曾直接参与指挥对法作战。战争是最好的课堂,张之洞对于改良军备的急迫性,因此获得更切身的体会。张之洞购置外国船舰大炮,加强广东,尤其是广州的海防要塞。当年广州东郊就设立了乌涌、鱼珠、蟹山……五座大炮台拱卫省城,号称“五虎擒羊(洋)”。然而购买洋军械不久,张即发现这些军械设备的后续耗材——枪炮子弹和设备维护要投入更多钱银!进口十五发枪弹包括运费即耗银一两左右,日后耗资巨大难以承受。而且一旦与列强交恶而开战,洋人便借口宣战停运截留,种种为难,令人气沮。事关国防大计却时时仰人鼻息,总非善策。饱尝苦涩辛酸后,以洋务运动实用主义著称的张之洞遂上奏办厂。

抗战年间,用石井兵工厂出产枪弹全副武装的广东士兵

最初仿造德国毛瑟枪

早期的广州机器局分“东局”和“西局”,早先设在增埗生产弹药的一间称为“东局”。因后来地方不够用,又另择新址,在西距该厂十多公里外的槎头乡加设一间,专制枪械,称为“西局”。至1887年,张之洞将其合二为一,改名为广东枪弹局,可以制造毛瑟、马梯尼、士乃得和云者士四种枪弹。子弹供给有了着落,又在全国率先仿制德国轻武器,1906年,石井兵工厂仿造德1903年式毛瑟枪(世界第一款枪机拉动式步枪,德国毛瑟兄弟发明)成功了,后又对德1907年式步枪做了改进,成功制作出国产“光绪三十三年六八式五响无烟快枪”,迅速武装清朝新军。这是石井兵工厂早期对祖国国防事业的一大贡献,为清廷节省了大笔白银。继而,为了仿制德国更为新式的五响跳壳步枪及枪弹,该局选派有文化的技工六人随中国驻德公使,赴德见习制造工艺三个月。返国后,立即大展拳脚,通过香港德商谦信洋行购买军工车床十部运抵广州,开始仿制该枪型枪弹。这六个首批留洋的掌握技术的技工,以后一直是石井兵工厂的“工头”。虽然张之洞对石井兵工厂的生产定位不算高,枪弹而已,但因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设备购自德国,生产流程全由德国工程师监管,甚至连弹头和弹壳铜坯也无一例外从外国进口。步枪的枪管,先从外国买回毛坯,再行钻孔加工膛线,实际上仅是一家枪弹装配厂而已。后期虽然停止进口毛坯,但仍需进口钢材,因为石井兵工厂存在的时期,粤省境内一直没有钢铁工业,外国原料断供,就只能全厂停机停产。此时石井兵工厂虽已成为华南设备最齐全的知名兵工厂,北方数省也纷至沓来订购军火,但一直难以摆脱“不倚借外洋”。

多方势力争夺的“香饽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此时粤境局面仍然混乱不堪,孙中山未拥有黄埔武装前,被迫邀请外省旧军阀部队来粤助阵。“有枪便是草头王”,各路军阀都视枪杆子为命根。当年石井兵工厂一直保持着多年未变的产量,日出步枪二十支,月出机关枪二十支,子弹日产量三万五千发左右,一个月即可武装一个营。这样一个“香饽饽”,足令各方势力垂涎三尺。于是轮番登台,明争暗夺,甚至不惜刀兵相见。滇、桂、粤系势力均曾先后染指,为夺取这家已经位居全国第三的兵工厂控制权,斗得你死我活。

1914年魏邦平得势,排挤李福林系。张禄是李系因而去职,由朱卓文任厂长。1915年,龙济光盘踞广州,朱又去职,由龙改派苏伦瑜为厂长。1917年,孙中山率粤闽联军击溃龙济光,派钮永建任厂长。

1919年,桂系陆荣廷、莫荣新占领广东,钮去职。陆、莫派马济任厂长。马为广西人,为人凶残,工人无不恨之入骨。1920年,桂系军阀又被孙中山驱走,马济在逃窜前,准备了大地雷三个,伪称召集全厂总管、匠目、领首(车间技术骨干)都到会议厅听训,企图将主要生产技术骨干及重要机器设备“一镬熟”炸光,实行“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不料因事泄密,被召人员纷纷走避,仓促间仅炸毁机床十余部,厂房幸未受重创。

石井兵工厂前门门楼旧景

孙中山时期,工人日夜加班机器不停,生产枪弹支援革命政权。但在军阀控制之下,所出产的全部枪械却成为他们赚钱的商品,任何有能力付款的将军或地方武装甚至土匪,都可以从兵工厂的武器库中购买枪弹。最终,还是孙中山一道命令,兵工厂不准向地方武装销售枪支弹药。被断了财源,有如断了命根子,掌握兵工厂实权的旧军阀心有不甘,一直存心报复。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首期学生约五百人举行开学典礼。几个月前,孙中山就已命令石井兵工厂拨毛瑟枪三百支支持办校。但旧军阀居间作梗,开学那天只象征性拨来三十支,连子弹也没有,简直是徒手状态。事后军阀范石生傲气十足地对校长蒋介石说:“我只需派出一个排武装,就可以解决你们了。”配备枪械供学员军训成为急需,但因当时滇、桂军始终把持兵工生产,本部各军争先购领,随造随提,工厂仓库枪弹几乎没有库存。厂长马超俊虽为孙中山所派,但就是大元帅的命令,亦不能生效领发。马遂将所制枪支,以护厂队配备名义移拨,勉强凑足步枪五百支、机枪四挺,偷运出厂武装黄埔学生军,使军校后来如期开训,解了燃眉之急。但却因此触怒了同期购械未得之滇系军阀范石生,即擅自将马超俊扣押,后经孙中山出手紧急派员持亲笔函营救方能脱身。开学三个月后,才由“罗夫斯基号”货轮,从苏联秘密运来武器枪炮,继而利用这批武器一举平定盘踞西关依附帝国主义的广州商团,夺得大批枪弹,构成了后来黄埔武装的主力。

生产枪弹支援北伐和东征

朱卓文任厂长期间,物质条件极为困难,他积极领导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日夜赶制枪械,及时输往正在粤北前线作战的孙中山北伐军。1922年6月,孙中山在韶关前线听闻陈炯明阴谋叛变,即亲率警卫团班师回穗迎击。该团兵力单薄,孙就将自己的卫士队扩编为大队。但到陈炯明起事叛变之夜,卫士大队的枪械尚未领足,情势一度危急,于是,警卫团团长陈可珏持孙中山手谕,交卫士张猛前往石井兵工厂速见朱卓文,领到粤造水机关枪四挺、旱机关枪两挺及步枪五百支回府。当叛军进攻总统府时,卫士大队这批新领武器发挥了威力,有力地压制了叛军的连番冲锋,成功掩护孙中山及夫人宋庆龄脱险。兵工厂支持孙中山革命立了大功。1924年4月中,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石井兵工厂视察,乘船抵达槎头无烟(弹)药厂,厂员及法国技师出迎并导登山麓参观该厂所制炸弹。孙中山下令试炸,法国技师亲自操炮击发,连放三炮,弹片横飞掠伤卫士张国元肩部。孙中山不避危险,随后又进厂参观各车间,足见其对兵工厂之重视。

国民党广东革命政权第一次东征期间,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表面答应加盟参加东征,暗中却和陈炯明的前敌总指挥林虎秘密约定,伺机里应外合,但是没想到送交林虎的情报被中途截获。于是蒋介石被迫放弃经浴血苦战得以占领的潮汕地区,挥兵回师讨伐杨、刘。杨、刘闻讯,立即调兵遣将,先下手为强,包围和占领了重要军事目标广州石井兵工厂,釜底抽薪,夺取了革命军武器一批,广州形势顿呈紧张,岌岌可危。不久后,石井兵工厂却在革命军歼灭盘踞顽敌的平叛战斗中,被战火毁坏了一部分,平叛胜利后立即加以重建。

中共著名领导曾在工厂活动

中共组织也曾在石井兵工厂获取过一批枪弹。由于这是广州地区一间名副其实的大厂,工人大多数来自附近的农村,张村、槎头、大岗、潭村、马岗、凰岗等地农民,孕育出广州郊区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这自然成为了中共开展活动的理想据点。早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后,石井兵工厂一度成为讲习所学员军事训练的基地,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亲率学员到此进行实弹射击和军事演习。周恩来还亲手栽下了一棵榕树,至今仍存,郁郁葱葱。广州中共组织曾长期派遣得力人员进厂开展工运,陈延年、罗绮园、杨殷、谭天度、周文雍等早期领导人,都曾先后在此建立和领导党组织,锻炼和培养出不少党员和骨干。中共领导的一次著名工潮发生于马超俊任厂长时期,轰轰烈烈的那次罢工中,工人在中共秘密组织“十人团”的领导下,在厂内的所有电灯柱和树干上,于同一天早上挂满了砂锅,上面贴着“出粮无期,砂煲挂起”的标语,控诉和声讨马超俊。为首的工运领导和骨干后来均被列入了黑名单,政府接到通知即派兵按名册缉拿。参加罢工者则被炒鱿鱼。杨殷得知此消息,即领兵工厂的几个工人代表悄悄摆脱监视,入城前往总统府晋见孙中山先生和工人部长廖仲恺,提请政府立即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和支持工人的维权斗争。最终马被撤职了,新厂长上任后即把拖欠的工资全部发还工人。此次斗争中共取得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至广州起义前夕,厂内中共秘密组织还成功利用桂粤军阀间的矛盾,配合叶剑英教导团袭击了桂系驻厂卫队一个连,为武器短缺的起义部队秘密留下一批枪弹,甚至连策划此次袭击行动的军阀张发奎也被蒙在鼓里。时值北伐后期,张发奎和黄琪翔率粤系第四军回师广州另起炉灶,叶剑英乘机带领已被解除武装被称为“赤子赤孙”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徒手从武汉返回广州(后成为广州起义主力)。当张、黄和桂系黄绍纮及李济深在广州发生火并时,为把桂系势力驱逐出广东,张即派遣重新武装起来的教导团一个营去夜袭桂系据点石井兵工厂。当时工厂由桂系一个连的兵力防守,是黄绍纮亲兵特务营抽调去的,配备武器十分精良,深壕坚垒。兵工厂是黄、李的命脉所在,里面存放有大量待运的武器弹药,足可以武装一两个团。教导团旗开得胜,在工厂里工人的配合之下,以极少伤亡消灭桂军,夺取全部军火,包括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批。在上交缴获时,秘密截留一部分,遂使即将打响的广州起义获得第一批宝贵枪弹。起义打响后,工厂又送出大刀和匕首一批,并有部分工人和石井地区农民共约五十多人,于第二天开拔进入市区参加战斗,在西村途遇回师广州的张发奎第四军莫雄部,交火后寡不敌众而溃散。

厂长走马灯般轮换

“城头变幻大王旗”,长则三四年,短则四五个月,厂长走马灯般轮换。有一位好事老工人,每逢厂长移任时便在车间墙角刻痕一道,最后竟然留迹三十画之多。然而,最有名气的厂长要数民初名人,曾先后任职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广西省长、北洋司法总长和广西大学校长,曾留学日德工科,后来成为教育家的马君武。抗战期间的战时广州市长曾养甫,也是由起初任职石井兵工厂厂长起家的。虽然厂长换来换去,但厂内有一个特殊阶层雷打不动。匠目,是厂内介乎工人和工厂领导之间的人物。任何一个厂长都得依靠他们,所以,当上匠目则有如捧起“金饭碗”。在军人势盛的旧时代,兵工厂匠目享受极高的待遇,每月的最高工资可达三四百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将军或是一个一级教授的薪金。此外,当时广州小学教师月薪不过三四十元,而石井兵工厂一个学徒每日开工十二小时连奖金每月也可得三十多元,一个技工月入七八十元,因此一般工人宁愿辛苦些也不愿意随便离开,厂内有二三十年工龄的老工人比比皆是。因属军工重要部门,长期以来石井兵工厂厂长级别至少扛少将肩章,直接下属均上校军衔。

鼎盛时期可制机关枪和大炮

1930年4月,陈济棠势力登台主粤,独占广东与蒋介石南京政权分庭抗礼,号称“南天王”。为使其“陈氏王朝”迅速崛起,达到兵足粮广进而问鼎全国的目的,陈先后派出亲信何荦和黄涛出任兵工厂厂长,锐意重振粤军军备。滇、桂军阀当权期间,唯利是图,偷工减料,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石井兵工生产已濒临有名无实之境地,子弹合格率低,新枪炸膛事件屡屡发生,进口设备闲置仓库蒙尘锈蚀。深谙兵工重要性的陈济棠时有亲自过问。黄涛一到任,即严查产品质量,头一个月,各项标准达标的子弹仅为总数的十分之一。经一年多的锐意改进,出厂枪械质量大为改观,试验新枪时弹着点已由原来一个水缸般大的范围,缩小至只有一个茶壶底模样了。石井兵工厂后来曾把所制步枪和子弹多批送南京兵工署参与全国检验比较,所获鉴定为:质量超过被视为中国军工翘楚的汉阳厂。这是时值全国抗战军兴,工人受全国抗日救国热潮所激发,主动热情投入生产所致。此外,黄涛较之多名前任廉洁,办事雷厉风行。舞弊徇私者已被其经手撤换几名。又引进生产骨干,增添新鲜血液,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福利,石井兵工厂在陈济棠手中终于中兴见效。当年,中国军队中的捷克式轻机枪已成为制式武器,曾向该国购入五千挺,但原厂不肯提供图纸。陈济棠曾派员前往捷克原厂监造订货,密令其进行“偷师”,密记了制作工艺和流程。回国后开始自行拆解,重新绘制全套零件和装配图。一年后,广东石井兵工厂仿造捷克式轻机关枪成功,以后多年,一直成为其主打产品。

陈济棠此时雄心勃勃,不惜耗资出力,要使其手下号称五个军二十万人的粤军装备,赶上和超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南京政权打造的那支新式陆军。遂于1933年至1935年间又增建了一间手榴弹厂,一间有四部各为四百八十匹马力发电机的发电厂,再拨巨款购置全套德国设备,在清远潖江新建一间制炮厂。这样,全厂便拥有七个分厂,每日开工十至十二小时,月产量最高为:子弹二百一十万发,步枪千余支,轻机关枪二三十挺,手榴弹两万颗。无烟药厂大量生产子弹和手榴弹配料。加上大批购自外国的武器,足以达到一个月武装一个团的水平。到“两广事变”粤桂联合反蒋时,陈济棠的兵工厂已羽毛渐丰,拥有制造马克沁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野炮的技术和能力了。陈氏麾下的余汉谋第一集团军各师、团的机关枪和火炮重武器装备,已超越蒋介石中央军德式师,并拥有装甲战车新式武器。一支一百三十架军机且配备大批优秀飞机师,号称全国第一的空军,更使陈氏粤军如虎添翼。适逢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当年抵粤吊唁胡汉民,经“小诸葛”白崇禧一声提醒,随之双方一拍即合,粤桂两省三十多名将领联名发出“反蒋抗日”的全国通电,公推陈济棠和李宗仁扛起大旗,率粤桂两省三十万讨伐军叫板蒋家王朝。此时的石井兵工厂达到其鼎盛时期,1936年全厂有两千多工人。

抗战胜利工厂解体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十二月初,石井兵工厂奉令拆卸,长途跋涉,迁至广西容县。次年十月广州陷落,石井旧址厂房遂被日机尽数炸毁。继而与广西兵工厂合并,于1940年改名为四十厂和四十一厂。因日军进逼,再而辗转迁至贵州桐梓,后又曾经撤退至四川境内。这两个时期均是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山洞内办厂,工人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和战火硝烟中日夜生产子弹、手榴弹、步枪和轻机枪武装中国抗日军队,甚至还要参加掘山洞的强体力劳动。抗战胜利后,该两厂亦随即宣布撤销,机器拆卸,人员遣散。然而在其原址广州石井村,旧有厂房和遗弃设备后来又再次被利用,成立了一个国民党军队的武器修械所,此乃该厂所剩的最后一丝余脉。石井兵工厂自清末创办到结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时局动荡、战火频繁的五十八个年头。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利用石井兵工厂扩充实力和稳定统治,石井兵工厂更被称为广州地区近代史上,曾有最多名人涉足的地方:张之洞、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蒋介石、廖仲恺、何香凝、陈炯明、李济深、陈济棠、白崇禧、黄绍纮、张发奎、马君武、陈延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原厂旧址被改作鱼水雷仓库,后又设立军事学院,此是后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