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后,刚刚十七岁的我和母亲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了工作岗位。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母亲就告诉我:“人要活得本分,不能忘本。人要活得有志气,宁肯身受苦,不让脸受热。要记住天下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做事要踏踏实实,切不可以侥幸的心理去获得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平凡的生活,造就了一个平凡的母亲,但平凡的母亲却给予我不平凡的教诲。
长期以来,我一直把母亲的教诲作为我做人的准则,认为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是感恩、报恩的最好方式,也只有这样才不能辜负党的培养、同志们的帮助和母亲的期望。
当时正值全国掀起学雷锋的热潮,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和“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雷锋精神的鼓舞下,不怕苦累、勤奋向上的我,以冲天的干劲和无比的热情努力地工作着。
那个年代的电影院冬天有暖气,但夏天没有冷风,就连东北、光陆那样的大影院也是很少有空调。到夏天除了百叶窗和百叶窗式的太平门外,防暑降温的最好办法就是冰棍了。因此,每年到了“五一”以后,特别是伏天,电影院里卖冰棍的任务是繁重的,特意把这一项从小卖部提出来,单独设立一角卖冰棍。
另外,在每场电影开演时,除了帮助观众找座位外,还要把整场的休息室用锯末子蹭、扫一遍。每场一次,没有遗漏,有时一个人包一层楼的服务,工作是辛苦的。
在电影院工作的四年里,不论是卖冰棍、扫地、照座的服务工作,还是售票、广播、电影放映工作,我都有过经历。偶尔赶上人手不够的时候,为了电影中途不亮灯,骑着自行车跑片、串片的事情也试着干过。只要工作需要,我就努力去做。
我喜欢那配合电影宣传和电影放映的电影海报,那是每部电影的灵魂点化和风采展示。
每一张电影海报,都是一部电影的精华,它一目了然地表现了每一部电影的不同题材和艺术风格,浓缩着一部影片的主题,发挥着一部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每部电影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以通过每张不同风格的电影海报完整的反映出来。
如:《祝福》、《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五朵金花》、《羊城暗哨》、《51号兵站》……许许多多优秀的电影海报,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九六四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正赶上电影系统学习济南经验。济南市的电影系统在宣传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他们利用快板儿、山东快书等多种文艺形式上工厂、下农村、到机关、去学校宣传影片内容,组织和宣传观众。当时正在上映《军垦战歌》,由于他们采用了新颖的宣传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响应,使影院的上座率大大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借助这股东风,沈阳市的电影系统掀起了学习济南经验的高潮。派人到竹柳社买竹板儿,用手推车推回来每人一副,并请来曲艺团演员给我们传授打竹板儿的技艺,讲授语言表演的基本知识。
也许是年轻的缘故,我很快就掌握了打竹板儿的要领,并且自如地运用于日常每场电影放映前的宣传之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说快板儿,大家感到很新奇,也使我在电影系统的汇报演出中初露头角。
电影院有位王姨,她的丈夫是个部队干部。王姨一直没有随军,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留在沈阳。一次王姨找到了我家,和母亲诉说丈夫有了外遇,心中很是苦恼,并求我帮她给丈夫写封信。
那时刚刚十八岁的我,根本不了解夫妻之间的情感,也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帮她。刚好那时正在上映《霓虹灯下的哨兵》,影片中我看到了解放军开进大上海,连长陈喜被南京路上的“香风”吹昏了头脑,丢弃了补丁袜,嫌弃了糟糠妻。从春妮给政委的信中我得到了启发,做戏一般以王姨的口吻,给她的丈夫写了一封信。具体怎么写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的我很投入,也很感动。王姨看后流下了眼泪,赞赏了一番,立刻就抄写一份寄给了丈夫。
后来又以王姨的口气,给部队的领导也写了信,表明丈夫的本质是好的,作为妻子相信丈夫能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等等。
信写完了,我也就算是帮了忙,根本没想到能起多大作用。不料十多天之后,王姨高兴地告诉我,她和丈夫和好了。后来她丈夫回来探亲的时候,王姨还特意给我引见了她的丈夫。看到他们和好如初,我心中充满了愉悦。
一九六八年的八月,沈阳市的文艺系统举办了为期八个月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班的学员分别住在省委党校、市团校和省戏校。沈阳市的文化艺术单位及省驻沈的文艺团体,两千余人集中一起搞“斗、批、改”。当时的学习班是连队的编制,我们所在的电影系统被编为十四连,各影院编为班,我们的驻地是省委党校。
一次,连部从各班抽去几个人抄写材料。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字写得不错,夸我的字“比大学生写得还好”。刚刚二十出头的我,听到了这样的赞扬,很是高兴,还悄悄地告诉了和我在一起参加学习班的母亲。
也许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挑选和考核,一天连部的张主任找我谈话,我们首先学习了一段毛主席关于“干就是学习”的语录,然后张主任对我说,要调我到连部做打字工作。并且说,以往的打字员要进打字学校,学习三个月才能上岗。现在工作需要,就要在实践中学,干就是学习,希望你努力。当时的我啊,对组织上如此的信任和器重,激动不已。表示一定加倍的努力,尽快地掌握这项工作,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
当时连打字机都没有见过的我,只是在省电影公司打字员的指点下,初步记下了打字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其他如盘面的两千多常用字,及两个备用盒的四千多个备用字,就要靠自己的记忆去硬背了。
记得我打的第一篇稿子,是一份仅有一百六十六个字的《通知》。我从早饭后不到八点钟就开始在盘面上找字,找到一个字“砰”的敲一下,不知道隔多久又找到一个字,就再“砰”的敲一下……就这样一百六十六个字我从早上一直找到深夜,终于打完了这份《通知》,此时,付出了辛苦和疲惫的我,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从事打字工作。学习班的材料、简报很多,几乎每天都要打到很晚。有时要的急,写的稿件、材料,半夜里完稿,就半夜叫醒起来打印。领导和同志们知道我工作的辛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关爱,常常把烤的香香的馒头留给我做夜宵,那时候每天吃的都是玉米面大饼子,有馒头作夜宵,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至今想起来还是深深地感动。
如今,有了电脑才晓得那时打字机的笨拙:一字一敲,不容打错,好不容易打成的一页蜡纸,一旦有了错字只能修改两次,再错就要重新再打一遍。遇有加减词、句、段,都要重新再打。
还有那手推式的油印机,稍不留意就出现皱褶,一页蜡纸就算白废,而且手工操作印一页翻一页,既费工又影响卷面的整洁,印的份数也很有限。和现在的电脑、速印机比起来真是太落后了。
一九六九年的“五一”节前夕,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我们从学习班回到了电影公司。几个月后,我就被调到市革委会文化处工作(后改为沈阳市文化局)。
那时正是文化处的筹备阶段,借用的办公地点在市文化宫六楼,和九十一中学文艺宣传队、钢琴伴唱《红灯记》剧组楼上楼下。人员也尚未配齐,只记得有创作办公室的三四位同志,还有沈阳剧场的老吴、故宫博物馆的老丁、市文化宫的老由和小贺等人。
我扎着两个翘起的小辫,背着黄书包,卷着衣袖和裤脚,手上还留有刚刚印完材料的墨迹,赶到文化宫去报到。军代表郑政委打量着我,顺嘴说了句:“怎么来了个小孩!”
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整天跑着找房子、找办公楼,购置办公桌椅、卷柜等办公用品。后来市里把原交通局的办公楼拨给了我们,地点在原文化局院内。当时正值“文革”后期,机构设置正在逐渐恢复,文艺创作办公室、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还有广播办公室都在文化处楼内办公。后来分别成立了文联和广播事业局。
文化局的打字工作是十分繁忙的,除了各科(室)文件、材料的打印之外,还经常打印文艺创作方面的作品,如:剧本、诗歌、小说等。除此之外,当时还是“文革”的第三战役阶段,上百张的大字报底稿,都要打印上报。稿件多,要得急,要求严,我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
崔诚同志是市委宣传部调来的干部,是局党委秘书,他的稿件文字严谨、版面格式要求严格。甚至拿着尺子,量着打印的标题是否居中。当时我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苛刻,也太吹毛求疵了。但事后仔细想来,严师出高徒,严格点也是好事,想通了心情也就舒畅了。
现在想起来我还真得感谢老崔,是他的严格要求,才使我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标准。
老崔是一位热心的老同志,说是老同志,其实那时也就只有三十几岁。他经常和我们几个年轻人谈心,给我们讲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很少听到年长的人那样去教导年轻人了,或许那样的说教,年轻人也不会买账了。
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记得加班最长的一次,我竟连轴干了十三天没有回家。母亲急了,电话找到办公室主任,说家里有事让我马上回家。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赶回家中。进门便问母亲什么事?母亲说:“睡觉!是机器还要停停转,浇浇油呢。”那一回我和母亲又犯了一次倔,扭头就回了单位,母亲也没了办法。
文化局的打字室是一个二十多平米的大房间:一张打字桌,一张油印的八仙桌,一张单人床,还有一架话剧团留下的钢琴,那是我的最爱。尽管打字任务繁重,但是弹上几曲之后,满身的疲惫就会随着那愉快的琴声消除的一干二净。虽然我不是科班,但是由于喜欢,会唱的歌,即使没有曲谱,也能弹出调来,再加上局里同志的指点,方可自娱自乐,那真是“弹起琴来心中乐淘淘”,既不感到饿也不觉得困。
在那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由于农副产品的短缺,机关食堂的荤菜限购每人一份。当时弟弟下乡,家里只有我和母亲。我常常背地里和食堂的师傅商量,能否多卖给我一份拿回家去带给老娘。食堂的师傅赞许地说:“行,孝敬老妈是好姑娘,我的那份卖给你!”经常悄悄地多卖我一份。
后来我竟异想天开地萌生了一个养猪的想法,但是没有经验怕养不好,就和收发室的李师傅说了我的想法,希望得到李师傅的帮助。李师傅是文化局的老劳模,待人热情,工作积极,答应和我一起养猪,我很高兴。
于是李师傅就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郊区抓了两只小猪崽,在机关的后院养起猪来。每天忙里偷闲地熬猪食、喂小猪,雨天怕淋着,雪天怕冻着,真是费了不少的心血。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军区后勤俱乐部,观看三军文艺汇演,忽然狂风骤起,暴雨即将来临,我放弃了难得的文艺节目,急急忙忙地赶回局机关。挡好了猪圈门,遮好了猪棚,才放心的离去。
在李师傅的指点下,小猪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忽然有一天小猪打蔫不吃食了,情急之下,我顶着三十多度的酷暑,骑着自行车去了郊区的兽医站咨询,购买回药物,并按照兽医的指点,学着给猪打针。几天后,一只小猪医治无效死掉了,另一只小猪逐渐地好起来了。
那一年的年底,食堂杀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全机关五十余人,每人分得三斤猪肉回家过年,剩下的食堂留用。
还记得,当时文化局的一些专业团体都走了“五七”,闲下了许多房子,机关办公室一时管理起来很困难,所以想处理后交房产局。其中有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大家都说我和母亲俩住最合适。当时我觉得自己最年轻,利益面前不该伸手,迟迟没去看房。后经老同志们的多次劝说,热心的老陶还带我去看了房子。一九七○年的十月,我高兴地搬进了两水两气的评剧院宿舍。从此,离开了我从小到大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盛满了辛酸往事的胡同。
那时候,我是局机关的团支部书记,经常带领机关的几个年轻同志学哲学、出板报。星期天放弃休息,组织年轻人到机关做好事,洗会议室的沙发套、拆洗值班室的被褥、擦办公室的玻璃等,当年青年人那种向上的激情和热情是激动人心的。
胡娴同志是从市委档案室调来的档案员,和我同在一个房间办公。她是“文革”前文化局的老同志,又是部队家属。她朴实无华,待人真诚,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大姐。和她在一起的那些岁月,她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她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局党委常委、党办主任梁秉友,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长辈一般的关心和爱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我遇到困难、迷惑不解的时候,他的帮助和支持,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梁主任原是市委统战部的干部,一九七八年市政协恢复工作时调回统战部,任市政协秘书长并参与组建市政协。是梁秘书长把我领进了市政协的大门。每逢想起,我都在内心涌起一种深深地感恩之情。
文化局工作的十年,我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工作很繁重,也很劳累,但小影院的电影、专业团体的演出、三军的文艺汇演和一些业余文化生活使我很快乐、很充实,和那些幽默、诙谐的文化人相处,天天都有乐趣,我整天笑的合不拢嘴。稚嫩的心田,清纯如水。单纯的我呀,心里只有工作和学习,就连谈恋爱“压马路”的时间,都用在了加班打字上。
十年的打字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文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我的文字能力有了很大的长进。
那个年代的人经常“狠斗私心一闪念”,谁若有私心,那是件很可耻的事情。很少有人向组织上伸手去要什么。当时,尽管我们家的生活很困难,但母亲从不向组织伸手,也常常告诉我们要听组织的话,知足常乐,不要攀比。
记得一次调资,领导找我谈话,做我的思想工作:先是肯定和表扬,然后说名额有限,你还年轻,以后有机会等等。我毫不犹豫地表示“请领导放心,我觉得自己对党没啥贡献,领取现在的报酬足矣”。一句话引得领导满意地笑了。
分房,我学王国福住茅屋,与世无争。
那时候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是共产党员的一份光荣,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我积极要求进步。一天,母亲拿出了一九五一年和父亲离婚的判决书,对我说:“这个判决书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目的是想有朝一日,你们都长大成人了,给你们一个交待。现在你要求进步,把这个拿给组织审查吧。”
凭着我满腔的热情、迫切上进的心情和积极努力争取的“傻劲”,很快就入了团,后来又如愿的加入了党组织。
是党的培育,同志们的帮助,使我从最基层的电影院走到电影公司、文化局,最后走进了市政协机关。把我从一个无知的贫苦百姓的孩子培养成国家机关干部。
回忆,使我突然感悟到,原来生活并不完全那么功利、阴冷,因为有那么多的人曾给予过我很多的关爱,使我感到很温暖,每每想起我都激动不已。
回首往事,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感恩于母亲的教诲,她教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努力、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感恩于党的抚育,她使我不断成长;我感恩于曾经给予我帮助、提携和扶持的人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有了今天。当时,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在他们看来或许就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于我的一生却是相当重大的事情,可以说是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令我没齿不忘。
一九七八年,“文革”期间停止了十三年工作的沈阳市政协,开始恢复了工作。
当时的市政协在原工商联楼内办公,只有十七个人,大都是原统战系统走“五七”的干部抽调回来,拉家带口的住在办公室里。
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新选进的人员要求一专多能。我当时的工作是打字、印刷、文书、档案、订图书、买报纸,等等。当时的我单纯的以为加倍努力地工作,让领导放心,就是对领导的感激和报答。
这一年召开的政协七届一次全体会议,是“文革”期间,停止工作十三年以来的第一次会议,文件、材料空前之多,打字机被搬到市委统战部工作了三个月。
那时候,丈夫单位的托儿所不收男方的孩子,文化局没有托儿所,我只好每月十五元钱求人照看孩子。就在我调到市政协不久,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偏偏给我带孩子的老太儿媳妇生孩子,要去侍候月子,孩子立刻没有了去处。心急如焚的我,无奈把儿子送进了街道托儿所。
不久,三岁的儿子因惊吓患了小儿惊厥症。一边是脱离不开的工作,一边是急需治疗的儿子,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工作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令我苦不堪言。一想起儿子的病我就泪水涔涔,好不伤心。
当时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同在一个大院办公,同在一个食堂就餐。政协和党派的同志知道了我的情况都积极帮我想办法,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有的利用政协大会期间,帮我联系中国医大一院的神经科主任李文忠,并预约大会后去医院就诊的时间。民革的徐乃浡秘书长还热情地帮我联系了年过八旬的王恒纯老中医。
为了不耽误工作,每天下班以后,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去王老家看病、开药方,第二天早上丈夫去医院抓药。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年之久,最令我感动的是王老躺在病床上,还在给我开药方。感动的泪水、忧伤的泪水我不知道流了多少。
流泪的时候,是人生需要坚强的时刻,我明白要坚强的面对,要锲而不舍,要努力的付出。遇有需要工作时间去医院就诊时,我就早上五点多钟到单位,先把手中的工作都处理完,然后八点钟再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那时中草药也短缺,佩宝大哥在部队求四川籍的战友从家乡捎来天麻,当我接过那千里迢迢捎来的沉甸甸的药包时,感动不已,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花。
记得那一年政协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早上我从家里骑车赶到政协机关,把打字机、打字桌装上工作车,送往政协大会驻地——东北旅社。当我把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政协的王立华同志告诉我,已经联系好了塔湾的肉制品加工厂,让我马上就去。
当时别人送我一个偏方,急需两个羊心。市场上买不到,只好求助同志帮忙。好不容易联系上的,我怎能错过,立即骑车前往。我顾不上吃午饭,也顾不上寒冬腊月,雪飘路滑,一路上跌跟头打把式地赶到了肉制品加工厂。找到了联系人,买到了我寻求已久的两个羊心。小心翼翼地送回家中,保存好。又看了看患病的儿子,告诉他妈妈去开会,开完会就回来,乖乖听姥姥的话。儿子眼里含着泪珠,懂事地点着头。一阵心酸之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东北旅社。
当我稳坐在会务组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了。仔细想了想,那一天顶风冒雪,我从大东跑到沈河到和平,又从和平跑到皇姑,从皇姑回到大东,最后从大东又返回和平。在雪地里我整整骑了五个多小时自行车,在市内四区往返跑了两圈。现在想起来,那时怎么就那么死心眼儿呢,和大会要台车跑一趟不就全都解决了嘛!可当时的我一点儿都没想到要车。那时政协也只有很少的几台车,大会包的是二十台出租车驻会。我虽已疲惫不堪,但仍然坚持参加了晚上的文件装袋的工作,没有耽误和影响会务,我感到心安理得。
政协大会期间的工作是繁忙、紧张、严谨的。每天晚上文艺活动结束之后,委员们都休息了,我们还要参加汇报会,由大会秘书处各组汇报大会当天会议的进展情况,沟通第二天的会务工作,并且连夜出简报,送印刷厂印刷,第二天早饭前取回,发送到委员的手中。
我们每天的睡眠只有三四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最初的几年里,会议上的材料、简报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来印发下去。几年后才逐渐开始送印刷厂印刷。除了打印、发送材料外,我还要参与相关的会务工作,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最使我感到宽慰的是,孩子的病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治疗,最后在秘书处英乾同志的帮助下,找到了对症治疗的药方,只服用了一个星期就初见成效,后来又陆续服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彻底地治好了儿子的病。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是一片真实的感情,一人有难,八方相助,没有虚假,不计酬劳,令我怀念。如今,每当我想起那些热心给予我帮助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丈夫还有母亲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母亲还没有办完退休手续,放弃了带孙女的想法,赶来给我照顾孩子。为了孩子我们四处求医问药,真是踏破了铁鞋。心里充满了忧愁,愁的我茶饭不想,心神不宁。儿子的痊愈,使我郁闷了两年多的心里,好像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
又经过一年多的恢复,六岁的儿子上学了。为了能照顾孩子,又在郑红老师的帮助下,我把儿子送进了朝阳一校。入学考试时儿子得了九十分的成绩,我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起初,每天早上一台母子车,我把儿子带到单位,放下车,七点半前把儿子送进学校。中午接到政协食堂吃饭,午饭后再送回学校,边走边复习着课程。下午三点放学再接儿子回到单位,五点下班后我带儿子一块儿回家。后来,孩子逐渐熟悉了环境、熟悉了路,就自带饭盒,放学后自己回到政协等我。
时间久了,六七岁的孩子总是免不了顽皮、淘气、不听话。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来,“咣!”的一脚踢开了秘书处的门,还没等我缓过神儿来,他又“当啷!”一声,把饭盒子扔到了窗台上。正赶上里边的屋子里盘新部长正在听汇报,听到声音,处长出来看了看,没有说什么。我满脸的歉意,急忙把儿子推出门外,告诉他院子里等候,不许进来。
我耐着性子等到下班,待人都走了之后,憋着已久的气终于得以爆发。我把儿子拽进屋子里,一杵子把他推倒在地,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我对他说,这里是办公室,不是在家,不可以如此的放肆。我的领导都在研究工作,你这样做,多不给我留面子。
第二天放学后,儿子在院子里对小伙伴们说:“我不能再进办公室了。唉喔!昨天我妈打我像武松打虎一样。”窗子里的我听到儿子的话,憋不住地笑了起来。仔细想一想长此下去也不是回事,后来就渐渐地锻炼儿子,放学后让他独自回家。
其实也是很难的,我家距学校四站地,给他车钱多了怕他乱花,少了怕不够。幸好那时比较安全,我还是比较放心。儿子很淘气,放学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两只衣袖脱下来,像个斗逢一样披着外衣。
一次,他把外衣落在了公交车上。下班后,问明了情况,我就骑着自行车去找衣服。儿子哭着说:“车都开走了,你还去哪找啊!”我跑了公交车的两个终点站,终于找回了那件丢失的衣服。儿子投过来奇异的目光。
还有许多的事情,如,给儿子的车钱,他买了冰棍,然后走着回家等等。后来也是由于他的班主任老师身体不好,经常让别人给她代课,孩子们的学习受到了影响。在儿子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把他转到家附近的大东三校了。
还是在筹备政协大会期间,由于打字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堆着一个星期的文件,我没有及时送阅,正风主席提出了意见,秘书长查明了原因,见我的工作确实忙不开,后来就新调来一位年轻的打字员,接替了我的打字工作。
原以为工作的担子卸下了一半,总该喘口气了,可没想到市委办公厅下了文件,要把建国以来各单位形成的档案全部从档案馆退回,按照新的规定和要求重新组卷、划定保管期限,经市档案馆验收合格进入档案库。
事至此时,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挨累的命了。
档案作为大学中的一门专业,要学上几年。可我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这项工作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挑战。面对从档案馆拉回来的几大麻袋,近二十年来的档案,我不知所措。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头万绪从眼下踏踏实实地做起。我又想起了“干就是学习,在干中学”的教导,万事开头难,不会就学。
在档案馆老袁等几位同志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了《档案管理学》、《档案保管技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对退回的档案逐一进行了认真的查阅,发现案卷的组卷很不规范:有的把多年的文件、材料,不分类别、不分年限的用卷绳一穿,没有订卷成册;有的良莠不分、杂乱无章;有的不分价值,没有保管期限;还有些没头、没尾、没有年代、没有落款的“四没”材料。
对此我采取了按年代、机构、内容分类法,进行了逐卷、逐页的分类、组卷,并按其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对于“四没”的文件、材料,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文件中上下衔接的内容,或者请老同志帮助回忆,判断行文的部门和时间。
在作出准确的分类和划价后,就要重新组卷、页码打号、抄写卷内目录、案卷目录,还要写出沈阳市政协的全宗介绍、历史沿革,等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求细致入微。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工作,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按要求完成了档案重新整理的艰巨工作。
通过这次档案的重新整理、审定工作,使我对沈阳市政协成立以来的历史状况,和政协工作的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尽管任务繁重、压力较大,苦些、累些,但苦中有乐、有收获。
我的思想比较简单、直接,多年来只知道用埋头苦干、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恩、报恩的思想感情,很少考虑个人得失。
走进大机关的前两年里,我一直以为职务的晋升是组织培养的问题,那是组织部门的事情。我个人很少想,也根本不懂得用“智慧”的头脑去考虑自己的前程。觉得只要自己做到了,群众自有公论。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强调知识,大学生不再是臭老九,文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在机关里,文凭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我在平素的工作中样样落不下,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参与一些会议和委员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特别是每年一次的政协大会,我更是工作骨干的角色,这是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公认的。可是每每到了职称晋升的时候,却因为没有文凭而告吹。
我开始感到任劳任怨、积极肯干的岁月过去了,心中有了一种忿忿的不平。我知道,自己没有功绩显赫的父母,没有可以炫耀的文凭,没有如花似玉的容貌,又没有一张阿谀奉承的“好嘴”,要想干出个样来,该有多么的不容易。可我偏不服气,我要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争取。
我深深地懂得自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经历了委屈、不平、遭人白眼,和跌倒再爬起的磨砺之后,那种不服输的倔劲使我再次鼓足了气、卯足了劲。
女人不自立永远是弱者,为了争得一口气,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发誓要为那一纸文凭搏上一搏。
我暗自下定决心,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有了机会,我要让所有的人忘不了我!决心好下,可到了现实生活中参加自学考试,对于一个年已三十六岁的我,且又是一个六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来说,谈何容易!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学竟是十二年。十二年后我才获得了那渴望已久的文凭。
这期间我也曾产生过动摇,但我知道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奋勇向前,没有退路可走。如果中途退却,一些人的嘴巴会咧到耳朵根子“看,还是不行吧,学了这么多年都没毕业”,我咬着牙硬是挺了下来。
本来在一九九一年的时候,我获得了大专文凭,按说也算可以了。但是为了不留下遗憾,我一鼓作气,又坚持了三年,终于在一九九四年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说:“真佩服你的毅力和刻苦精神。”他们哪里知道,其实我是在为自己争得一口气。
记得一九九四年的一天,秘书长找我谈话。问到我的想法时,若是在原来我会很老实顺从地表态,服从组织安排。可经过十多年的打拼苦读,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现在有了机会,我觉得心里的话不说不快。
于是,我便坦直地说出了我所具备的四个有利条件:其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有了大学本科文凭,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差啥了;其二,我在秘书处有十七年的工作经验,其间干过打字印刷、文书档案、做过接待、搞过会务、当过秘书,秘书处的工作我无所不能,业务熟悉;其三,本人身体强壮,肯于吃苦,工作热情高,敢于和年轻人一起摸爬滚打;其四,家庭没有负担,我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最后我还表示,如果处长的工作交给我,可破例试用一年(处级没有试用期),一年后称职我正式上任,不称职我自动让出位置。
一席话说出,我觉得自己的底气很足,心里也敞亮多了,反正也没有更多的奢求,领导考虑就是了。
不久领导宣布,由我主持秘书处的全面工作,果真试用期一年。一年后下了我任秘书处处长的文件。
秘书处担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职能,承担着为领导服务、为委员服务、为机关服务的三大任务。工作繁、任务重、压力大,既要有一种准确、细致、灵活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办事能力,又要有一种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
秘书处是政协办公厅的综合、协调、参谋部门,在办公厅主管主任的领导下,处理机关文秘方面的日常事务;负责主席会、常委会、及有关党组会等一些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安排领导每周的政务活动;负责对内各部门有关工作的协调、服务工作;承担着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有人说秘书处的工作是:画表累格,跑道学舌,迎来送往,外干零活。
其实,秘书处的工作事无巨细。表面上看,无外乎就是一个通知,一个电话,一个活动安排,一次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但出了问题没有一件是小事情。记忆中,工作中曾发生过的两次失误令我难忘。
记得,一次市委举行招待晚宴,宴请的是一位曾经在沈工作过的老领导,请市里四大班子的领导参加。我经过请示,落实了一位主席参加。
事后,我就急于办理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情去了。直到接近下班时,才回到机关。
正在我准备下班的时候,忽然一声呼叫,问道:“主席参加宴请活动,派谁的车了?”
顿时,我的脑袋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空壳,忘了!忘了!只安排了参加活动的领导,却忘记了派车,时间已过,无法挽回。只有登门道歉、检讨。由于我的疏漏,市委的这次宴请活动,政协领导没有出席。
还有一次,市政府的会议,邀请政协主席出席。由于临时有些情况,中途更换了其他主席参加。也是由于我工作上的疏忽,换人的事情没有及时和政府办公厅沟通,结果,临时变动的座签,和主席台上其他领导的座签不一致,主席台上所有的座签都是红色,唯有后变动的座签是白色的,令出席会议的主席感到尴尬。
事后,我几乎在年年的总结会上都讲这样的教训,目的是让大家引以为戒。尽管这两次失误,事后得到了领导的谅解,但我心中仍有一种忘却不掉的歉意。
由此不难看出,问题虽然出现在秘书处,但直接影响到市里的活动,影响到主席台的庄严和秩序。所以当处长的那些年里,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认真真,丝毫不敢怠慢。
那些时候,我从来都是最后一个关闭办公室的灯光,最后一个离开机关。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每年除夕的晚上,当我走出办公大楼已是鞭炮齐鸣,家家年夜饭时候了。回家的路上很难打到出租车。此外,每一次我都要把节日期间、节日后的活动安排及相关的联系电话等,带回家,以备领导查询,也担心假期过长,误了事情。
尤其是每年一度的规模近千人的市政协大会,秘书处作为组织、协调整个会议的中心,许多会前、会中的会务工作更是任重而繁忙,并且方方面面不容出现差错和纰漏。
积多年工作经验,我体会作为秘书处,在政协全体大会开幕之前,接受检验的具体工作有三,虽然看起来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但做起来却是很繁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全会的顺利召开。
其一,大会邀请的主席台上的领导,七十余人,要逐一落实,必须准确无误,主席台上不容许出现空缺的席位。同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有的领导因事临时有了变动;还有的领导觉得开幕式没有参加,到了闭幕式时不请自来,已经排好的主席台座图就要重新变动,而且这样的事情,往往就出现在开会前的几分钟内,情况非常紧急。如果有备好的座签,还好些,如果没有,那种局面就可想而知了。那种紧张,真是令人血压升高、心速过快了。
其二,为了方便与会人员,能够在报到领取文件袋的同时,快捷地知道自己所住的房间,我们把每人的住房号填写在文件袋上。别看这一小小的举动,却要花费我们很大的心血,付出很大的努力。文件袋上的名字和文件袋里的委员证、列席证要一致起来,住房号,不容许搞错,如果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那是最大的失误。
其三,每年政协全会有近千人规模,其中,政协委员五百五十人左右,最多时有五百八十多人;列席人员一百五十人(包括主驻会和列席开幕式的);邀请领导七十余人;工作人员二百余人。
不同的身份人员,须发不同的通知,有的人多重身份,一个信封里需要装几个通知,如:新委员通知书、政协全会通知、党员大会通知等,不容许搞错。
另外,要使近千人在两小时之内集中报道、领取文件袋,井然有序地参加会议,会议的通知必须是十分周详、严密、清晰的。虽然看上去只是发个通知,但实际上操做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它直接关系到大会能否圆满顺利地进行。
记得有一次政协大会,为了赶时间,要求元旦后,上班时必须把大会所有通知发下去。为了及时、准确地完成这一任务,元旦前一天下班时,我把《委员名册》、列席人员名单、党员名单、新委员通知书、邀请领导名单,各种通知及信封、打号机等,整整装了一大兜子,带回了家。在丈夫的帮助下,利用两天假日,完成了发通知的任务,新年过后一上班就及时地全部发出去了。
秘书处的工作是辛苦的,看家望门、没名没利。不比其他部门,很少有出去学习、考察的机会。但迎来送往的工作却很频繁。没有白天、黑夜,也不分节假休息日,随来随接,随走随送。安排客人的食宿,安排领导会见、宴请、介绍情况,陪同客人参观、游览……紧张时,全处留一人值班,其余全部出动。
有时安排机关内领导外出开会、学习、考察的迎来送往。出现过人为的误会,但又无法解释,只有忍在心中。
记得,一次欢送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赴京参加全国“两会”,政协孙主席是全国政协委员。送站的时候,因为有别的事情,我没有参加。所以在简短的欢送会上宣布的返沈时间和车次,我自然是不清楚的,送站的人回来也没有交代。
结果,在“两会”人员返沈接站的时候,政协没人接站,落了空。这件事情在主席会上提出了质疑。我无法解释,只有承认我是处长,主动沟通不够。实际上我也想过,只不过是晚了一步,等我要与政府办公厅沟通的时候,人已经回来了。
为期八年的处长岗位,使我深受锻炼,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困难和挫折磨练了我,使我逐渐走向成熟,增长了才干,增强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是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的尝试,人生也因有了这种尝试才会感到精彩。
当然,工作当中我也吃过不少苦头,尝尽了甜酸苦辣。有时工作中出现了漏洞,即使与己无关,但领导硬说你有责任,也不能当众顶撞,要给领导留面子,有人说这是修养;领导之间有了矛盾,硬是把你扯进去,那么你就成了矛盾冲突的牺牲品;秘书处堪称机关的第一大处,有人说是市政协的“中南海”,当然这里也是容易成为众人之矢的地方。
从一九七八年到二○○二年,我在秘书处一干就是二十五年,我的敬业态度和工作能力,不仅在政协机关有目共睹,就是在统战部、党派,以至一些市直单位也是众所周知。但由于没有背景,不懂得关系的重要,仍沉迹下僚。直到退休后,许多热心的同志们还在为我惋惜,为我鸣不平。我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理解和关怀。
我从十七岁参加工作到五十五岁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三十九年来虽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我始终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工作。忙碌了一辈子,经历了那多的事情,我才晓得,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把控的,职务的升迁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工作上的努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讨官、要官,对我来说无论如何是张不开那个口的。
当然,我仍非常感激当时主管秘书处工作的政协办公厅张绪进主任,关键时刻为我主持公道。并在主席会上表示,“这样肯干的人不用,我的办公厅主任也不干了。”每每想起这样的话语,都让我感动万分。如此正直的人,在当下的机关里实属少见了。
到了退休我才明白,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群众自有公论。但能获得与自己的表现和能力相称的职位,只有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关系。那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社会流行语,道出了现今官场上的一种无奈地真实。现今的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越来越复杂。
曾几何时,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表现为遭遇困难时的帮扶,绝望无助时的支持,也是开心欢乐时的分享。
如今,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跑官、要官、买官盛行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却罩上了一层利益交换的色彩。
我希望每一个拼搏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成就。
在生命的旅途中,人的一生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无论我们怎样留恋那美好的年华,都无法挽留那片刻转瞬而逝的光阴,岁月的流转悄无声息地留下了我们模糊的脚印,也留下了一串串无奈、遗憾和叹息。
生活让我渐渐地懂得,人生在许多时候需要的不是顾影自怜,更不是向别人乞求什么,需要的是独自面对和担当的勇气与信心。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走出困苦之途,书写自己的人生辉煌。懂得了人要有自信。自信是希望,自信是力量,拥有自信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能让生命在挫折和困顿中愈加精彩。同时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能变得豁达,才会有如意快乐的感觉。要学会放弃,学会忘却。在很多时候,忘记要比牢记快乐的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我们手中的日子啊,却如江河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六十多年的光阴已从我身边悄悄地溜过,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时间的大海里。回想走过的十二年自学之路、十二年老科协之路,还有一年多日夜辛劳的写作之路,我为自己没有虚度时光而做出的努力感到欣慰。
旧的时光走了,新的时光来了,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向前。往事的回忆,勾起我对流逝年华的回味,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