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付出终有回报

付出终有回报

时间:2023-1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递是邮政服务的终点,也是邮政业务的起点。他还自己设计并印制了上千份“邮政用户服务联系卡”,投递报刊时顺便送到客户手里。这样一来,用户通过这张“联系卡”随时都能联系到他,找他订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流转额逐年增加,收入也大大提高了。为了打消客户担心不能按时收到报刊的顾虑,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承诺直投到户。

10年前,32岁的他已经在这个城市当了9年的投递员。当时一般投递员的月收入也就是4、500块钱,好多投递员干上一年半载就不干了,而他,干了一年又一年。白天,他卖力地蹬着自行车在街上穿行,“两头沉”的邮袋里塞满了信件、报纸和杂志,后座上时常还夹着厚厚的一摞。晚上,来来回回一天下来,他的腿都是软的,还要去学校接孩子,前边带一个,后边驮一个。

投递工作是紧张的,这使他很难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因此,他戒掉烟、不玩牌、不喝酒,当起了“三好”父亲,每天,再累再苦,一回到家,他就把给儿子讲故事、陪女儿写作业,当成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休闲时光来享受。最初,家里没有电视,每天晚饭后,妻收拾碗筷,他陪女儿写作业,儿子在旁边玩,成了一家人单调却温馨的固定节目。白天,他是街道上那个走街串巷,驮一自行车报刊要送的邮差,晚上,他是一个手拿课本,与孩子一起背课文的学生。至今,女儿初中课本上那首《木兰诗》他仍背得滚瓜烂熟。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养成了勤学上进的好习惯。儿子在同龄孩子还在疯跑着玩儿时,已经识好多字了,女儿所在的学校,每次召开家长会,老师都会邀请他上台向大家讲述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站在讲台上,他百感交集……作为一名社会地位不高的投递员,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很骄傲,也很自豪。

十年寒来暑往,今年夏天,18岁的女儿以近600分的优异成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西北大学,也圆了他的大学梦。

那时候,妻子所在的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家庭负担越来越重。2003年初,在他的劝说下,妻子也踏进邮局,当了一名信函分拣员。就这样,夫妻俩成了邮局的“双职工”,虽然俩人加起来的收入也不过1000多元,物质生活虽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他精神上享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投递是邮政服务的终点,也是邮政业务的起点。每年从9月中旬开始,他就开始张罗着发展报刊私订客户。每投递一家客户,他都会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介绍、推荐适合他们的报刊,遇到年老客户,他会帮助老人拖拖地、聊聊天。他还自己设计并印制了上千份“邮政用户服务联系卡”,投递报刊时顺便送到客户手里。这样一来,用户通过这张“联系卡”随时都能联系到他,找他订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流转额逐年增加,收入也大大提高了。2005年春天,他在市区购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家人终于结束了租房住的日子。

从那以后,他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工作。随着投递体制改革,他被安排负责投递政府机关多、人流量大的城市17段。此时,17段上两幢有着60多户住户的家属院,订报刊的住户却只有4户,诸如此类的家属院还有好多个,如何扭转局面,发展订户,成了他面临的当务之急。为了打消客户担心不能按时收到报刊的顾虑,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承诺直投到户。后来的日子里,他把本该送到单位收发室的离退休老干部的报刊也改投到家。有一段时间,学习和保健类热门报刊丢失现象不断发生,他就把热门报刊登记造册,将报刊当挂号邮件投递,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报刊丢失现象的发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到2007年,他的快乐投递和真情服务已经开花结果: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生一次投递差错,那两栋当初只有4户订户的住宅楼现有订户近20户,他个人每年的报刊流转额也达到了40多万元,在单位名列前茅。

他是我的同事毋光明。十年前,他是咸阳市邮政局的一名劳务工投递员,如今已从一名劳务工投递员成长为全市十大优秀员工,又从劳务工成功晋升为聘用工,快乐投递让他充满魅力……

(原载于2008年12月18日《陕西邮政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