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亦称公教,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同时以意大利罗马市西北角梵蒂冈高地为中心建立的罗马教廷,统治和管理世界天主教,故而又称罗马公教,有时也称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的新教(中国习称基督教),并列为基督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之一。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将所崇信的神——“上帝”译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为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久之被世人所认同。
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久远,并几经沉浮、中断,最终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大秦国(古时中国泛指罗马帝国)聂斯托利派主教阿罗本到达长安(今西安市)布道,受到唐太宗优渥礼遇,并安排在皇帝藏书楼翻译《圣经》,不时于内室垂询问道。贞观十二年(635),唐太宗诏准传播景教(亦称波斯教),由朝廷资助在长安义宁坊建造一座波斯寺(后易名大秦寺)。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承袭先皇宗教政策,更加放宽对景教的传播范围,令“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致使景教在当时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尊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保持景教“大忌嘈”地位。武则天称帝后,竭力倡佛,排斥其他宗教,景教受到严重打击和压制。特别是唐武宗李炎即位(841)后,听信道士赵归真(?—846)、刘玄靖等人“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的蛊惑宣传和受当时社会谣传“黑衣(僧人)继十八子(李字)为天子”的影响,采取极端的“兴道灭佛”政策,于会昌五年(845)下令大拆佛寺,没收财产,焚烧经书,捣毁佛像。在这次废佛事件中,景教亦颇受殃及,并以“邪法不可独存”而受重创,使其绝迹中原。唐宣宗李忱执政期间(847—859),重新恢复了太宗、高宗时对待各宗教的宽容政策,尤其对景教殊为重视,他令众兄弟于景教寺设神坛,积极复葺景教寺建筑。此外,宣宗曾召集景教教士在兴庆宫做礼拜,宣讲经文,“修功德”。其后肃宗、代宗时期,亦对景教抱有好感,并加以支持和保护。然而,由于唐武宗执政期间,对景教打击惨重,从唐末至五代、北宋之间,景教在中原地区一直处于低迷、绝灭状态,只在西北边陲地带有所活动。
13、14世纪时,中国北方蒙古民族日益强大,建立了元王朝,当时其势力已扩展到西亚和欧洲,随之景教再度进入中原,并迅速向南北各地蔓延发展。史料记述,在元定宗元年(1246)、元宪宗三年(1253)时,罗马教廷、法国国王就分别派遣方济格会士柏郎嘉宾、鲁不鲁乞到蒙古和林聘问,兼之传播天主教。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景教于大都(今北京)设置主教座,并相继在泉州、杭州、扬州、昆明、甘肃等地建立景教寺。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意大利方济格会会士约翰·孟高维诺以罗马教廷使节身份来华,获准在大都设教堂传教,信奉者大多数为蒙古人、阿兰人和色目人。蒙古语统称来自波斯的景教徒和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徒为“也里可温”,意为福缘之人。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十一年(1307),罗马教廷正式下谕,委任约翰·孟高维诺为汗八里(今北京)总主教,并继续派方济格会士来华开展教务活动。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于皇庆二年(1313)在福建泉州设置教区。当时,天主教在今内蒙古五原、新疆伊犁、江办扬州和浙江杭州等地均有传教活动,时有信徒约达6万。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天主教已在金、元之际,传至松嫩平原的洮儿河一带蒙古族聚居区,而且被考古工作者在洮南市附近元古城遗址中挖掘出土的金属“十字架”所佐证。元政权灭亡后,天主教在中国又一次几近绝迹。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1582),罗马天主教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来华,试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媒体,主张把中国人崇尚的孔孟之道及敬祖思想同天主教教义相融合作为传教方针。他宣称中国古书上的“天”或“上帝”即是西方人崇奉的“天主”,故著就《天学实义》或译称《天主实义》一书,得到当朝士大夫徐光启、李芝藻、杨廷筠等一些人的赞赏,接受了天主教教义,并洗礼入教。利氏的传教方针,为天主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基础。迄明末,耶稣会中国传教区已在两京、八行省建立了13处传教会(所),约有信徒15万人,并出现了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
清初,罗马教廷继续秉承利玛窦的传教方针,委派汤若望、南怀仁、徐日昕等耶稣会士,一方面在清廷供职,一方面借助宫廷势力,传播发展天主教。明清之际,特别是后金时期,随着罗马天主教在中国由南向北滚动发展的洪流,已有为数不少的天主教信奉者,甚至是神职人员流入东北边陲长白山地域的“广阔土地上”,从事传播天主教教义,发展教徒活动。清史载,清圣祖玄烨彻底平定“三藩”之乱后,鉴于国内形势安定,把注意力转向沙俄不断侵扰的东北。遂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十五日开始东巡。随行的工部左侍郎、比利时人南怀仁撰写了《鞑靼旅行记》一书,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他说:“我在行程所到的各地,如辽东的主城位于边疆的沈阳及吉林,又如可以说是人类居住世界的边端乌拉,这样边陲的广阔土地上,会见了几位基督教徒,听取他们的忏悔,又为他们所传布的教徒们洗礼。如果没有这次机会,这些人是无法明了拯救灵魂的神圣方法”,“在这些基督教徒中有两个人已获得学士学位,还有一人在很久以前已经取得了牧师(指天主教神甫)许可证。他们居住在辽东名城开原城内。我在这个城市,只能离开队伍半日,必须继续前进,不能再多逗留”。然而,在清前叶和中叶由于西方信仰文化与中国传统信仰文化的严重冲撞,清廷为了防止西方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采取了严禁“洋教”的政策,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非法传教。为此,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和清仁宗嘉庆十年(1805)严厉惩处了皇族苏奴及其曾孙图钦、图敏兄弟信奉天主教事件,严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势力,遏制了其发展势头,尤其是延缓了天主教向“封禁”之地长白山地域的传播速度。
第一次(1840年6月)和第二次(1856年12月)鸦片战争,中国成了战败国,在大炮、军舰的威胁下,清政府同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会充当侵略工具,从而获得了在中国的自由传教权,纷纷派遣传教士来华,参加大瓜分的浪潮,建立自己的传教势力范围,使天主教在中国各地获得了空前发展。据资料记载,到了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二年(1873),天主教在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境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渐次建立起吉林、延吉、四平三个完整教区组织和抚顺、沈阳、齐齐哈尔三个教区组织的部分堂口、分辖于法国巴黎、加拿大甘贝克、德国圣笛欧本笃、美国圣马利诺、瑞士白冷等外方传教会。根据建国初期调查,从六个教区建立时起,至1945年止,吉林省共有教堂62座,中外籍神修人员450多人,信教群众近7万。六个教区的简要情况是:
一、沈阳教区
东北沦陷时称奉天教区,为宗座代牧区。清道光十八年(1838),从北京教区独立出来。主教为法国人纪隆。谓“满洲天主教各教区中成立最早的一个教区”,隶属法国“巴黎外方传教区”。主教府及总务处机关设在沈阳市小南街天主堂。教区辖域为奉天省(今辽宁省)奉天市(今沈阳市)、沈阳县、辽阳县(今辽阳市)、辽中县、海城县、营口市、盖平县(今海城市)、复县、新民县、铁岭县(今铁岭市)、开原县、西丰县、西安县(今辽源市)、东丰县;锦州省(今锦州市)黑山县、北镇县、磐山县、台安县。时全教区拥有教会堂34座、教会公所205处;司铎(神甫)58名,其中外籍31名、中国籍27名;修女140名,其中外籍34名,中国籍106名;教徒30043人。
二、吉林教区
原属奉天教区,光绪二十四年(1898)独立为代牧区,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经理传教。主教府及总务处机关设在原吉林市小东门里天主堂(今吉林市江沿天主堂),时主教为法国人兰绿叶。东北沦陷后,罗马教廷承认所谓“满洲帝国”,建立“外交关系”,委任意大利人奥吉斯特·盖佩斯,中名高德惠为主教、教廷驻伪满代表部代表;财政经理沙睛浦兼任罗马教廷驻伪满代表部参事。吉林教区主教府、总务处机关改设于长春市东西道街天主堂。当时,吉林教区范围很大,覆盖伪吉林省的新京特别市(今长春市)、长春县、吉林市、永吉县、桦甸县、磐石县、伊通县(今改满族自治县)、双阳县(今改长春市双阳区)、九台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农安县、德惠县、榆树县、舒兰县、郭尔罗斯前旗(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宾江省的哈尔滨特别市、阿城县(今阿城区)、宾县、五常县、延寿县、巴彦县、珠河县、苇河县、双城县、呼兰县、兰西县、木兰县;三江省的通河县、汤源县、凤山县;北安省的绥化县、庆城县、望奎县、铁骊县、海伦县、绥楞县、东兴县;通化省的蒙江县(今靖宇县)等41个市、县,拥有教会堂口37座、公所62处;司铎(神甫)69人,其中外籍36人,中国籍33人;修女60人,其中外籍24人,中国籍36人;教徒31700多人。
三、延吉教区
民国九年(1920),延吉道、依兰道内的天主教会由吉林教区划出,归属朝鲜元山教区;民国十七年(1928)7月19日,又从元山教区分出,成立延吉宗座监牧区,为天主教传教地区最低一级的教务行政区域,由罗马教皇委任宗座监牧区管辖,委德国圣欧笛勒本笃会士传教。1937年4月13日,改升为延吉宗座代牧区,主教府、总务处机关设在原延吉市天主教堂。最后一任主教谢尔德·布瑞赫,中文名白化东;财政经理贝杰根。管辖伪间岛省的延吉县、汪清县、珲春县、和龙县;吉林省的敦化县、额穆县(今蛟河市);牡丹江省的宁安县、东宁县等8个县。拥有教会堂54座、公所154处;司铎(神甫)29人,其中德籍18人,朝鲜族11人;修女26人,其中德籍18人,朝鲜族8人;教徒12844人;教会办小学21所,在校学生4324人,其中男生2624人,女生1718人。
四、四平教区
民国十四年(1925)8月2日,罗马教宗谕令从原奉天教区、热河教区划分部分疆域,合并建立四平街代牧教区,委加拿大甘贝克外方传教会司铎传教。主教府、总务机关设在四平市天主教堂,时任主教路·莱皮埃尔,中文名石俊生;财政经理雷众闻。教区疆域有伪奉天省的四平市、梨树县、昌图县、法库县、康平县、辽源县(今辽源市)、双山县(今双辽市);吉林省的怀德县(今公主岭市);龙江省的礼泉县、瞻榆县、开通县、洮南县、洮安县、安广县、镇东县(镇赉县);锦州省的彰武县;兴安南分省的通辽市等17个市(县)。全代牧区有教会堂口14座,公所34处;司铎(神甫)51人,其中外籍41人,中国籍10人;时有外籍修女17人;教徒14229人;施医院7所、养老院11所、小学校5所、国民高等男校1所。
五、齐齐哈尔教区
原属吉林教区一部分。民国十七年(1928)7月19日独立为监牧区。罗马教宗委瑞士白冷外方传教会经理传教权。主教府和总务处机关设在齐齐哈尔市天主堂。1938年时,主教为保罗·赫金特伯勒,中文名胡干普。财政经理博斯特。教区疆域包括伪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景兴县、富裕县、讷河县、林甸县、泰康县、泰来县、大赉县(今吉林省大安市);伪滨江省的安达县、青冈县、肇东县、肇源县;伪北安省的嫩江县、德都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明水县、依安县、通北县、北安县;伪黑河省的瑷珲县、漠河县、鸥浦县、呼玛县、奇克县、逊河县、乌云县、佛山县;伪三江省的萝北县、绥滨县及伪兴安省的北、东、南三个分省的广大地域。拥有教会堂22座、公会所72处;司铎(神甫)43名,其中外籍41名、中国籍1名;外籍修女23名,教徒23046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