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三大基督教组织

东北三大基督教组织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督教,是指中国新教的习称,以区别于天主教。然而,英爱尔兰长老会早在中华基督教会总部成立之前,就传入处于长白山地域腹部的吉林省。此时,中华基督教会已有18处,教牧人员16人,教徒2835人。
基督教_中国长白山文化

第二节 基督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也是国际上对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总称。基督教,是指中国新教的习称,以区别于天主教。

新教产生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泛指当时从天主教中脱离出来而形成的各个宗派,以及后来又从这一宗派中不断分化、派生出的众多宗派。所以,又把这些宗派译称为抗罗宗、更正宗。进入18、19世纪以后,新教伴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兴起传教运动,各宗派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向国外布道的差会组织,开始向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非洲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传教。一些传教士借传教之名,积极充当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和谋士,把新教的“世界主义”作为殖民统治和破坏民族独立运动的思想武器,发动“无声”的侵略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嘉庆十二年(1807),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传道士到中国广州。道光十年(1830),美国新教传教士也开始进入中国。但因清政府采取“禁止洋教”政策,其传教活动受阻,至道光二十年(1840)在华传数有20人,代表四个差会,发展信徒不足百人。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教同天主教一样获得了在中国内地的传教特权,来华传教士与日俱增,光绪十五年(1889),新教各派传教士在华已有1296人,代表41个差会,传教范围除西藏外,已遍及全国主要省份(包括东北三省)。资料记载,解放前处于长白山地区的吉林省境内有中华基督教会、基督教坎拿大长老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基督教信义会、中华浸信会、中国神召会、基督徒聚会处(小群会)、真耶稣教会、耶稣家庭、基督教撒冷会及朝鲜基督教长老会、基督教朝鲜监理会等15个教派和吉林基督教青年会、中华救世军等两个跨教派基督教团体;有完整的不完的教区组织14个,拥有教会370处,中外籍教牧人员431人,教徒达3.2万人。覆盖整个长白山地域,得到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群众的崇信。上述这些基督教新教派组织,历史上均受控于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丹麦、芬兰等国传教差会,属典型的殖民地体制的教会组织。

一、汉族信仰的宗派

(一)中华基督教会

习称中国基督教长老会。系由英、美、加、澳、新等国传教差会在中国设立的相近宗派教会组成的联合性质的教会。始创于民国十六年(1927),总部设在北京。当时,在组织形式上虽然共同采用“长老制”,但其实质仍各自接受原属国差会在政治上的摆布,经济上的支持,人事上的控制。然而,英爱尔兰长老会早在中华基督教会总部成立之前,就传入处于长白山地域腹部的吉林省。同治七年(1868),英爱尔兰长老会传道士韦廉臣首至吉林城(今吉林市)售书(《圣经》)布道,并相继在长春、吉林、榆树、海龙等地创办教会。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英长老会在东北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教会组织日益增多,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辽东、辽西、吉林三个中会。民国二十年(1931),又根据北京总部的决定,将东北三个中会重新划分为营锦、辽沈、新北、开法、兴海、吉延、长榆、呼阿等8个中会,下设18个教区,至此在吉林省境内已拥有吉林、长春、榆树、海龙等4个完整教区和兴京、铁开等3个不完整教区,教会82座,信徒4000多名。吉林教区有大德胜街、河南街、重庆路、烟筒山、天岗、岔路河、桦皮厂、桦甸、横道河、八道岭、珲春、延吉、龙井、铜佛寺、朝阳川、头道沟、平安村、六道沟、敦化、额穆等20座教会,1300多教徒;长春教区有长春、农安、朱城子、伊通大孤山、小孤山、赫尔苏、火石岭子、二道河子、宋家洼子、夹信子等11座教会,900多名教徒;榆树教区有榆树、山河屯、舒兰、朝阳村、龙头山、白旗屯、凤凰顶子、三岔河、兰彩桥、小山子、大新立屯、弓棚子、石头城、闵家屯、下洼子、土桥子、十八号、小城子、黑林子、泗河城、水曲柳岗、向阳山、冲河、罗圈沟等25座教会,800多名教徒;海龙教区有海龙、山城镇、朝阳镇、保安镇、辉南、三源浦、孤山镇、圣水河、柳河、太平河、磐石镇、大炕、呼兰村、吉昌镇、烟筒山等15座教会,教徒500多名;兴京教区有通化、集安等2座教会,教徒100多名;法库教区有辽源、东丰等2座教会,教徒100多名;铁开教区有四平、梨树、榆树台、喇嘛甸子、小城子、十家堡等6座教会,教徒300多名。后由于受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斗争的影响,以上教区的大部分教会自行瓦解,至“文化大革命”前仅有长春西五马路、二道河子、宋家洼子、吉林、通化、延吉、永吉县桦皮厂、敦化、磐石、农安等10处教堂公开活动,教牧人员11名,教徒1703名。1957年3月,经请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同意,将上述10处会同原四平坎拿大差会的8处公开活动教会联合起来,成立“吉林区会”。区会办事机构设在长春西五马路教会。会长李芳园、副会长谢玉书。此时,中华基督教会已有18处,教牧人员16人,教徒2835人。

(二)基督教坎拿大长老会

原系独立于英爱尔兰长老会之外的加拿大差会长老派教会传教区。民国十六年(1927),加拿大传教士古约翰·瑞阿克来四平街(今四平市)布道,发展教徒,并创立四平教会。1936年12月1日,成立“满洲基督教联合会”,“四平坎拿大长老会”与“中华基督教会”合并,改称“满洲基督教长老会”,同时建立“满洲基督教长老会平齐教区”。至解放前夕,全教区有教会近60所,教牧人员60多人,教徒3000多人。全国解放后,一部分教会所在地划归辽宁、内蒙古、黑龙江辖治,其余大部分教会在土改中自行瓦解,停止活动。时只有四平、公主岭、范家屯、白城、洮南、石岭镇等七八处较大教会,教牧人员十余人,教徒100多人。

(三)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

简称“安息日会”,为基督教新教主要派别之一,是“基督复临派”和“安息日派”的综合性派别,由设在美国的“全球总会”领导。以宣传基督死后再次复活降临人间为指导思想,主张遵守《旧约圣经》规定的“第七日”(指星期六)为“安息日”而得名。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1916年传入中国,长春、吉林、九台、公主岭、农安、伊通靠山镇、蛟河、龙井、延吉、和龙头道沟、老头沟、图们、朝阳川等地建立13处教会。1932年成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并在东北设立奉天(今沈阳市)、吉林、滨江、“间岛”(间岛是韩国人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领土的单方面称呼,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伪满洲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立间岛省。间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现隶属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江等五大布道区,后又改成中满、西满、南满、北满等四个区会。解放后,只剩吉林、长春、公主岭、伊通靠山等四处公开活动教会,有教牧人员4人,教徒234人。

(四)中华基督教信义会

基督教新教“路德宗”派别之一。遵信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教义,得名“信义会”。辖属于丹麦传教差会,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东北信义会始创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时丹麦基督教路德宗派遣宣教士柏卫于旅顺设堂传道,并不断派人到各地立堂,渐及东北各地。民国十二年(1923)改“路德宗”为“信义会”。民国十六年(1927)建立中华基督教信义会东北区会,下设15个分区会。东北沦陷后,于1935年改称“满洲基督教信义会”。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复称“中华基督教信义会”。该会于1923年传入吉林省,首先在长春市建立教堂,并陆续发展到德惠、九台、扶余、大赉、临江、集安、抚松、长白等地。随即设立长春、扶余、临江等三个区会。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境内仅剩长春、临江两个公开活动教会,教牧人员三人,教徒496人。1957年5月,中华基督教信义会东北区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决定将原东北15个分区合并为4个,吉林省境内的3个分区会合并为一个吉林分区会。不久,信义会停止活动,教徒分别加入各地联合教会过宗教生活。

(五)中华浸信会

基督教新教“浸礼宗”教派之一。该宗从英国传入美国后,其在南方各州的教会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派传教士来中国开展布教活动;1935年,美南浸信会国外布道滦马丁、姜眉山任主任传道员,很快发展80多名教徒,为浸信会传入吉林省之始。据考,至解放前夕止,该教派只有长春市一处教堂,传道员2人,教徒379人。新中国成立后,自行停止活动。

(六)中国神召会

为基督教新教“五旬节派”之一。民国三年(1914),由各国传教差会在中国的五旬节派联合组建而成。民国十八年(1929)12月15日,美国传教士匡马丁来沈阳市一马路布道;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始建沈阳小西关福音堂,4年后新建大礼拜堂,并为“满洲西神召会总会”所在地,开始向东北各地辐射发展。资料记载显示,解放前吉林省有德惠、东丰、海龙、柳河、磐石等5处神召会教堂。1947年国民党占据沈阳期间,成立了东北神召会联合组织;1948年,在北京成立神召会全国总会,力图扩大发展。解放后,中国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西方传教士撤离中国,各地神召会自行停止活动,其教徒纷纷参加基督教联合教会过宗教生活。

(七)基督徒聚会处,简称“聚会处”“小群派”

民国十一年(1922)时,由王载、倪柝声(又名倪敬夫)等人创于福建省福州市。早期曾按《圣经·路加福音》记载,称“小群聚会”,民国十七年(1928)开始,基督徒聚会处全国性领导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海,指挥全国基督徒聚会处的活动。1933年,全国聚会处负责人之一的李常受来长春布道,翌年于西马路正式建立“长春基督徒聚会处”。1948年,国民党占领长春期间,倪柝声确定“长春基督徒聚会处”为东北地区中心教会,同时委任华天民、邢作新为东北聚会处负责人,至此基督徒聚会处在吉林省境内得到迅猛发展,于长春、吉林、四平、农安、德惠、怀德、蛟河、磐石、梨树、洮南等地建立起十余处教会,发展教徒2400多人。

(八)耶稣教会,原名“万国更正教耶稣真教会”

清末代皇帝溥仪宣统三年(1911),由基督教伦敦会教徒魏恩波于北京创建,始称“自立会”。主要强调信仰“唯一真神”,反对“三位一体”教义;受大水洗,即面向下全身浸水;说“方言”(灵言)、唱灵歌、跳灵舞,靠祷告、医病“赶鬼”治病,忌医服药。民国十三年(1924),魏以撒(魏恩波之子)、牛子音从北京来延吉市平安村、图们市等地立堂传教。之后,又陆续在长春、和龙、安图、榆树等地建立多处教会,教徒达数千人。1957年,魏以撒披着宗教外衣,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受到法律制裁。

(九)朝鲜族信仰的宗派

1.朝鲜基督教长老会

同属中国基督教“长老宗”派别,昔日在朝鲜族信徒中习称“长老会”,朝鲜族基督教各派别中影响最大、教徒最多的一派。信奉加尔文主义,主张教会采用“长老制”。据文献记载,朝鲜基督教长老会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朝鲜基督教长老会教徒迁入延边而传入。关于朝鲜基督教长老会传入延边的具体时间,史料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说光绪二十八年(1902)。但是,史实记载最多的是1900年,朝鲜人金振谨、韩敬熙等从朝鲜进入延边,积极传播长老会教义思想。逾2年,加拿大长老会宣教士具礼善、助师洪淳国开始在延边宣教,尔后又有安顺永、李相禹等接踵而至,在龙井一带开展大规模宣教活动。光绪二十七年(1901),具礼善、洪淳国首建龙井基督教长老会教堂。同年,安顺永假汉族基督徒单金的帮助,又在和龙杨木顶子、广济岩各建一所教堂。在这以后的30多年中,朝鲜基督教长老会的传教活动异常活跃,在吉林省境内形成南北夹攻、东西并进形势,发展极其迅速。到1940年时,朝鲜基督教长老会已设立东满、奉天(沈阳)、南满、北满、营口等5个老会组织和安东(今丹东市)地方义山“长老会管辖区”,建立教会300多处,其中150多处分布在延边地区;70多处分布在吉林、通化、四平、长春、白城等地区;剩下的二十几处则分布于辽宁、黑龙江省朝鲜族聚居地区。是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反动政权为进一步控制和利用宗教,积极统一朝鲜基督教各教派的活动,成立“满洲朝鲜基督教联盟”,迫使朝鲜基督教长老会加盟该组织;翌年11月,又强制实行朝鲜基督教各宗派合并,建立“满洲朝鲜基督教会”,于龙井设立“东满总会”,达到了全面控制和利用朝鲜基督教会的目的。

2.基督教朝鲜监理会

原称“监理公会”,为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派别之一。其教理、教义同其他宗派近似,主要特点是热心传教,尊重灵魂的理念,认为教会是为传教而进行联络的组织。因此,在组织制度上,由各教会和教职人员共同选举总负责人,再由总负责人任命各教会的牧师,在指定的传教区域内传教,由“年会”指导宗教活动。监理教会经朝鲜传入延边地区。史料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美国监理会朝鲜人宣教士李和春同读书人李应铉、成柱益等一同来延边,开始在龙井一带传播监理教。不久,便与汉族基督徒单金取得联系,使其传教活动在延边各地得以顺利开展。其后,又在反日志士朴茂林支持下,于龙井村及其附近地区建立9所教会,信徒达500多人。1908年8月,李和春等根据长老教派、监理教派的传教区域协定,将延边监理教会移交给长老教会,返回朝鲜。民国九年(1920)五月,在美南监理会宣教部支持下,重新派宣教人员返回延边传播监理教义,并伴以发展教育手段,吸引群众参加监理教会。先后建立了东明、北一、永昌学校和三光幼儿园。同时,在龙井村建立每日圣经学院,广泛吸引公立、私立学校学生在课余时间来此学习《圣经》。到了民国十四年(1925),南监理教会又在局子街(今延吉市)、瓮声砬子、龙井、头道沟、珲春、百草沟、石岘、敬信、大肚川等地建立了教会。

据1940年时的不完全统计,朝鲜基督教监理已在吉林省境内创立教会32所,其中27所在延边地区,5所在长春、吉林、四平地区;有男女布道员27人,教徒3664人。1940年5月,朝鲜基督教监理会被日寇强行合并到“满洲朝鲜基督教会”。

3.朝鲜耶稣教东洋宣教会圣洁会

简称“朝鲜圣洁会”,属基督教新教“五旬节派”之一。1907年,美国东洋宣教会在韩国汉城(首尔)建立“东洋宣教会福音传道馆”,1921年更名“圣洁会”。1924年,朝鲜忠清南道圭岩教会教徒朴基来、庆州教会教徒朴章焕移住龙井村和图们,开始圣洁会的布教活动。其后,龙井村的韩致国在阅读圣洁会办的杂志《活泉》过程中,接受影响,并领洗加入圣洁会,他要求“朝鲜圣洁会年会”派遣牧师,随委任崔成茂牧师为“视察员”,详细调查了龙井一带圣洁会活动情况。1925年3月,李元根传道士来龙井建立教会。不久,女传道士金庚洽、朴鲁姬,于同年5月,购买9间草房作传道士住宅;8月新盖瓦房数间作教堂,继续扩展教势,发展教徒,建立了富兴传道馆。接着“朝鲜圣洁会年会”,又先后派遣金仁石、金学善、李祯源、朴文益等牧师来延边,以龙井教会为中心开展传教活动,相继建立了天宝山支会、明月沟教会、朝阳川教会、延吉教会、图们教会。1937年4月1日,奉天(沈阳)日本总领事馆批准圣洁会《关于正式布教的申请》。随在沈阳圣洁会内设立宣教本部,并建立东满和北满两个教区。东满传教区辖龙井、图们、明月沟、朝阳川、牡丹江、延吉等教会,巡回牧师为李祯源,教徒370名。1940年,圣洁会各教会被强制合并到“满洲朝鲜基督教会”。

4.朝鲜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

简称“朝鲜复临安息日会”,与“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属同一派别,为“基督复临派”与“安息日派”的综合性派别,统归美“全球总会”管辖。1914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传教士白德逊到奉天(沈阳)布道,并创建教会。第二年教势得到发展,又在长春建堂传教。资料记载,1917年安息日会以朝鲜族为对象,开始在延边传教,相继于老头沟、头道沟、龙井、三道沟、南沟、裕庶村建立教会。1939年1月,为了适应发展形势,建立“朝鲜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间岛分会”,统辖和指导延吉、龙井、朝阳川、南沟、裕庶村、三道沟、头道沟等7处教会的传教事宜,时有传教士12人,教徒530多名。1940年5月,朝鲜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被日伪所迫加入“满洲基督教联盟”。但只是形式上加入而已,实际上仍受控于美国“全球总会”。

5.朝鲜基督教东亚基督队

原名“东亚基督教”,属基督教新教“长老宗”派别之一。信奉加尔文主义,承认《圣经》权威;主张“政权”同化“教权”之内,教会实行“长老制”,否定“主教制”;以“洗礼”和“圣餐”为主要宗教仪式,然而仪式是象征性的,与“救灵”无关。东亚基督队前身名为“大韩基督教”,由加拿大传教士卞为益创于韩国忠清南道江景。其后迫于日寇忌讳“大韩”一词,致以分裂为“圣理教会”和“东亚基督教会”两派。“东亚基督教会”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后传入延边地区。一些文献记述,当时有韩泰永等4人开始在“间岛”大马鹿沟(今汪清县境)一带布教,于民国元年(1912)建立“间岛教会”。民国十二年(1923),东亚基督教为独树一帜,区别于其他教派,将“教”字改为“队”字,故名“东亚基督队”。遂根据教势发展需要,设立北满、南满两个教区,崔承业任总监。北满教区辖吉林、延吉、珲春、汪清、和龙等地基督队;南满教区辖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梅河口、额穆(今蛟河市)、磐石、鞍山(今辽宁鞍山市)等地基督队。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基督队抛弃抗日旗帜,教势急转直下,日趋衰败。1936年,东亚基督队总队长申劢均,根据伪满反动政权的规定,向日本领事馆(龙井)申请建立布教所。获准后,重整旗鼓,加强了传教活动力度,然而事与愿违,大势已去,无力挽回败局,到了1940年时,只剩1000多名教徒,濒于瓦解。同年,日寇怀疑“东亚基督队”含有“军队”之意,又迫其重新改为“东亚基督教”的旧称,合并到“满洲基督教联盟”。解放后,该基督教派完全停止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