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旅游正是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开发的良好载体与依托。所有这些原先几乎被遗忘和抛弃的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其他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文化资源。2006年,前郭县被中国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2008年,前郭县的马头琴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创造了2008把马头琴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马头琴这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在前郭县“突出民族文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_中国长白山文化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对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从产业的角度做出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1]。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

从旅游的经济属性来看,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开发活动,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其次,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旅游消费者通过购买旅游产品,刺激了旅游供应商的旅游产品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旅游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同时拓宽和拉长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产业链。在整个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地方居民在旅游业部门就业,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税收,商家在旅游贸易中获取利润,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便是试图通过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实现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思路。

从旅游的文化属性来看,现代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首先,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属于文化的范畴。这些人文旅游资源,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其次,文化是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出于寻求对异地景观、异质文化的憧憬和体验。据专家调查,美、英、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主要的动机之一。回归自然、追溯历史、体验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三大潮流。最后,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已经成为人们评价其好坏的标尺,因此不管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因此,旅游与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旅游是一种广义的特殊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深层表述。文化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是旅游开发与经营的灵魂。而旅游则是实现文化的教化与娱乐功能的良好载体与途径,是对优秀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弘扬。任何忽视文化理念的旅游开发都难以取得成功,甚至会误入歧途。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与理论研究者的判断也表明,旅游现象在其初期发展阶段往往以其显著的经济意义为人们所重视,在进入成熟与稳定发展阶段后,其文化的意义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中,要把握旅游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2]因此,发展旅游应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兴旅、以旅扬文。旅游资源开发要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努力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价值,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利益双赢。

二、旅游与文化互动作用

(一)旅游业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旅游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

大众旅游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大众传播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传统文化在没有与旅游融合之前,只是单纯的文化,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仅传播的范围比较狭小,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而且也不容易让广大群众接受。大众旅游兴起后,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宗教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其他一些文化资源,借助旅游这个平台,大规模地进入市场,通过实现经济价值而让其获得复苏和更大的发展。文化旅游发展将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的产业化,而且能够阐述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旅游在获得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传承了文明,提升了文化的价值,实现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双重效益。而旅游正是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开发的良好载体与依托。旅游可以通过音乐、歌舞、戏曲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将文化理念表现出来,实现文化的雅俗共赏。

2.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因此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如果没有旅游,无论是文化景点还是社会风情,都不会广泛被人们所了解。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都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旅游交流活动来实现。旅游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载体和形式。旅游者在接受不同的地域风光、名胜古迹、民间遗产、风俗习惯等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将具有本地本民族个性的文化特征注入其中,使这一地区的文化传播到另一地区,实现了文化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又使本地区文化发展摆脱了相对封闭的地域的限制,增加新的文化内涵。以宗教旅游为例,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和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参观宗教旅游,不仅可以增长其宗教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这里,旅游便建立起一座沟通各种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桥梁。

3.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是这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象征和载体。随着旅游的发展和接待外来旅游者的需要,当地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而重新得到发展;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重新得到维护和管理。所有这些原先几乎被遗忘和抛弃的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旅游的开展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其他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例如,云南濒临灭绝的东巴文化就因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而获得抢救、保护,现在已经表现出了勃勃生机。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自治县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积极充分的挖掘“郭尔罗斯”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等人文社会资源这个无形资产,将文化融入经济与社会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头琴事业得到了快速普及和推广。2006年,前郭县被中国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2008年,前郭县的马头琴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创造了2008把马头琴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马头琴这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在前郭县“突出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独特性与吸引力”的政策鼓舞下,被很好地继承而又有所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旅游的不当开发也容易导致民族文化的过度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等问题,因此,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1.异文化体验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从文化的维度来看,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融合为特征的文化交流活动,是消费文化与经营文化的统一。旅游活动的产生必须要具备三大条件、一是具有可自由支配收入;二是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三是旅游动机。其中旅游动机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往往是“探新求异”的需要,即为了增长知识和见识,了解异地的文化,旨在寻求一种“经历”、获得一种“体验”。根据学者的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是消遣和审美,仅仅限于感官刺激的旅游产品带给旅游者的是浅层次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文化透视的旅游审美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满足人的心灵需要,得到深层次的享受。如峨眉山将宗教文化、山水文化与建筑文化结合,使游人得到极大的旅游审美体验。同时,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两种地域文化的际遇与整合。享受“文化”和消费“文化”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2.文化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展的基础,人们在评价一个旅游景点的品位时,往往注重其文化内涵,因为文化使景点充满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相互区别的本质内容。游人花费大量财力、精力和时间外出旅游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求异地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单纯的自然山水景观同质性很高,并不能长久地吸引旅游者,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加入文化的内涵,才能显示出资源自身的独特性,吸引旅游者的光临。旅游资源要转化成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来实现,而旅游开发中许多方面要用文化来包装、升华,从而提高其品位,增强其吸引力。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即使是普通的山水景观,有了文化的附属也会变得多姿多彩,光艳照人。在长白山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都成为长白山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文化增加了长白山自然山水的魅力与神秘感,成为长白山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

3.文化是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市场经济时期,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动力和生存的物质保障,旅游企业也不例外。旅游企业依靠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而获利的,因此只有旅游产品卖出去,旅游企业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而旅游企业要想卖出自己的产品,进而达到赢利的目的,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要具有竞争力。而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是构成旅游产品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才能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毫不夸张地说,旅游产品的竞争最终是旅游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品质的竞争。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运用,因此,只有在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上多下功夫,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为了满足大众旅游者的需求,就要向旅游者提供独具内涵的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客观上需要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以文化性作为生产和销售旅游产品的指导原则。

4.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旅游者千里迢迢出游的目的主要出于审美和求知等精神需求,从本质上讲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那么,旅游行为本身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的观光旅游层次上,更是一种满足高层次的增知长智的需求。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即“点子工程”,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如果缺乏文化品位,就不可能吸引游客,也难具有生命力。只有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产品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形式,提高从业人员(如饭店服务员、导游等)的文化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可知,旅游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旅游为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文化是旅游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发文化资源,可以使旅游富有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