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霞客桂林游记

徐霞客桂林游记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如果问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桂林山水的形成,是由于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但是,多年后,人们才注意到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徐霞客在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桂林岩溶地貌并且指出它形成的原因,要比欧洲人早200多年。徐霞客分析认为,这里是石灰岩很纯的地区,桂林的山是因为水造成的。徐霞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岩溶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最早揭示桂林山水奥秘的杰出地质学家徐霞客_中国名人与广西

在当今中国,“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如果问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桂林山水的形成,是由于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据说国外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喀斯特地貌是南斯拉夫的一片高原,那里有与桂林一样的喀斯特地貌。而发现那里的喀斯特地貌的是欧洲人。但是,多年后,人们才注意到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徐霞客在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桂林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并且指出它形成的原因,要比欧洲人早200多年。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自幼立志遍游五岳,从22岁起到55岁逝世时止的34年中(1607—1640年),持续旅行考察16次,考察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16个省(区),并把考察到的实地情况和见解,以日记体裁写成一部《徐霞客游记》。这是我国最早的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的地理著作,它以优美的文字描述各地的自然景色、山川河流和风土人情,并试图探索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他最后一次“万里遐征”,是对西南岩溶地貌的考察(1636—1640年)。1637年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进入广西,在整整一年时间里,他游览了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和南丹等地,足迹遍及广西大部分地区,写下了《粤西游日记》。直到1638年三月底,他才从南丹县去贵州。

徐霞客画像

在《徐霞客游记》全书60多万字中,《粤西游日记》就达21万字之多,是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粤西游日记》不但全面、生动地描述了广西美丽独特的山水风光和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且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精华部分。

广西,尤其是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呈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的石灰岩山峰。如果从高空往下看,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千米,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比较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到处是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徐霞客是这样描写桂林山水的:“佛力司之南,山益开拓,内虽尚余石峰离立,而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北自桂林,南尽于此……”(《粤西游日记一》)

徐霞客当年在桂林时曾想登独秀峰一览桂林全景,但是由于独秀峰在靖江王府内,外人要登独秀峰就必须经后门进入。徐霞客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五月初四日第一次来到独秀峰下,与靖藩精舍的老和尚约定登独秀峰的时间。后来又分别于十日、十三日和二十九日(和老和尚约定的时间)三次来找老和尚。但老和尚都一味搪塞,不许入内。徐霞客先后四次到独秀峰下而不能登上独秀峰,不能不说是他在桂林的一大遗憾。

桂林山水风光为何如此独特?徐霞客分析认为,这里是石灰岩很纯的地区,桂林的山是因为水造成的。这里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首先是其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其次是雨水的风化剥蚀,地下水循环通畅。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地表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山峰。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又使之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徐霞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岩溶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在欧洲人中,最早对岩溶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左右。但是,他们都比徐霞客对岩溶地貌研究晚了一两百年。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珍贵的地理文献,又是优秀的游记文学作品。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奇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如他从桂林舟行到阳朔途中,对看到的峰林地貌,曾这样描述:桂林附近的峰林“诸峰分峙叠出,离立献奇……倒插水中,直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南三十里,则龙头山复铮铮骨立,而阳朔四周,又攒出碧莲玉笋世界矣”。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