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林徐霞客游记——中国地理科学史上的丰碑上林

上林徐霞客游记——中国地理科学史上的丰碑上林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林第一湾在纪念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之际,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徐霞客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霞客之旅,醉美上林。《徐霞客游记》为我们展示了明末上林历史的美丽画卷,不愧为我国地理科学史上的丰碑。徐霞客给上林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徐霞客的最后一次出游。如若徐霞客有知,也不枉那艰辛的上林行。
霞客之旅_徐霞客在上林

旷世行游 名扬四海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大龙湖一角

徐霞客生活的年代,是明朝封建专制王朝日趋没落,走向崩溃的时代,同时,又是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生力量正处于萌芽状态,要求蓬勃兴起的时代。徐霞客不仅没有依附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没有投身科举制度,走仕宦之途,反而以毕生精力,不怕艰难困苦,置生死于不顾,无私无畏,投入祖国大自然的考察,并在科学、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上林第一湾

在纪念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之际,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徐霞客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这是对徐霞客一生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

旷世行游,名扬四海。400年前的1613年,《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22岁开始出游,穷30之春秋,足迹踏遍全国16个省(区),完成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行游,写下了名扬四海的《徐霞客游记》。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徐霞客在广西游历一年,到过30多个县,行程1500多公里,深入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不仅对广西的山川地貌进行科学考察,而且对广西的社会历史、物产资料、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都作了细致的体察和详细的记录。在集文学、地理学、旅游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为一体的60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广西见闻的《粤西游日记》就有20万字,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这是徐霞客用了一年时间(1637年农历四月初至1638年农历三月底)的旅游经历写就的。

霞客之旅,醉美上林。徐霞客从明崇祯十年(163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进入思陇(原上林县辖,1938年划归宾阳县),二十二日进驻三里,次年二月十三日离开三里,十四日离开乔贤,十五日从红渡(原属上林县辖,1952年划归忻城县)红水河登舟而去,在上林考察游历54天。

东红湿地

《徐霞客游记》记载上林部分约14000字,其中思陇900字,周安、红渡等1000字,考察记载了上林的社会历史、物产资料、民族关系、风土人情等。纵览《徐霞客游记》,我们仿佛走进了上林灿烂秀美的山川画卷,上林的名山秀水,都留下徐霞客令人敬佩的足迹,《徐霞客游记》是我们今天建设“历史上林、文化上林、和谐上林、美丽上林”的珍贵历史资料。

《徐霞客游记》为我们展示了明末上林历史的美丽画卷,不愧为我国地理科学史上的丰碑。

上林,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

徐霞客给上林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决定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2012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广西主会场,就定在上林,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

中共上林县委、县人民政府依托上林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这个品牌,强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上林,再一次向人们展示其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行走上林 流芳百世

历史,有幸让上林这片热土增添了荣光。上林,这个史书记载的名字,在华夏版图上,则有一个活生生的存在。这就是上林,因为一个历史老人的寻访,变得特别,变得闻名,成为史籍上一个有意义的记载。

公元1637年冬,山路崎岖,一位徐姓老者在细雨寒风中,粗衣竹杖,从南宁过昆仑关,逶迤而行,来到这里。这一住就达五十四天之久,成就了这位历史上的伟大旅行家与八桂著名风景的佳话因缘。

这是徐霞客的最后一次出游。此时他年届五十,感到自己老病将至,计划已久的“西游”再也不能续延,他毅然踏上旅途,开始了一生最壮烈的一次“长征”。

作为一个成功的壮游者,其雄心万丈,他要遍游南国,直抵滇黔,“问奇于名山大川”。于是,他不顾年老力绌,不顾荒蛮、封闭与瘴疠的肆虐,从江阴老家出发,走江西再湖南后广东,入广西时已是次年阳春四月,他先后游历了广西的东北和西南,而后来到上林,已是寒冬时节。雨水不时地在这寒风中淅淅沥沥,他踽踽独行,山涧的树果草根成为他的果腹之食。或投宿于寺中,或寄宿于茅舍,晚间他写游记,写山志,留下了一个行者与智者的思索。

上林县旅游线路图

“又行坞中二里,有小水南自尖山北夹来,北与界牌之水合,有小桥,渡之,是为上林县界。”《粤西游日记·上林》这样开篇。“三里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独盛于此;土膏腴懿,生物茁茂,非他处可及”,他记录初到上林的细节,在《粤西游日记》中,简练求真记录山形地势,或写物事风习,或留下旅行指南式的评点。不知何因,他在上林境内逗留的时间是他此行最长的,凡五十四天。上林寻游,盘桓勾留,景物与人情,建筑与史实,成就了他14000字的日记,成为他此次出游的一个亮点。

所谓踏着古人的足迹,或许这是一次真正的兑现。

一个盛夏的中午,烈日当头,我们沿着徐老先生的足迹,行走在他所描绘的三里城等地。满目青绿的禾苗抽穗拔节,秀丽的河流纵横交织。绿树红花是大地的生命色彩,而潺潺流水是夏日风景的灵魂,这里,有洋渡河,有峡谷溶洞,有湿地,有成片的湖泊草地。作为与桂北、粤西山水同一脉系的喀斯特地貌,上林的山水景致不仅是绮丽灵动的,而且多有幽深与奇崛的特色,有说它是“小桂林”,不尽然,它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片片相互联缀的整体气象,水与山相依相偎,绿树与村舍的映衬,在山坳深处,绿色葱郁如海,清流野渡有断桥,间或牧童兀自戏玩,其景其情,或许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景,堪可媲美。

面前就是一个叫三里·洋渡的地方。恰是当年徐老先生的流连之处,背有大山之依靠,前有流水之环绕,清水河如同一条玉带,串联起这块树丛草地。这里是一个平坦而广阔的生态绿地。夏日阳光下,悠悠绿色绽放油亮的光泽,依傍阡陌田畴,在享受着这片特色风景时,念及起这位一代旅行大家、一个倔强的独行侠、一代游记的集大成者,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与引领,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醉美上林,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当年行走上林、客居五十多日的大旅行家,如今得到了如此的尊重和厚爱。

金莲湖莲音寺

当年辛劳事,今日座上魂。万言写大千,行状后人敬。如若徐霞客有知,也不枉那艰辛的上林行。

上林,一片风景的美丽,或许有了这样一位巨人的参与,才有了流芳远播的人文故事,才有了不同的成色质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