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相位结亲皇家

居相位结亲皇家

时间:2023-1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使奉诏星夜赶赴凉州,宣达皇帝的敕书,迎接萧嵩入京上任。萧嵩有子二人,长子萧华,次子萧衡。时萧华已经结婚,玄宗赐婚于萧衡,把自己的女儿新昌公主下嫁。不久,皇太子李瑛娶太常少卿薛绦之女为太子妃,特命萧嵩为迎亲大使,并加封为徐国公。韩休多次当着玄宗的面与萧嵩发生争执,并批评萧嵩的短处,玄宗对此有些不高兴。十二月二十四日,诏免萧嵩中书令而为尚书左丞相,韩休为工部尚书,任命裴耀即为黄门侍郎,与

自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与朝廷反目相攻伐起,朝廷两次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下嫁,可其时盟时叛,至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的近60年间,一直是朝廷最大的心腹之患。玄宗即位以来,特别重视对吐蕃的防御和征伐,曾下诏准备御驾亲征,足见其欲平定吐蕃的强烈意愿和决心。所以,当萧嵩的捷报传来,玄宗李隆基龙颜大悦,深为自己选将得人而自得。尚书右相张说本与萧嵩亲善,宰相杜暹也以西域军功而进,二人极力称颂萧嵩之功德才干,足堪宰辅。他二人所说正是玄宗所想,当即传下诏书,任命萧嵩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遥领河西节度使。此时,唐朝宰相制度已与唐初不同,自高宗以后,除中书令之外,尚书左、右相(即唐初的仆射)、门下省的侍中,如不加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便不能参掌朝政,只有加任“平章事”“三品”者才是宰相。

中使奉诏星夜赶赴凉州,宣达皇帝的敕书,迎接萧嵩入京上任。萧嵩即入京,保荐牛仙客为太仆少卿,兼任凉州别驾、知河西节度留后事,即代萧嵩主凉州政务、节度府军务。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六月,玄宗又任命萧嵩兼任中书令,以兵部侍郎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月张说被免去中书令之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已达三年多,“其品位既高,不欲轻以授人。”一被任命为中书令者,实际上就相当于朝廷的首相。又加萧嵩为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进勋位为金紫光禄大夫。

萧嵩有子二人,长子萧华,次子萧衡。时萧华已经结婚,玄宗赐婚于萧衡,把自己的女儿新昌公主下嫁。萧嵩、唐玄宗便成了儿女亲家。萧嵩夫人贺氏,入皇宫觐见,玄宗以“亲家”相称,礼仪极为恩重、亲切。不久,皇太子李瑛娶太常少卿薛绦之女为太子妃,特命萧嵩为迎亲大使,并加封为徐国公。当时在满朝文臣武将之中,玄宗待萧嵩“恩顾第一”,极为信重。此时,萧嵩年约62岁,加授官阶如下:

官职:中书令                   正二品

兵部尚书

河西节度使

加官:集贤殿学士

知翰林院事

兼修国史

勋封:金紫光禄大夫

爵封:徐国公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正月,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光庭为侍中,不久又让他兼吏部尚书,与萧嵩共掌朝政,然而二人自开元十六年同时入为宰相以来,议事多不合。

裴光庭(公元676年—公元733年),是武则天时代名将裴行俭之子,其父死时裴光庭年仅7岁,颇得武则天的眷顾,赐婚武三思之女,累迁至太常寺丞。武氏败,裴光庭因为武三思的女婿被贬为郢州司马。唐玄宗开元中,召还京,被任命为兵部郎中、鸿胪少卿,不久被任命为宰相。裴光庭性格恬静沉默。萧嵩仪容俊伟,须髯秀美,处事谨慎机密,官吏没有谁能察知他想法。唐玄宗开元年间堪称贤明之君,深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的君臣之道,对其二人既信重而又守密,左手用裴光庭,右手用萧嵩,加之二人性格皆内向,故而裴光庭与萧嵩争权渐生猜忌。裴光庭出任侍中兼吏部尚书后,对官吏的升迁制度做了重大改变,以限制萧嵩而扩大自己的权力。

在此之前,吏部选用官吏只看候选人员能否胜任,因而有的人就能被超越资历提拔,有的人则总是在低级职位上,甚至20年了仍未得到正式官位。裴光庭奏请:按照资历统一排队,限定年资逐级晋升,不许越级提拔,只要不是受到处罚,只要排队排到了,就可升迁,没有降职的。制书颁行后,那些平庸之辈、久滞未得升迁的官吏无不欢心鼓舞,称此法为“圣书”;而那些才华超众之士无不怨忿叹息。而做出这种改革的裴光庭恰恰是以极快的速度被越级提拔上来的。与之相反,逐级升迁上来的萧嵩和已被免去宰相之职、时任尚书右丞相、有一代贤相之称的宋璟却极力反对。双方在朝堂上下曾做过激烈的争辩,请求废除此法。萧嵩在私下也多次在玄宗面前批评此法之弊。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裴光庭是错的,而宋璟、萧嵩的意见是对的。玄宗虽开始疑惑,可又觉得刚刚颁行,不宜轻废。所以,裴光庭获得了暂时的胜利。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三月,裴光庭又下令:此后,凡京官外放所任代理官职,也必须经门下省审议通过。当时,门下省主事阎麟之是裴光庭的心腹,专管吏部选任官吏,凡阎麟之裁定的人选,裴光庭从不审察,当即下笔批准。时人讥讽说:“麟之口,光庭手。”

当时,有人上书请以皇室为“金”德,萧嵩奏请召集百官认真讨论此事。裴光庭站出来极力反对,私下对玄宗说:

“国家符命,久已记于史册,现在突然改易,恐怕要被后人嘲笑。”

于是,又下诏百官停止讨论此事。萧嵩不断退让,而裴光庭却不断进逼。萧嵩心有怨愤,却多忍而不发。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三月,裴光庭突然病故,萧嵩奏请停止了裴光庭的所谓“循资格”而选吏之法。太常博士孙琬遵从萧嵩之意,在讨论裴光庭的谥号时说:

“裴光庭依据资格任用官吏,有失朝廷勉励人才之道,请谥为‘克’。”

于是以“克”为其谥号。其子裴稹上表申辩,玄宗亲自赐裴光庭谥号为“忠献”。

裴光庭既死,朝堂相位空缺,玄宗让萧嵩推荐宰相的人选。萧嵩当年在中书舍人任上,与同僚王丘关系较密切,深知王丘有高才,为官清明,为人正直。王丘时官居右散骑常侍、知制诰,萧嵩准备推荐他为宰相,王丘执意推辞,又盛推尚书右丞韩休。于是,萧嵩向玄宗保荐韩休,诏命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以王丘为御史大夫。

韩休为人严峻正直,不图名利。其出任宰相,朝廷群臣多以为得人开始,萧嵩认为韩休恬淡平和,有才干,共事容易,因此保荐了他。没想到韩休出任宰相后刚正不阿,于是,萧嵩渐渐地开始不安起来。玄宗有时在宫中设宴作乐,或到禁苑游玩狩猎,稍有过失和差误,便问左右随从:

“韩休他知道此事吗?”

话音刚落,韩休劝谏的表章就送到了。玄宗曾对着镜子沉默不语,心中不快。侍从见状进言道:“韩休任宰相才几个月,可陛下却瘦了许多,何不罢去呢?”

玄宗叹息道:“朕的面容虽然瘦了,但天下定会富裕。萧嵩奏事常顺从朕的旨意,可是退朝后朕连睡觉都不安稳。韩休经常与我激烈辩争,可是每日退朝后朕睡觉却十分安稳。朕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社稷,并非是为朕自己。”

宋璟赞叹道:“没想到韩休当了宰相,却还能持守刚正不阿的节操。很多人居高位之后,为了保住自己,大都弃正归邪,阿谀奉承。韩休却坚守操行,难得啊!”

韩休多次当着玄宗的面与萧嵩发生争执,并批评萧嵩的短处,玄宗对此有些不高兴。萧嵩也深感不安,决心激流勇退,不再贪恋仕途,于是奏请告老退休。玄宗特召萧嵩,对他说:

“朕并未厌弃您,爱卿为什么要突然弃朕呢?”

萧嵩去意已决,回答说:“臣承蒙陛下的深恩厚泽,以无才无德之躯而谬居宰相,富贵已极。现在趁着陛下还没有讨厌老臣,臣方能体面地平安退去,如若陛下已经厌恶老臣,臣的脑袋都要难保了,哪里还能体面地告老退休呢?”

说着竟老泪纵横,跪倒不起。玄宗深为感动,眼圈发红,急忙起身上前将萧嵩扶起,很忧伤地说道:

“爱卿情真意切,可朕一时也难以决定。您可先回府第,容朕三思,今晚一定给您一个答复。”

这天晚上,玄宗派高力士赴萧府传诏说:“朕思之再三,还将留您在朝,以成君臣之谊有始有终。”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免萧嵩中书令而为尚书左丞相,韩休为工部尚书,任命裴耀即为黄门侍郎,与中书侍郎张九龄同为宰相。

萧嵩时年约66岁。在朝任宰相共六年,官至中书令,然政无异绩,也无大恶,可谓守成之相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