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别名相思草。原产巴西,如今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其姿态优美,小巧玲珑,叶色光亮娇嫩,花朵成簇,四季开放,无论是观叶还是观花,细赏之余,都是神韵无穷。
正是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广、花期长、观赏性佳、与其他花卉配植效果好等优点,而且具有监测氮氧化物的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摆放位置】
家庭摆放秋海棠,平时可将花盆放在阳台或庭院的半阴处养护,不要让强光直射。在盛夏高温酷暑时节,植株处于休眠状态,要控制浇水,并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阴凉之处。
在霜降之后,要将秋海棠移入室内防冻保暖,否则遭受了霜冻,就会冻死;若在室内摆设应放在向阳处。在室温持续在15℃以上,再施以追肥,它仍能继续开花。
【行家经验】
秋海棠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既怕干燥,又怕积水;既忌高温,又不耐寒;其栽培技术主要有:
一、土壤选择。
秋海棠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盆栽秋海棠宜用肥沃、疏松腐叶土或泥炭土,pH5.5~6.5的微酸性土壤。
二、繁殖方法。
秋海棠常用播种法和扦插法繁殖。
播种法:华东地区一般最适宜在春季4~5月以及秋季8~9月。应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盆内的细泥上,注意不需要覆土;然后将播种盆用盆底吸水法吸足水,再盖上一块玻璃放在半阴处,10天之后就能发芽。春播的苗,在当年秋季就能开花。
扦插法: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成苗后分枝较少,除重瓣品种外,一般不建议采用此法繁殖。另外,高温多雨时因气候潮湿,容易造成茎腐,若取扦插苗作无性繁殖,不应在此时进行,以避免因母株早已受到污染,而造成扦插苗腐烂,不易生根,或者有不健康植株成长。
三、合理施肥。
秋海棠在生长期每隔10~15天施1次腐熟发酵过的20%豆饼水,菜子饼水,鸡、鸽粪水,或者人粪尿液肥。在施肥时,应掌握“薄肥多施”的原则。若肥液过浓,或施以未完全发酵的生肥,会造成肥害,轻者使叶片发焦,重则导致植株枯死。
在施肥后,要用喷壶在植株上喷水,可以防止肥液粘在叶片上而引起黄叶。夏季和冬季,其生长缓慢,可少施或停止施肥,也可避免因茎叶发嫩、抗热和抗寒能力的减弱而发生腐烂病症。
四、浇水方法。
浇水工作要做到“二多二少”、“不干不浇,干则浇透”。春、秋季节是生长开花期。因此,水分要适当多一些,盆土稍微湿润一些;而在夏季和冬季是秋海棠的半休眠或休眠期,水分要少些,盆土稍干些,尤其是冬季更要少浇水,盆土要始终保持稍干状态。
另外,浇水的时间在不同的季节也有区别。冬季浇水需在中午前后阳光下进行,夏季浇水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为宜,这样气温和盆土的温差较小,有利于植株的生长。浇水时应避免弄湿叶片。
五、温度要求。
秋海棠在半阴、温暖而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最好;高温高湿会加快病菌繁殖。因此,栽培时应避免密植,以利通风。
温室种植时,若气候正值日夜温差大,需避免在傍晚浇水,以免夜温下降,导致湿度过高,甚至水汽凝结。
另外,适当地控制温度,亦可抑制病害传播。
【行家叮嘱】
秋海棠是人们普遍栽培的花卉之一,但在栽培过程中,常会因管理不善出现一些生理病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红。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植株严重缺肥所造成的。通常遇到此类情况可每隔7~1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
二、叶落茎枯。
秋海棠夏天高温季节处在生长慢或半休眠状态,这时的盆土宜偏干一些,不可过湿,否则容易造成叶落茎枯,甚至引起根部或茎部腐烂,甚至死亡;但盆土也不可过干,过干则会引起叶片萎蔫或焦枯。浇水应干湿相宜。
三、植株生长柔弱细长,花色及叶色发白。
这主要是由于生长季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对秋海棠应给予适当光照,以利花色艳丽,但注意不可在烈日下直晒。否则,会因受日光灼伤而出现叶片卷缩,还易发生焦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