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远古人类“亲戚”的家

寻找远古人类“亲戚”的家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德国古人类学家孔尼华在香港的一家中药店里偶然发现一枚巨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对孔尼华发现的巨猿以及孔尼华、魏敦瑞二人关于巨猿分类地位的争论高度关注。于是,他们率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工作队,于1955年开始对广西洞穴进行调查。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寻找远古人类“亲戚”的家_巨猿洞发现记_远古回眸:广西史前考古探秘

1935年,德国古人类学家孔尼华在香港的一家中药店里偶然发现一枚巨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他面对这颗特殊的牙齿思索良久,想不出应归于哪一种已知的动物,只好暂时搁置下来。过了四年,他在香港和广州的中药店里继续搜寻,试图解开这个常系在心中的谜团。很幸运,他终于又找到了3枚同样的牙齿化石。经过一番研究以后,孔尼华认为这是地球上已经绝灭了的最大古猿的牙齿,这种古猿属于一个新的种类,于是命名为“巨猿”。但是过了不久,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爪哇岛,孔尼华成了日军的俘虏。他为了保存巨猿化石,就将这来之不易的4枚牙齿化石装到玻璃瓶里,埋在朋友家的后院内。

几乎与此同时,也由于日军侵占北京,原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北京猿人化石研究的美国著名古人类学家魏敦瑞也回到了美国。他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对孔尼华发现的4枚巨猿牙齿化石模型重新进行研究。由于在爪哇岛发现的猿人化石体型相当大,以至魏敦瑞认为现代人是通过古代人逐渐变小的,或者说“矮化”而来的。于是,他在1946年出版了一本《猿、巨猿和人》的专著,论述了巨猿的牙齿,认为这些牙齿是人的而不是猿的,把孔尼华鉴定为巨猿的名字修订为“巨人”(图3-1)。

图3-1 古人类学家孔尼华(左)和魏敦瑞(右)在美国博物馆工作时的留影。他们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美国博物馆里做过古猿、直立人和现代人的比较研究。孔尼华认为,巨猿在分类系统上属于猿类,而魏敦瑞则认为巨猿具有类似人的特征,应该归为人类。当时他们的争论难分伯仲,以至在学术界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孔尼华从日军的战俘营中被释放出来,他听到并读到魏敦瑞独树一帜的理论,感到十分惊讶。于是,他决心搜集更多与巨猿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深入研究,与魏敦瑞展开论战。

1954年,孔尼华在香港和东南亚各地的中药店里又搜集到20枚各类牙齿,其中有7枚是属于巨猿的。但是这些化石来自何处,埋藏于哪个地层里,伴生的动物还有哪些,这一连串的问题始终在他的脑子里萦回。而对他来说,别无其他办法,仍寄希望到中药店的“龙骨堆”中去寻找答案(图3-2)。

他决心继续调查研究。在思考中,他找到了一点线索,与这些牙齿在一起的“龙骨”中,可以鉴定出其他的动物,诸如猩猩、大熊猫、巨貘、熊、犀牛、剑齿象等大量动物化石,而这些化石,正是华南地区洞穴中经常挖掘到的。

图3-2 龙骨,即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其千百年来一直是传统中药中的一种药材,具有重镇安神、镇惊安定、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药店中广为应用。图为泰国一家中药店在配卖含有“龙骨”的中药。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对孔尼华发现的巨猿以及孔尼华、魏敦瑞二人关于巨猿分类地位的争论高度关注。他们认为,要解决是巨猿还是巨人问题,必须把调查的目光集中到广西与广东一带,因为那里离香港最近,中药中的“龙骨”几乎有一半的供应来自那里。同时,中药店中与巨猿化石在一起的一些动物化石如猩猩、大熊猫、巨貘、犀牛、剑齿象等化石,在广东、广西的洞穴堆积物中常有发现。于是,他们率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工作队,于1955年开始对广西洞穴进行调查。学者把巨猿归属猿科,另一些学者认为属人科。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地点共10处。在国外只有2处,一处在印度,另一处在越南。中国境内有8处,除湖北建始县高坪龙骨洞和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这2处外,其余6处都在广西境内,分布在柳城县、大新县、武鸣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田东县、崇左市等地。广西发现的巨猿地点最多,材料最丰富,可谓是巨猿的故乡。巨猿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图3-3)。

巨猿

巨猿是已灭绝的古猿,生存于距今100万~20万年。体型巨大,站立时高达3米,重500多千克,是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巨猿是高等化石灵长类中重要的种类,它们的形态特征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因此,学术界对巨猿的分类尚未统一,一些

图3-3 巨猿复原像

1955年12月下旬,该工作队由北京抵达南宁后,分头对广西省、市供销社和药材收购站仓库里的大量从各地收购的“龙骨”、“龙牙”进行了挑选,从中选出一批较为少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标本。其中,令大家高兴的是寻找到数枚巨猿的牙齿化石,从而初步解决了悬而未决的第一个问题,即孔尼华在香港和广州所得的巨猿牙齿化石,是来自中国广西石灰岩洞穴,从而确定了工作目标:广西某些洞穴是昔日所谓巨猿的栖息之所。一场洞穴探宝的攻坚战就这样打响了。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除了在柳州市、柳江县和崇左县的洞穴中发现一些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巨猿牙齿化石却一直未能在这些洞穴中找到。在南宁中药收购站仓库所获的巨猿牙齿化石,来自广西哪个洞穴,是在什么地层出土的?工作人员虽有坚定的信心,但也都焦虑地企盼着,期望早日发现。

大新县是广西壮乡的西部县。这里山水秀美,岩溶地貌发育良好,石灰岩洞穴颇多。也许巨猿的家就在这群山峻岭的某个山洞里。由贾兰坡教授带领的工作队来到大新县城了解情况。经过工作队员的宣传,当地群众提供了重要线索:这里的榄圩区正隆乡发现的“龙骨”、“龙牙”最多。根据这一线索,贾教授带领队员追踪到了正隆乡。

裴文中(1904~1982年),著名古人类学家与史前考古学家,中国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他最初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探查广西桂林等地洞穴,发现一批史前文化遗存,首次提出中国存在中石器时代的论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50~60年代,他率队再探广西各地洞穴,先后发现麒麟山人和柳江人头骨化石、柳城“巨猿”下颌骨及大批牙齿化石。他在广西的辛勤工作,推动了广西史前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图3-4)。

图3-4 裴文中院士

贾兰坡(1908~2001年),著名史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5年,他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的发掘,连续发现3个北京人头盖骨。他一生足迹遍布全国,著述等身,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50~60年代,他和裴文中率队到广西各地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来宾“麒麟山人”化石、大新巨猿牙齿化石等,为广西的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图3-5)。

图3-5 贾兰坡院士

1956年2月15日,工作队到达正隆乡府所在地那隆屯。在这里,乡支书和乡长非常重视和支持,当他们知道工作队的来意后热情地介绍说,正隆乡的“龙骨”、“龙牙”都是该村农民在牛睡山黑洞发现的,其重量已达到50多千克,而现在群众手中还保存有不少。2月16日,在群众的指引下,工作队员顶着瑟瑟寒风,向正隆乡牛睡山出发了。群众指着牛睡山高出地面约90米的黑洞说,化石就是在该洞挖岩泥时所得的。专家和队员在群众的引导下,登上黑洞。经过现场指证,化石是在洞底上的暗紫色的砂黏土中发现的。由于农民挖岩泥,洞中堆积已保存不多了。剩下来的小块堆积经过队员发掘,发现的化石却不少,其中还有许多枚猩猩的牙齿和猴的牙齿等。

为了收集群众手中保存的化石,由乡支书和乡长出面,召开了两次群众见面会。经过工作队员的反复宣传、讲解,乡领导提出要求,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第二次见面会正是应群众要求而召开的。全村的群众都发动起来了,纷纷交出在黑洞中挖到的化石。而令工作队员最为兴奋的是,在这些化石中,有3枚巨猿牙齿化石。这是第一次在广西洞穴发现巨猿牙齿化石,寻找巨猿化石产地的调查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出土巨猿化石的黑洞也因此被命名为“大新巨猿洞”。

发现大新巨猿洞后,调查工作并不止于此。1957年元旦前几天,裴文中教授第二次率队抵南宁,计划对广西各地洞穴进行重点调查,寻找巨猿更全面的化石材料。工作队抵达南宁前夕,广西博物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到由柳州市文化局送交的一个像人但比人大的下颌骨化石。工作队刚到达南宁,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就急不可待地拿着这块化石,到明园饭店请裴文中教授鉴定。当来人打开包裹,将这块下颌骨化石放到他手上时,他惊呆了,双手有点发颤,两眼全神贯注,停留在这块化石上,左右审视,上下翻看,爱不释手,久久才激动万分地说:“巨猿下颌骨化石!”此时此刻,裴文中教授兴奋万分,队员们也为这一重大发现而欢欣鼓舞。这时候人们期待着的,也是裴文中教授朝思暮想的发现,没想到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经介绍,这块巨猿下颌骨化石是柳城县长漕乡新社冲村村民覃秀怀在楞寨山硝岩洞挖得,然后连同其他“龙骨”、“龙牙”一起拿到柳江县洛满圩供销社出售(图3-6),而供销社已接到通知,不再收购。此时,洛满人民银行营业所主任韦耀社正在那里,看到覃秀怀所得的“龙骨”、“龙牙”中有个巨大的像人的下颌骨,认为可能有科学研究价值,因而在征得覃秀怀同意后把它留了下来。随后转交到柳州市文化局,由该局再送往广西博物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队员们知道这块巨猿下颌骨的来龙去脉后,无不赞叹:好惊险!

图3-6 覃秀怀是柳城巨猿洞的发现者和守护人。由于当年他在巨猿洞挖“龙骨”,才“不慎”挖出了震惊世界的巨猿下颌骨化石。在巨猿洞发掘期间,广西省文化局文管会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给发现巨猿下颌骨化石有功的覃秀怀颁发了奖状、奖金和布匹等奖品。这次大会,对发动群众保护文物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此后,覃秀怀甘当巨猿洞的保护者,经常攀爬到洞中去查看是否有人盗挖,甚至死后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埋葬在巨猿洞山脚,与巨猿洞相守相伴。

为了解决巨猿的出土层位和年代等科学问题,1957年元月,工作队决定对硝岩洞进行发掘。这个不寻常的山洞后来被命名为“柳城巨猿洞”(图3-7)。该洞离山脚高约90米,洞内长28米;崖壁陡峭,登洞道路艰险。裴文中教授带领工作队开始搭架,架下再吊下一条长缆绳,队员抓住缆绳向上攀登入洞(图3-8)。发掘工作从洞口开始,起初没有重大发现,只发现一些“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常见的种类。发掘转入洞内后,情况才有所转变,开始发现盼望已久的巨猿牙齿化石。尔后,却好像有规律似的时隔几天总有巨猿牙齿出土。发掘队员精神振奋,越挖越起劲(图3-9)。特别是进入3月初,达到了高潮,连日都有牙齿化石出土。3月8日更加令人难忘,第二个巨猿下颌骨出土了!捷报传到北京,裴文中教授发来贺信,鼓励队员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并表示很快来柳州。后因他要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未能成行。

图3-7 柳城巨猿洞所在的楞寨山为一石灰岩孤山,山前为新社冲村。这里孤峰翠竹,田舍相连,景色迷人。

图3-8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后左二)率领工作队员探访柳城巨猿洞。在调查和发掘期间,工作人员只好搭架拉绳,然后抓住绳索上下,甚为艰险。

图3-9 1957年,对柳城巨猿洞的发掘取得重大的收获,共发现了3个巨猿的下颌骨和100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在一个山洞中发现如此众多的巨猿化石,实属罕见,这使得柳城巨猿洞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图为裴文中教授(中)等在柳城巨猿洞发掘的情景。

依照裴教授的先前来信,此次调查、发掘工作要在3月10日前结束。发掘队员于9日上午装箱待运,下午继续上巨猿洞发掘,又出土了2枚巨猿牙齿化石,大家又一次喜出望外,兴奋不已。此次发掘,共发现了3个巨猿的下颌骨和100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这100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至少代表75个巨猿个体。3个下颌骨化石中,两个是老年的,一个是青年的;两个为雄性的,一个为雌性的(图3-10)。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我国在南方首先建立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其延续时间由更新世早期至更新世晚期。该动物群与华北的周口店动物群分别代表中国更新世南、北两个主要动物群。这两个动物群各自有着自己特有的动物,如华北周口店动物群有梅氏犀、大河狸、转角羚羊、褐熊等,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有大熊猫、剑齿象、猩猩、巨獏等。

图3-10 柳城巨猿洞发现的巨猿下颌骨和牙齿与现代人类的比较。

柳城巨猿洞由于出土了丰富的巨猿化石和动物化石,1963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柳城巨猿洞名扬海内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